严爱云
[摘 要]“红船精神”就其本质来说是建党精神的别名,从中可以破译中国共产党历经百年艰辛旅程仍然风华正茂的基因代码。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是中国共产党永葆年轻的活力之本;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是中国共产党永葆年轻的活力之源;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是中国共产党永葆年轻的活力之基。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建党精神;红色基因
[中图分类号] D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928X(2017)04-0005-04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强调,中国共产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百年恰是风华正茂。探寻中国共产党青春长驻的秘诀,还得从创党初心去溯源。回首近百年前,中华大地一部分仁人志士以救国救民为己任,筚路蓝缕,创建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岁月,其中蕴藏着宝贵的建党精神。早在2005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在《光明日报》发文首次提出“红船精神”,概括为“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从其本质来说,“红船精神”就是建党精神的别名,从中可以破译中国共产党历经百年艰辛旅程仍然风华正茂的基因代码。党的十九大闭幕仅一周,习近平总书记率政治局常委集体瞻仰上海中共一大会址和浙江嘉兴南湖红船时告诫全党:只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才能让中国共产党永远年轻。建党精神正是新时代我们党永葆年轻所须继续传承和弘扬光大的红色基因。
一、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是中国共产党永葆年轻的活力之本
现代政党的先进性集中体现在能够顺应时代进步的潮流,以自己的所作所为,解决民族、国家乃至世界所面临的重大课题,推动社会和国家的进步。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近代中国社会经济、政治发展和思想演变的必然结果。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华民族蒙受深重灾难,沦为任人宰割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救亡图存成为时代命题。康梁维新惨败宣告君主立宪的道路不通。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在当时西方各种社会思潮广泛流传和中华民国新政体确立的条件下,全国各地“政党群兴、党争随起”,出现了300多个政党和政治团体,仅上海一地就有99个之多。这些政党既没有打下深厚的群众基础,同时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势力抱有幻想,许多政党即生即灭。而国民党与旧制度、旧阶级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注定了其革命的不彻底性。俄国与中国国情、地缘相近,十月革命的胜利为中国送来业经实践检验、成功建立苏维埃政权的马克思主义,对中国进步知识分子产生更为直接、全面的影响乃势所必然。
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体现在中国共产党创建的全过程中。党的成立,顺应了近代以来社会进步和革命发展的客观要求。而上海能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产床”也与其赋有开创性的城市特质分不开。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发展相结合的产物,上海则是中国工人阶级的摇篮。中国最早的产业工人出现在外国资本家在沪开办的企业中。到1920年,上海约有56万工人,占全国工人总数的四分之一,是我国工人阶级人数最为集中的城市。五四运动中,上海工人阶级率先支持爱国学生运动,引领中国工人阶级登上国家政治舞台。同时,上海近代化经济和文化基础的率先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奠定了物质条件。上海成为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中心后,一批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先进知识分子云集上海,到工人中去开办学校、组织工会。1920年5月,陈独秀等在上海成立马克思主义研究会,李汉俊、李达、陈望道、施存统等翻译、撰写大量介绍、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文章。一部分工人在与这些知识分子接触的过程中,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具有了阶级觉悟,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做了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准备。6月,中国共产党上海早期组织成立,这是以“共产党”命名的中国第一个共产党组织。上海的共产党早期组织通过写信联络、派人指导或具体组织等方式积极推动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实际上起着中国共产党发起组的作用。早期马克思主义者以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精神筹备建立无产阶级政党,而上海因其中西合璧、海纳百川、开拓创新、与时俱进的城市特质成为创党的首选地。两者相互成就,上海因此光荣地成为党的诞生地。中国共产党在上海从酝酿、创建到初期发展,创造了党史上许多光辉的“第一”:创办了第一份党刊,发表了第一份《中国共產党宣言》,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青年团组织,成立了第一个青年干部培训学校外国语学社;还成立了第一个工会组织上海机器工会,出版第一份工人刊物和创办第一所工人学校。党的一大通过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党纲。中共二大通过党的第一部党章。中共四大第一次提出中国革命的领导权、第一次明确把支部作为党的基层组织。大革命时期,党领导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胜利而成立的上海特别市临时政府,是党在大城市中创造的最早的民主政权形式。
