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武侠小说中园林场景的考辨和解析

2018-05-19 07:41李金宇董广智王兆成
广东园林 2018年1期
关键词:真实虚构园林

李金宇 董广智 王兆成

摘要:金庸武侠小说里多次出现园林场景,有的纯粹虚构,有的实有原型,有的介于二者之间,但都合于造园之道。小说中真实园林题名有四处,分别是魏国公府、西湖断桥、安阜园和安澜园。真实与虚构之间的是扬州何园。更多是完全虚构的园子,一方面是情节的需要,是人物特定的活动空间;另一方面则通过人物对园林的认知,反映出人物的出身、性格和学识。

关键词:金庸武侠小说;园林;真实;虚构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2641(2018)01-0045-05

收稿日期:2017-12-06

严家炎在《金庸小说与传统文化》一文中说:“金庸小说蕴含着丰厚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这是广大读者都会有的共同感觉”。涉及传统文学艺术的各个门类如诗、词、曲、赋、绘画、音乐、雕塑、书法、棋艺等等,都在他的笔下被一一展现了出来。而代表中国传统艺术形象、极具经典元素的园林,在金庸小说中作为情节发展的场景,人物形象的烘托,更是多次出现,显示出金庸对园林这一艺术样式的熟稔和偏爱。

小说内容本是虚构的,而金庸小说中的园林描写却是“有实有虚,有真有假,虚实相间”。有介于此,笔者将从园林研究者的角度,对金庸武侠小说中的园林做一梳理、考证和解析。

1实有历史原型

在金庸的小说里,准确提到的真实园林题名有四处。

一是《碧血剑》第五回,袁承志和温青寻找的宝藏所在地魏国公府,即南京魏国公徐氏园林。

“袁承志和青青取出金蛇郎君遗图与房子对看,见屋中通道房舍虽有不少更动,但大局间架,若合符节。两人大喜,知道这座‘魏国公赐第果然便是图中所指,按着图上藏宝记号寻索,原来是在后花园的一间柴房之中。”

此处魏国公赐第正是明代极著名的园子,从徐达洪武3年(1370年)受封魏国公始,历经子孙徐辉祖、徐钦、徐显宗、徐承宗、徐倩、徐鹏举、徐邦瑞、徐维志、徐弘基。从洪武朝一直到弘光元年(1645年)徐弘基卒,历时300余年。其间魏国公徐氏园最盛时,明王世贞《游金陵诸园记》有云:“东园者,一曰‘太傅园,高皇帝所赐也。地近聚宝门,故魏国庄靖公倩爱其少子锦衣指挥天赐,悉橐而授之。时庄靖之孙鹏举甫袭爵而弱,天赐从假兹园,盛为之料理,其壮丽遂为诸园甲。”徐鹏举兴修该园时,“征石于洞庭、武康、玉山:征材于蜀:征卉木于吴会”,可谓煞费精力,用心营建。至其子第八任魏国公徐邦瑞时,此园仍在增修,据王世贞《南京守备掌中军都督府事魏国公徐少轩公墓志铭》载:“公于第西因故圃益以奇石异花,日尚羊其间,饮醇击鲜,甚适也。”这里的魏国公徐少轩,就是徐邦瑞(自称少轩,因其父徐鹏举号笃轩)。这座由徐鹏举始建、徐邦瑞增修的园子,遂成为魏国公家府私园。胡运宏在《明代南京魏国公徐氏家族园林》一文考证为:“因有历代魏国公有勋爵荫护,故该园一直保存至明末,入清之后为江宁布政使司署。”

一是《射雕英雄传》第二十三回,郭靖和黄蓉来到西湖边。

“说话之间,来到湖边的断桥。那‘断桥残雪是西湖十景之一,这时却当盛暑,但见桥下尽是荷花。”

杭州西湖有公共园林之誉,始于南宋。靖康之耻后,南宋政权定都临安,杭州遂成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山明水秀、晴好雨奇的西湖便成了人们的游赏胜地。《西湖游览志》云:“至绍兴建都,生齿日富。湖山表里,点饰浸繁。离宫别墅,梵宇仙居,舞榭歌楼,彤碧辉列,丰媚极矣。”吴自牧在《梦梁录》中写道:“临安风俗,四时奢侈,赏玩殆无虚日。西有湖光可爱,东有江潮堪观,皆绝景也”。其西湖十景中,又以断桥残雪游人最盛,“断桥,本名宝祜桥……游人丛集,称最盛。”为何如此受游人的青睐,主要是此处观西湖景最佳,李流芳有云:“往时至湖上,从断桥一望,便销魂欲绝。”

