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茜媛,冯勤梅,吕真娇
(山西省人民医院,山西 太原 030000)
异位妊娠是妇科常见病,根据受精卵着床的部位,分为:输卵管妊娠、卵巢妊娠、宫颈妊娠、阔韧带妊娠、腹腔妊娠等。其中以输卵管妊娠最常见(占90%~95%),而阔韧带妊娠较为少见,约占0.41%[1]。2017年10月10日本科收治阔韧带妊娠一例,现报道如下。
患者女,30岁,未生育,停经48天,阴道出血3天急诊入院。患者平素月经规律,16岁月经初潮,5~7/28~30天,量中,痛经(-),LMP:2017年8月23日。患者停经45天物明显诱因出现阴道少量出血、不伴腹痛及下腹憋胀,化验血HCG:20180 mIU/ml↑,盆腔彩超示左附件区可见约51.6×37.3 mm不均质包块,宫腔内未见妊囊。2017年10月10日以“异位妊娠”收入院。
入院体格检查:体温:36.6℃,脉搏:88次/分,呼吸:30次/分,血压:117/79 mmHg,精神差,但意识清楚,下腹压痛(+),反跳痛(-),移动性浊音阴性;专科检查:外阴:已婚经产型;阴道:畅,少量暗红色血液;宫颈轻度糜烂样改变;宫体:前位6*5 cm大小、活动、压痛(+/-);双附件区:左附件区对合欠佳、压痛(+),右附件区未及明显异常。
结合症状及辅助检查,考虑异位妊娠,于2017年10月11日行腹腔镜探查术,术中见:左侧阔韧带近圆韧带凸起约5×4 cm、紫褐色、形态不规则、张力大、血运极丰富;双侧输卵管未见增粗膨大,双侧输卵管、卵巢未见明显异常(见图1)。考虑为“阔韧带妊娠”,行腹腔镜下左侧阔韧带妊娠病灶清除术。
术后病理回报:送检为凝血、绒毛、增生的滋养叶细胞,符合妊娠。
术后第二天复查血HCG:1162.50mIU/ml,较术前下降;术后一周复查HCG:500 mIU/ml,术后两周复查HCG:200 mIU/ml,术后3周复查80 mIU/ml,术后1月复查0,2 IU/m l(见图2);
术后一月复查盆腔彩超:未见明显异常。
图1 腹腔镜下病灶切除前、切除后所示
图2 术前、术后血HCG值(单位:mIU/ml)
阔韧带妊娠又称为腹膜外妊娠,是指妊娠囊在阔韧带两叶之间生长发育,实际是妊娠囊在腹膜后生长发育,是一种腹膜后的腹腔妊娠。阔韧带妊娠十分罕见,发病率为妊娠的1/183 900,为异位妊娠的1/245[2]。阔韧带妊娠发病机制目前有多种学说,一种认为输卵管妊娠流产后破入阔韧带内,被大多数所认同;另一种认为受精卵原种植在卵巢,并向阔韧带两叶生长,然后再伸入两叶;也有人认为是宫腔与后腹膜间隙之间存在瘘所致。临床表现与普通输卵管妊娠相同,主要表现为停经、阴道出血、下腹痛。阔韧带妊娠在手术探查前很少能确诊,术前B超检查和X线检查有助于诊断。目前阔韧带妊娠的治疗原则为剖腹探查或腹腔镜探查手术[3],术中取出胎儿或胚胎时出血较多且止血困难。有人将子宫动脉栓塞术应用于异位妊娠,介入治疗阔韧带妊娠,通过血管内插管对妊娠囊供血动脉进行化疗药物灌注和血管栓塞、能够快速杀死胚胎、降低出血风险[4],避免了部分手术风险。
本病例表现为停经、阴道出血史,与输卵管异位妊娠症状相同,术前盆腔彩超提示:左附件区不均质包块,血HCG:20180 mIU/ml异常增高,考虑胚胎存活,输卵管间质部或宫角妊娠可能性大,行腹腔镜探查术,术中见:双侧输卵管、卵巢外观未见明显异常,左侧阔韧带突起、血运丰富、紫蓝色,外观似妊娠病灶,故行病灶切除术。由于病灶位于阔韧带内,行双侧髂内动脉或子宫动脉结扎减少出血实施的可能性不大,故于突起周围注射稀释垂体后叶素(3 U+生理盐水10 ml)减少出血,切开病灶,取出胚胎,切除周围组织后1号丝线连续缝合创面,术中出血约10 ml。此手术有2点心得供大家参考:1)为减少出血,结扎双侧髂内动脉或子宫动脉困难的情况下,病灶周围注射垂体后叶素;2)考虑输尿管的走形,故病灶切口偏向宫体避免损伤输尿管。
阔韧带妊娠罕见,临床表现、体征及辅助检查与输卵管异位妊娠无异,故术前诊断困难,通过栓塞介入杀死胚胎等保守治疗就更困难,手术探查明确诊断及手术治疗仍是该疾病诊断及治疗的主要办法,故其诊断及手术方法值得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 谢 幸,苟文丽.妇产科学[M].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104.
[2] 任卫东,超声诊断学[M].3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410.
[3] 张惜阴.实用妇产科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76 -177.
[4] 张建好,介入治疗子宫阔韧带妊娠1例.介入放射学杂志2016,10,(25):884-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