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背景下旅游扶贫效率研究
——以湖北大别山区为例

2018-05-21 06:11孙春雷张明善
中国软科学 2018年4期
关键词:大别山区县市贫困人口

孙春雷,张明善

(湖南大学 工商管理学院,湖南 长沙 410082)

一、引言

2012年,国务院公布的《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将我国的贫困地区划分为14个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自此,我国扶贫工作开始了“重点出击,各个击破”的阶段。自从2013年习总书记提出精准扶贫以来,我国长期坚持实施的扶贫工程进入精细化阶段,精准扶贫对目前的扶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党的十九大报告对于如何利用精准扶贫,决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015年,国家旅游局和国务院扶贫办提出了“五年目标”,即在5年时间内,以旅游为扶贫手段,减少至少16.9%的贫困人口。这也就是说需要帮助1100万的贫困人口通过旅游实现脱贫。尤其是在某些旅游资源禀赋优异的省市,旅游扶贫实现的脱贫人数占全省市贫困人数的20%。

当前我国精准扶贫到了最为关键的时刻,如何充分发挥不同的精准扶贫手段,实现2020年脱贫摘帽,从而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是当前需要重点解决的课题。因此探索不同的精准扶贫路径并评价这些扶贫路径的效率十分关键,意义重大。

旅游扶贫是精准扶贫的主要路径,在旅游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助力扶贫的同时,扶贫同样也不断让旅游的发展空间变得更为宽广。在我国贫困地区与旅游资源的分布有着极高的重合性。数据显示:我国有超过70%以上的优质资源分布在老少边穷等贫困地区;在全国820多个国家级贫困县中,与落后的经济发展和闭塞的地理区位相对应的是,大部分都拥有着品级极佳的旅游资源[1]。扶贫政策的落地,为当地旅游发展改善了基础条件,提供了发展和保护生态环境的经济支持,同时也为实现这些地区脱贫提供了现实的可能。

因此,基于此背景,本文以精准扶贫为研究视角,实证检验分析旅游扶贫的效率和质量。从而为提升旅游扶贫的应用价值及针对不同特征的贫困地区,有效地探索旅游发展模式,及时脱贫提供有价值的策略和建议。

二、湖北大别山区旅游扶贫效率DEA实证分析

(一)对象选取与数据来源

2015年,《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由国务院牵头发布,结合规划中提到的大别山试验区的8个县市,本文依据旅游资源的优劣程度,剔除不具备3A级资质以上景区的新洲区、云梦县、广水市、团风县、黄梅县等地,本文所指的湖北大别山区域为黄州、浠水、红安、罗田、麻城、英山、蕲春、大悟、孝昌、孝南、安陆、应城、曾都、随县、枣阳和黄陂等16个县市区。本文所选的湖北大别山16个县市区在旅游扶贫方面极具代表性,研究得出的结论同样具有普适性。

对比于其他地区,从自然旅游资源来看,有40%的森林覆盖率,区域内山川广布、河湖成片,生态环境良好。从人文旅游资源来看,大别山地区的革命遗址、名人故居等红色旅游资源数量多、分布广,在中部地区尤为突出。

DEA方法最终测算出来的结果是否具有现实意义,是否有效都取决于选择的测量指标是否科学合理,是否具有代表性[2]。一般情况下,选取DEA指标有三个方面的要求。第一是科学性:投入要素与产出要素之间必须有因果联系,且评价指标体系与各县市的旅游扶贫效率之间必须有内在的逻辑关系。第二是可靠性:指标本身的来源必须是第一手调查资料、可靠的期刊杂志或者官方统计资料,而且必须使用专业术语。第三是数据量化:指标可以追溯源头,有实际的档案数据可以查验,并且数据可以量化。

另外,DEA 方法中对于决策单元的数量有着硬性的要求,DMU 个数必须大于投入指标与产出指标之积的两倍;本研究中,DMU个数=16,产出指标个数= 2,投入指标个数=3,而16﹥2(2*3),符合要求。

