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中利 沈阳市精神卫生中心心理八科 (辽宁 沈阳 110168)
随着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人们面临着巨大的生活压力、工作压力、就业压力等,使得很多人心理承受能力日益下降,情绪持续低落,如果没有及时得到治疗与缓解很容易演变成为抑郁障碍。抑郁障碍是一种精神性疾病,尤其是近几年其发病率呈持续上升趋势,并且重度或难治性的抑郁障碍发病率较多,并常常伴有自杀倾向,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威胁。本文将探析在治疗伴自杀倾向的抑郁障碍中联合采用无抽搐电休克与帕罗西汀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详见下文报道。
研究对象选取于2014年10月~2016年5月本院接收的66例伴自杀倾向的抑郁障碍患者,研究对象符合WHO规定的抑郁障碍的诊断标准[1]。研究对象排除治疗前半年无滥用酒精或药物等、合并严重心、脑、肝、肾等重要脏器疾病以及精神疾病等患者。根据掷骰子法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和实验组,各为32例与34例。其中对照组男18例,女14例,年龄22~60岁,平均(41.37±10.69)岁。实验组男20例,女14例,年龄23~59岁,平均(42.64±10.59)岁。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上差异明显,P>0.05,可比性强。
对照组应用帕罗西汀给予治疗,每日晨服一次20mg的帕罗西汀(生产厂家:中美天津史克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C14202006562;规格:0.2g/s),1次/d,随后每天结合患者药效发挥情况与病情适度增加剂量,增加幅度为10mg/次,每天给予患者剂量要控制在40~60mg,疗程为6周。
实验组在对照组服药的基础上给予无抽搐电休克。在治疗前需要对患者禁水与禁食,并取仰卧位,然后向患者肌内静脉注射0.5mg的阿托品与1~2mg/kg的丙泊酚,根据患者不同的体质与年龄推注1~2.5mg/kg,1%的硫喷妥钠诱导患者入睡。如果患者出现角膜反射迟缓以及哈欠等现象,迅速静脉注射0.5~1.5,g/kg,0.2%的氯琥珀胆碱,对肌肉松弛度进行观察。当患者出现全身性以及面部肌纤维震颤、腱反射减弱或消失等情况,即可采用美国SOMATICS公司制造的醒脉通治疗仪给予通电治疗,时间为2~3s。患者口角、手指、眼周以及脚趾出现轻微抽动后,持续通电30~40s,隔一天进行一次,疗程同样为6周。
对比与分析两组临床效果、治疗前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显效: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下降75%,且无自杀倾向;有效: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下降大于50%并小于75%,自杀倾向好转;无效: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下降小于25%,自杀倾向无改善或严重。显效率与有效率相加等于总有效率。
统计学处理运用SPSS20.0软件进行,计量资料为治疗前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用(±s)表示,做t检验比较;计数资料为总有效率与不良反应发生率,用率(%)表示,χ2检验比较。如果差异明显,说明有统计学意义,P<0.05。
实验组总有效率(97.06%)明显比对照组(75%)高,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表2. 两组治疗前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差异不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显著比对照组低,P<0.05,见表2。
实验组厌食0例,头痛1例,恶心1例,性功能障碍0例、失眠0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88%;对照组厌食1例,头痛0例,恶心0例,性功能障碍1例、失眠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38%。经过对比发现,两组均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χ2=0.2872,P=0.5920)。
抑郁症又叫做抑郁障碍,患者临床症状表现为持续性的情绪低落、悲观厌世,严重者将产生经常性的自杀倾向、精神妄想等[2]。该病病程较长,反复发病几率较大,极大程度上降低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在本文研究中,实验组治疗效果显著比对照组高,P<0.05。治疗前两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差异不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显著比对照组低,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没有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原因如下:①帕罗西汀是一种具有强力选择性的5-HT抑制剂,对神经递质受体产生的亲和作用小,并能够通过对5-HT产生干扰作用而进入血小板膜的转运过程,最终导致5-HT衰竭,起到抗抑郁的治疗效果[3]。但是该药起效较慢,治疗周期长,需要结合无抽搐电休克来强化疗效;②无抽搐电休克治疗仪通过发出适度的电流强度来对患者大脑起到激发作用,从而促使患者出现全身性抽出发作以及意识丧失。经过研究表明,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法起效快、临床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少,是治疗精神性疾病的首选方案[4]。
综上所述,帕罗西汀联合无抽搐电休克在治疗伴自发性的抑郁症中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起效快,改善患者抑郁情绪与自杀倾向,不良反应少,值得在临床医学上应用。
参考文献
[1] 陈黎明,况利,李大齐.帕罗西汀联合无抽搐电休克治疗伴自杀倾向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6,32(2):153-155.
[2] 孙艳,刘珊.帕罗西汀联合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抑郁症伴自杀倾向患者的临床研究[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6,10(10):168-169.
[3] 高中德,修芳芳.帕罗西汀联合无抽搐电休克治疗伴自杀倾向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11):15-16.
[4] 胡付生,丁冬红,王彦红.帕罗西汀联合无抽搐电休克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的临床研究[J].精神医学杂志,2014,27(4):263-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