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 凯
【教学片段】
师:请同学们用数对表示自己的位置。
(学生尝试)
师:(6,3)和(3,6)分别是哪两个同学的位置啊?请对号站起!
(两位同学分别站了起来)
师:我真要夸夸这两位同学,他们俩站得又对又快!同样的两个数,却表示不同的位置,可见数对中两个数的顺序是不能颠倒的。
师:下面我还要夸一位同学,他上课积极思考,踊跃发言,他的位置用数对(3,2)表示,知道他是谁吗?
生:(齐)吴××。
师:你们想不想借此机会夸一夸自己的小伙伴,把他的名字喊出来呢?
生:(齐)想!
(大屏幕出示图1)
图1
(学生兴趣盎然,纷纷夸起同学来,夸奖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
师:我还想再次夸夸上课非常认真的同学,用数对(4,Y)表示,请站起来!
生:第4 列的所有人都有可能。
(第4 列的学生陆陆续续站了起来)
师:作业书写特别工整的同学,用数对(x,1)表示,请站起来!
(第1 行的学生迅速地站了起来)
师:最后我还要夸夸我最喜欢的同学,他们有礼貌、爱学习,他们的座位用数对(x,y)表示,快请站起来!
(全班同学都开心地站了起来)
师:(疑惑状)怎么会是全体同学?生:列与行都不确定,所以每个人都有可能。师:太对了!我最爱的人就是我们五(2)班的每一个人啊!
生:(齐)老师,我们也爱你!
(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每个人都很激动)
师:谢谢你们的爱!“夸一夸”的活动结束了,下面老师再来“考一考”你们的想象力!
(大屏幕出示图2)
图2
师:不用动笔,想象一下,这12 位同学的位置拼成了什么图案?
(教室里顿时安静了下来,同学们认真地观察着,紧张地思考着,不一会儿小手纷纷举了起来)
生:老师,我觉得是一颗爱心!
师:何以见得?
生:把(4,1)摆在第一行,把(3,2)(5,2)摆在第二行……
师:为什么要这样摆?
生:把行数相同的摆在同一行,把列数相同的摆在同一列。
师:说得真好!大家同意吗?现在我们来看大屏幕,看看是不是像一颗爱心?
(大屏幕出示图3)
图3
一个学生半信半疑地说:老师,我可以到讲台上朝底下看看吗?
师:可以!不过为了看得更清楚,除了这12个人,其他同学都得上来哦!
(同学们一窝蜂地跑上了讲台,嘴里不停地说“还真像一颗爱心哎”)
师:(微笑状)这12 个“爱心人士”能用一句话表达此时此刻你们的心情吗?
(这12 个学生不假思索地异口同声地说:“我们五(2)班的心永远在一起!教室里顿时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课后反思】
苏联教学论专家斯卡特金曾说过:“我们建立了很合理的、很有逻辑性的教学过程,但它给积极情感的食粮很少,因而引起了很多学生的苦恼、恐惧和消极感受,阻止了他们全力以赴地去学习。”教学的非情感化是传统教学的一大缺陷,那样的课堂是缺少温度的。本片段中,教师积极地给单调枯燥的数对知识以人性化、情感化的处理,“夸夸我的小伙伴”,学生积极互动,学会了欣赏,学会了交往,同时对数对知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特别是教师最后的夸一夸:“我最喜欢的同学,他们有礼貌、爱学习,他们的座位用数对(x,y)表示,快请站起来!”每个学生都是老师夸奖的对象,每个学生都感受到教师的爱,每个学生的脸上都写满了快乐的笑容。接下来“考一考”的数学活动更是出人意料,让学生运用数对,展开想象,竟然拼出了一颗爱心图案,学生的思维是活跃的,情感是热烈的。那12 个“爱心人士”发出的心声“我们五(2)班的心永远在一起”,再一次把课堂推向了高潮,课堂闪现出人文的光辉,学科知识的学习与儿童的情感世界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促进了儿童精神的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