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视阈下高职院校专业教师团队建设的现状和对策研究

2018-05-18 10:55方卫华田钊平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7年35期
关键词:教师团队产教融合现状

方卫华 田钊平

【摘要】在高职教育“产教融合”新背景下,“双师型”专业教师团队建设仍然还存在着组建人员不全面、兼职教师定位不准确、专业带头人领头作用无法正常发挥、骨干教师企业锻炼机会少、团队缺乏凝聚力和制度保障等问题,提出了组建完整专业教学团队、加大专业带头人引培力度、创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机制、倡导政府政策支持等对策,充分发挥专业教师团队在高职院校培养人才过程中的作用。

【关键词】产教融合;教师团队;建设;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5-0008-02

随着新型工业化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党中央、国务院顺势而为,作出了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战略决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必须清醒地意识到,我国的职业教育因产教融合深度不足还存在着诸多问题。要落实好《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专业教师团队整体素质的提升是提高高职教育质量和推动高职院校改革的关键。在产教融合视阈下如何培养高素质的专业教学团队是值得深入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一、产教融合: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新背景

1.从国家政策背景来看

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同步规划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协调推进人力资源开发与技术进步,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与产业转型升级衔接配套。突出职业院校办学特色,强化校企协同育人”,并将深化产教融合作为职业教育发展的基本原则。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最本质的特点,也是与其他教育最大的区别。产教融合集教育教学、技能训练、素质养成、科技研发和社会服务于一体,不仅能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还能将学校与企业合作研发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促进企业技术进步和产业转型升级,更好服务地方经济和产业发展。因此深化产教融合,对加快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也是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

2.从产业转型背景来看

主要发达国家都会随着产业转型升级将职业教育推到至高点,使职业教育能在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经济发展,产业是支撑。面对经济增速放缓,传统产业开始缩水,经济呈现新常态,大力推进调结构促转型,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是关键。新兴产业将成为中国经济发展支撑。这几年我国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信息产业等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并取得了可喜成就,也是今后我国产业发展的主要方向。产业转型升级,除了带来经济的变革外,还会带来社会结构的变迁。在这一变革过程中,对劳动者的素质要求会进一步提高,对劳动力总量的需求反而会进一步减少。职业教育与经济生产直接结合,其任务就是要培养劳动者的职业素质来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经济社会发展速度和国际竞争能力。我国产业转型发展的新时代,对高职院校专业教师的发展提出了新要求,积极探索高层次“双师型”教师培养模式,加强教师专业技能、实践教学、信息技术应用和教学研究能力提升乃是当务之急。

二、新背景下高职“双师型”专业教师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专业教学团队组建人员不全面,公共课、创新创业课等教师被排除在外

目前不少专业教学团队的成员主要由承担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专兼职教师组成,公共课、职业规划、创新创业等课程的教师未被纳入团队建设。以我校为例,28个专业教学团队仅有个别英语、数学、语文教师因公共教学部编制限制被安排到专业教学团队外,成员都是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教师。如此界定专业教师团队所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承担公共课、职业规划、就业指导以及创新创业的教师无法参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和专业建设。公共课、职业规划、就业指导以及创新创业课程没有很好地融入到专业建设中,素质教育的合力未有效形成。高职毕业生综合素养无法达到用人单位的要求,与这些课程的教师被排除在专业教学团队之外不无关系。

2.兼职教师定位不准确,教学素质参差不齐

从学校的角度而言,兼职教师的聘请、使用与教育部门专业建设的要求不相符。现有兼职教师的定位完全是为了弥补学校全职教师数量的不足,对兼职教师工作的安排随意性较大,并没有从专业建设的角度考虑,哪些课程应该或者必须由兼职教师承担,导致兼职教师队伍数量少且不稳定。我校从行业、企业聘请的兼职教师,有行、企业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他们虽然有较为丰富的行、企业管理和生产经验,但对高职教育教学规律和高职学生情况了解不够,缺乏系统的教学理念、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熟练的教学技巧,教学规范性亟待提高,教学效果也不甚理想。同时专业教师团队内部兼职教师与全职教师的沟通交流极少,缺乏相互帮助、相互促进、共同提高教学能力的机制和制度。

