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孤僻说“拜拜”

2018-05-18 09:26郭菁华
考试周刊 2018年48期
关键词:拜拜辅导案例

摘要:李某,女,五年制大专生。新生入校,内向胆小,性格孤僻,不愿与人交往。主要原因是成长环境,家庭教育不当,产生的自卑心理。根据其情况,制定了辅导计划,主要通过师生共同努力,营造良好生活氛围;争取家长的主动配合,改善家庭教育环境,促使该生的孤僻现象有所好转,能够与同学相处与老师沟通。

关键词:孤僻;辅导;案例

李谋,1999年出生,五年制大专学生,该生新生入校时为住校生,不到一个星期提出办理走读手续,我问其原因,她很小声的回答,爷爷奶奶需要照顾,我问她,你爸爸妈妈呢?该生只回答了一句,我没有妈妈,就开始不说话了,一直低着头默默的站着。为了照顾学生的情绪,我没有追问下去,要求其父亲给我打电话,须家长同意,才可办理走读手续。事后李某父亲跟我通了电话,他说,该生在家也很少跟家人沟通,小时候李某母亲离家出走后,就再未回来,从小她一直跟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自己也缺乏对她的教育和关心,导致她性格孤僻,不愿意跟人说话,现在孩子执意要办理走读,没办法,只能同意。我再次找李某谈话,还是跟我第一次找她谈话时一样,耷拉着头,一边头发别在耳朵后面,另一边头发长的遮住了半边脸,畏畏缩缩,没有一点朝气,我告诉她如何办理走读手续,然后顺利捋了捋她的头发,想把她另一边的头发也别在耳朵后面,她却立马躲闪了,我告诉她头发遮住眼睛对视力不好,她告诉我她这边的耳朵听力不好,不愿意把耳朵露出来,我问她怎么呢,去医院检查了吗?她说不知道,检查了,医生说没问题,但是耳朵老是嗡嗡的响。我起初以为她耳朵长的有什么问题,怕被人发现才不敢裸露在外面,后来发现并不是,她耳朵完好。据了解和观察,大致是由心理因素导致,不自信不想露半边脸,心理暗示,耳朵出现幻听。从此以后,我开始密切关注该生,班干部跟我反映,李某平时很少说话,也不爱笑,课间休息也是坐在位置上,不愿和同学接触,下课放学一直是一个人孤孤单单的走,不跟同学结伴,同学热情的打招呼,她也只是看一眼,从不回应。

通过以上方面,我对其进行了分析,首先是个人因素,性格脆弱,自卑心理。其次是家庭因素,妈妈的出走,父亲的不关心。最后是环境因素,成长环境的不完善,学校新生活的不适应。特殊的成长环境加之家长漠不关心的教育态度,致使她性格孤僻,自卑,不善于交际。根据原因分析,找对策。首先要帮助李某寻找自我,认识自我,找出自己的优势,树立信心。然后应像朋友一样多关心她,多听李某说说,与她谈谈心,了解她的想法,对症下药。最后主要是让她摆脱孤僻,学会与同学交往,以游戏的方式锻炼其团结协作,知道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一、 “找找”自己

李某,内心孤僻自卑,没有清楚的认识自己,帮助其“找找”自己。我与任课老师沟通,可以多给李某一些表现机会,发现李某的长处,顺势多夸夸她,但也不要给她造成太大压力。在日常生活中,我会时常邀请李某帮忙,比如帮忙拿拿作业本,要她给同学带话,请她协助我做一些我日常的工作等等,借机表扬她,对她表现好的地方予以肯定,帮助她树立信心,给她充分发挥自己特长和潜能的锻炼机会,使她有存在感,慢慢的变得有自信,最重要的是能够把我当成朋友,对我放下防备心理。

二、 听她“说说”

当她对我放下防备心理,把我当成朋友时,我便应该多引导她,多听她“说说”。李某从小性格孤僻,朋友少,或者说几乎没有朋友,跟家长也很少沟通。由于成长环境,家庭因素,肯定有很多心事压抑在心理,这时我应该在恰当的时候旁敲侧击的提一些开放式的问题,引导她说出自己的故事,聊聊她的困惑,有关她的生活,她的学习以及她的家庭,从而以朋友的心态去开导她。再与她的父亲沟通,告知应多花时间关心李某,多些陪伴,少些责备。

三、 与孤僻“拜拜”

强化同伴作用,才是摆脱孤僻最重要的一步,与孤独“拜拜”。李某對同伴的意识较浅,于是我利用了某一周三的下午,组织班级同学在校园里开展户外拓展比赛,首先找了几个比较开朗的同学,有意识的将李某跟他们分配在一个组里,活动主要以团队合作游戏为主,绑腿快跑、心心相印(背夹气球)、解手链等,游戏还没开始,李某就悄悄走到我旁边跟我说:“老师,我可以不参加活动吗?”我问:“怎么呢?”她回答说:“我没什么兴趣。”于是我跟她说:“没关系,你先试试,不好玩再跟我说。”游戏开始了,李某很勉强的跟组成员站在了一起,游戏刚开始时李某对游戏完全没有兴趣,组成员就不断地带动她,参与到游戏里面来,到后来,她越玩越起劲,还跟组员商量起了如何取胜的对策,最后活动结束,李某跟组员有说有笑的离开了我的视线。

通过师生和家长的共同努力,李某变得比原来有自信了,原来一直是闷声闷气,到后来能够主动跟我和同学打招呼,脸上也浮现了笑容。看着李某的改变,父亲教育李某的意识也有所提高,认识到了以前教育方式的不足和错误,能够多听取孩子的意见,尊重孩子的想法。慢慢的两年多过去了,李某逐渐的融入到了集体中,摆脱了儿时母亲离去的心灵创伤,能够很好地认识自己,面对自己,正视自己,发现自己的长处,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

作为老师,面对心理自卑、孤僻的学生,首先应该帮助学生认识自己,了解自己,而不是一味的只注重跟学生讲道理,自己说,学生听,然后把每次聊天挖掘出来的一些信息或者秘密一股脑的告诉家长,这样只会适得其反,一定要注重沟通技巧,以及与家长沟通的方式,什么能说什么不能说,自己要有所衡量。其次要多听学生说说,多问一些开放性的问题,了解分析导致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从而才能够更好的对症下药,进行开导。最后再以活动的形式,带动学生,强化同伴作用,促使学生能不知不觉的融入到集体中去,以团队力量形成潜移默化的作用。人们常说:“性格决定命运,性格主宰人生。”乐观、自信的性格会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孤僻的性格则会对其本人产生许多负面影响。因此,不应这类学生不犯错,不调皮,不给辅导员惹麻烦,就忽视此类学生,我们应该加倍关注心理问题学生,引导他们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自己,面对学习,面对生活,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 张开荆.单亲家庭青少年不良情绪的成因分析及对策[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6(2).

[2] 贾晓明.单亲的心理社会干预研究[J].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2004(4).

[3] 李学宁.单亲家庭学生的心理分析和对策[J].教育导刊,2004(5).

[4] 张志群,郭兰婷.单亲家庭学生心理状况调查[J].中国公共卫生,2004(5).

作者简介:郭菁华,湖南省郴州市,郴州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拜拜辅导案例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言外之意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拜拜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
请和不良的说话姿势说“拜拜”
跟熬夜说“拜拜”
一个模拟案例引发的多重思考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辅导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