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波 何明明 何 启 卢万友 赵庆国
(1. 河海大学 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南京 210098; 2. 河海大学 水资源高效利用与工程安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南京 210098; 3. 河海大学 水利水电学院, 南京 210098; 4. 安徽省梅山水库管理处,安徽 金寨 237300)
梅山水库拦河坝主体为钢筋混凝土连拱坝,由15个垛和16个拱组成,两端各连接一段重力坝.最大坝高88.24 m,正常蓄水位128 m.1962年11月发现右岸大面积漏水,总漏量70 L/s左右,同时右岸各拱垛位移增大,垛基上抬,右岸坝基、坝体许多部位出现了裂缝,最严重的15号拱拱冠拉开了一条长28 m、宽2 mm的大裂缝[1-2].采用上游拱面混凝土盖面,14~16号拱内支撑墙,12~13号拱内重力墩及扶壁撑墙,右岸山坡预应力钢丝锚固等措施后,大坝渗漏量减少且观测孔水位明显降低,工程运行正常[3].
梅山大坝右岸坝肩、坝基仍是影响大坝长期稳定安全的隐患环节.张启琛等[4]结合1993年大坝首次安全定检开展坝基渗流状况分析,建议增加右坝肩防渗和排水补强措施,保证大坝长期稳定安全性.高正夏等[5]开展了渗流水质分析,表明13号拱廊道内渗流水主要来自库水,但存在较多基岩矿物迁移,部分软弱岩石受到侵蚀.2008年,大坝右岸基础新增帷幕补强孔和水平排水孔,并在12~15号垛重力墩的新老混凝土结合面布置接缝灌浆,以增加右岸垛墙底部的完整性[6].本文结合2010年水库大坝除险加固完成前后的安全监测成果,分析右岸13号拱的坝基渗流量增大的成因,对工程安全的影响及相关对策.
大坝右岸13号拱廊道内和13号加强拱内分别布置31个和3个在测渗流量测孔;13~16号拱廊道内分别布置水位监测孔4个、2个、2个和3个,扬压力测孔各2个;大坝右岸未布置绕坝渗流压力测孔.大坝右岸坝基渗流监测资料分析表明:2013年以后,13号廊道内1号孔、10号孔和13号孔等10个测孔渗流量增大,如图1所示,其它测孔渗流量总体不变.
图1 典型测孔人工监测渗流量实测过程线(单位:mL/min)
绘制13号廊道内总渗流量和左右侧排水孔总渗流量的变化过程线,如图2所示.
图2 13号廊道总渗流量和左右侧排水孔渗流量变化过程线
由图2可以看出:2013年以后,13号廊道总渗流量呈增加趋势,但未超过历史最大值,与库水位上升有一定相关性.1999年至2002年6月,左右两岸排水孔渗流量相差不大;2002年6月以后,右岸排水孔渗流量整体大于左侧排水孔渗流量;2008年补强加固前后,左右两侧排水孔渗流量变化趋势大体相同,但左侧排水孔渗流量波动相对较大;2013年以后,右岸排水孔渗流量有明显增加趋势,而左岸排水孔渗流量稍有增加,但增幅相对较小.
选取13号拱的1号测孔和13号测孔为典型测孔,2013年前后总渗流量和典型测孔渗流量与库水位相关性图如图3~5所示.可以看出:总体上,13号拱排水孔总渗流量增大现象与库水位总体抬升具有较大相关性.2013年前后,总渗流量与库水位的简单相关系数由0.69增加到0.82;但各排水孔与库水位的相关性变化也有差异,靠近上游侧的1号测孔渗流量与库水位的简单相关系数基本保持不变,但拱中部13号测孔渗流量与库水位的简单相关系数明显增加,由0.23增加到0.82.
图3 2013年前后总渗流量与库水位相关性
图4 2013年前后13号拱1号测孔渗流量与库水位相关性
图5 2013年前后13号拱13号测孔渗流量与库水位相关性
由于环境温度也是影响连拱坝的坝基渗流量变化的重要因素,因此选取相似环境量下(库水位124 m左右,温度8℃左右)典型测孔(13号廊道1号孔、13号孔)的渗流量,分析补强加固前后渗流量变化情况.相似环境量下补强加固前后右岸总渗流量特征值见表1.相似环境量下补强加固前后右岸人工监测13号廊道1号孔、13号孔渗流量变化示意图如图6~7所示.
表1 补强加固前后右岸总渗流量变化统计
图6 1号孔渗流量变化示意图
图7 13号孔渗流量变化示意图
由图表可以看出:补强加固完工初期,右岸总渗流量、13号廊道1号孔和13号孔渗流量均有一定减小;补强加固若干年后,右岸总渗流量和13号孔渗流量有所增加,1号孔渗流量变化不大.总体上,补强加固完工初期,坝基防渗加固效果明显,但近几年以来,右岸坝基通透性有所增加.
