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诚信监管 助力平衡充分发展

2018-05-17 07:45鱼海洋
中国信用 2018年3期
关键词:诚信信用主体

鱼海洋

党的十九大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同时还明确,这个新时代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2017年双11购物节前发生的两件事,就折射出了这种矛盾。第一件事,是携程亲子园虐童:怀抱简单美好生活需要——有人照顾不足两岁、尚不能言的幼儿——的携程和携程员工,完全被声称“为了孩子”而其实虐待孩子的亲子园所欺骗。第二件事,是明星+富商组合的赵薇夫妇被处罚:对万家文化抱有美好期望的投资者,完全被交易信息披露违规的万家文化和赵薇夫妇所欺骗。

两件事情的涉事主体,可谓相映成趣。前者是一家上市公司及其员工被一小群人欺骗,后者是一大群人被一家上市公司及其“伙伴”欺骗。可见,任何主体,不论其是否强弱、是否人多势众、是否已经具有公信,只要监管不到位,其承诺都不能完全相信。

两个事件表明,要化解社会矛盾,原本只须使发展更平衡更充分,但若监管缺位,各类主体的失信行为便会“暗渡陈仓”,导致满足美好生活需要的努力落空。因此笔者认为,“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在具体实践中分两种类型,第一种是确实缺乏更平衡更充分的供给,而第二种是虚假的发展抢占了真正有效发展应该占据的位置(劣币逐良币),导致美好生活需要被欺骗性满足、实质上并未满足。

显然,第二种类型对于化解社会主要矛盾,不仅无益,而且十分有害。它不仅虚耗了资源,还破坏了各方团结互信的基础。笔者认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要取得成功,就必须有效管控、努力解决第二种类型的社会矛盾,其中的基本手段是加强诚信监管。

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此早有部署。2016年6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25次会议上强调,推进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加强信息公开与共享,构建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信用惩戒大格局,让失信者寸步难行。2016年12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37次集体学习时指出,针对突出的诚信缺失问题,既要抓紧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征信系统,又要完善守法诚信褒奖机制和违法失信惩戒机制,使人不敢失信,不能失信。

自从《国务院关于印发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的通知》(国发〔2014〕21号)颁布实施以来,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事业明显加快,各领域、各地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都在紧锣密鼓地推进。面对新时代,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事业必将开启新征程。为此,笔者结合新时代要求,就诚信监管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加快社会信用立法进程。目前《上海市社会信用条例》已经颁布实施,湖北、河北、浙江、陕西等三省先后出台了社会信用信息方面的条例,而其他省区市级的立法滞后。法律法规的缺失,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进程。在社会信用立法中,首先是要明确社会信用的概念,使其与产品质量、企业品牌等区分,其次是明确社会信用信息管理和各类相关主体职责,使得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参与者能够依法各司其职、分工配合。

二是强化信用标准规范建设。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技术使得信用信息的获取和计算如今变得更加方便。但哪些信息属于主体的信用信息,哪些信息是主体信用等级评价的必须要素、参考要素,信用评价应遵循哪些基本原则规范,这些问题必须先回答清楚。否则在实践中,主体信用信息的归集,很容易出现重复和缺漏,主体的信用评价很容易出现各家结果不一致不吻合、甚至相互矛盾。

三是进一步突出信用监管重点。尽快建立金融、环保、食品药品生产,以及教育、医疗等社会保障领域的社会信用体系,加大惩戒力度,让失信主体从这些事关国民经济运行基础和人民基本生活的领域退出,让人们感受到社会信用体系的显著成效。同时,尽快把对公共生命和财产安全有重要影响的关键职业人群,如教师、医师、驾驶员、导游、网络大V等,纳入社会信用体系进行监管,使个体因素的失信风险能控制在局部。

四是加强社会信用监管研究。《上海市社会信用条例》首次从立法层面明确定义了社会信用:“指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统称信息主体),在社会和经济活动中遵守法定义务或者履行约定义务的状态”。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两个“奋斗十五年”,其目标均围绕社会主义现代化。现代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所以现代社会也必然是信用社会。在社会和市场活动中存在着大量的民事约定义务,数量远超法定义务,其履行状况的监管研究仍非常欠缺,属于薄弱环节,亟待加强。

五是加大诚信文化培育力度。新时代,人民不再只有穿衣吃饭等基本生活需要,而是有着更丰富更多元的精神文化需求。诚信文化与信用经济和诚信社会相配套互为支撑,其培育必须同步推进。把诚信文化教育从娃娃抓起,在其人生观、世界观之前,首先就建立良好的诚信价值观。诚信文化的全面普及,也必将使得诚信监管工作开展更顺畅、也更到位;人民群众参与社会治理的愿望就更强。这一切,将为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增强中华文化的世界影响力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
诚信信用主体
论自然人破产法的适用主体
信用收缩是否结束
美好生活离不开诚信
我们和诚信在一起
技术创新体系的5个主体
信用中国网
信用中国网
Application of the Good Faith Principle to the SCS Arbitration Initiated by the Philippines Against China
信用消费有多爽?
关于遗产保护主体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