3.专业带头人数量少,领头作用无法正常发挥

教育部在《关于做好2006年度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教高厅函[[2006]44號)中提出,“每个专业引进和培养1-2名专业带头人”。大多数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的中央财政重点支持专业在建设方案中都是计划引进1名、培养1名,目标是形成2名专业带头人。近年来我校积极做好专业带头人(负责人)的外部引进、内部遴选培养和考核等工作,特别注重培养来自行业企业、技术服务能力强、影响力较大的专业带头(负责)人,目前我校专业教学团队中共有省级专业带头人9人,校级专业带头人20人,还有少量专业没有专业带头人,只有专业负责人。究其原因有二:一是对专业带头人各方面的素质要求高,引进和培养均有难度,需要一个较长的周期。二是在专业带头人培养过程中暂定为专业负责人,但有的专业既有专业带头人又有专业负责人,本应由专业带头人一个人做的事情变成了由专业带头人和专业负责人两人共同来完成,存在角色混淆、工作相互推诿,导致专业带头人领头作用无法有效发挥。

4.骨干教师企业锻炼机会少,培训力度不足

教师团队人员不足,教学任务较重,教师下企业锻炼或外出学习机会较少。虽然对专任教师每年都有下企业锻炼一个月的要求,但较多留于形式,难以落到实处。由于学校和企业的运行机制不同,校企深度合作困难重重,教师即使下到企业挂职锻炼,因时间短等原因,企业安排的工作不一定能与专业需求对接得上,如此教师下企业锻炼的作用也大打折扣。

5.团队结构松散,缺乏凝聚力和认同感

专业教学团队结构松散,仅以完成不同的授课课程分工,课程变成员变,难以形成相对稳定的成员结构,不利于专业建设工作责任制落实。随着专业内涵建设的推进,派生出一些新的工作任务,由于专业建设工作具体分工不明确,如果没有团结协作精神,易产生相互推诿的状况。高职教师队伍理想的是由专兼教师结合共同组成的团队,但如果高职院校沿袭以往专任教师队伍管理的办法,必然导致兼职教师队伍管理存在漏洞。兼职教师流动频繁,投入在教学上的时间与精力本身就非常有限,在协作开展专业建设方面投入时间与精力会更少。专任教师之间的相互合作意识也不强,在工作上的沟通和协作相对较少。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所有团队成员都非常努力地工作,并且个人水平都很高,但由于各自的方向不同,目标不一致,没有团队合作的氛围,很难形成强大的团队整体实力。专业教学团队在凝聚力、成员的职业认同感和职业满足感方面都较弱。

6.专业团队建设缺乏相关制度的有效支撑

高职院校的专业教学团队是一种新的组织形式,目前多数高职院校的专业教学团队已打破了原有的教研室管理机制,但并未建立起适合团队运行的机制和相应制度,使个专业教学团队不知道怎么運作和朝着哪个方面开展工作。受高职院校重科研轻教学的传统考核机制的影响,对教学工作突出的个人与团队奖励还不够,使得专业教学团队成员注重自己科研能力的提高,轻视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的提升,对专业教学团队建设是极为不利的。缺乏完善的兼职教师管理制度,学校与兼职教师通常以课酬的形式进行交流,使得兼职教师没有任何的职业责任感和神圣感,缺乏教学工作的积极性,缺乏对学校的认同感,因此兼职教师队伍的稳定性也较差。

三、加强“双师型”专业团队建设的建议及对策

1.组建完整的专业教学团队,强化团队整体观念

高职院校要完善专兼职教师管理制度,确保能在全校范围内整合教师资源,能有效地深入行业、企业挖掘兼职教师资源,能组建跨二级学院(部门)、跨行业的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根据各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专业教师团队的组建,除了专业基础课、专业课教师之外,应考虑到学生综合素养训练和提升的需要,将公共课、职业规划、就业指导、创新创业课程,以及课外素质教育活动的教师均划分到各专业教师团队,并相对稳定,使其积极参与专业调研、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课堂创新研讨等专业建设工作。促使公共课教师、以及第一、二课堂素质教育课程的教师,在课程教学改革中与专业课教师一起研讨所承担的课程如何满足本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高职院校应通过制度建设促使教师转变思维模式,培养团队成员的团队观念。目前,高职院校构建专业教学团队最重要的任务之一是加强专兼教师之间、专业教师与非专业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通过交流和合作,加强团队的认同感,引领教师形成共同愿景。团队成员能够在专业改革、课程建设、课堂教学创新、科技研发和实践技能培训等方面齐心协力,不断提高团队的再造能力和竞争力。高职院校要创造有利于专业教学团队成长的环境和兼职教师宽松的工作环境。要构建有利于专业教学团队建设与团队成员成长的教学制度、人事制度、教师培训制度、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制度及与行业沟通的相应制度。要提高工作津贴标准,吸引企业技术专家来校兼课,为专任教师参与企业实践提供必要的津贴,减少专任教师教学课时,为专任教师腾出成长时间。

