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锦,马善波,李 龙,唐俊峰,杨志福,石小鹏,文爱东,曹金一*
(1.陕西中医药大学,咸阳 712046;2.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药剂科,西安 710032)
咽炎颗粒[兰制字(2011)F68094]处方由菊花、金银花和甘草等8味药组成,具有清热解毒、滋阴降火和润燥利咽的功效。用于急、慢性咽炎[1]。原质量标准中主要检测项目仅有绿原酸和甘草的TLC鉴别[2-4],不能很好地对该中成药进行质量控制。为了进一步满足质量控制[5-7]的要求,在本次质量标准提高的工作中,我们对原标准进行了完善和提高,在原有基础上,增加了处方中的菊花的TLC鉴别,同时还增加了菊花和金银花中总的绿原酸的含量测定TLC,从而可更好地控制其质量。现行质量标准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对产品质量的可控性[8-10]。
1.1仪器 LC-2010AHT高效液相色谱仪(日本岛津公司);KQ-250DE型数控超声波清洗器(上海精密仪器仪表有限公司);Sartorius CPA225D电子天平(德国赛多利斯集团);UV-2600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尤尼柯上海仪器有限公司);ZF-2型紫外光灯分析仪(上海安亭电子仪器厂);UPDR-11-20L超纯水机(西安优普仪器设备有限公司)。
1.2试药 咽炎颗粒:西京医院药剂科(批号:150205,150104,150206)。阴性对照:缺菊花、金银花阴性样品,缺菊花阴性样品(西京医院药剂科提供,均按照咽炎颗粒工艺制成);绿原酸对照品(批号110753-201415,供含量测定用,质量分数99%),菊花对照药材(批号121384-201103),均由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所提供;乙腈(色谱纯,默克化工上海技术公司);超纯水;硅胶G(青岛海洋化工厂分厂生产,TLC色谱用);聚酰胺薄膜(浙江台州市路桥四甲生化塑料硬厂);正己烷、乙酸乙酯、丁酮、甲酸、石油醚(60~90 ℃)、乙酸、石油醚(30~60 ℃)、甲苯、苯、三氯甲烷、盐酸、甲醇、乙醇、三氯化铝和三氯化铁,均为分析纯(天津市富宇精细化工有限公司);自制纯化水。
2.1菊花的TLC鉴别 取咽炎颗粒30 g,研细,置于100 mL锥形瓶中,加甲醇30 mL,超声处理20 min,滤过,蒸干,残渣加水20 mL使其溶解,加稀盐酸调节pH值至2,用乙酸乙酯提取3次,每次20 mL,合并提取液,蒸干,残渣加甲醇1 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精密称取菊花[11-13]对照药材1 g,加稀盐酸1 mL和乙酸乙酯20 mL,超声处理30 min,滤过,蒸干滤液,残渣加甲醇1 mL使溶解,作为对照药材溶液。取阴性对照样品30 g,按照上述供试品溶液制备方法制成阴性对照溶液。
参照TLC法,(《中国药典》2015年版一部附录ⅥB)实验,分别吸取上述阴性对照溶液、3批咽炎颗粒供试品溶液和对照药材溶液5,5和2 μL,依次点于同一硅胶G板上,以7∶4∶0.5比例的甲苯-乙酸乙酯-甲酸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于紫外光灯365 nm下检视。菊花对照药材与阴性对照相应的位置无相同斑点,表示无干扰;在供试品溶液色谱中,与菊花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大小的荧光斑点。故将此法列入新提升质量标准中,见图1。
图1TLC图
1.阴性对照溶液;2~4.咽炎颗粒供试品;5.菊花对照药材。
Fig.1 TLC chromatograms
1.negative control sample;2-4.sample of Pharyngitis Granules;5.Chrysanthemumcontrol.