《射雕英雄传》被称为“故事固然是虚构的,但这一段历史大环境却是真实确凿的。”书中人物活动的背景时间大约是公元1196年到1221年之间,杭州西湖无疑是南宋朝廷治下的一个典型环境,男女主人公行走在西湖的断桥之上,更达到了细节上的真实,符合当时人们的游赏习惯。黑格尔在他的《美学》第一卷中,曾经把特定时段下人们生活的现实世界形象地称为一幅“有定性的图画”。而在任何一部伟大的小说中,我们都可以看到这样一个典型的“有定性”的空间。《金瓶梅》里的后花园,《红楼梦》里的大观园,《水浒传》中的梁山泊,而正是小说中这个独特的空间范围,才可最大限度地还原历史的真实性,才能让人真切感受到特定时代下的方方面面。

一是《鹿鼎记》第三十回。

“吴三桂迎导公主到昆明城西安阜园。那是明朝黔公沐家的故居,本就祟楼高阁,极尽园亭之胜,吴三桂得到公主下嫁的讯息后,更大兴土木,修建得焕然一新。吴三桂父子隔着帘帷向公主请安之后,这才陪同韦小宝来到平西王府。”

公主所住安阜园,在昆明翠湖,原为明朝黔公沐家“别业”,后被吴三桂改建翠湖柳营而成,在平西王府左,抱阳生《甲申朝事小纪》说:“浙人吕黍子言于桂曰:‘王权尊势重,致使傅、李参劾,盍营园亭,多买歌童舞女,日夜欢娱,使朝廷勿疑。桂以为然,即令黍子督造安福园(即安阜园)于王府之左,松柏高三丈许者,移种皆活。历三年,园成,与吴复庵等弹琴赋诗,徜徉其间。”安阜园,可谓是吴三桂韬光养晦掩盖狼子野心的纵情声色之所。王胜时《漫游纪略》中亦称“园囿声伎之盛,僭侈逾禁中”。坊间有说,安阜园是吴三桂为陈圆圆所建,并不确。因为苍弁山樵《吴逆取亡录》中讲得很清楚:“又为园于西郊外,名安阜园。因圆圆齿已长,张氏亦老,更罗致艳冶,以歌舞自娛。”按文中逻辑,是因为陈圆圆年长,已不能满足吴三桂,所以吴三桂建安阜园以纳娇纵乐。

一是《书剑恩仇录》里浙江海宁安澜园。

“陈家洛到得家门,忽然一呆,他祖居本名‘隅园,这时原匾已除,换上了一个新匾,写着‘安澜园三字,笔致圆柔,认得是乾隆御笔亲题。旧居之旁,又盖着一大片新屋,亭台楼阁,不计其数。”

“月光上读碑上御诗:‘名园陈氏业,题额日安澜。至止缘观海,居停暂解鞍;金堤筑筹固,沙渚涨希宽。总廑万民戚,非寻一己欢。……又读下去:‘两世凤池边,高楼睿藻悬。渥恩赉耆硕,适性惬林泉。是日亭台景,秋游角徵弦;观澜还返驾,供帐漫求妍。他知第二句是指楼中所悬雍正皇帝御书‘林泉耆硕匾额。见下面四首诗都是称赏园中风物,对陈家功名勋业颇有关言。”

安澜园,最早雏形是南宋建炎四年(1130年)王沆所建“王氏园”,后废:明代陈与效在“王氏园”遗址上复建,因园主号隅阳,故该园被称“隅园”。雍正十一年(1733年)陈元龙八十二岁以大学士乞休归里,陈与效的兄长陈与相的孙子陈元龙辞官回海宁,在隅园故址扩建,收为别业,并在原有的基础上加以整饬、营构,同时把隅园改名为“遂初园”。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乾隆皇帝第三次南巡海宁,入住遂初园,改园名为“安澜园”,取“愿其澜之安”的之意。清沈三白有云:“石满藤萝,凿痕全掩,古木千章,皆有参天之势,鸟啼花落,如入深山,此人工归于天然者,余所历平地之假石园亭,此为第一。”清末,该园毁于太平天国之乱。童寯先生在《江南园林志》中对此园景色有详细描述:“清初海宁陈氏隅园,本南宋安华郡王废园,以高宗南巡驻跸而著闻海内。帝易名为安澜。道光间渐荒废,惟十二楼新葺。树石苍古,池荷万柄,梅花蔽日。”

