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贯彻选择性教育思想,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国家高考招生制度发生了整体变革,那么该如何進行生涯规划教育就成了突出问题。本文探讨高中生涯规划教育的心理学理论依据,并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提出几个行之有效的心理辅导策略。
关键词:高中;生涯规划教育;心理辅导策略
在高中阶段开展生涯规划教育是贯彻选择性教育思想,促使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2014年《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出台,国家层面高考招生制度发生了整体变革。这意味着学生可以按照自身的兴趣、特长、爱好等实现大学专业的自主选择,那么该如何确定自身的专业兴趣和未来的生涯规划就成为关键性问题。
生涯规划与心理健康教育是相互融合的。生涯规划是心理健康教育讲授的重要内容之一,同时心理健康教育也需要生涯规划的支撑。
本文笔者从事高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此将结合个人工作经验,探讨高中生涯规划的心理学理论依据及有效的心理辅导策略。
一、 生涯规划教育的心理学理论依据
(一) 生涯规划相关理论:从1894~1917年职业咨询服务的产生,到1918~1938年心理测试在职业指导中的应用,再到1939~1957年系统化理论开始形成,再到1958年—至今职业发展走向成熟;在这一百多年的漫长发展过程中,诞生了许多著名且伟大的生涯规划理论。其中,包括帕森斯的特质因素理论;霍兰德的人格类型理论;鲍丁的心理动力理论;舒伯的生涯发展理论;克朗伯兹的社会学习理论;施恩的职业锚理论以及职业生涯混沌理论。帕森斯的特质因素理论强调人—职匹配,即个人所具备的条件与特长是否与职业匹配;霍兰德的人格类型理论则强调兴趣的重要性;鲍丁的心理动力理论则突出了人内在动力与需求对个体生涯规划的影响;舒伯的生涯发展理论则将人的生涯规划诠释为一个发展的过程,并划分为五个发展阶段,并由此引申出了生涯彩虹图这一重要的生涯规划工具;而克朗伯兹的社会学习理论则强调基因特征与学习经验对个人生涯选择的影响;生涯混沌理论则阐述了对个人职业生涯选择的影响因素有很多,需要因时、因地及因人而异。当然,没有哪个理论是绝对的对与错、好与坏,相互之间也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都需要相互借鉴与学习。
(二) 高中生的心理特点:高中生正值青年初期,是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同时也是生涯规划的成长期和探索期。在生涯发展的早期阶段,高中生的心理特点如下:
1. 自我意识发展的较快,自制力和独创性不断加强,有强烈的自尊心,认知能力发展显著,个性鲜明。2. 价值观很容易发生改变,缺乏稳定性。有一定的职业鉴别能力和决策能力,对未来职业十分憧憬。3. 高中生在专业选择上有迷惘、盲从和主观的特点,对未来有不切实际的幻想,对社会中某种职业并不十分了解,对社会也缺乏全面的认识,对于什么职业是自己合适的也不是很明确,很容易产生误区。
教育者必须根据高中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对这一阶段学生遇到的各种困难给予必要的帮助,针对学生的学习问题、生活困扰、人际关系障碍、专业选择困惑等问题进行指导,唤醒学生的生涯意识,培养生涯决策能力,让他们学会自我探索和规划,这是高中教育的重要内容。
二、 心理辅导策略
(一) 正确调整自我认知:自我认知主要是让学生能够从性格、兴趣、能力、价值观等方面深入认识自己,正确看待自己的独一无二性,同时唤醒自我的生涯规划意识。
自我认知是开展高中生涯规划教育的基础。为了帮助学生在进行自我生涯规划的时候有明确的方向,教师必须指导学生对自己的气质、性格、兴趣、特长、能力等有所了解,指导学生从职业的分类、职业信息的获取、职业能力、职业选择与调试等方面深入认识职业,了解大学和专业。我校在生涯规划校本课程中,通过兴趣岛探索的课堂活动,使学生了解霍兰德兴趣理论,以及以此为基础的专业和职业分类,并通过《霍兰德职业兴趣测验》测评,使学生确定自己的霍兰德代码,调整在兴趣方面的自我认知,收效甚好,继而采用舒伯的生涯彩虹图帮助学生更正确、完整的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
只有先帮助学生正确的调整认知才能帮助他们正确的走上自己的职业生涯路,因此正确调整自我认知势在必行,它也是后面一切辅导策略的前提与基础。
(二) 通过素质拓展激发内在动力:生涯规划教育除了在纸上进行规划之外,还必须有足够的驱动力,因此必须激发学生的内在心理动力。素质拓展可以联系教学实际,通过有趣的活动使学生获得内心体验,激发内心感受,最终来实现心理动力的产生。
我校在生涯规划校本课程中,通过“头脑风暴”“生涯幻游”等素质拓展活动,让学生对生涯规划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在后续的课程中将设计一些极限挑战性活动,以期给学生带来无限的刺激感,不断提升自我效能感,一步步地实现自己的宏伟蓝图。
(三) 通过角色扮演获得职业体验:有图纸、有工人不一定能造出好房子,生涯规划教育也是如此,有蓝图、有动力不一定能顺利走到终点,因此必须加强学生的相关经验学习和积累。而角色扮演这一活动方法可以帮助学生习得动态性的经验。角色扮演本是一种心理治疗方法,可以让人亲身体验和实践他人的角色。在生涯规划教育中通过相关的角色扮演能让学生感受各行业之间的差异,从而发现最适合自己的角色。
我校在生涯规划教育实施过程中,通过心理剧的表演,让学生扮演医生、教师、建筑工程师、警察、法官、工程师、公司经理等不同角色,并让学生收集相关行业的工作性质、工资水平、工作前景以及这些行业需要的能力和素质。
综上所述,高中生涯规划教育并不是一朝一夕,本文仅是笔者结合个人工作经验,基于生涯规划相关理论提出的一些心理辅导策略,或许不够全面,但也为以后高中生涯发展规划教育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笔者也将继续在该岗位上再接再厉,为社会的发展与人才的输送贡献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
[1] 陈瑛.中学生涯规划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4(1).
[2] 俞国良,曾盼盼.心理健康与生涯规划[J].教育研究,2008(10):63-67.
[3] 汪祥.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现状与策略探究——基于连云港市职教中心个案探究.硕士论文.
作者简介:黄恬,福建省宁德市,宁德市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