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创“芯”刻不容缓

2018-05-19 10:20晨曦
齐鲁周刊 2018年16期
关键词:通信产业中兴封锁

晨曦

美国商务部日前宣布,今后7年内,将禁止美国企业向我国电信设备制造商中兴通讯出售任何电子技术或通讯元件。这一事件在舆论上引发了深入讨论,出口禁运已经触碰到了我国通信产业缺乏核心技术的痛点。“缺‘芯少魂”的问题,再次严峻地摆在大家面前。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明眼人一看即知,“中兴通讯禁运事件”实际上是“敲山震虎”“釜底抽薪”,因为影响中兴的正常生产,自然会影响到产品出口,这样所谓的“贸易顺差”也就会大幅减少,从而把贸易战之矛刺向缺“芯”软肋,美国其实更希冀通過此举给“中国制造2025”行动计划制造麻烦。

“缺‘芯少魂”的问题,已经不止一次地摆在我们面前。而本次事件却让我们再次认识到:互联网核心技术是我们的一个“命门“所在,核心技术受制于人是我们一个巨大的隐患。因此,引发不少担忧:应对缺”芯”问题,我们的企业如何能够化危为机呢?

其实,这些年来,中国通信产业发展迅速,芯片自给率不断提升。华为的麒麟芯片也不断追赶世界先进水平,龙芯可以和北斗一起飞上太空,而蓝牙音箱、机顶盒等日用品也在大量使用国产芯片。当然也要看到,在稳定性和可靠性要求更高的一些领域上,国产芯片还是有较大差距,于是多数企业目前依然选择进口国外芯片,相关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进口芯片金额高达2300亿美元,花费几乎是排在第二名的原油进口金额的两倍,这种核心技术受制于人是我们最大的隐患——此次事件,让我们感受到切肤之痛。

实现自主创“芯”,突破核心关键技术,自力更生是根本。尽管引进创新能以最小的代价、最快的速度实现短期内的“弯道超车”,但并不具备长期的发展优势。“造不如买”“买不如租”的观念要不得,核心技术和创新能力“靠化缘是要不来的”。自主创新的主体,必须是“我”。当前,我国很多领域已接近甚至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有条件也有能力追求核心技术上更大的突破,我们何不顺势而为,自主研发、自力更生,走一条自主创新的道路呢?

技术困难,肯定有,但是面对技术壁垒,也不能盲目悲观吧,特别不要对我国的高科技发展丧失信心,只有以超常规力度在芯片产业加大投入,与危机赛跑,才能尽快突破核心技术瓶颈。如果突破核心技术瓶颈的行动停滞不前,则高科技企业就会继续面临被人“卡住咽喉”的风险。

因此,在面对美国对芯片领域的封锁时,我们应直面挑战。就像中兴对员工们所说,“任何通往光明未来的道路都不是笔直的”,突破核心技术肯定会带来阵痛,但在关键领域、卡脖子的地方下大功夫,是为了用现在的短痛换来长远的主动权。我们不必为今天的封锁惊慌失措,我们的高科技能够克服初期从无到有的困难,也有信心在后期突破核心技术的瓶颈。

这次中兴事情,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如果能给业界一个警醒,或许也是一件好事。

保持信心的同时,也不能因遭遇制裁而产生极端偏激的情绪。一方面,我国作为一个大国,在国际贸易体系中有足够的腾挪空间;另一方面,国产通信产业从零起步,如今发展到与世界通信巨头并驾齐驱,并在5G时代展现出领跑能力,绝不是得益于自我封闭。我们并不需要把封锁当作“重大利好”来激励“自主研发春天来了”,更不能把扩大开放与自力更生对立起来。

面对高科技的技术攻关,封闭最终只能走进死胡同,只有开放合作,道路才能越走越宽。继续扩大开放,努力用好国际国内两种科技资源,在与世界的互利共赢中实现自主创新,这个方向不能动摇。

“不能总是用别人的昨天来装扮自己的明天”“只有把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真正掌握竞争和发展的主动权,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和其他安全。”回看前路,习总书记的告诫可谓刻骨铭心。核心技术靠化缘是要不来的,也是花钱买不来的。我国经济发展的下半场重点是实现高质量发展,实现核心技术的自主创新。这条路很长,但只有靠我们自己走。

猜你喜欢
通信产业中兴封锁
《在被封锁的武汉,他运送的还有希望》新闻谈
中兴微量元素水溶肥在秋洋梨上的应用试验
北京爱华中兴纸业:夹缝中求生存
西古光通中兴而立:下一个30年使命万类互联
云计算技术及其对通信产业发展的影响研究
应急通信产业机遇与挑战并存
中兴高达加入PDT联盟推出“2+4”宽窄带融合解决方案
二战以来三次岛屿封锁作战的战略决策及启示
战后局部战争中的海上封锁作战及启示
二战中德对英海上封锁的思考及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