金庸先生写南京魏国公园,非常简单,只借了个名,对园子本身几乎未做描写。写杭州西湖,昆明安阜园,皆用墨不多,寥寥数笔。而对海宁的安澜园,则颇费笔墨,对园子的景色,历史沿革,观园感受皆有涉及。如此大费周章地详写安澜园,说到底,这与金庸的童年记忆有关(金庸的出生和少年成长,基本上没有离开过海宁),也与记忆中的家族荣誉有关。查家是海宁名门望族,有“唐宋以来巨族,江南有数人家”之誉,查家最鼎盛时,以查慎行为首的叔侄七人同任翰林,被时人赞为“一门七进士,叔侄两翰林”。这一切,无疑给了金庸先生强烈的家族认同感,这种情感和印象,更会随着他南迁岭南乃至香港而得到加强。安澜园作为海宁历史上一座具有全国性影响的园子,“安澜园为中国明、清时期四大名园之一和南京瞻园、苏州狮子林、杭州小有天园齐名。”安澜园就是家乡海宁的一张名片,它在金庸的记忆里不可能不深,安澜园,浓缩了金庸先生的家族情结、家乡情结,更代表了无法忘怀的文化情结,它被金庸先生写进笔下,详加描述,就显得再自然不过了。

2史实与虚构之问

以上四例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园子,而下面所述的则是介于真实与虚构之间。有真实的一面,但又不完全与历史相符。

《鹿鼎记》中韦小宝巡抚扬州,住一何姓盐商园中。原文如下:

“接待的道台说:‘扬州盐商有个姓何的,他家的何园,称为扬州名园第一。他有心巴结钦差大人,早就预备得妥妥贴贴,盼望大人光临。只是他功名太小,不敢出口。大人若不嫌弃,不妨移驾过去瞧瞧。

那何园栋宇连云,泉石幽曲,亭舍雅致,建构精关,一看便知每一尺土地上都花了不少黄金白银。韦小宝大为称意,吩咐亲兵随从都住入园中。”

史实一:扬州盐商富而好园

在十八世纪两淮地区,扬州以盐商财富甚巨而闻名。按何炳棣估计,盐商通过两代,最多三代,家庭合理财富就可以积累到千万计。而造园则成了盐商巨贾夸奢斗富,“炫耀式消费”的主要表现之一。“时值海内承平,物力丰富,两淮盐业又适当极盛之时,故各大商不惜糜千万巨金,争造园林。”江都人李澄在嘉末道初曾说过:“闻父老言,数+年前,淮商资本之充实者以千万计。商于正供完纳而外,仍优然有余力以夸多而斗靡,于是居处、饮食、服饰之盛,甲于天下。”当时的真实情况就是扬州盐商精心营构,竞相治园,蔚然成风。

史实二:扬州确有何园一座

王振世《扬州览胜录》云:“何园在徐凝门刁家巷,清光绪中何观察芷舠筑。”又称其为“咸同后城内第一名园,极池馆林亭之胜。园北部建高楼五楹,楼下为厅……厅前为池,曲折长+余丈……水中央筑水心亭一座……池东北为月台,高数丈,登台上可俯视全城。池西假山环绕,怪石相望,极幽险之致。”此园虽遭破坏,但经过多次修缮,一直保存到今天,园门前,当代古建筑学家罗哲文先生题写的“晚清第一园”镌刻在侧。

虚构一:园主身份

园主,书中说“扬州盐商有个姓何的,他家的何园”,真实情况是,何园主人何芷舠不是盐商,而是盐官。何芷舠,主要任职经历,同治六年(1867年)署湖北武昌盐法道,是掌握盐运大权的盐官:同治十三年(1874年)任湖北督粮道;光绪元年(1875年)署湖北按察使:光绪二年(1876年)任湖北黄德道兼江汉关监督:光绪八年(1882年)何芷舠卸任到扬州。

