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得了教育焦虑症吗?

2018-05-18 03:18游小挺
现代家庭·生活版 2018年5期
关键词:俄狄浦斯潜意识焦虑症

游小挺

“这是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狄更斯的这句名言,也适合我们这伟大的时代。繁荣昌盛的背后,也意味着各种竞争激烈而多样化。在教育领域,由于资源的稀缺,这种竞争的白热化,更加引发了家长们的焦虑,各种学前兴趣班、补习班、提高班、竞赛班如雨后春笋……同样,各种减负和快乐教育的倡导,也纷纷见诸报端。家长们更是迷惘了,不知何从。有没有一种办法,让我们的孩子既从容快乐,又能充分成长,培养和展现出他的天赋能力呢?

前段时间,印度的一部片子《起跑线》讲述了一对土豪夫妻为了挤入上流社会,想尽办法为孩子选择名牌学校,其间发生了各种啼笑皆非的事,引发了很多中国家长强烈的共鸣。

我经常问外地的朋友,你知道在上海,竞争最激烈的择校,发生在什么阶段吗?

很多人知道上海高考录取率高,都猜是中考或者小升初。

我告诉他们:是幼升小。特别是几所十二年制的小学,可以一路直通到高中毕业的好学校。

孩子们不仅仅拼音、英文、奥数个个拿手,各种弹琴、运动的爱好兴趣也钻研到相当高的水平。有次孩子转了一道网上幼升小的题目让我试试,我愣是琢磨了半个小时还做错了!

我只好讪讪地解释说:妈妈生了你,把智商也传给你了,自己留得不多,只够应付正常生活。

同时,家庭教育的费用也不菲。举个例子,公立幼儿园,每个月1000元;公立小学,没有学费,民办初中一年差不多2万。但上海的双语学校,幼儿园一年七八万不稀奇,小学10~15万,初中15~20万,高中17~25万。这个学费对很多中产阶级来说,压力也是蛮大的。如果夫妻收入低于40万,就不建议考虑双语学校了,比如考托福前的各种培训,分分钟口袋里就流失了5万。所以有家长哀叹:“我就是一个人肉提款机,我娃是个人肉碎钞机。”

对家长来说,最重要的压力还是来自于孩子的不配合。

陪娃做作业,已经成为家长很有共鸣的巨大难题。看到歪歪扭扭的字,一错再错的题,家长们强摁着怒火,对自己反反复复做心理建设——“娃是我生的,这都是我的命啊”。以此疏导自己,才能勉强完成陪读任务,还不用说各种兴趣班,陪娃练练钢琴,每天半个小时,各种坑蒙拐骗、威逼利诱都上,都未必能挨得过去,再听到其他家长分享“今天我娃拿了什么杯赛一等奖”,真是掐死人的心都有了。

诸位家长,如果你的情绪为孩子每天颠簸上下,一想到晚上的陪读头痛欲裂,一听到别的家长秀成绩就嫉妒欲狂,恭喜您,得了教育焦虑症了。

莫忘初心

要破解教育焦虑症,首先,我们要重新定义什么叫成功的教育。

有时候,我们需要拉开一定的距离,保持一定的高度去看待孩子的教育。

孩子的教育是個长期的工作,也就18年吧,之后您想管,估计也管不着了。在这18年里,你想把孩子培养成什么样的人呢?

A、一个身心健康的、学有所长的孩子;

B、一个学业出色的孩子;

几乎所有的父母在做这个简单的选择题时,都毫不犹豫地回答是A,但他们内心的期待是B,甚至为了B,不惜把孩子的身心健康给毁了。

我的一个朋友,她是名中学老师,孩子当年也在她的中学读书。孩子成绩不好,她急得给孩子报了一堆的辅导班,结果辅导效果差不说,孩子后来被逼得无路可走,得了抑郁症。妈妈也很郁闷——我作为学校里的老师,同事们都看着,我也好面子,同时,我还不能说学校的不是,所有压力只有我和孩子一起扛,孩子成绩没有起色,我也很烦躁啊。

就像一个人跑过来跟你说:“我人生过得很不如意,我不快乐,我也不会爱自己,但是我懂得爱你,我知道什么对你是最好的,你只要听我的,你就能幸福成功。”如果有人这么说,你肯定觉得对方疯了。但这就是大多数中国家庭的真相。越是不认可自己人生的父母,越觉得自己有能力去教育孩子,越去孜孜不倦地管教孩子。

所以,第一我们要时时留意自己在教育孩子中,是不是偏离了自己的初心。

首先要确保孩子是个身心健康的孩子,是给予孩子自由成长空间,能让他活出自己的天赋使命。在这个前提下,我们最关心的成绩好就是个附赠品,也许并不是最优秀,但中上水平绰绰有余。

超越集体潜意识

其次,我们要学会超越这个时代的集体潜意识和个人思维和观念的局限性。

保留了初心,再看集体行为,内在就有个觉察——这个培训真的对孩子的成长有益吗?这个真的是孩子喜欢的吗?我能允许孩子脚步慢一点吗?我能允许孩子和别人不同吗?