对于产出指标体系,贫困是描述居民生活状态的词汇,于是选取了历年脱贫人口数量。旅游扶贫是旅游产业对当地经济的带动,贫困人口的收入可以直接反映当地扶贫的效果,因此选择贫困人口收入作为产出指标。由此,产出指标体系由贫困人口收入和历年脱贫人口数量构成。由于需要评价的是旅游对经济的扶贫效应,对于投入指标体系需要选取旅游发展各方面投入的指标,地方人均旅游收入可以大致描绘旅游业发展的成果效应,人均旅游接待人次可以衡量当地的旅游吸引力和接待能力。与此同时,扶贫资金投入则可以直接衡量政府在旅游扶贫方面的专项投入。考虑到与产出指标体系的对应关系,选取政府扶贫资金投入、人均旅游接待人次和人均旅游收入构成投入指标体系。数据来源于2011-2015年湖北大别山区16个县市政府工作报告与历年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湖北省人民政府扶贫开发办公室统计数据。

(二)Super-DEA超效率分析[3]

本文利用DEA-SOLVER Pro 5.0,计算出2011年—2015年间,湖北大别山区16个县市和区旅游扶贫超效率,结果如表1。

从整体情况上看,从2011年起,湖北大别山区域大部分县市和区都保持在中高水平的阶段,一直到2015年,湖北大别山16县市的旅游扶贫效率一直都保持在中高水平的阶段。从时间关系上看,从2011年开始,湖北大别山16县市的旅游扶贫效率经历了先下降后上升的变化过程。说明在初期阶段,各种生产资料的配置情况经历了一个探索的过程。在湖北大别山区域16个县市中,麻城、蕲春、枣阳、黄陂均出现了连续几年完全有效的情况,占所有县市的25%。从以上的情况可以看出,在湖北大别山区域之内仅仅只有几个县市能够达到生产的最佳前沿面上,换言之,就是达到了产出最大化。

从各个县市的情况上看,在湖北大别山区16个县市中,蕲春县2011-2015年旅游扶贫效率平均值最高,其中五年均达到了DEA有效。在2016年度,蕲春县有120个村被列入全国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每一个扶贫重点村的目标都是旅游营业收入每年能够达到100万元,这些重点村占全县所有行政村的20%。在2014年和2015年期间,在湖北大别山区16县市中蕲春县的脱贫人数最多,其旅游收入增幅分别为70%和35%,在大别山区中占据首位。5年来,蕲春县依托李时珍故居、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蕲艾,坚持打好人文和保健牌,蕲春县旅游扶贫效果显著,在大别山区内形成一定的示范效应。

(三)规模报酬阶段解读

在DEA模型中,判断规模报酬阶段主要是对两个前提条件下的情况进行对比:第一个是旅游扶贫规模收益不变,第二个是在规模收益非增条件下的效率。规模递减阶段是指规模效率非增条件下的效率>规模收益不变条件下的效率,此时,说明旅游扶贫的发展已经无法消化旅游扶贫的投入要素[4]。

在这样的情况之下,需要减少旅游扶贫要素的投入规模。而规模递增阶段则恰恰相反,是指规模效率非增条件下的效率<规模收益不变条件下的效率,此时,说明旅游扶贫的要素还没有达到最为优化的规模,需要进一步加大旅游扶贫的要素投入。湖北大别山区规模报酬阶段一览表如表2所示。

表1 湖北大别山区县市旅游扶贫超效率计算结果

表2 湖北大别山区规模报酬阶段一览表

注:Increasing表示规模报酬递增,Decreasing表示规模报酬递减,Constant表示规模报酬不变

以2015年为例,浠水、红安、麻城、英山、蕲春、应城、曾都、枣阳、黄陂均属于规模报酬不变的阶段,黄州、罗田、大悟、孝昌、孝南、安陆均属于规模报酬递增的阶段,仅随县处于规模报酬递减阶段。说明湖北大别山16个县市旅游扶贫的最大效益还没有完全发挥出来,大多数县市可以继续增加旅游扶贫资金等投入要素,仍然存在较大的上升空间。