2.2菊花和金银花中绿原酸的含量测定
2.2.1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 色谱条件ECOSIL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乙腈-4 mL·L-1磷酸溶液=13∶87;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328 nm;柱温:30 ℃;进样量:10 μL。理论塔板数按照绿原酸峰计算应不低于2 000。
2.2.2溶液的制备 对照品溶液:取绿原酸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置于棕色量瓶中,加甲醇制成质量浓度为50 μg·mL-1的溶液,即得。
供试品溶液:取咽炎颗粒2 g,研细,置于50 mL锥形瓶中,加入体积分数为50%的甲醇35 mL,超声处理40 min,放冷,摇匀,滤过,移至50 mL量瓶中,用体积分数为50%的甲醇定容至刻度,即得。
阴性样品溶液:取缺菊花[14-15]和金银花[16-17]的阴性对照样品2 g,按照上述供试品溶液制备方法,制成阴性对照溶液。
2.2.3专属性实验 取绿原酸[18-20]对照品溶液,以甲醇为空白对照,在280~350 nm范围扫描,绿原酸的最大吸收波长为328 nm。
按照2.2.1项下色谱条件,将上述制备好的对照品溶液、供试品溶液和阴性对照溶液,分别注入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结果显示,供试品溶液在与对照品溶液相同保留时间处有一致的色谱峰,阴性对照溶液在与对照品溶液相同保留时间处无吸收峰。见图2。
图2HPLC图
A.绿原酸对照品;B.供试品;C.阴性样品;1.绿原酸。
Fig.2 HPLC chromatograms
A.chlorogenic acid control sample;B.sample;C.negative sample;1.chlorogenic acid.
2.2.4线性关系考察 精密称取绿原酸对照品11.15 mg,置于100 mL棕色量瓶中,加甲醇使溶解制成质量浓度为111.5 μg·mL-1的对照品溶液。精密吸取此对照品溶液各2,4,6,8和10 μL,按照2.2.1项下色谱条件测定,记录峰面积,计算并绘制标准曲线,以对照品溶液进样量为横坐标(x)、峰面积为纵坐标(y),得回归方程(含量测定)y=3 051.035 8x+17 842.50;r=0.999 8。结果表明,绿原酸进样量在214.526~1 072.63 ng之间线性关系良好。
2.2.5精密度实验 取质量浓度为111.5 μg·mL-1的绿原酸对照品溶液,精密吸取10 μL,连续进样5次,记录绿原酸的峰面积,结果RSD值为0.42%(n=5),结果表明,色谱仪精密度良好。
2.2.6稳定性实验 精密吸取2.2.2项下咽炎颗粒供试品溶液(批号150205),分别于0,3,6,9和12 h进样,记录峰面积,计算得RSD值为0.95%(n=5),结果表明,供试品溶液在12 h内基本稳定。
2.2.7重复性实验 取同一批次咽炎颗粒样品(批号150205),按照2.2.2项下方法制备6份平行供试品溶液,按照拟定的含量测定方法,对绿原酸进行含量测定,计算结果显示,绿原酸的平均含量为1 367.28 μg·g-1,RSD值为1.8%(n=5),结果表明,该方法重复性好。
2.2.8加样回收率实验 取已知含量的咽炎颗粒样品(批号150205,绿原酸含量1 367.28 μg·g-1)6份,进行加样回收实验。取咽炎颗粒1 g,研细,精密称定,加入绿原酸对照品溶液15 mL (质量浓度为111.5 μg·mL-1),按照2.2.2项下供试品溶液制备方法进行制备。各精密吸取10 μL,进行含量测定,计算回收率。结果回收率为98.1%,RSD值为1.9%(n=5)。结果表明,本含量测定方法准确度良好,结果见表1。
表1绿原酸加样回收率测定结果
Tab1.Results of the recovery rate of chlorogenic acid
序号取样量/g原有绿原酸量/μg加入绿原酸量/μg测得绿原酸总量/μg回收率/%平均回收率/%RSD/%11.01371386.0121608.9452952.56597.3798.11.921.02021394.8991608.9452961.71097.3831.01491387.6521608.9452947.05596.9241.01871392.8481608.9452943.54596.3851.02441400.6421608.9453032.270101.4161.02091395.8561608.9452996.49599.48
