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市微公园空间布局研究

2018-05-17 08:17达立
福建质量管理 2018年11期
关键词:开福区服务半径天心区

达立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湖南 长沙 410000)

一、引言

随着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资源紧缺、环境恶化、绿地景观衰退等成为了城市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问题。微公园的出现与发展为发达国家及发展中国家合理解决土地资源问题,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法。

1963年5月美国风景园林师Robert Zion首次提出“袖珍公园”的概念,从公园的位置、尺度、功能和性质等方面对其做出了界定[1-2]。而国内学者则是将袖珍公园称为口袋公园、迷你公园、微公园等,结合长沙的实际情况,本文研究对象的微公园是指位于城市中心区中面积在100~5000平方米之间的小型绿色开放空间。

二、长沙市微公园发展现状

(一)研究区域概况

长沙市是长江中游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同时也是湖南省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教和商贸中心,下辖6个区2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

本文研究区域在考虑行政区域以及交通格局的基础上,范围界定为长沙市主城区,主要包括芙蓉区、天心区、开福区、雨花区、岳麓区等市内五区,总面积1226.95平方千米。

经调查统计,目前长沙主城区符合本文定义的微型公园共74个,其中,天心区14个,芙蓉区23个,雨花区13个,开福区11个,岳麓区13个。

(二)长沙市微公园的类型

不同的环境场所及人群特征赋予了微公园不同的功能特征。微公园的形成与与其所处交通位置、自然条件及外围环境息息相关。本文在参考城市绿地分类标准[3]及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4-5]按照微公园不同的使用功能及布局位置将长沙市微公园划分为居住型、交通型、商业型、美化型、主题型。

1.居住型

一般位于居民聚居区附近,主要是为一定居住用地范围内的居民服务,园内有较为完善的休息设施和活动设施,周边环境较为安静,是以休闲游憩为目的的微公园。

2.交通型

交通型微公园多指位于街道两侧或交通主干道交叉路口处的小型绿地,人流、车流较密集,附属于道路绿地,包括交通广场、公共绿道以及停车场附属绿地等,可供行人小憩。

3.商务型

多位于商务区中较为开敞的空地中,人流量较大,具有游览、休憩、社交及健身活动等多种功能,可为大多数入园人群的不同需求提供服务的公园。

4.美化型

多指散布于城市中的中小型开放式绿地,虽然有的街旁绿地面积较小,但具备游憩和美化城市景观的功能,一般沿城市道路、城墙、水滨、社区大门外等,并且有一定休憩设施的。

5.主题型

多指开展科普、教育、环保、娱乐等主题活动的城市微公园。一般在公园内修建展馆、实验室,设立展示品、讲解展牌,主要目的是组织学生开展教育活动以及引导游客参观游览。

三、长沙市微公园空间布局分析

(一)基于微公园类型的布局分析

如图1所示,长沙市微公园基本成块状集中分布,芙蓉区及五区交界处比较集中。在所统计的74个微公园样本中,符合本研究定义的交通型微公园相对较少,共11个,占14.86%,从其聚集程度上来看比较分散,在交通较密集的市中心数量不多;美化型微公园15个,占20.27%,主要分布主城区的中部和西南方向,且在这两个方向分布较集中;居住型微公园26个,占45.1%,分布较平均,但主要以二环以内区域为主,二环以外的东部和南部区域也有一定数目,但在北部,此类型基本上属于空白状态,这与当地建设和发展情况有关;商务型微公园有8个,占总数的10.81%,主要集中在地铁2号线中段和湘江东岸;主题类公园有10个,占总数的18.92%,多分布在芙蓉区与岳麓区,此外,主题类公园类型比较单一,多是以科普教育为主,缺少以体育锻炼、娱乐游憩等为主的专类公园。

图1 长沙市微公园分布图

(二)基于行政区划的布局分析

从表一可以看出,芙蓉区微公园数量最多,其次是天心区、雨花区和岳麓区,最少的为开福区;从密度来看,芙蓉区微公园密度最高,达到了0.55个/km2,其次为天心区0.1个/km2,岳麓区微公园分布密度最低,为0.02个/km2。行政区域单元格局下的分析说明长沙市微公园空间格局存在区域分异特征。

