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对策研究

2018-05-20 13:59孙影
现代经济信息 2018年6期
关键词:创新创业高职院校对策

孙影

摘要: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下,高职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具有新时代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本文从人才培养、营造创新创业教育环境、搭建实践平台、建设师资队伍及健全创新创业教育保障體系等方面,提出高职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8)006-0-01

一、高职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必要性

1.创新创业教育是深化高职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一直以来注重培养学生掌握某一方面的专业技能,使学生成为符合专业岗位需要的技能型人才。然而,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就业岗位、就业环境随时可能发生巨大变化,只掌握某一方面的专业特长而缺乏创新意识、变通能力,势必得不到可持续发展。创新型社会发展已成必然趋势,高职教育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及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已成必然趋势。

2.创新创业教育能突破一定的就业局限性

高职教育一直注重培养实用型、应用型人才,因而毕业生从事的岗位专业、职业性较强。他们大多长期处于基层技术岗位、服务岗位或生产一线,起点较低,由于学历、职业等客观所限,一般获得升迁几率较少,更难于走向管理岗位。即便经过多年打拼终于成为岗位能手,薪资待遇有所提高,但仍缠身于各种基层工作,职业生涯发展很难获得突破。而如果在校时就对学生们实施创新创业教育,开阔同学们的就业、创业视野,使同学们不但具备专业技能,更具备挖掘市场、开拓市场的意识及能力,便可以鼓励部分同学毕业后走向自主创业之路,发挥其专业特长及创业热情,并辅以适当跟踪服务,从而打破毕业后学生只能等待受雇于人的被动局面。

3.社会资源及科研成果亟待创新开发

随着信息化发展,全球资讯互享能力越来越强,所有的社会资源被最大程度开放、透明。在校学生也不再像从前一样整天呆在学校里啃书本,他们的思路更加活跃,视线也更加宽广。越来越多的在校生投身于各种社会兼职活动,满足经济需要的同时,更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并且一部分同学通过兼职接触到社会上某个行业、某些资源,毕业后便继续在这条路上创新创造。还有许多具备科研能力的专家、学者多次获得教科研成绩,这些成果太多只停留在书面结论上,若经创新开发,转变为成果输出,势必大大激发科研人员的研发热情。

4.高职学生缺乏创业理论成功率低

一部分毕业生开始尝试自主创业,只要家里经济支持一下,开门立户似乎并不难。但从大数据来看,成功的典范较少。许多项目由于学生评估不准确,市场判断不及时而导致中途夭折。这些学生往往创业激情有余,但因缺乏创业实践相关理论知识,不熟悉行业要求、法律法规,因而对市场运作缺乏把控能力,成功率较低。

二、开展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对策建议

1.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方案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社会越来越需要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也要契合时代发展的需要,转变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将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作为学校教育的主要目标。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紧密结合,使学生不但具备创新创业素质,更不缺乏专业根基。学校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课时标准时,需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其中,从人才培养设计环节开始,即做到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并行发展。

2.营造创新创业教育环境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高校要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不能只停留在红头文件及政策口号上,而应真正开启创新创业的新环境。通过针对性较强的创新创业课程,使同学们掌握创业基本常识及技能。通过各类常态化的创新创业活动及创意创新大赛等,使全校师生时刻保持创新创业意识。通过校友创业分享会、论坛等,使鲜活的创业样本在同学中形成典范作用。通过创新创业案例的搜集及宣传,使同学们在汲取经验中获得成长。鼓励全校师生积极参与创新创业实践,并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及成果奖励。

3.搭建创新创业实践平台

高职学生都有专业实训、企业实践的教学环节,应充分利用下厂实践的机会,增加学生对创办企业的深入了解,对企业机构各运行模块有基本认识,熟悉业务流程。利用校企合作资源为学生创新创业提供更多信息技术、产品开发等方面的支持。全力打造创业园、创业实践基地等,入选学生创业项目并孵化发展。创业基地不只是为学生提供场所,还应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及实质性指导。积极利用学校、广大教师的社会资源,为学生们提供更多的创业机会及创业帮扶,建设网络共享平台等。同时,在理论指导上,可采用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SYB课程体系,使学生在仿真模拟环境下真正实施创业步骤,评估企业经营风险,感受未来创业的真实性。

4.建设优质创新创业师资队伍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开展,需要一支专门、专业、专注的师资队伍。而目前,大部分高校的创业指导教师均为行政部门、就业工作部门或各院系辅导员、学生工作者兼职。这些教师基本都有自己的本职工作需要完成,因此,也无太多精力再投入到学生的创新创业工作研究中,而且缺乏创新创业工作的实践经验。教师队伍缺乏懂技术、懂法律、懂风险防控的专家型师资。因此,学校应抽调一部分具有创新创业意识的教师专门从事此项工作,同时,吸纳历届毕业生中创业成功人士、行业专家和企业管理者参与到学生的创业实践及指导工作中。

5.健全创新创业教育保障体系

创新创业教育要想得到更好的落实,相比较于传统教育模式,在人才培养、课程设置、授课形式等方面必然存在一定的变革,甚至可能会遭遇来自各方的不畅通。因此,需要学校乃至社会各界对创新创业教育给予足够的重视及保障。对实施创新创业的教师及学生给予政策保障及扶持。对教师增加创设奖励及职称评聘上的激励,对学生可以采用弹性教学、弹性学分,打破以往教学模式,为参加创业实践的学生制定灵活的教学及课程考核方案等,这样才能让参与者毫无后顾之忧的投入到万众创新创业之中。

参考文献:

[1]陈斌.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实践的实效性研究[J].现代交际,2017(6):1-2.

[2]许业银.高职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6(9):79-81.

[3]陈春敏.当代大学生创新创业现状与对策分析——基于在校大学生的视角[J].北京青年研究,2017(2):56-61.

猜你喜欢
创新创业高职院校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