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虞美人?听雨》看蒋捷的生命体验

2018-05-19 09:34黄肖肖
读天下 2017年19期
关键词:虞美人

摘要:蒋捷,南宋晚期词人,处于宋元易代之际,国破家亡,江山易主,他义不仕元,长期过着隐居、漂泊的生活。《虞美人·听雨》高度概括了他的生命体验。他经历了少年时期的安乐富足、中年时期的风雨漂泊、暮年的落寞无奈,他的词反映了一个典型的南宋遗民的心路历程和人生经历。

关键词:蒋捷;《虞美人·听雨》;漂泊;落寞

蒋捷,字胜欲,号竹山,南宋晚期词人,南宋灭亡后隐居太湖,人称竹山先生。与周密、王沂孙、张炎并称为宋末四大家。蒋捷身处国家动荡的时代,经历了国破家亡的惨痛,长期处于漂泊流离的生活状态,其著名词作《虞美人·听雨》就是对词人一生漂泊的高度概括。

少年听雨歌楼上——故国不堪回首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大宋的元宵节向来最为热闹。蒋捷的《花心动·南塘元夕》就选取了南塘一角记录南宋的元夕佳节。

“春入南塘,粉梅花,盈盈倚风微笑。虹晕贯帘,星毬攒巷,遍地宝光交照。涌金门外楼台影,参差浸、西湖波渺。暮天远,芙蓉万朵,是谁移到。

鬒鬓双仙未老。陪玳席佳宾,暖香云绕。翠簨叩冰,银管嘘霜,瑞露满钟频釂。醉归深院重歌舞,琱盘转、珍珠红小。凤洲柳,丝丝淡烟弄晓。”

上片写南塘元夕灯火璀璨的盛况。花灯布满街巷,交相辉映。涌金门外水波荡漾,映出了参差的楼台,彩灯像万朵芙蓉竞放。下片写人物活动。元宵节的豪华宴会,高朋满座,香烟缭绕。词人极尽形容,赞美南塘盛景。

这个时期可以说是蒋捷一生中最美好的时期,他“出义兴巨族”,风华正茂,他的闺情相思词大都作于这个时期,宋亡后,他告别了“红烛昏罗帐”的生活,再忆往事,往往有着“故国不堪回首”之痛。

《贺新郎·兵后寓吴》:“深阁帘垂秀,记家人,软语灯边,笑涡红透。万叠城头哀怨角,吹落霜花满袖。影厮伴、东奔西走。望断乡关知何处,羡寒鸦、到着黄昏后。一点点,归杨柳。”词人难以忘怀温馨的家居生活,无奈故国已非我土,望极天涯不见家,只在暮色中看到晚归的寒鸦,而乌鸦尚有归处,一个“羡”字,极尽凄凉与悲痛。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这是词人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无奈花好月圆不常在,回首往事只剩下说不尽的痛楚。

壮年听雨客舟中——乡关不知何处

漂泊是蒋捷词中的主旋律。游子之思向来难以避免,更何况词人是一个国破家亡的游子。他的乡愁之苦更悲切,更沉重。

《一剪梅·宿龙游朱氏楼》:小巧楼台眼界宽。朝卷帘看。暮卷帘看。故乡一望一心酸。云又弥漫。水又弥漫。天不叫人客梦安。昨夜春寒。今夜春寒。梨花月底两眉攒。敲遍阑干。拍遍阑干。

“小巧楼台”是词人借宿的地方,他朝朝暮暮卷帘眺望故乡,本来想向远方眺望排解心中的苦闷,谁料想“故乡一望一心酸”。眼前的水雾弥漫,词人心里也是一片水雾,难以排解。“不叫人客梦安”的不是天,而是词人心中浓浓的乡愁。

《一剪梅·舟过吴江》:“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秋娘渡与泰娘娇。风又飘飘,雨又潇潇。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末句“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是脍炙人口的佳句,词人也因此得了个“樱桃进士”的名号。宋代文人常因作品扬名而得各式绰号,“山抹微云秦学士”、“露花倒影柳屯田”、“红杏尚书”宋祁等,但到蒋捷这里,“樱桃进士”已经是亡国破落的流浪者。清新淡雅的语句中蕴含着词人浓重的哀愁,潘游龙《古今诗余醉》中道:“末句用 ‘了字摹尽悠悠忽忽之况。”

漂泊注定是凄苦的,词人是一个亡国之人,一个落魄文人,“二十年来,无家种竹”,遮风挡雨的地方尚且难寻,一路的风餐露宿、风雨凄凉可想而知。

《贺新郎·兵后寓吴》:“相看只有山如旧。叹浮云、本是无心,也成苍狗。明日枯荷包冷饭,又过前头小阜。趁未发、且尝村酒。”词人穷困潦倒,“枯荷包冷饭”是流浪者的寒酸生活的缩写,往昔的“软语灯边,笑涡红透”不再,连吃一顿热饭都成了奢望。

“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他的整个壮年时期都是在客舟中度过,风雨漂泊,尝尽了羁旅之苦,乡愁之痛。

暮年听雨僧庐下——悲哀莫过无声

漂泊生活不只是在壮年,也持续到了他的晚年。晚年的生活也不能免于凄苦,但相比于壮年时的词作,词人将愁绪用比较闲淡的语词表达出来,有时甚至不易察觉。

《少年游》:枫林红透晚烟青,客思满鸥汀。二十年来,无家种竹,尤借竹为名。春风未了秋风到,老去万缘轻。只把平生,闲吟闲咏,谱做櫂歌声。

这是垂老的词人对二十年来的风雨飘摇的回顾,虽然“二十年来,无家种竹”,词人的节气就如同竹一样,从未改变。“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竹子是高洁坚贞的代名词,象征着词人高洁的情操。淡淡一句“二十年来,无家种竹”也饱含词人的无奈、心酸和悲愤,他还是无法释怀,表面上“闲吟闲咏”,实则是一种更为深切的悲痛。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似乎一切都归于平静了,可细想来,词人晚年寓居僧庐,依然在听雨,并回味往事,这又是一种难以释怀的表现,他渴望摆脱这种愁绪,但他还是没有挣脱心灵世界的痛苦与彷徨。

词人用闲淡的词句来描写深沉的愁思,他没有辛弃疾“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豪壮,也没有刘辰翁“吾年如此,更梦里、犹做狼居胥意”的慷慨,他更多的是表达一种恬淡的悲壮和旷达,这也许就是“悲莫大于无声”。

蒋捷作为一位南宋遗民,独特的遭际、丰富的经历使他的黍离之悲深沉强烈,幽怨凄清。漂泊是他生命的常态,《虞美人·听雨》是他一生的生命体验。他的苦闷与惆怅具有动人心弦的情感力量。

参考文献:

[1](宋)蒋捷.蒋捷词校注[M].杨景龙校注.北京:中华书局,2010.

[2]李岳.蒋捷词研究[D].湘潭:湘潭大學,2006.

[3]赵惠俊.蒋捷的江浙舟行词与《虞美人·听雨》[J].名作欣赏,2014(20):20-22.

[4]刘凤文.蒋捷遗民情怀研究[D].无锡:江南大学,2011.

作者简介:

黄肖肖,河南省开封市,河南大学文学院。

猜你喜欢
虞美人
虞美人花开(环球360)
虞美人·紫薇花
虞美人·看雨
被误会的“虞美人”的一生
虞美人
虞美人
虞美人
虞美人·曲阑深处重相见
鸿门宴人物之刘邦
何其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