(四)Malmquist指数动态分析

由于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可以判断出当年的旅游扶贫效率与上一年相比的变化情况,能够对湖北大别山区16个县市旅游扶贫效率进行动态变化的分析[5]。本文采用MI指数来对湖北大别山区的16个县市历年旅游效率的变化情况进行判断。

基于2011—2015年大别山区的原始数据,采用MI方法,利用DEA-SOLVER Pro5.0软件计算出2011—2015年大别山区16县市的旅游扶贫DEA效率变化程度,如表3所示。

从时间维度来看,2011—2015年湖北省大别山各县市旅游扶贫效率大小不断变化。在全部的80个数据中,共有26个数据小于1,占到全部数据的32.5%;共有54个数据大于1,占到全部数据的67.5%。说明大部分情况下,大别山16个县市和区的效率每年均有增长。

表3 湖北大别山区旅游扶贫效率MI指数

旅游扶贫效率在5年时间内变化较为明显的有:罗田县的MI从2012年的0.514上升到2013年的1.043,英山的旅游扶贫效率MI从2011年的0.790上升到2012年的1.261。一般来讲,旅游效率增长的高低会受到目标地区本身经济基础、经济发展的快慢程度、一二三产业的分布情况、技术使用是否足够广泛和深入等。对于旅游扶贫的县市而言,扶贫效率增长快速主要分为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县市本身旅游扶贫效率不高,旅游资源本身不够丰富,经济基础较为薄弱,技术使用程度较低。但由于直接借鉴了先进地区的经验与方法,能够保持较为快速的增长率。第二种情况是,县市本身的旅游扶贫效率较高,说明旅游资源禀赋优异,旅游产业健康发展,在旅游发展生命周期进入巩固期之后,采取了相应的措施,例如调整产业发展战略、采用先进科学技术等等方式,另一部分县市则恰恰相反。

由数据可以看出,大别山区在开展旅游扶贫之初,经历了一段时间的探索磨合期。而后的几年,大别山区旅游产业发展能够充分合理配置各种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益,改善当地人民生活质量,提高经济发展水平,极其显著地解决了当地一部分贫困人口的脱贫问题。

(五)效率形态类别分类

针对旅游效率的评价可以从绝对数和相对数两方面进行,从而对湖北大别山区的16个县市进行动态效率形态类别的分类。本文主要讲其分为4种类型:Ⅰ型,Ⅱ型,Ⅲ型,Ⅳ型。为了区分出各种形态的临界值,本文将湖北大别山区5年间的DEA平均值0.860设置为横坐标的临界值[6],将MI为1设置为纵坐标的临界值。由此,划分出四种类型,如图1和表4所示。

由表4可以将大别山16县市的综合效率-效率变化率划分为4种类型,根据2011—2015年各县市的综合效率和效率变化率的高低不等,将其划分为稳定、渐进、往复三种旅游扶贫效率演变模式。

稳定式演变模式:是指在5年间,绝大部分时间的综合效率——效率变化率处在同一个象限内变化。在大别山区16县市中,有浠水、应城、曾都和枣阳属于稳定型演变模式。其中,浠水县一直保持在第二象限,每年的旅游综合效率和MI变化率均保持在高水平上。说明浠水县在2011—2015年的时间内,凭借其优异的旅游资源禀赋,在其辖区内旅游产业的发展极大地发挥了扶贫作用。浠水、应城、曾都、枣阳在2011—2015年始终保持在第二象限,综合效率高——MI变化率高的阶段。说明这四个地区一直以来,依托当地旅游资源,有效带动了当地贫困人口的脱贫。