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马列主义政党,始终充满朝气和活力、不断前行取得新胜利的红色基因。党在发展壮大的不同历史时期,对建党精神的红色基因一以贯之维护和弘扬,开拓创新、勇于担当、永不懈怠,去顺应时代要求、解决时代课题、实现我们党担负的历史使命。大革命失败后,我们党从血泊中站起,逐步开辟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1949年进城“赶考”之际,党的七届二中全会提出把我国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的目标。新中国成立后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以苏为鉴,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之路。改革开放新时期,我们党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敢于创新,毫不动摇地推进改革开放,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正因为我们党不忘初心,切实承担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人民谋幸福的历史使命,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不同阶段能够开拓创新、勇往直前,而不是故步自封和僵化老化,才能够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懈奋斗,推动今天我国经济、科技和国防实力、综合国力进入世界前列,推动我国国际地位实现前所未有的提升。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建设、自我革新所展现的青春活力,也极大拓展了世界对政党的认知,对世界各国执政党产生强大影响。
二、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是中国共产党永葆年轻的活力之源
一个政党必须有自己的政治灵魂。在近百年的奋斗历程中,中国共产党的理想信念,就是马克思主义真理信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我们党始终旗帜鲜明地用科学的理论——马克思主义来观察和分析中国的问题,为中国人民指明斗争的目标和走向胜利的道路;在理想信念的引领下不懈奋斗,展开了轰轰烈烈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看似不可攻克的難关,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
在建党过程中,陈独秀、李大钊等十分强调,我们中国共产党要坚持党组织的纯洁性,坚决主张中国共产党人的组成是“主义的结合”,也就是有共同信仰的人的结合,我们建党是要把引以为同志的人结合在一起,不能搞成党内多种指导思想的混杂。并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统一全党的认识。作为一个共产党人,首先就必须要信仰马克思主义。所以,陈独秀在上海创建中国共产党的时候,坚决主张同当时的无政府主义划清界线。毛泽东在1920年下半年与蔡和森的通信中,就党的性质、指导思想和组织原则等一系列问题,也提出了自己鲜明的主张。他指出,一个革命政党必须有一个明确主义作指导,唯物史观应是我党哲学的依据。他说,不可徒然的做人群的聚集,感情的结合,要变成主义的结合才好。他们俩都认为,无产阶级的革命政党必须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指导思想。这些党的创建者的观点,体现了我们党在建党准备过程中所具备的严密的组织思想。这使得中国共产党从一开始就同当时其他的政党不一样,非常有战斗力,是一个整体,尽管人数少,却能发挥作用。
用科学理论武装全党、坚守信仰的奋斗精神成为中国共产党充满蓬勃生机和年轻活力的重要源泉。一方面,我们党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坚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实践,立足中国国情、聆听时代声音,用中国理论阐释中国实践,用中国实践升华中国理论,使自己的思想永不停滞。在革命、建设、改革年代,我们党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先后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重大理论成果,并载入党章,成为全党指导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开辟了21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
另一方面,我们党一以贯之地强调用统一的指导思想来统一全党,不断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使全党内化于心、外化于形,不断用马克思主义的最新理论武装打造全党的坚贞信仰。早在1929年,毛泽东在《关于纠正党内错误思想》一文中,就提出了着重从思想上建党的原则。他指出:其根本任务就是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教育党员,克服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解决思想入党问题,加强党的思想教育,形成全党思想上、政治上的统一。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坚持把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党员和干部教育的中心内容,注重把对党员的经常性教育和适时的集中教育结合起来。尤其在党和国家处于历史转折时期、事业发展处于新的起点、前进道路上遇到大的困难、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出现风波、国内外敌对势力借机制造思想混乱的时候,更加注重用科学理论和革命精神教育、团结、鼓舞广大党员和党的干部为实现共同目标而奋斗,坚持远大理想与具体历史阶段奋斗目标相统一,起到了统一全党思想、凝聚全党力量的重要作用。
“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在科学理论武装下,拥有坚定理想信念的共产党人不畏艰险,前仆后继,英勇奋斗。20世纪20年代初期,陈云从青浦练塘来到上海商务印书馆工作,经历了血与火的考验,成长为职业革命者。大革命失败后,严酷的环境,使一批对共产主义信仰动摇者纷纷离党叛党。在党的高级干部顾顺章、向忠发、卢福坦等相继叛变后,不满28岁的陈云不仅仍然对革命的前途充满信心,还在全总会议上直面这种冷酷的现实,提出:“他们的叛变是对于阶级的动摇,这一点要使下边知道,上面叛变我们也要干,因为我们为的是阶级……我们是为阶级牺牲的,要为阶级利益而奋斗。这种教育目前是很重要的,要使他们的革命的人生观坚定起来。”[1]在党的教育下,革命年代无数先烈为有牺牲多壮志,只为日月换新天。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年代,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共产党人始终站在各项事业建设的前列,模范地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开拓进取,同样百折不挠,攻坚克难,建功立业。
远大理想和崇高信仰是共产党人的精神脊梁,也是新时代共产党自我革命、永葆年轻的理论源泉和精神支柱。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只有理想信念坚定,用坚定理想信念炼就‘金刚不坏之身,干部才能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在风浪考验面前无所畏惧,在各种诱惑面前立场坚定,在关键时刻靠得住、信得过、能放心。”[2]中国改革开放40年来取得巨大成就,但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前路仍然有硬骨头要啃、难关要闯、险滩要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也必将成为引领新时代新征程的主心骨、盯盘星、度量衡。
三、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是中国共产党永葆年轻的活力之基
坚持立党为公、忠诚为民,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的建设始终遵循的宗旨、方向和目的,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一切政党的根本标志。我们党建党近百年的历史实践证明,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是我们党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不断取得事业成功、青春活力长存的根基所在。