比如,当大家一窝蜂地去挤奥数那条独木桥时,先看看自家孩子是不是喜欢,有没有天赋,培训之后对孩子的成长有没有好处,硬逼出来的才能只会让孩子起逆反心理。有多少孩子钢琴过了十级,却发誓永远不碰钢琴?大家身边估计也不乏这样的案例。

我有个朋友,他的孩子从小成绩就不好,被老师和同学看不起,在学校里过得极其痛苦,孩子后来发现了一个自救的办法——骑行。

只有在骑行的那一刻,他才觉得身心自在,做回了自己。因此,他可以每天早起练习四个小时,并参加了很多比赛,非常艰苦的那种,意志磨练得很坚强,他向妈妈提出,要辍学,做个专业的骑行运动员。

妈妈非常犹豫,也很沮丧:“其他人的孩子都在上学,而我的孩子高中都读不下去,要去骑行。”这对妈妈的挑战是很大的,她需要超越内在的挫败感、超越集体潜意识、尊重孩子的天赋,这个决定虽然艰难,妈妈还是勇敢地陪伴孩子跨出了关键的一步。

收回父母的投射

孩子让父母焦虑,一般是触发了父母内在的挫败感。

比如上文提到的中学老师,她内心有过强烈的挫败感体验,自己又无法承受,就把这个部分投射到孩子身上,希望孩子学业有成,让她有面子。一旦孩子无法达到她的要求,她的情绪就陷入焦躁、失控的状态,斥责起孩子,而这又加剧了孩子的反感,于是,进入了死循环。

在这个过程中,对孩子的负面评价和定义,比如,“你真的很笨,很粗心,没有毅力”之类的词语,会进入到孩子的内心,成为他自我意向的一部分。除非长大后他有很强的自省力,才能撕掉这些标签,更多的人会带着这些自我定义走完一生。

父母是孩子最强有力的催眠师,当我们希望孩子过上幸福快乐的人生时,首先要尊重你和孩子的界限,你们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个体,收回你对孩子的投射,把他的人生还给自己。

并不是说父母必须很成功很幸福,才能给孩子带来快乐的人生。父母只要尊重界限,在孩子面前保持谦卑,告诉孩子:我不知道如何过得成功幸福,但是我相信你可以聆听自己内在的声音,尊重你的感觉,成为你自己。

帮助孩子顺利地度过俄狄浦斯期

精神分析中有个非常经典的理论,涉及到俄狄浦斯冲突。俄狄浦斯期是指孩子的三岁到六岁期间,这个命名来自精神分析的创立者弗洛伊德,他在观察某一个特定阶段的男孩的时候,发现他们对妈妈有很亲近的需要,对父亲有仇恨,刚好索福克勒斯的这个悲剧里,讲的就是这样的事情。

国内知名心理学家曾奇峰说过:“孩子的学习成绩如果不好的话,是俄狄浦斯冲突导致的。有5%的孩子学习成绩不好,是因为先天的问题,但是95%的跟智商没什么关系,我甚至认为即使测出的智商比较低,也有可能是你智商本来很高,但是因为你的俄狄浦斯冲突,而让你不敢表现出智商很高!还包括孩子的偏科,也跟俄狄浦斯冲突有关。关于俄狄浦斯冲突的定律,只要和能力的压抑有关的事情,都可能跟狄浦斯冲突有关系。”

为什么?俄狄浦斯王这部悲剧里面最明显的隐喻,就是我如果成功了,我就会受到惩罚,眼睛珠子就会被挖出来。简单地说,俄狄浦斯冲突意味着对成功的渴望,以及对成功之后的惩罚的恐惧。而这个罪就是这个人在幻想层面,在潜意识的深处所发生的“杀父娶母”。

而这些都是潜意识层面上运作的。

所以,如果一个家庭有非常健康的三边关系,母亲和儿子走得不是特别近,她和父亲相亲相爱,那就给孩子留出了自由成长的空间。孩子发现他潜意识里的幻想并没有对父母造成什么伤害,也不用担心乱伦冲动和阉割焦虑,不用担心惩罚,那他的创造力就会自然流露出来。

在單亲家庭里,只要母亲足够健康,也一样能培养出优秀的孩子,比如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和奥巴马都来自单亲家庭。

综上所述,破解教育焦虑症,核心只有两个字——放松!

当我们做好自己,不忘初心,收回投射,处理好家庭中的核心亲密关系,给孩子多一点肯定和赞扬,那么孩子都会很自然地成长,就像到了春天,小树会发芽,花会绽放,而我们不需要拔苗助长,就站在一旁,在阳光里,为他们轻轻地鼓掌!

猜你喜欢
俄狄浦斯潜意识焦虑症
躲进“焦虑症”的刘太太
现代人当警惕知识焦虑症
第一眼看到什么动物,测试你潜意识下的心理状态
老年焦虑症应用生物反馈治疗的效果观察
The Cause of Oedipus’Tragedy: A defect of humanity Perspective
Modeling some long-term implications of CO2fertilization for global forests and forest industries
从《俄狄浦斯王》看古希腊悲剧的特点
重释索福克勒斯《俄狄浦斯在科罗诺斯》(行1-719)
慢性疲劳综合征与抑郁症焦虑症相关性研究进展
潜意识欲望的诗意书写——柳梦梅形象的潜意识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