图1 综合效率-效率变化率分布图

县市2011年2012年2013年2014年2015年演变模式黄州ⅣⅡⅢⅢⅠ———浠水ⅡⅡⅡⅡⅡ稳定红安ⅢⅢⅠⅢⅠ渐进罗田ⅣⅢⅠⅠⅠ渐进麻城ⅣⅡⅡⅡⅡ渐进英山ⅢⅡⅢⅢⅠ———蕲春ⅣⅡⅡⅡⅡ渐进大悟ⅣⅢⅢⅢⅠ———孝昌ⅠⅠⅢⅠⅠ往复孝南ⅡⅡⅡⅣⅡ往复安陆ⅠⅠⅡⅡⅡ渐进应城ⅡⅡⅡⅡⅡ稳定曾都ⅡⅡⅡⅡⅡ稳定随县ⅠⅡⅣⅢⅡ———枣阳ⅡⅡⅡⅡⅡ稳定黄陂ⅣⅡⅡⅣⅡ往复

渐进式演变模式:是指在5年时间内,综合效率——效率变化率主要从一个象限转移到另一个象限,相对平稳过渡的情况。在湖北大别山区16县市中,有红安、罗田、麻城、蕲春、安陆属于渐进式演变模式。红安县、罗田县从第三象限逐渐演进到第一象限,说明这两个县市在5年时间内,逐渐从综合效率低——MI变化率低演进到综合效率低——MI变化率高的阶段,即旅游扶贫的综合效率的变化趋向是历年不断增长。麻城、蕲春和安陆则逐渐演进到了综合效率高——MI变化率高的第二象限。

往复式演变模式:是指在5年时间内,从一个象限到另一个象限之间循环往复变化的情况。在湖北大别山区16个县市中,有孝昌、孝南和黄陂属于往复式演变模式。孝昌从第一象限到第三象限之间往复,说明其MI变化值时高时低不稳定。孝南县和黄陂区总体情况偏好,虽然属于往复式演变,但其综合效率总体而言一直保持在较高的状态。

其余县市在5年之间内的演变情况无明显规律,需要加长观察年限后进行观察和论证。

三、湖北大别山区旅游扶贫模式选择及发展对策

由于湖北大别山区16个县市的旅游扶贫效率与旅游资源分布的情况不同,大别山区内16个县市适宜采用的旅游扶贫模式也会有所差异。本文根据各个县市5年来旅游扶贫效率和其动态演变的情况,将大别山16个县市分为了双低型地区、朝阳型地区、黄金型地区和潜力型地区,并探索了不同类型地区的典型特征和旅游扶贫发展对策。

(一)双低型地区——产业联动模式

1.双低型地区特征与模式选择

双低型地区在湖北大别山区16个县市中处于较低的发展水平,其旅游扶贫效率低,且每一年的旅游扶贫效率增量小,甚至逐年递减。造成旅游扶贫效果不佳的原因既有当地旅游资源禀赋不够优异,旅游接待能力不强,也有当地贫困人口参与旅游程度较低,未从旅游产业的发展中获益等等因素。

双低型地区旅游业发展和起步较晚的区域,旅游扶贫还处于探索阶段,贫困人口从旅游发展中获得效益的情况还不明显。这一类地区一方面需要加大旅游扶贫的投入,例如地方旅游扶贫专项资金等;另一方面,则需要借鉴其他基础条件类似的区域的成功经验,来不断提高自身的旅游扶贫效率。

这一类的县市,旅游产业自身发展可能先天不足,所谓旅游产业“独善其身”“单打独斗”肯定是行不通,也无法带动当地贫困人口致富。因此,可以融合区域内其他优势产业的发展来实现“产业联动”,例如依托其他产业来降低旅游产业发展的经济要素成本,发挥各产业的优势,实现1+1>2的效果,适用于产业联动型旅游扶贫模式。

2.双低型地区旅游扶贫发展对策

在施行“产业联动型”的旅游扶贫开发策略的时候,要注意精准划分产业主导部门的职责权限。避免在产业联动过程中相关部门因利益冲突等问题出现监管不周、逃避责任等问题;要注意加强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保障产业结构比例的协调发展,避免因旅游扶贫开发造成的产业结构失衡问题。

