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声乐教育的视角看男高音乔纳斯·考夫曼独唱音乐会

2018-05-17 02:38
歌唱艺术 2018年2期
关键词:男高音歌唱家艺术歌曲

乔纳斯·考夫曼(Jonas Kaufmann),目前国际歌剧界最忙碌的男高音歌唱家之一,被称为“新的男高音之王”。他8岁学习钢琴并参加合唱团,20岁考入德国慕尼黑音乐与演艺大学。25岁毕业后,曾在德国歌剧院以及芝加哥轻歌剧院、巴黎歌剧院、斯卡拉歌剧院演唱。2001年加入苏黎世歌剧院,开启职业歌剧演员生涯。1993年获“纽伦堡名歌手歌唱比赛”大奖;2011年在纽约获得“歌剧新闻奖”,并获得法国文化部授予的“文艺骑士勋章”;2014年获得《留声机》杂志的“年度艺术歌曲奖”;2015年荣获“第22届德国古典回声大奖”等。曾饰演歌剧《罗恩格林》《女武神》《卡门》《玛侬》《维特》,以及《安德烈·谢尼埃》《乡村骑士》《丑角》《托斯卡》等意大利真实主义歌剧中的主要角色。发行专辑《你是我的世界》《今夜无人入睡》《真实主义咏叹调》等。

长期以来,在全世界范围内,不论是歌剧舞台上还是在国际声乐比赛中,男高音声部都是备受关注的。它独具魅力,却也是声乐界公认的六个声部里培养难度最大的声部。与其他声部相比,男高音所演唱的高音区是违反人类自然生理特性的,男性歌手想要在高音区保持与中音区一样优美的音色,并突出男性独特的声音特质,需要具备比其他声部更高标准的精确技能。而像乔纳斯·考夫曼这样形象佳、修养好,能同时唱好歌剧和艺术歌曲的“全能型”男高音自然就成了国际舞台上的宠儿。

我对考夫曼的印象,源于两年前听了索尼唱片公司发行的他的专辑,一张是2013年出版的歌剧咏叹调,另一张是2014年出版的舒伯特的声乐套曲《冬之旅》。虽然当时他已经是欧洲舞台上很有名气的歌唱家,但是他的演唱并没有引起我的太多关注。当时听他的唱片,感觉歌剧选段唱得很有激情,音乐表现很好,但还是觉得声音偏重了些,喉咙的松弛度也不够,尤其演唱戏剧性强的部分时,嗓子上多余的力量还是比较明显的。艺术歌曲的演唱,在技术上处理得相对更好一些,音乐也比较细腻。但若要将其作为专业教学中声音技术的优秀范本,我认为他的演唱不是最佳选择。当时我还跟几位男高音学生特别交代,要把他和莫纳科、科莱里、贾科米尼等都列为慎听、仅供欣赏的歌唱家行列。

那时,我认为,他之所以名气很大是综合因素决定的:1.演唱非常有激情,很有感染力;2.声音有个性,辨识度高;3.形象好、气质佳,被誉为“拉丁情人”。这些因素都是受观众欢迎,受经纪人偏爱的因素。此外,德国继弗里茨·翁德里希之后,已有很多年没有再出现特别棒的男高音,这应该也是他备受追捧的原因之一。

考夫曼这次中国之行的日程很密集,11月8日(2017年)在台北、11月11日在深圳、11月13日在广州、11月15日在北京、11月18日在上海。虽然,现场音乐会与唱片音响往往会存在一些差别,但是鉴于之前的印象,我对于11月15日考夫曼在国家大剧院音乐厅的这场音乐会是本着平常心去听的,并没有抱太高的期望。也许正因为如此,他的这场音乐会超出了我的预期,也改变了我对他的印象。

我从事声乐教育工作二十年,在此,就以声乐教学的视角来谈一谈对这场音乐会的感受。

一、音乐会的整体情况

1.曲目特点

整场音乐会包含德语、法语、意大利语三种语言的二十三首既定曲目和五首返场曲目,共计二十八首。上半场,考夫曼演唱了四首弗朗茨·舒伯特的作品、罗伯特·舒曼《诗歌十二首》中节选的五首,以及亨利·迪帕克的四首作品。下半场,他演唱了弗朗茨·李斯特的《彼特拉克十四行诗3首》与理查·施特劳斯的七首作品。最后返场时,演唱了三首艺术歌曲与两首歌剧咏叹调。

除了二十分钟的中场休息外,音乐会其余的时间都在唱。上半场演唱四十多分钟,下半场五十多分钟,再加上返场曲目,累积起来足有一百多分钟,都是实实在在的演唱。我看过的独唱音乐会不少,但曲目量这么大的独唱音乐会还是少见的。

