缪鹏伟 姚 菲 翟毅章
(河海大学 土木与交通学院, 南京 210098)
地震作为一种突发性的自然灾害,给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而且,地震造成损失的大小常常与受灾区域的经济状况有关.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造成大量砌体结构的倒塌以及不同程度的损坏[1,2],直接受灾面积达10万平方公里.针对农村民居多为砌体结构,大多采用条形基础的特点,尚守平课题组提出了一种适合农村民居的钢筋-沥青复合隔震层(Steel-Asphalt Composite Isolation Layer,以下简称SACIL)[3].它具有抗竖向拉拔力强、造价低廉、隔震效果好、抗倾覆力强、安全储备高等优点,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此外,尚守平等[4,5]还对SACIL的预制构件形式——隔震墩开展了一系列的试验研究,为今后这种隔震技术的推广做进一步的准备.
文献[6,7]对SACIL进行了振动台试验,研究表明它具有很好的减震效果.文献[8]给出了SACIL的受力模型与设计公式,该简化模型认为竖向荷载和水平地震作用完全由钢筋承担,只考虑了钢筋弹性阶段的竖向承载力和水平刚度,未考虑砖墩的影响.基于文献[9,10]可知,在小震或无震情况下,荷载主要由钢筋承担;而当水平地震作用较大时,SACIL的水平变形也较大,内力在钢筋和砖墩之间发生了非线性内力重分布,导致SACIL的本构关系在小变形下存在本质差别,砖墩承受了大部分荷载,SACIL的最终破坏为砖墩的压坏,因此,砖墩的承载力对SACIL的承载力有极大影响.
SACIL设置在上部结构和基础之间.主要组成部分包括:钢筋混凝土上梁和下梁、锚固于上梁和下梁之间的竖向钢筋、布置在竖向钢筋之间的砖墩以及灌注于砖墩之间的沥青油膏.SACIL的结构形式如图1所示.
图1 SACIL结构形式
文献[10]提出的考虑砖墩受力的SACIL计算模型如下:
在竖直方向:
Nb=N-Nscosθ
(1)
在水平方向:
F=Qs+Fs+Ff
(2)
该计算模型中,随着x的增大,竖向荷载N与水平荷载F在钢筋与砖墩之间发生重新分布,使得实际受力情况与仅考虑钢筋受力的计算设计方法存在较大差异.本文通过低周反复荷载试验[11],研究砖墩强度对SACIL中内力重分布的影响.
取1 m长的条形基础为试件的单位长度,设计制作了2个SACIL试件,试件形状及尺寸如图2所示.隔震层高度(即上下梁之间的净距)为200 mm,每米隔震层分布有16根直径8 mm的钢筋.上部结构自重荷载为50 kN,由2个竖向千斤顶加载.试件参数见表1.
图2 试件尺寸
试件编号a/mm砖墩种类砖墩抗压强度/MPa4-b4烧结砖砌体3.064-c4混凝土普通砖砌体4.32
注:以4-b,4-c为例,试件编号“4”表示上梁与砖墩之间的竖向距离a为4mm,“b”表示砖墩,“c”表示混凝土普通砖砌体.
为了便于试件下梁固定在沟槽式反力基础上,试件制作过程中将下梁两端各多浇筑400 mm,并在浇注过程中用PVC管预留孔洞,以便吊运.试件设计的上梁尺寸为1 000 mm×240 mm×300 mm,下梁尺寸为1 800 mm×240 mm×300 mm.
本试验采用的是低周反复加载方式,水平推力由水平作动器提供,竖向荷载由竖向千斤顶提供.试验装置如图3所示.为了考察SACIL在水平推力作用下,竖向钢筋受力与水平位移之间的变化关系,在每根竖向钢筋的中部贴了两个应变片,SACIL竖向钢筋的应变测点布置如图4所示,用于实时观测SACIL竖向钢筋的应变变化情况,从而可以得知钢筋的受力情况.
图3 试件加载装置 图4 应变测点位置
总体来说,当隔震层水平变形较小时,竖向钢筋发生较小幅度的摆动,砖墩与隔震层上梁之间开始产生相对位移.当隔震层水平变形较大时,部分砖墩开始发生破坏,这是由于施工误差,砖墩上表面不完全在同一平面上,以及砖墩本身施工质量的差异,造成上梁并非同时接触到每个砖墩,因此每个砖墩破坏不是同步的.试件的破坏情况包括砌体的整体受压破坏、砌体的局部受压破坏以及砖墩灰缝的剪切破坏,如图5所示.
图5 破坏现象
根据所测出的钢筋的应变[12],可计算出每根钢筋的轴力Ns.但是试验过程中发现,每个计算单元受力并不均匀,这是由于试件长度所限,在水平推力下产生了倾覆力矩所致.鉴于实际工程中,条形基础的长度远远超过试件的长度,在基础中段的计算单元受力比较接近.故为了简化分析问题,将所有计算单元的钢筋受力求和,再求出平均值作为一个计算单元的钢筋受力.而竖向总压力N可以直接测出,由公式(1)可求出一个计算单元的砖墩的竖向受力Nb,从而绘制SACIL竖向力-位移曲线如图6所示.为了便于比较,将各试件的钢筋竖向力-位移曲线绘于图7.