(二)朝阳型地区——区域联合模式

1.朝阳型地区特征与模式选择

在大别山16县市中,有罗田、红安、孝昌、安陆为朝阳型地区。罗田县的地形可以以“八山一水一分田”来概括。正因为如此,罗田县耕地面积小,土地肥沃程度低。长期以来,罗田县都名列全国贫困县名单。其中,天堂寨、九资河和进士河漂流在华中地区属于优质资源。精准扶贫目前已经被编入了罗田县十三五规划中,并确立了3.7万贫困户和12万贫困人口脱贫的年度任务。

红安县在2016年由政府牵头创建“全省旅游精准扶贫示范区”。在行政层面上确定了30多个旅游扶贫村,将旅游精准扶贫落实到户。最近的一个阶段,红安县的旅游扶贫主要通过两种途径:第一是旅游+乡村,红安县土壤独特,盛产花生和红薯,土特产销售成为乡村+旅游的切入口;第二是旅游+体育,依托当地的山岳和湖泊,开展对天河漂流旅游、攀岩旅游等体育旅游项目。

孝昌县境内有多处古代墓葬遗址,具有开发历史遗址旅游的先天优势。同样的,在拥有高质量的旅游资源的同时,孝昌县也连年无法摆脱“贫困”这一顶帽子。2016年,孝昌县共有34个村入选国家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2015年的统计资料显示,孝昌县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为湖北大别山16个县市的末位。同时,由于大悟县和孝昌县均为国家级重点贫困县,社会经济水平较低,交通通达性有待于进一步提升。从地理空间上来看,孝昌县在湖北大别山区16个县市中最为接近武汉市和黄冈市,非常适合开展区域联合旅游扶贫的开发与合作。

安陆市,在全省范围内属于旅游开发较早的县市。近年来安陆市,将主要精力放在了旅游扶贫资金的规范运作和整合旅游资源进行大项目投资上,其中古银杏国家公园和白兆山旅游风景区均属于成功的精准旅游扶贫项目案例。另一方面,安陆市占据地理区位的优势,是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重要门户城市,因此,在联合发展中需要注意调和各方的利益,实现各个区域的共赢乃至多赢。

综合来看,这类地区的典型特点是社会经济条件较差,但旅游资源禀赋度相对较高。与其他区域相比,该区域产业结构单一化,经济效益低,旅游扶贫开展缺乏最基本的基础条件。必须依托周边地区旅游资源禀赋优异的县市,寻求区域合作。采用“区域整合模式”为主体扶贫模式,与周边县市共同开发旅游资源,扩大旅游发展的规模,产生规模效应和聚集效应,来提高整个区域的旅游市场竞争力。

2.朝阳型地区旅游扶贫发展对策

朝阳型县市的主要类型分布在Ⅰ型,即旅游扶贫效率低——扶贫效率变化率高的类型。这一类型的县市呈现出旅游综合效率低下,但是每一年都处于逐渐增长的形势。从整体趋势和前人的研究结果上看来,这一类的县市一般情况下都会缓慢的演进到第二象限中。这一类型的县市应当采取缓进式的策略,即在保持区内的各项行政层面的策略等外部环境不变的情况之下,逐步加大旅游扶贫要素的投入,例如增加旅游专项扶贫资金,加大贫困人口在旅游开发过程中的参与等等,来确保旅游扶贫效率的稳定增长,促使其渐进式发展到Ⅱ型。

另一方面,在实行“区域联动模式”的过程中,要注意避免将“沿势开发”异化为“附势开发”,即在借助大区域旅游扶贫开发福射效应的同吋,能长期依附于大区域的开发模式,而失去本区域的特色性开发;要坚持在区域整合过程中不断加强自身能力的建设,在学习中提升,进而实现该区域旅游扶贫的“跨越式发展”。与此同时,由于跨区域的精准扶贫涉及到资金等方面的问题,因此在操作过程中需要坚持阳光操作管理、农户信息管理和扶贫事权管理。通过建立扶贫项目库,公开旅游扶贫资金的使用,让贫困人口切实享受到旅游精准扶贫的帮扶措施。