2.演唱个性鲜明

首先,考夫曼的嗓音很有特点,音色温润,声线比较宽、比较深沉,音色里有一种“黑金”的色彩,不似一些男高音的音色那样明亮、集中。这次现场的演唱,相比之前专辑中听到的演唱,他喉咙上多余的力量少了很多。

其次,在这场音乐会中,考夫曼演唱的一大亮点就是他出色的弱声和半声技巧。在他演唱的作品中,大量的乐句都是通过弱声来表现的,起音非常轻柔,声音“遮盖”得比较多;即使在音乐推起来的小高潮,也都是有所控制和保留的。

比如上半场的第一单元,舒伯特艺术歌曲部分的第三首《泉边少年》,多数乐句都用半声来完成,音乐的内涵、意境拿捏得很好,这种半声演唱比全声更抓人。第二单元中,舒曼艺术歌曲《诗歌十二首》节选五首,最后一首《沉默的眼泪》是很考验演唱能力的作品,音乐张力很强。他在前一段的演唱中用了很多轻声来表现、铺垫,最后逐渐推向一个小高潮。整体来说,用声很巧,不需要的地方绝不多给,这是一位歌唱家成熟的标志。他身体的整体协调性非常好,始终能合理地运用身体歌唱,这也是他能够唱得游刃有余的重要原因之一。整场音乐会唱下来很轻松,他的这种“巧唱”“悠着唱”的方式,对中国演唱者,尤其是对于偏爱咏叹调和追求音量的演唱者来说,无疑是一种积极、正向的引导。

技术上的不足之处就是,到高音时个别音还有一点儿以前的痕迹,喉咙尚未完全摆脱多余力量。但瑕不掩瑜,这并没有影响音乐的表达和内容的阐释。

3.“心、声、乐”合一的高度

从考夫曼的演唱来讲,把握不同作曲家、不同风格、不同语言的作品,始终流畅连贯、张弛有度,不仅声音强弱转换非常自如,其音乐处理的细腻程度用“精雕细琢”来形容,实不为过。

与考夫曼合作的钢琴演奏者赫尔穆特·多伊奇,则不愧是全球最出色、最成功、最受追捧的独唱伴奏家之一。从他指尖流淌出的音乐能够让观众心里的节奏慢下来,忘却白天的忙碌、焦躁,进入纯净的音乐中,细细品味、慢慢享受。整体来讲,钢琴与声乐水乳交融、相得益彰,“心、声、乐”始终高度契合,带给观众听觉上的美好享受。

二、音乐会后的思考

这场音乐会,考夫曼体现出了国际一流歌唱家的职业水准。当然,身为从事声乐教学的专业教师,我们需要思考的不能仅停留在技术层面和舞台的展现上,应该做更深层次的思考。

1.纯粹、本真的艺术追求

高度的敬业精神和良好的职业操守,是每位艺术家都应该具有的优秀品质。考夫曼这场音乐会,整个过程没有多余的修饰,非常本真、朴素,但是从曲目的饱满度和艺术水准上却又体现出了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态度。音乐会从头至尾,不论是演唱者还是钢琴合作者,都把所有的精力集中于作品和演唱本身,全身心地专注于音乐的阐释,为观众呈现了一场高水平、高规格的音乐会,让观众享受其中,流连忘返。

考夫曼这场音乐会两周后,女高音歌唱家戴安娜·达姆娆也在国家大剧院音乐厅举办了音乐会,可是从头至尾演唱的作品还没有助演嘉宾演唱的作品量大,演唱的水准也并不像观众期待的那样精彩绝伦,不免让人有些质疑、失望。

近些年,国内外古典音乐舞台上,这样的现象也不少,有不少演出为了迎合观众,不惜用夸张的表演或设计一些莫名的噱头,如表演者裸露的着装。这种媚俗、低俗的表演对于真正喜欢古典音乐的观众而言,无疑是令人生厌的。

2.对艺术歌曲的重视

考夫曼的这场音乐会,除了返场时演唱了两首歌剧咏叹调外,其他曲目全都是艺术歌曲。其用声之巧,比起“艺术歌曲之王”菲舍尔-迪斯考不遑多让,也为我们演唱艺术歌曲树立了一个特别好的榜样。