虚构二:造园时间

《鹿鼎记》中时间是康熙朝,而现实中何园建成时间,学界虽有分歧,但与书中年代相差甚远。陈从周主编的《中国园林鉴赏辞典》说:“清光绪九年(1883年),道台何芷舠购吴氏片石山房旧址所建。”安徽省望江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的《望江县志》,第二十九篇人物栏“何芷舠”条目下是:“晚年退隐扬州,光绪九年,在扬州城南修建一座富丽堂皇、古典幽雅且具有时代特征的何园。”还有学者认为何园建园时间是清同治元年(1862年),但此一论断已被何家后人何祚宏先生著文否定。因此,无论是光绪九年,还是同治元年,此园时间,都不是康熙朝。

文中的两处虚构,虽与史实不符,却不让读者感到假,感到荒诞不真实,反而认为是理应如此,情理之中。这是因为,它契合了历史大背景下的真实。第一,是因为历史上扬州以盐商园林最为有名,梁章矩《浪迹丛谈》卷二云:“康熙、雍正间,扬城盐商中有三通人,皆有名园……(江鹤亭之康山),与汪蛟门之百尺梧桐阁,马半槎之小玲珑山馆,后先媲美,鼎峙而三。”清代小說家吴趼人在《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中就这样写:“原来扬州地方,花园最多,都是那些盐商盖的……久闻扬州盐商阔绰,今到了此地,方才知道名不虚传。”第二,按王振忠的研究,扬州盐商盛时在明万历到乾隆时期,至嘉庆,已走向衰败,更遑论光绪朝了。所以,把时空背景放在康熙朝,不但符合盐商造园鼎盛的时段,更具时代特色和典型性,也更容易让读者信服。

从上看出,金庸的虚构之笔,建立在对古代扬州历史知之甚深的基础上,无论是文中曾多次出现对扬州的赞誉之词,还是主人公韦小宝出生在扬州,都说明了金庸先生对历史名城扬州的情有独钟。一方面,古代扬州的辉煌,“烟花三月”“二十四桥”“扬州园林”等,这些耳熟能详的历史典故、特定词语,拓宽了作者的眼界,成为了写作的素材:另一方面,空间的疏离、时间的距离,有限的历史文本又给了作者想象驰骋的空间,给了作者遥想的随意和潇洒。这些曾经的历史被巧妙腾挪后,焕然一新,使之整部作品既有武侠小说虚构的新奇,又有历史小说的真实厚重,最后呈现在读者眼里的,恰如有些研究者所言,“金庸的武侠小说,知识面广博……给人以美不胜收的感觉。”而这种美不胜收之感,正是写法上的虚实相伴、虚实结合而引起的,清金丰在《说岳全传》序中就阐述过这样的艺术主张,“从来创说者,不宜尽出于虚,而亦不必尽出于实。苟事事皆虚,则过于诞妄,而无以服考古之心;事事皆实,则失于平庸,而无以动一时之听……故以言乎实,则有忠、有奸、有横之可考:以言乎虚,则有起有复有变之足观。实者虚之,虚者实之,娓娓有令人听之而忘倦矣。”

3完全虚构

金庸先生笔下更多的是一些不知名的园子,它们在现实里并不能找到原型,完全是作者的想象和虚构,但它们却是人物活动的特定空间,可以推动情节发展、以及通过对园林的认知,反映人物的身份性格。

首先,在金庸小说里,武林人物为躲避仇家,往往会选择园林藏身。金庸小说《射雕英雄传》中的梅超风,夫亡眼瞎后,为逃避追杀,就藏身在后花园隐形迹,暗练功。“我在后花园给他们扫地,晚上偷偷的练功夫,这样的练了几年,谁也没瞧出来,只当我是个可怜的瞎眼婆子。”又如《书剑恩仇录》中武当大侠陆菲青,藏身在总兵李可秀府中作教书匠,偷教总兵女儿李沅芷学武练功,为遮人耳目,选择的场所亦是家中的后花园,“这五年之中,(李沅芷)每天自行在后花园习练,好在她自小爱武,别人也不生疑。”如此描写,符合中国园林含蓄、内敛的特点,特别是私园,多是宅院式,即前宅后园,具有较强的封闭性和私密性,外人往往很难涉足,委身其中,高墙深院,易于隐藏身迹,不为外人查知。