选取相似环境量下(库水位124 m左右,温度8℃左右)13号拱的UP10、UP11扬压力测孔,分析2013年前后扬压力折减系数变化情况,见表2.
表2 2013年前后右岸扬压力折减系数α变化统计表
由表2可以看出:相似环境量下,13号拱扬压力折减系数由2013年前的0.11增加到2013年后的0.17,基础防渗体系出现了一定的弱化;但扬压力折减系数远小于规范阈值,基础的渗控体系能够满足规范要求.
补强加固前后12~13号垛人工正垂线测点上下游向位移特征值变化统计表见表3.由实测过程线(如图8所示)和特征值(见表3)可知,补强加固后,坝顶水平位移的变幅和量值均有所减小,大坝的整体性增加,渗流量的增加对大坝变形没有明显影响.
表3 补强加固前后大坝变形特征值变化统计表
图8 人工正垂线测点上下游向位移实测过程线(单位:mm)
前面的分析可知,梅山水库2010年补强加固完工初期,坝基防渗加固效果明显.2013年以来,13号拱排水孔总渗流量有一定增大,该现象与库水位总体抬升具有较大相关性,很可能是水库增蓄和库水绕渗联合作用的效果,目前右岸坝基工作性态总体正常.由于右岸一直是该大坝地质薄弱区,因此,下面根据梅山大坝监测布置和历年监测资料,采用置信区间估计法[7-8]拟定13号拱渗流量监控指标,以便针对性关注并及时发现渗漏量监测异常.
1)基本原理
(1)
2)13号拱13号测孔渗流量监控指标
由于置信区间拟定监控指标与模型精度有关,为确保大坝安全,取复相关系数R大于0.8的测点计算监控指标.以13号测孔为例,该测孔渗流量的标准差σ=6.69 ml/min,取显著性水平α=5%,则i=2,置信区为Δ=±2σ=±13.38 ml/min.于是,该测孔渗流量安全监控指标可用下式估计:
7.08P1-5.67P3-5.01P4+2.43P5+
1.73P6+1.46θ-2.53lnθ+384±13.38
(2)
式中,H1为监测日的上游水深;H2为监测日的下游水深;t为观测日至各测点第一次测值日的累计天数;Pi分别为监测日当天,监测日前第1天,前第2天,前第3~4天,前第5~15天,前第16~30天的平均降雨量均指(i=1~6);θ为位移监测日至始测日的累计天数t除以100;θ0为建模资料系列第一个测值日到始测日的累计天数t0除以100.
1)梅山水库2010年补强加固完工初期,坝基防渗加固效果明显.2013年以来,13号拱排水孔总渗流量有一定增大现象,该现象与库水位总体抬升具有较大相关性,很可能是水库增蓄和库水绕渗联合作用的效果.
2)2013年前后,靠近上游侧的1号测孔渗流量与库水位的相关性基本保持不变;相应部位扬压力折减系数均在规范阈值以内;坝顶水平位移的变幅和量值均有所减小,大坝的整体性增加,渗流量的增加对大坝变形没有明显影响.因此,目前右岸坝基工作性态总体正常.
3)1962年右岸垛基上抬,右岸坝基、坝体许多部位出现了裂缝,造成大面积漏水事故,说明右岸属地质薄弱区,存在安全隐患.建议结合本文提出的安全监控指标,重点关注右岸渗流量等效应量的变化情况,发现异常及时上报并分析成因.
4)建议考虑增设右岸绕坝渗流地下水位监测孔,以反映右岸地质情况及库水和山坡地下水分布情况;建议对右岸渗流水和渗水析出物进行水质检测和矿物检测,并联合帷幕灌浆和右岸基础地质分布等资料,综合分析13号垛排水孔渗流水的渗透路径及其影响;同时,对13号垛两排排水孔渗流水分别进行汇集,增设两个量水堰,便于监控13号垛排水孔总渗流量的变化.
参考文献:
[1] 丁仕群.安徽省梅山水库62年事故原因及处理后的稳定分析[J].资源环境与工程,2008,22(Z1):83-85.
[2] 吴中如,顾冲时,李雪红,等.佛子岭、梅山两座连拱坝的工作性态研究[J].大坝与安全,1999(4):35-40.
[3] 杨光中,彭汉兴,张百川等.梅山水电站右坝肩渗流特征分析[J].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30(5):107-109.
[4] 张启琛,林永亮.梅山连拱坝右岸坝基渗流状况分析[J].水利水电技术,1993(11):52-56+19.
[5] 高正夏,成小锋,徐军海,等.梅山连拱坝两岸坝基水质特性及评价[J].水利水电科技进展,2003,23(5):31-33.
[6] 张艳红,胡 晓,乔耀伟.梅山连拱坝抗震加固效果的分析[J].水利学报,2009,40(10):1240-1247.
[7] 顾冲时,吴中如,等.大坝与坝基安全监控理论和方法及其应用[M].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2006.
[8] 吴中如,等.水工建筑物安全监控理论及其应用[M].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