由图6可知:试件4-b和4-c的力-位移曲线变化趋势有相近之处,均分为4个阶段.
阶段1:水平段.此时砖墩尚未参与受力,钢筋轴力的竖向分量Ns与竖向总压力N基本接近,砖墩竖向压力Nb为零.
阶段2:钢筋受压上升段.此时砖墩开始参与受力,与钢筋共同承受竖向压力,此时Ns与Nb均为负值,表示砖墩与钢筋均受压.随着水平位移的增大,砖墩分担的压力越来越多,钢筋所承受的压力则逐渐减小,直至Ns为零.
阶段3:钢筋受拉上升段.随着隔震层水平位移的增大,钢筋所受压力逐渐减小,此时Ns由负值变成正值,表示钢筋开始由受压转为受拉,Nb的绝对值已开始大于N.
阶段4:下降段.此时砖墩已经发生破坏,丧失承载能力,Nb迅速下降,钢筋受力也随之下降.
图6 SACIL竖向力-位移曲线
由图7可知:试件4-c与4-b在的钢筋竖向力-位移曲线变化趋势接近,阶段1与阶段2之间的转折点接近,其中4-b的钢筋竖向力的峰值力明显大于试件4-b.这是由于SACIL最终的破坏为砖墩的破坏,而试件4-c中砖墩的强度高于试件4-b.
图7 两个试件钢筋竖向力-位移曲线对比图
定义砖墩开始参与受压时的水平位移值为x1,钢筋受力为零时的水平位移值为x2,钢筋受力达到峰值时的水平位移值为x3,数值列于表2.试件4-c的x1该试件由于施工误差,导致上梁与个别砖墩之间的距离过小,因此比试件4-b提前发生了接触.
表2 曲线关键点
绘制SACIL水平力-位移曲线如图8所示.
图8 SACIL水平力-位移曲线
由图8可得出如下结论:
1)当砖墩参与受力后,Qs+Nssinθ的曲线在Ff的下方,表明在整个受力过程中,水平力主要由砖墩与隔震层上梁之间的摩阻力Ff承担.进一步说明了砖墩对钢筋复合隔震层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
2)试件4-c的水平承载能力较试件4-b有所提高.进一步证实了砖墩的材料强度对SACIL水平承载力的影响.
3)从砖墩参与受力前后水平力的相对大小可知,砖墩参与受力之后,水平力迅速上升,隔震层水平刚度也迅速增加.说明钢筋-沥青复合隔震层与其他常规结构不同,变形较大时刚度不但不退化,反而上升,砖墩对隔震层的位移有限制作用.
1)拟静力试验结果表明:试件4-b和4-c的竖向受力过程可以分为4个阶段,即水平段、钢筋受压上升段、钢筋受拉上升段和下降段随着砖墩与上梁之间距离的增加,砖墩与上梁发生接触时的水平位移也随之增加.
2)由于砖墩材料的不同,试件4-c的竖向与水平承载力大于试件4-b.
3)当砖墩参与受力后,水平力主要由砖墩与隔震层上梁之间的摩阻力Ff承担.
4)钢筋-沥青复合隔震层与其他常规结构不同,变形较大时刚度不但不退化,反而上升,砖墩对隔震层的位移有限制作用.
参考文献:
[1] 李碧雄,谢和平,王 哲,等.汶川地震后多层砌体结构震害调查及分析[J].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2009,41(4):19-25.
[2] J Lai, S He, J Qiu, et al. Characteristics of seismic disasters and aseismic measures of tunnels in Wenchuan earthquake[J]. Environmental Earth Sciences, 2017, 76(2):94.
[3] 尚守平,姚 菲,刘 可.一种新型隔震层的构造及其振动台试验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11,44(2):36-41.
[4] 尚守平,黄群堂,沈 戎,等.钢筋-沥青隔震墩砌体结构足尺模型试验研究[J]. 建筑结构学报,2012,33(3): 132-139.
[5] 尚守平,易春荣.钢筋沥青隔震结构隔震效果的影响因素研究[J]. 建筑结构,2016,46(11): 91-95.
[6] F Yao, J Shao, S Shang. Preliminary Study on Finite Element Simulation of Steel-Asphalt Composite Isolation Layer[C]. Proceeding of The 12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Structural Engineering. Wuhan: Hongping Zhu, Bin Huang and Jiping Ru, 2012:267-271.
[7] F Yao, K Liu, S Shang. Regression Analysis of Dynamic Parameters based on Experimental Data of a New Seismic Isolation Layer[C]. Shanghai: Paul P. Lin and Chunliang Zhang, 2011,523-526.
[8] 周志锦. 一种钢筋-沥青复合隔震层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09.
[9] F Yao, S Shang, K Liu. Shake Table Tests of A New Steel-Asphalt Composite Layer System for the Seismic Base Isolation of Housing Units[J]. Soil Dynamics and Earthquake Engineering, 2014,59(3):1-7.
[10] 姚 菲,翟毅章,尚守平,等.钢筋-沥青复合隔震层非线性受力机理试验研究[J]. 建筑结构学报,2016,37(3) :126-132.
[11] JGJ 101-1996.建筑抗震试验方法规程[S].北京: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1996.
[12] GB 50010-2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