2.加大专业带头人引培力度,稳定兼职教师队伍

专业带头人不仅需要负责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专兼结合教学团队的组建、专业教育教学组织和具体落实、课程与教材建设、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教学管理制度建设、社会服务与辐射能力建设、专业学生管理、专业就业市场开拓等工作,而且还应亲自承担专业教学,以及教科研任务。高职院校应制订或修订《专业带头人遴选与管理办法》,进一步完善专业带头人的选拔条件,加大引进和培养的力度。结合专业(群)建设的需要,每一个专业群应有带头人(可以兼群中某个专业的带头人);每个专业应该有1名校内专业带头人和1名校外企业兼职专业带头人。目前没有达到这一数量要求的专业教学团队,应按照专业带头人的选拔条件组织选拔,没有适当人选应积极引进或进行培养。目前聘请行业企业的一线管理、技术人员、能工巧匠或行业专家担任兼职教师,还存在一定的困难。为了解决兼职教师聘请难的问题,学校必须以校企合作项目为加大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的载体,将企业派遣技术骨干担任兼职教师作为校企合作项目的一项重要内容。要规范兼职教师的聘任标准和程序,建立兼职教师资源库,确保兼职教师的数量和素质的要求。基于兼职教师的特殊性,学校可将其授课时间安排在晚上或双休日,还可采取企业现场授课、多名兼职教师共同承担一门课程教学等方式,避免其在企业的本职工作时间和学校兼职授课时间发生矛盾。加强对兼职教师教学技能的培训和教学质量的监控,促使兼职教师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3.创新产教融合的校企合作机制,建立教师挂职制度

利益机制是推动校企合作发展的动力和纽带,通过建立混合所有制形式的校内外实训基地是实现校企深度合作的关键。企业只有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前提下才会积极主动地参与职业教育,并从产教融合的校企深度合作的培养模式中得到适应企业需要的人才,取得人才竞争和人力资源成本的优势。产教融合促使教师要正确评估自身的知识和专业技能水平,确保在企业实践活动中,能用现代职业教育理论去指导实践,有效地提高培养人才质量。在校企良性合作的基础上,建立教师下企业轮流挂职锻炼的制度。有计划地选派专业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半年或一年;建立激励机制,鼓励教师积极主动地参与企业生产与服务,提升“双师型”素质,推动产教融合向纵深方向发展。

4.专业教学团队建设需要政府的政策支持

学校和企业虽是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操作主体,但政府的调控作用是离不开的。政府要从服务地方经济、服务高职教育的高度,应给予产教融合政策上的支持和优惠,推动校企深度合作,以改变“学校热、企业冷”的被动合作局面。政府应加大对校企合作项目的资金支持力度,对校企合作情况进行有效监督与评估,量化企业参与高职人才培养各项指标并依此享受税费减免,给予企业兼职人员财政资助。政府还应出台校企合作建设高职专业教学团队相关政策,并就企业技术人员兼课频率、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校企合作技术攻关、企业兼职教师课堂教学情况进行现场督查。要引导合作企业渗透到高职教师队伍建设之中,促进企业积极选派技术人员加入高职专业教学团队,为专任教师参与工作实践提供有效的条件。

参考文献

[1]鲁昕.提高行业指导能力深入推进产教融合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在全国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EB/OL],2014-01-25,http://www.moe.edu.cn.

[2]刘晓.产业转型升级与职业教育变革:互动关系与协同策略[J].职教通讯,2014(8).

[3].陶济东.我国高职“双师”结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长沙通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4).

[4]邓小妮邓院方.组织视域下高职院校专业“双带头型”教学团队建设[J].职业技术教育,2015(11).

[5]周劲松.依托工学结合项目推进高职院校专业教学团队建设[J].中国大学教育,2010(3).

[6]王增源.不断完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3)

作者简介:方卫华(1965-),男,浙江建德,副教授,硕士,从事人力资源管理研究;田钊平(1970-),男,湖北巴东,教授,博士,从经济管理研究。

猜你喜欢
教师团队产教融合现状
MS—EEPO(有效教育)教师团队的构建与实践探索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精品课程建设促进教师团队专业发展研究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
产教融合提升课程有效性的思考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
我国建筑安装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与实施的措施
基于“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三元制”协同工作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