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今社会,知识经济迅速发展,教育质量逐渐提高,然而,人们却忽略教育与生活的关系,教育逐渐脱离生活,让教育回归生活的呼声越来越高。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引发人们的思考,其实,生活本身就是教育,生活是教育之根,是活的教育,没有生活,仅仅靠学校的书本教育是无法成就一个人的。生活与教育密切相关,教育也在无形中改造生活。
关键词:生活;教育;陶行知
一、 生活是活的教育
陶行知先生说:“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这句话并不是对学校教育的否定,而是强调学校生活也是一种社会生活。自进幼儿园开始,孩子们就从家庭生活进入了另一种社会生活。家庭生活依然存在,而新的社会生活也在开始,扩展了孩子的社会生活领域。但是,学校教育也没有真正脱离人的生活,只是转换了一种生活模式。
就拿孩子自我服务能力这一方面来说,相同年龄段的幼儿之间却存在巨大的差距,有的孩子已经学会拿筷子吃饭,学会自己穿衣,自己整理玩具,而有的孩子却还需要老师喂饭,自理能力差。但这并不代表自理能力差的幼儿比较笨,他们只是被家人束缚了身体,家长的包办代替让孩子形成了依赖,牵制了孩子那颗探索的心。
大自然是生活的一部分,是一位活生生的老师,相比那些整天关在房间学习的孩子,接触大自然能让我学到更多,哪怕是一只小蚂蚁,一棵小草,一滴露水,都有着许多秘密等着我去发现,这些都是书本里没有的,是活的教育。孩子们通过自己的小手,自己的眼睛,自己的鼻子去发现,去探索,既满足了自己的好奇心,也获得了直接的感官陶冶,培养孩子的审美观和良好的情操,比老师在课堂上讲解大自然的效果要好很多。所以,生活是活的教育,并不像书本上一样单单告诉我们答案,也教会了我们寻找答案的方法——探索。这样,当孩子遇到一个未知领域时,他就不会害怕,而是勇敢地向前找到答案。
良好的生活教育与生活环境密切相关,但是良好的生活条件并不代表就有良好的生活教育。对待生活教育需要一种勇气,在生活环境恶劣的情况下,也能保持一颗坚毅的心,摒弃坏的,留下好的。
二、 教育是为了改造生活
(一) 教育成就了一个个有用的人
创新是素质教育的核心,陶行知先生提出,儿童具有强大的创造力,解放儿童的创造力需要解放儿童的头脑;解放儿童的双手;解放儿童的嘴巴;解放儿童的空间,解放儿童的时间。儿童的想象力是非常丰富的,他有自己的小世界,他可以在自己的小世界里尽情地游戏、创造,他可以是一个发明家,也可以是画家、宇航员。作为一个幼师,我们有义务去挖掘孩子的潜能,尊重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孩子的探索精神,促进幼儿整体人格和谐发展。
习近平在2014年9月9日教师节前夕,在北京师范大学提出了四点好老师的共同特质是理想,道德,学识,仁爱缺一不可。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们承担着孩子健康成长的责任,我们有义务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去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和探索精神,让孩子始终保持一颗好奇心,幸福健康地成长。
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这句话将生活与教育的关系紧紧联系在一起,教育伴随着人的一生,除了生活在无形中带给我们的教育意义,我们也要积极主动去接受教育,教育是对内在品质的培养,让我们的内心变得更强大,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去用更好的面貌迎接生活,让生活更有意义。
(二) 教育促进了社会的发展
当今社会,科学知识突飞猛进,知识经济成了时代竞争的主流,这些都离不开教育的意义。回顾过去,我们古老的应试教育早已不适应时代的发展,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是当下的重中之重,因为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创新,要求我们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促进社会的发展。
陶行知先生指出,教育并不是消极的适应生活,教育对于生活是有反作用的。教育反作用于生活、选择和改造生活。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证明: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延续和发展,是靠人类特有的生活方式教育传递下来的。
生活是不断发展的,教育也要与之俱进,不断发展,教育与生活是一致的教育,如果教育落后于生活,这种教育就过时了,不利于培养创造性的人才。教育在发展的过程中,要继承以往教育中的精华内容,辯证地吸收和批判,只有不断发展,不断进步,才能使教育永葆青春和活力。
参考文献:
[1] 令狐波涛.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及其现实意义[J].学术交流,2010(11).
[2] 陶行知等著,胡晓风等编.生活教育文献[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88.
[3] 吴刚.论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及对我国当前教育的启示[M].湖南:湖南师范大学,2014.
[4] 王建平,教育的原点——生活[M].广州:华南师范大学,2010.
[5] 孟建伟,教育与生活——关于教育回归生活的哲学思考[J].教育研究,2012(3).
作者简介:洪宁灿,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开发区绿地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