2.2.9样品含量测定 取咽炎颗粒样品3批(批号:150205,150104,150206),按照2.2.2项下方法制备供试品溶液,每批平行取样2份,按照2.2.1项下色谱条件测定,每份测定2次,计算绿原酸含量分别为21.8,21.7和21.5 mg·袋-1。
在TLC实验中,菊花的鉴别为新增项目,根据咽炎颗粒标准提高技术要求,对咽炎颗粒中的菊花进行了TLC方法研究。用石油醚提取后,分别比较了用甲苯-乙酸乙酯-甲酸-冰乙酸-水(2∶30∶2∶2∶4)上层液;苯-乙酸乙酯-甲酸(8∶2∶0.5);甲苯-乙酸乙酯-甲酸(7∶3∶0.5),预饱和10 min;甲苯-乙酸乙酯-甲酸(7∶4∶0.5)为展开剂,均发现分离效果不理想或显色斑点不清晰;又用甲醇和乙酸乙酯提取后,用以上展开剂分别实验,经过多次实验,最终确定了以甲醇和乙酸乙酯提取,甲苯-乙酸乙酯-甲酸(7∶4∶0.5)为展开剂,分离度好,斑点显色清晰,阴性对照无干扰。
HPLC法测定金银花与菊花中绿原酸总含量在本实验中为新增项目。用HPLC法测定金银花与菊花中绿原酸总含量来进行质量控制,可以更全面地反映咽炎颗粒的质量,从而更好地对其质量进行控制。
本实验所建立的方法,可作为咽炎颗粒的检测方法纳入新提升的质量标准中,符合《军队医疗机构制剂质量标准提高技术要求》。
参考文献:
[1] 陈良华.咽炎颗粒治疗急性咽炎378例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4,(1):85.
[2]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国药典:2015版:四部[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5:57.
[3] 马琳,孟祥超,李兰芳.板蓝根药材及板蓝根颗粒中有机酸成分薄层色谱鉴别分析[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8,14(10):74-75.
[4] 马莹.六味地黄胶囊中3种药材的薄层色谱鉴别[J].中国药业,2002,19(20):31-32.
[5] 李正, 陈勇, 马临科,等.浙麦冬质量标准的制定及探讨[J].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2016, 33(6):795-799.
[6] 张南方, 韩顺意, 张义生.六神曲质量标准研究[J].中医学报, 2015,30(1):98-100.
[7] 李淼.中药质量标准研究现状[J].黑龙江医药, 2014,27(1):135-137.
[8] 曾茂贵,李颖,高锦娟,等.双芩清解颗粒的质量标准研究[J].中国药师,2014,17(10):1649-1652.
[9] 张敏新,侯冠雄,黄爱文,等.提高肠得安胶囊质量标准的研究[J].西北药学杂志,2016,31(6):562-567.
[10]王芳,王四旺,姚敏娜,等.菊藤胶囊制备工艺及质量标准研究[J].西北药学杂志,2017,32(4):416-420.
[11]时维静.菊花鉴别与活性成分检测的研究进展[J].中国医药科学,2012,2(15):9-11.
[12]李英霞,吴维群.全国主流商品菊花薄层色谱鉴别[J].陕西中医,2006,28(5):600-601.
[13]侯福才,周莹君,赵永亮,等.菊花薄层色谱鉴别方法的研究[J].煤炭与化工,2013,36(2):138-139.
[14]李宗,陈在敏,廖雷生,等.菊花中绿原酸的含量测定[J].中国中药杂志,1999,24(6):329-330.
[15]孙英英,崔永霞,刘伟.HPLC对不同品种菊花中绿原酸含量的测定[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1,17(24):83-84.
[16]肖文平,李娟.金银花中绿原酸的提取和含量测定[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5):21675-21676,21694.
[17]孟晓岩,丁勇.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对金银花中5种有效成分的含量测定[J].实用药物与临床,2012,15(2):93-94,114.
[18]潘郁萍,刘哲,王楠,等.测定复方双花合剂中绿原酸的含量[J].中国科技信息,2013,(2):44-45.
[19]冯彬彬,王小翠,张建海,等.不同产地金银花与山银花中绿原酸含量的比较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729-730.
[20]沈永桥,彭畅,刘博,等.鼻渊丸中绿原酸的提取和含量测定[J].湖北中医杂志,2012,34(8):7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