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娟
所谓写作,不过是一种作者心灵的释放以及情感的抒发,其本质依然是作者主体的内在精神以及独特个性,通过文字表现出来罢了。任何思维与情感都不会独立存在,其依附在每一个字词之间,依附于语言这个外壳的包裹之下。作为读者,我们不但要感受语言形式与内容上的美感,更要感受到文章深層次的含义,这才是散文语言品析教学中的终极教学目标。笔者试以《紫藤萝瀑布》为例,对于散文教学中的语言品味方法简要分析如下。
一、学会品味语言的魅力
散文作为一种形式较为活泼的文学体裁,其不但可以议论、可以描写,更可以叙事和抒情,甚至一些作家还用散文这种形式来进行说明。从内容与手法上来看,散文的语言简单,内容隽永,且具备了诗文的特质。一部优秀的散文作品,无论是从艺术形式还是从文化内涵和语言的表达策略上都会给人以美的享受。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总是以为散文语言的品析教学是“弄懂不懂的句子和词”,这尽管在表面上没有太大的问题,但是却存在深层次的误解。对于散文语言而言,其精髓在于字词背后的内涵与外延,而弄懂字词只是第一个环节罢了。比如在《紫藤萝瀑布》当中,为了更好的表现花开的十分茂盛,作者使用了“辉煌”这个词,那么在进行散文的品读与赏析时,首先要帮助学生点出这个词。为什么淡紫色的紫藤花可以用“辉煌”这么一个词汇,其至于茂盛到如此的境地么?很多学生对于这个部分感到不解,这表面是对于紫藤花的描写,其实是对于自己内心的描写。作者通过用一个“言过其实”的修辞手法,表现的却是自己“内心的震惊”与“惊讶”,不但紫藤萝开的有那么辉煌,而是其远远超出了“我”的预期,所以我已经找不到合适的词去形容这个超出“我”预期的紫藤萝了,所以用了“辉煌”。如果能够理解到这里,学生也就掌握了散文独特的韵味与魅力,对于其更好地提升自己的散文赏析水平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二、找到语言理解与品味的切入点
散文总是很美,但是衡量语言的表达之美却似乎并不是那么容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学生语言理解能力的培养工作,更要帮助学生提升自己的观察能力,能够顺利在文章中找到品味的“切入点”,以此来提升学生的品析水平。比如说在文中,作者偶见到了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这个时候进行紫藤萝的描绘,其实质上是“睹物释怀”,是一种将焦虑转化为精神宁静的力量,这里不但表现了生命的永恒更是歌颂了生命的顽强,突出了其精神方面的见解与想法。换句话说,学生在学习这篇散文时,初读之下可能会感觉其是一篇纯粹的状物描写文章,但是随着阅读的遍数增加以及理解的不断深入,其会通过作者的思想与境遇作为切入点来品析这篇文章,进而体会到他作为一个“心灵重负”的人,在见到紫藤萝时那种“惊喜”与“释放”,进而提升学生找寻品析切入点的水平,促进其赏析的能力。
三、在语言品味过程中要学会借助“工具”
散文具有优美的语言与深邃的情感,但是这些情感与语言并不是摆在那里就可以感受到的,也不是任何人都可以感受到的。在教学过程中,很多学生都会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如何”才能够提升自己的鉴赏能力呢。笔者认为,“读”是最基本也是最有效的“工具”之一。在散文品析教学中,通过一遍一遍的阅读,学生不但可以体会到字里行间优美的组合方式,更是可以有效促进学生对于文本的阅读,提升学生的品鉴能力。当然,除去阅读之外,还可以通过换词以及抽离的方式进行尝试品析,比如在“紫色的大条幅上……在和阳光互相挑逗”,这里用了“挑逗”这个词,可以让学生试着换成别的词,看谁换的好。这个时候有的学生说用“玩耍”,有的说用“映照”,但是替换后效果都不理想,这样就可以体现出原文的经典与特征,进而提升了学生对于散文语言的认可。
四、散文语言品析教学的优化策略
中学阶段的学生天性好动,同时其思维敏捷且自尊心较强,如果能够在教学中重视这几个特点势必可以形成事半功倍的局面,笔者认为提升中学散文语言品析教学的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目标简化。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都会表现出急于求成的特点,既要求学生要做好课前预习,也要做好课中问答,最后还要求学生锻炼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合作能力,转了一圈什么能力都没有得到有效提升。在笔者看来,单纯的体验散文的美感就是一种目标简化的过程,文科的教学目标本来就比较模糊,通过简化目标可以有效提升教学效果。
其二,内容简化。内容简化在散文品析教学中同样具有价值,其主要是通过简化的教学内容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再通过简化的内容引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强化其创造力与自主创新能力。
其三,活动简化。活动简化的主要目的就是突出学生的主体特征,帮助学生更好的体验散文本身的美感,而不要受到教师的影响出现“先入为主”的感觉。
作者通联:成都市双流中学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