《共产党宣言》宣布:共产党人“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3]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在创建时期就认识到,马列主义的基本原则,就是要使群众认识自己的利益,并且团结起来,为自己的利益而奋斗。1920年,陈独秀到上海后不久,就开始到工人群众中宣传马克思主义。他先到码头工人中了解罢工情况,到中华工业协会、中华工会总会等劳动团体去做调查。4月2日,陈独秀向工人们发表《劳动者底觉悟》的演说,高度评价工人阶级在社会中的重要地位,称赞“社会上各项人只有做工的是台柱子”,世界上“只有做工的人最有用,最贵重”。他希望工人群众迅速觉悟起来,认识到自己的伟大力量和历史使命。他指出,劳动运动可分两步走,第一步要求改善待遇,第二步要求管理权。在陈独秀的指导下,上海各业5000多工人于5月1日举行集会,提出“劳工万岁”等口号。针对中国是个农业大国、农民占人口四分之三以上的国情,党的四大提出了工农联盟问题,指出农民“天然是工人阶级之同盟者”。正因为我们党从创建时期,就区别于以往一切政治力量追求自身特殊利益的局限,党的缔造者们大多抛弃出身的阶级利益,到占中国人口最大多数的劳苦大众中去做群众工作,团结凝聚群众,为最广大群众的利益无私奉献,从而能够在中国这样无产阶级人数很少而战斗力很强、农民和小资产阶级占人口大多数的国家,建设好具有群众性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使中国共产党自己逐步而又牢固地在中国的大地扎下根来,带领人民群众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党的群众路线,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伟大胜利的三大法宝之一。党的根基在人民,党的血脉在人民,党的力量在人民,党的成败也在人民。执政后,我们党继续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保持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作为党的宗旨,让群眾满意成为做好一切工作的价值取向和根本标准。改革开放是人民的要求和党的主张的内在统一,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我们党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领导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通过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奉献精神作为我们党的宝贵财富融入制度化建设中。党的十三届六中全会通过《关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决定》。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通过《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提出:必须“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核心”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4]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5]。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倡导“永远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以民心向背作为全面从严治党的衡量准绳,从而有效应对了各种发展风险和执政考验,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检验我们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终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这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是党和人民事业不断发展的重要保证。”[6]上海解放以来的发展历史是我们党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实践写照。党和政府团结带领全市人民,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取得举世瞩目的城市发展辉煌业绩的同时,也为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实现提供了坚实的经济保障。正因为我们党在推进上海城市发展进程中,以提高人民群众的福祉和幸福感为目标,坚持不懈地重视和改善民生,确保群众安居乐业,持续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从而形成心齐、劲足、气顺的良好社会氛围。上海的党员干部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持之以恒奉献聪明才智,以蓬勃朝气、昂扬锐气、浩然正气苦干巧干不停干,把十里洋场的旧上海改造成为政权巩固、人民生活安定、社会秩序良好、社会风气清新的新上海;把消费性城市建成为我国的综合性工业基地和科学技术基地;从全国改革开放的“后卫”跃升为全国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党的十九大提出,只要我们党把自身建设好、建设强,确保党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就一定能够引领承载着中国人民伟大梦想的航船破浪前进,胜利驶向光辉的彼岸。
建党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的源头坐标,是我们党永葆年轻的红色基因。我们党靠这些红色基因起家,靠这些红色基因成就伟业。锻造永远年轻的中国共产党,就要从建党精神中汲取丰厚的精神滋养,防止红色基因受损伤,被腐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才能勇于自我革命,以壮士断腕的勇气割除自身毒瘤,时时自我修复,做到基因保鲜抗衰老。中国共产党能够带领人民进行伟大的社会革命,也能够进行伟大的自我革命。只有不断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才能使我们党永不懈怠,永不僵化,永不停滞,砥砺前行,永葆蓬勃朝气。
[1]陈云年谱(上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0:134.
[2]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中央编译局,编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285.
[4]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8.
[5]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
[6]习近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要突出抓好六个方面工作(2012年11月15日)[J].求是,2013,1.
作者系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
责任编辑:晏蔚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