(三)黄金型地区——政企合作模式

1.黄金型地区特征与模式选择

在湖北大别山区16个县市中,浠水、应城、曾都和枣阳属于此种类型。

浠水县是湖北省精准扶贫攻坚战的重要区域之一,长期以来浠水县,都存在着大量的贫困人口,贫困范围大,程度深。数据显示,2016年浠水县仍有97个贫困村,13.7万贫困人口,占全县总人数的11.5%,属于贫困的重灾区。在省政府和市政府的指导之下,浠水县制定下了在2018年全面消除贫困的目标。浠水县山清水秀,旅游资源丰富多样,山岳资源有4A级景区三角山,湿地资源有望天湖和白莲河水库,通过旅游的发展,浠水县已经有一大部分贫困人口脱贫。旅游扶贫将成为浠水县精准扶贫攻坚战的有力武器。

应城市在2014年的精准识别对象的基础之上,在2015-2016年组织拉网式摸底调查。数据显示,应城市目前贫困村共58个,贫困人口共1.7万人,占全市人口的2.4%,说明应城市贫困程度一般,经济基础较好,在旅游扶贫的过程中,能够提供更好的基础条件。应城市主要以汤池温泉为龙头,吸纳当地贫困人口参与旅游产业扶贫。除此之外,应城市还积极延长旅游产业链,将当地的土特产包装打造成本地旅游特产,提升产品附加值,创造机会将贫困人口带入到旅游发展中。

曾都区距离市区较近,可以吸引市区客源,同时具有良好的经济基础和硬件设施。目前,曾都区主要采取政企合作、重点项目建设的措施,不断推进旅游精准扶贫。其中,千年银杏谷经过专家规划,前瞻性建设了永久停车场和游客服务中心,完善基础设施。另一方面,深入推进精准扶贫攻坚工程,坚持旅游扶贫到户,开展打造“城边路边”农家乐旅游带。引导曾都区周边的万店、何店、北郊等镇、办事处、管委会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促进农民增收和城乡一体化建设,促进乡村旅游长足发展。

麻城市旅游产业发展起步较早,在2017年政府工作会议上,确定了完成31个贫困村、8488名贫困村民的脱贫;坚持精准扶贫项目资金到户的原则,每年设立不低于2000万元的旅游专项基金,并以节事活动不断丰富旅游产品,吸引贫困人口参与扶贫,并确立了以农家乐发展作为旅游扶贫开发主线的战略,对贫困人口参与组织的农家乐给予每年1万元的标准补贴,坚持精准扶贫资金到户。

黄金型地区在进行旅游开发的时候,适宜采用“政企合作”的模式。这类县市目前旅游扶贫效率处于较好的状态,综合效率值高,且每一年都处于增长的态势。虽然目前的情况较好,但是黄金型地区的未来发展潜力并不强,需要保持住较高的综合效率和低速增长的良好状态,否则就很容易进入停滞期或者是倒退期。这一类地区旅游开发已经进入了鼎盛时期,后续的开发潜力并不大,需要政府层面进行宏观引导,避免步入资源开发殆尽之后的倒退期。从旅游扶贫的成效来看,这一部分县市目前的旅游发展有效地带动了贫困人口的脱贫,并且其扶贫之后脱贫人口数量和贫困人口的收入在逐年增大。

2.黄金型地区旅游扶贫发展对策

旅游扶贫效果的好坏离不开当地旅游资源的品质,同时,也与当地的政府支持力度息息相关。政府主导、企业合作的模式不仅可以在行政层面为旅游精准扶贫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和战略指引,同时也能够最大程度解决由于信息不对称引起的“市场失灵”现象。因此,这类县市应当不断调整三大产业的分布与构成,改善旅游扶贫投入要素的针对性与合理性。