其次,凭借园林假山,藏身躲闪,偷窥跟踪、探听消息,逃避追捕、偷袭对手,是金庸武侠小说里另一常见的画面。《飞狐外传》里胡斐有几次通过假山来藏匿,如“抱过聂钺的尸身,藏在假山窟里”“只见左首有座假山,假山前花丛遮掩,胡斐负着马春花抢了过去,往假山后一躲”。假山还可阻碍对手的追赶厮杀。《射雕英雄传》中“郭靖只吓得心胆俱寒,哪敢逗留,急步向前奔逃。他轻功本好,在花园中假山花木之间东西奔窜,梁子翁一时倒也追他不着。”《鹿鼎记》中韦小宝更是多次依靠假山的“庇护”,藏匿身形,保护自身的安全。“身子一矮,钻入了早就瞧准了的假山洞中。”假山帮助韦小宝藏身隐形,反过来也会帮助对手,如韦小宝被归辛树一家所擒,即因假山之故。“他肚里暗骂,穿过慈宁花园石径,经过一座假山之侧。突然间人影一晃,假山背后转出三个人来,其中一人一伸手,便抓住了韦小宝左手。”

中国园林几乎是无园不石,无园不山,叠石造山是园林里最重要的构景要素之一。而金庸先生把园林山石最显著的障景遮隔这一特征,运用地可谓淋漓尽致。

再有,通过对园林的认知来反映人物性格。比如初次面对皇家园林的规模宏大,富丽堂皇,不同人物心理表现不一样。《鹿鼎记》中借韦小宝之眼,写出了一个下层小混混对皇家园林的认知和惊叹。“一路上走的都是回廊,穿过一处处庭院花园。韦小宝心想:‘这财主真有钱,起这么大的屋子。眼见飞檐绘彩,栋梁雕花,他一生之中那里见过这等富丽豪华的大屋?心想:‘咱丽春院在扬州,也算得上是数一数二的漂亮大院子了,比这里可又差得远啦。”而在《射雕英雄传》中,见识、眼光甚高的黄蓉,其对皇家园林的感受要比市井小滑头韦小宝要细腻、深刻得多。“(黄蓉)黑暗中蹑足绕过两处宫殿,忽觉凉风拂体,隐隐又听得水声,静夜中送来阵阵幽香,深宫庭院,竟然忽有山林野处意”。她对园林的关注和体验几乎是上升到了一个审美的层面,当代学人童寯先生就曾说中国园林的特点就是“野趣弥漫。”该处所描绘的园景,应该是一个园中园,是一個重自然山水之美,模仿江南私家园林审美趣味的皇家园子。

又如在《倚天屠龙记》中:“(赵敏)引着群豪穿廊过院,到了一座大花园中。园中山石古拙,溪池清澈,花卉不多,却甚是雅致。张无忌不能领略园子的胜妙之处,杨逍却已暗暗点头,心想这花园的主人实非庸夫俗流,胸中大有丘壑。”通过一处园林,却写出了三个人不一样的学识、眼界。张无忌由于自小生长于冰火岛,一直勤于武学,却疏于文化上的研习,在艺术审美上不免还是庸夫俗汉。杨逍,明教光明左使,除了风流潇洒、武艺超群、机智多谋外,还是个有文化素养的人,他写的《明教流传中土记》一书,“但见小楷恭录,事事旁征博引”,充分说明了他具有较高的艺术审美能力,所以他能看出园林营构的妙处来。同时,园林之景的不同凡响,也暗示了起居于此的赵敏,不是平常之辈,俗谚有“三分匠,七分主人”一说。园林气象的不俗正暗合了赵敏的不同一般,出身高贵,王爷千金,文韬武略皆备,才华品位俱高。

4结语

童寯先生曾言:“吾国小说描写园林最详尽者,当推《金瓶梅》与《红楼梦》”。今天看来,作为当代武侠小说集大成者的金庸,园林也无疑成了他笔下的一份重要资源。因此,从园林视角来研究,也就有了一定的必要。

猜你喜欢
真实虚构园林
《园林》
虚构
在园林里遇见自己
虚构的钥匙
虚构
中国园林“缀玉集”
巴赞电影理论对“真实”的澄明与立义
卡拉瓦乔《纸牌作弊者》戏剧性的真实瞬间
美剧情节越来越“真实”
完形填空两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