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言
日本式老年人照护方式和养老院管理模式,未来可能会被更多的中国人所接受
2016年中国人的平均寿命是73.5岁。日本人是83.4岁,相差了近10岁。但实际上,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大城市居民的平均寿命,已经与日本非常接近。中国如何应对即将到来的大规模“老龄化”浪潮,其中又蕴藏着哪些商机,是走在“银发经济”前列的日本企业所特别关注的。
日本贸易振兴机构北京事务所所长堂之上武夫告诉我。他在对比了中日老年人的生活情况后,得出的结论是,差不多岁数的老年人,日本老年人的生活自理和运动能力都会更强一些。
这可能与日本老人多住在社会化的养老院有关。日常生活的起居洗漱。养老院会尽可能让老人自理;实在有困难的话,护理之余,还会帮助他们恢复自身的行动和运动功能。使之生活逐渐趋于自理。
中国目前则以“家庭养老”为主。子女工作忙的话,常常会请个阿姨照顾,老人因此比较依赖阿姨,阿姨也会尽可能不让他们动手。其结果是中国老年人行动能力略差。生活质量不如日本老人。
在堂之上看来,这既体现了中日文化的差异,也意味着日本企业的商机。“随着中国养老的日益社会化,日本式的老年人护理方式和养老院管理模式。未来可能会被更多的中国人所接受”,堂之上说。
日立電梯中国公司总裁水本真治,在北京、上海和广州工作了近40年,对中国社会的变化有亲身体会。在他眼中,中国日益迫近的老龄化。也带来了新的市场机会。
比如,三四十年前中国建造的多层居民楼,很多都没有安装电梯,而当时住进去的中年人。如今已经是80岁上下了。别说五六层楼,就是三四层楼,爬起来也不轻松。为旧居民楼加装电梯,方便老年人出行,就是一个有中国特色的特殊商机。
水本告诉我,日本虽然老龄化更加严重,却几乎没有电梯加装方面的业务。这主要是因为,无论城乡,日本人更喜欢居住在两层小楼里,无需电梯。东京市中心的高楼,数量本来就没有北京上海多,而且也基本都装了电梯。
水本的公司已经在上海市普陀区为一栋有40多年房龄的旧居民楼装了电梯。住在较高楼层的老年人因此常常能够下楼走走,外出买菜,反响很好。水本得到的统计数据是,光上海市就有4000个小区、约16万台加装电梯的需求。在广州,他们几乎承接了60%老旧住宅加装电梯的业务。
关注中国市场的日本企业已经意识到,中国的老龄化问题与日本有很多共性,同时也有中国自己的特点。使用日本的领先技术,再考虑进中国人的特殊需求。提出中国式解决方案,是未来在中国市场制胜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