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朗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能够提高自身对知识的认识,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积极创新教学方法,从而提高朗读教学的有效性。本文根据朗读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就如何开展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提出了有关策略,希望对教师提高朗读教学的有效性能够有所帮助。
关键词:小学语文;朗读;教学
一、 朗读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1. 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语言
学生在小学阶段经常会出现语言能力较差的问题,这样不仅会影响学生的个人发展,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削弱学生运用生字的能力,出现这样问题的主要原因就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只是让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没有让学生将读与写进行有效地结合,这样学生不能将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但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积极开展朗读教学能够有效地改善这样的问题。教师开展朗读教学能够弥补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生不能开口学语文的缺点,同时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能够加深对字词的认识,同时掌握字词读音,强化字形,这样学生在书写的时候就能避免出现会写不会读的问题。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积极朗读教学,将朗读与小学语文教学进行有效地结合。
2.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阅读是开展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但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采用的教学方法并未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这样不仅会影响学生整体水平的提高,还会限制学生的全面发展,这样就与新课标提出的有关要求相违背,出现这样问题的主要原因就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过于注重学生对知识的接受,而忽略了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但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积极开展朗读教学能够有效地改善这样的问题。教师开展朗读教学能够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感受文字的魅力,同时学生能够在朗读的过程中感受文章中的思想感情,從而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积极渗透朗读教学的有关内容,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二、 朗读教学的策略探究
1.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卢梭曾经说过“问题不在于教他各种学问,而在于培养他有爱好学问的兴趣,而且在这种兴趣充分增长起来的时候,教他以研究学问的方法”,这句话向我们阐述了兴趣的重要性,所以教师在开展朗读教学的时候首先应该培养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到教师开展的朗读教学当中。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在开展朗读教学的时候应该积极创设问题情境,让问题引导学生更好地阅读课文内容。例如教师在教学《蓝色的树叶》的时候就可以采用这样的教学方法,首先教师对学生说“同学们在生活中都见过树叶,下面请同学们说一说你们见过的树叶是什么颜色的”,学生积极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有的学生说“我见过的树叶是绿色的”,还有的学生说“我见过的树叶是黄色的”,这时教师对学生说“刚刚同学们说得都很好,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题目叫做《蓝色的树叶》,下面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文内容,并在文章中找一找为什么树叶是蓝色的呢”,教师提出的问题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问题情境,学生认真阅读课文内容,在阅读之后学生就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积极地讨论,有的学生说“因为在上美术课的时候,李丽向林园园借绿色的彩笔,林园园以各种理由不借给她,最后李丽将树叶涂呈了蓝色”,还有的学生说“是因为李丽在画画的时候将树叶涂成了蓝色,所以文章的题目就叫做蓝色的树叶”,这样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加深了对文章内容的认识。
2. 结合生活中的有关内容,充分使用生活化的教学方法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充分使用生活化的教学方法能够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同时能够增强学生的带入感。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在开展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时候也应该积极使用生活化的教学方法,将生活中的有关内容有效地渗透到教学当中。例如教师在教学《看电视》的时候就可以采用这样的教学方法,首先教师对学生说“我们在生活中都有看电视的经历,下面请同学们说一说自己在生活中看电视的经历”这样的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的学生说“我最喜欢看动画片了,所以每次吃完饭都会和爸爸妈妈一起看动画片”,还有的学生说“我经常和爸爸一起看球赛”,这时教师对学生说“刚刚同学们说得都很好,下面请同学们读一读《看电视》的有关内容,看看课文中阐述了什么内容”,学生认真阅读课文内容,在阅读之后,学生就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积极地讨论,有的学生说“文章中说了我、爸爸和奶奶一起看电视的故事”,还有的学生说“课文中说了爸爸为了奶奶把电视调到了京剧频道”,这样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将自己的生活经验带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当中。
三、 结语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和结合生活中的有关内容,充分使用生活化的教学方法的方式积极开展小学语文朗读教学,这样不仅能够提高教学朗读教学的有效性,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王丰.生命因课堂而精彩[J].甘肃民族出版社,2013年3月:90-92.
[2]刘敬发.教学创新探索与实践[J].黑龙江出版社,2013年5月:14-15.
作者简介:
朱亚丽,辽宁省沈阳市,辽宁省沈阳市康平县含光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