表一 行政区划下长沙市微公园分布统计

(三)基于交通环路的布局分析

基于交通环路单元的城市公园样本分布特征如表3所示。二环以内是微公园密度最高的区域,密度为0.22,由此区域向外围地区密度降低,微公园空间分布的中心位于东二环路两侧;二环路外面积广阔,公园分布虽有聚集状态,但是密度小。总体而言微公园分布从中心城区聚集状态到外围离散状态的变化趋势。

表二 交通环路下长沙市微公园的空间格局

(四)基于服务半径的布局分析

结合长沙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参考国内外绿化先进城市的“城市公园服务半径理论数据”[6],以不同类型的微公园为基本单元,确定合理服务半径,分析长沙市微公园的可达性和服务区域范围,以便找出服务盲区,为合理调整城市微公园布局提供参考。不同规模和类型的微公园有不同的服务半径。其中,美化型公园1—2千米,商务区公园0.5—1.5千米,居住区公园0.5—1千米,主题类公园2千米,交通型公园2千米。通过Gis的空间分析功能找到相应的服务范围和服务盲区,如下图所示,各类公园在城区中心的服务叠加范围最多,服务盲区主要集中在开福区以北、岳麓区内绕城高速以西,天心区南部和雨花区东南沿郊区一带。

图2 长沙市微公园服务半径叠加分析图

四、结论

通过本文的研究,长沙市微公园的空间布局主要有以下三个明显特征:

首先,从总体上来看呈聚集型点状分布,主要分布在芙蓉区、雨花区、岳麓区、天心区、开福区等五大行政区的交汇处。

其次,微公园的分布存在着明显的空间差异,芙蓉区微公园数量最多,密度也最高,天心区微公园的数量和密度都处于中等水平,岳麓区微公园分布密度最低。此外,二环内微公园密度约为二环外的5.5倍,而开福区以北、岳麓区内绕城高速以西,天心区南部和雨花区东南沿郊区一带则为服务盲区。

最后,微公园类型在地域上分布不均衡,交通型公园主要分布在二环路以内;美化型公园主要分布主城区的中部和西南方向;居住型微公园分布较平均,但主要以二环以内区域为主,二环以外的东部和南部区域也有一定数目;商务型微公园主要集中在地铁2号线中段和湘江东岸;主题类公园多分布在芙蓉区与岳麓区。

五、不足与建议

本文所研究的微公园的概念及选址范围等都是综合国内外其他学者的研究来拟定的,由于研究涉及地理学、旅游学、城市规划等多个学科知识的融合,实际上应当需要不同专业人员的共同参与,再加上时间、条件、基本资料不完整以及笔者的学识和精力有限,因此本文的研究还存在一些不足。

此外,从国内公园发展的历程来看,微公园在未来的发展空间巨大,发展潜力深厚,同时在我国现行的城市绿地分类规范以及公园分类中,微公园并未列入其中,因而微公园的研究,以及城市相应规范标准和政策的制定,也能为今后城市公园的规划和建设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艾伦·泰特著,周玉鹏,肖季川,朱清模译.城市公园设计.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5-9

[2][美]克莱尔·库珀·马库斯.卡罗琳·弗朗西斯.俞孔坚等译.人性的场所—城市开放空间设计导则(第二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139

[3]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CJJ/T 85-2002.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城市绿地分类标准[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4]贾建中,城市绿地规划设计[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1.

[5]日本建筑学会.建筑与城市空间绿化规划[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6]张晓来.基于GIS的城市公园绿地服务半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7.

猜你喜欢
开福区服务半径天心区
五月的
长沙市开福区福欣幼儿园
长沙开福区实施卓越工程推进教育强区建设工作
爱吹牛的蜗牛
爱心点亮第一课
19万个北京充电桩建设提速充电服务半径小于5公里
大自然思维下的小学屋顶花园设计探究——以开福区浏阳河小学屋顶花园设计方案为例
月亮弯弯(外二首)
电子商务冲击下城市分区中心商业中心的服务门槛人口与居住密度研究
基于成本约束的冷链物流配送网络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