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欣蔚 锦州市义县妇幼保健院 (辽宁 锦州 121100)
宫腔粘连是由于子宫内膜或肌层受损后引起的修复障碍,造成子宫内壁粘连,使宫腔全部或部分闭塞,临床表现为月经减少或闭经、不孕、反复流产及下腹疼痛。宫腔粘连分离术是治疗宫腔粘连主要手段,但是作为有创性操作,术后仍可造成宫腔再次发生粘连[1]。目前临床多采用放置宫内节育器或球囊导尿管以预防发生再次粘连,本次的研究中将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探究不同预防再粘连方法对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后宫腔再次粘连的效果,结果报道如下。
选取2015年1月~2017年9月期间在本院诊断为宫腔粘连行宫腔镜宫腔粘连分离术患者70例,以随机综合序贯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其中观察2组和观察1组各35例。观察2组中患者年龄20~35岁,平均(30.2±4.5)岁,美国不孕症协会宫腔粘连预后(IUA)分级Ⅱ级20例,Ⅲ级15例,宫腔粘连原因:人工流产术后13例,清宫术后10例,子宫肌瘤核除术后12例。观察1组患者年龄20~41岁,平均(30.5±5.0)岁,IUA分级Ⅱ级19例,Ⅲ级16例,宫腔粘连原因:人工流产术后12例,清宫术后10例,子宫肌瘤核除术后13例。两组以上一般资料比较具有良好的均衡性(P>0.05)。
所有患者均在月经过后的3~7d内实施手术,并从术前第4d于晚饭前2h以50mg米非司酮片(生产厂家:华润紫竹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批号:国药准字H20010633)口服,连续服用3d。手术前1d晚在阴道内放置米索前列醇(生产厂家:华润紫竹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批号:国药准字H20000668)200μg软化宫颈,术前6h禁食水。入室后两组均实施椎管麻醉,采取膀胱结石位,常规外阴消毒后在B超监护下行宫腔镜宫腔粘连分离术,术闭留置导尿管6h,观察1组在手术完成后于宫内放置16Fr-10mL双腔气囊导管(生产厂家:奥林巴斯医疗株式会社),将球囊顶端部分减去便于引流。观察2组在术后根据宫腔形态大小,放置合适型号的宫内节育器。两组分别在术后5d每次行宫腔检查时注入几丁糖(生产厂家:长沙海润生物技术有限公司)预防粘连,术后3d连续行抗感染治疗。
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另外对比两组的月经改善率和宫腔形态正常率。
表1. 两组的治疗有效率比较(n,%)
按照美国不孕症协会宫腔粘连预后(IUA)分级,Ⅰ级为轻度粘连,0~4分;Ⅱ级为中度粘连,5~8分;Ⅲ级为重度粘连,9~12分。治愈:术后宫腔镜未发生粘连;显效:宫腔粘连改善1~2个等级,仍存在部分粘连;无效:宫腔粘连改善不超过1个等级,或无改善。治疗有效率=治愈率+有效率。月经改善评价标准:正常月经,且经量正常。宫腔形态正常评价标准:宫腔镜检查子宫腔大小正常,形态饱满,可见双侧输卵管开口和宫角。
将研究中所得数据均使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分析,以(%)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1组和观察2组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88.6%和68.6%,两组间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观察1组的月经改善率和子宫形态正常率均高于观察2组(P<0.05),见表2。
正常情况宫腔的前后壁处于接触合拢的状态,子宫内膜基底层的完整性和功能均正常,即使月经期子宫内膜发生剥落也不会出现粘连。在手术操作及炎症等物理化学因素的影响下子宫内膜和肌层受到损伤,使正常月经周期的子宫内生长脱落受到影响,子宫间质纤维蛋白原渗出、沉积,则造成宫腔前后壁粘连,出现闭经、少经、腹痛或继发不孕等症状[2]。
表2. 两组的月经改善率和宫腔形态正常率比较(n,%)
本次研究中结果显示观察1组的治疗有效率高于观察2组,且观察1组的月经改善率和子宫形态正常率也高于观察2组,说明在宫腔粘连分离术后宫腔放置双腔气囊导管对子宫粘连的预防效果优于宫内节育器,且可更好的改善患者的月经异常情况和子宫形态。目前临床对于子宫粘连的治疗主要行宫腔镜宫腔粘连分离术,手术的目的是分离粘连部位,使宫腔恢复正常形态,改善患者月经或正常生育功能,然而在手术过程中不可避免要使用电凝、电切操作,因此仍造成术后再次发生子宫粘连的情况[3]。以往多在术后放置宫内节育器以预防再次粘连,但是效果并不理想。经分析是由于球囊的放置可充当支架的作用,能充分的将子宫各侧壁分离,使子宫内膜沿着球囊的表面进行增殖和修复,且导尿管能够将宫腔内液体充分引流,便于在宫腔内注抗粘连药物,利于子宫内膜的修复,从而更好的改善月经异常,恢复宫腔的正常形态[4]。
综上所述,在宫腔粘连分离术后宫腔内留置球囊导管可减少术后宫腔再次粘连,促进月经和宫腔形态的改善,比传统的宫内留置节育环有更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管媚媚,陈勍,刘畅浩,等.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后预防再粘连方法比较[J].实用妇产科杂志,2016,32(7):551-553.
[2] 董瑞卿.透明质酸联合置环对宫腔镜下重度宫腔粘连分离术后再次粘连的预防作用[J].中国妇幼保健,2015,30(23):4057-4060.
[3] 王敏,王丹凤,赵福杰,等.宫腔粘连分离术后预防再粘连方法分析[J].临床军医杂志,2016,44(4):334-337.
[4] 杨江华,张丹丹,高琴,等.宫腔镜粘连分离术后两种不同治疗方法预防再粘连的效果比较[J].中国性科学,2016,25(12):5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