此类地区有两点需要注意,首先,政府必须对引进的企业进行有效的甄别,引进本身具有资金实力、市场运作经验和先进管理理念的企业。而且引进的企业并不是多多益善,而是需要坚持适度原则,根据当地的旅游资源情况,客源市场情况做出综合分析,既要满足当地精准旅游扶贫的需求,防止出现旅游漏损,又要有一定的良性竞争来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其次,政府并非在引进了适量的企业之后,便可以高枕无忧。政府只有明确规定,企业必须利用当地原材料,在雇佣的员工中有固定比例的当地贫困人口,并保证在管理岗位中有一定数量的当地居民,才能够保护当地经济的优先发展,行程当地的产业循环。

(四)潜力型地区——项目支撑模式

1.潜力型地区特征与模式选择

在湖北大别山区16个县市中,有麻城、蕲春、孝南、随县和黄陂属于此类情况。

麻城凭借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土地资源,相较之下拥有了良好的经济发展基础。除此之外,麻城市旅游局近几年在A级景区评审申报上面取得了很好的成绩,目前麻城市境内有一大批4A和3A景区。自2008年以来“人间四月天,麻城看杜鹃”便成为了麻城市旅游的引爆点。麻城市被誉为中国杜鹃花之城,每年春夏季节,为麻城市吸引着成千上万的省内外游客纷至沓来。旅游业的腾飞直接激活了麻城市其他关联产业。曾经长期名列国家级贫困县名单的麻城,也因为旅游产业的发展,每年带动大量贫困人口脱贫。自国家战略层面提出精准扶贫以来,麻城市旅游扶贫找到了新的发展方向。2015年,麻城市提出了《麻城市旅游产业精准扶贫工作实施方案》,实施“3138工程”,详细规划了精准旅游扶贫资金的分配与使用,其中规划帮扶3000户贫困户参与旅游产业链。

蕲春县是湖北大别山连片贫困特区的“顽疾”之一,蕲春县目前有136个贫困村,有14.4万贫困人口,贫困人口占到全县农业人口的17.65%。从地形上看,蕲春县大部分地区处于山地地形,交通不便。交通的便捷程度直接影响着外界信息交流、思想观念的开放和致富路径的多寡,正因为如此,出现了路边村富裕,山区村贫困的聚集现象。蕲春县发展旅游以来,打通了村与村之间的交通联系,县级政府利用旅游专项资金来培育旅游产业的发展,在研究自身旅游资源优势的前提之下,逐渐形成了“药旅联动”的养生旅游产业发展路径。旅游的发展带来了交通的便利,也拉动了蕲春县山区村的经济发展,贫困人口不用再背井离乡远赴省外一线城市谋求生路,在家门口就能够就业,就好业。旅游精准扶贫成为蕲春县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之一,旅游产业正全力推进着蕲春县实现2018年贫困摘帽的终极目标。

孝南区是孝感市唯一的两个贫困县(区)之一,孝南区也长期名列湖北省十大贫困县和国家级贫困县。孝南区距离孝感市市中心距离近,拥有着经济基础好、基础设施完善、客源充足等旅游发展的优势。孝南区依托“董永故里,孝德名城”的旅游形象,围绕孝感市和武汉市开发都市周边乡村旅游,是实现旅游精准扶贫的方向之一。

随县一县的贫困人口占据整个随州市贫困人口的41%,集中了全市大部分的贫困人口。与此相对应的是随县丰富的旅游资源。随县凭借炎帝神农故里的旅游资源,极大带动了当地贫困人口的脱贫致富。