艺术歌曲在德国被称为“kunstlieder”(艺术歌曲),在法国被称为“melodie”(乐曲),在俄罗斯被称为“р о м а н с”(浪漫曲),英国、美国称其为“art song”(艺术歌曲)。而“艺术歌曲”这一中文词汇的由来,是在20世纪20年代,由德国留学归来的萧友梅先生从德语翻译过来的。严格意义上的艺术歌曲,是以文学家创作的诗歌为歌词,具有较强的文学性和较深的思想内涵,需要声乐与器乐相互融合,最大限度地演绎诗歌与音乐创造的意境与情感,细腻、内在地表现“我、你、他”内心的情感。艺术歌曲的这种艺术特质和美学规范,对于声乐学习者打下良好的基本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比如演唱技术中良好的起音、声音的连贯性、弱音的演唱、强弱的均匀过渡、声音灵活性的训练,以及多方面音乐修养的提高,这些基本功的训练需要以大量“不容易让嗓子有多余力量”的作品为依托,而艺术歌曲中的绝大多数作品都是符合这一要求的。因此,欧洲很多国家的声乐教育体系中,对艺术歌曲的演唱是非常重视的:本科一、二年级的学生,日常训练和考试规定曲目都是以艺术歌曲为主。像俄罗斯圣彼得堡音乐学院每周有两节室内乐课,室内乐作品演唱的量更是“论本”来唱,到了本科三年级以上才开始增加歌剧咏叹调的分量。

相比之下,国内在艺术歌曲上演唱和教学的探索仍任重而道远。中国声乐界对艺术歌曲的重视程度是远远不够的,很多人对艺术歌曲的界定模糊、演唱时风格定位不准确,甚至还有的演唱者能把一首柔婉、细腻的艺术的歌曲唱得铿锵有力、慷慨激昂,这都是值得大家深思的。

3.艺术指导的重要地位

艺术歌曲其实就是“歌手与钢琴的二重奏”,钢琴部分与演唱具有同等重要的位置,优秀的艺术歌曲往往是作曲家将钢琴与声乐部分同时构思创作的。这场音乐会的艺术指导赫尔穆特·多伊奇的演奏,不论是在音色、音乐上,还是作品阐释的深度、意境的营造以及与考夫曼的合作,均可谓天衣无缝,是多年来我听过的艺术指导中相当杰出的一位。

相比之下,我国的艺术指导专业起步晚,目前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往往被局限于“伴奏”的角色中,远远没有发挥艺术指导应有的价值,这也是制约我国声乐专业人才培养的短板。如果这个专业能够在我国的专业院校中得到重视和发展,将对中国声乐艺术的发展起到积极有效地促进作用。

4.对歌唱技术与工作强度的思考

很多业内人士都知道,2016年10月3日乔纳斯·考夫曼就曾发表声明,因为过劳挫伤致声带受损,取消所有的演出,直到声带全部康复才复出。这一事件引发了业界热议,出现了很多不同的声音。其实,这种情况的出现并非单方面因素造成的。对于职业歌唱家而言,一天五至八个小时的排练,或者一个月内连续演多部歌剧或唱多场音乐会是常有的事。特别是像考夫曼这样国际一线的歌唱家,演出安排日程排到两三年后也是很正常的。在这样超负荷的工作状态下,想要保持职业生涯的持久性就必须不断进步,追求“巧之又巧”的演唱技术。事实上,在职业歌唱家队伍中,有些演唱者在还没有唱到很有名的时候就因为不堪重负而自动出局了。

考夫曼能够正视自己的嗓音问题,及时取消所有演出,直到声带全部康复,这是考夫曼作为职业歌唱家的远见,是“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的智慧。在告别舞台几个月后,2017年1月18日,考夫曼重返舞台,在巴黎成功演出了瓦格纳的《罗恩格林》。这次到中国举办独唱音乐会,十一天的时间举办五场,如此强度,还能保证音乐会的高水准,显示了他深厚的功底。而这场音乐会的演唱,与之前的演唱相比,无论是技术、艺术上都有了明显的进步,可喜可贺。

总而言之,任何一位优秀的歌唱家,都会有他的长处和短板。比如卡拉斯,对她的演唱技术,声乐界一直是持有不同看法的,但我们仍不可否认她是伟大的歌唱家、“歌剧女神”。我们在客观看待的同时,更应该学习其优点,才能不断进步。不论声乐教师还是职业歌唱家,永远都不能停下追求真理的脚步,这种探索与追求是没有止境的。

猜你喜欢
男高音歌唱家艺术歌曲
可爱的红(为男高音而作)
浅析艺术歌曲《玫瑰三愿》的音乐特征
阳光下的中国
小歌唱家
无与伦比的月光之美——两首同词艺术歌曲《月光》的音乐风格及演唱技巧
歌唱家与报晓员
草丛里的歌唱家
全能的男高音——怀念尼科莱·盖达
浅谈黄自艺术歌曲的民族性
对我国艺术歌曲演唱技巧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