黄陂在旅游扶贫的发展方面起步较早,为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黄陂区一直以来都将旅游作为实施精准扶贫的重要支柱产业来抓,其中,黄陂的北部地区经过精心的特色打造,已经形成了旅游名镇,并且形成辐射效应,完成了贫困人口的就地转城镇化。在2016年年底,黄陂区城镇化达到了50%以上。另外,黄陂区的农家乐星级评定、休闲农庄星级评定等都已经走在了全省的前列。黄陂通过“村景融合、农旅结合、精准扶贫”的方式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就近吸引武汉市的游客实现了全区的旅游产业脱贫致富。

潜力型地区的典型特点是旅游综合效率高,但是变化率低。经过多年的综合结果来看,这一类型中的许多地区在进入第四象限之前,都是从第二象限演变而来[7]。这一类型的县市的特征是旅游扶贫的综合效率比较高,但是MI变化值低于1,说明其旅游扶贫是逐年递减的。并且据观察来看,这一类的县市往往是从综合效率高——历年递增的黄金型地区演变而来。究其原因,这类地区往往旅游开发较早,目前旅游资源已经开发殆尽。最好的办法是开拓出新的旅游扶贫发展的增长极,这一类型的地区比较适合采用项目支撑的模式,将旅游扶贫的发展从依靠旅游资源中解放出来,以项目为驱动,灵活运作。让项目的发展处在可控范围之内,让项目的经济效益能够惠及贫困人口。

2.潜力型地区旅游扶贫发展对策

潜力型地区在旅游开发扶贫的过程中,适应于采用“项目支撑型”的模式。在目前已有的旅游开发布局之下,从景区依赖型向项目驱动型转变,摆脱在旅游扶贫过程中的旅游资源依赖性。要积极与国家政府组织、非政府组织建立关系,通过相关的项目对旅游开发者和当地社区居民形成一个强有力的监督管理体制,从而有效约束开发者与受益者的行为。这一类型的区域在实行“项目支撑模式”的过程中,要注意有效控制好项目驱动的度,在为贫困地区提供项目支撑的同时,需要注意的是不能够过分依赖项目,且在利益分配的过程中,需要政府发挥宏观调控作用,将贫困人口纳入利益分配体系中。

参考文献:

[1]查建平, 王挺之. 环境约束条件下景区旅游效率与旅游生产率评估[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5(5):92-99.

[2]曹芳东, 黄震方, 徐 敏,等. 风景名胜区旅游效率及其分解效率的时空格局与影响因素:基于Bootstrap-DEA模型的分析方法[J]. 地理研究, 2015, 34(12):2395-2408.

[3]李忠斌, 肖博华, LIZhong-bin,等. “一带一路”省区文化旅游产业效率研究:基于PCA-DEA组合模型[J].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 37(2):42-47.

[4]王耀斌, 孙传玲, 蒋金萍. 基于三阶段DEA模型的文化旅游效率与实证研究:以甘肃省为例[J]. 资源开发与市场, 2016, 32(1):125-128.

[5]张大鹏, 邓爱民, 李莺莉. 基于DEA-MI模型的资源枯竭型城市旅游业效率评价研究[J]. 宏观经济研究, 2015(9):117-126.

[6]王恩旭, 吴 荻, 匡海波. 基于标准离差-G1-DEA的旅游机场竞争力与效率差异性评价的对比研究[J]. 科研管理, 2016, 37(2):152-160.

[7]唐 睿, 冯学钢, 周 成. “丝绸之路经济带”入境旅游市场效率研究:基于西北五省(区)DEA-面板Tobit的实证[J]. 国际经贸探索, 2017(7):4-18.

猜你喜欢
大别山区县市贫困人口
小而美的“项目制”:县市报发展的有效突破口
隐形贫困人口
统筹推进县市“多规合一”规划的建议
县市报如何创新两会报道——以浙江集团旗下县市报的探索为例
十八大以来每年超千万人脱贫
基于微观视角下旅游发展对农户家庭福祉的影响研究
大别山区跨省际边界区域间经济协同发展研究
要让贫困人口真正受益
安徽大别山区农业科技服务体系调查与分析
2013年各省贫困人口数量及贫困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