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国明
摘要:增强大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获得感,高校思政教师就要不断更新教学观念,创新思政课的讲授形式;要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上下功夫,注重从实际出发分析和解答我国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和学生困惑的问题;要提高自己科学研究的能力,让课堂教学拥有深厚的理论支撑;教师在教学方法和形式上要有亲和力,提升思政课的感染力;要善于利用网络技术,开拓思政课教学的新模式。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 教师 获得感 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05-0112-02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这一要求为高校思政教师指明了未来工作的目标和方向。高校思政教师应正确认识自身肩负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勇做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要在教学科研上不断改革创新,不断提高教学科研能力和水平,让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成为大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优秀课程。
一、对思想政治课要怀有崇高的使命,处理好教材与教学的关系,创新教学方法,重视教学效果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在完成“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任务。讲好这门课,教师首先面临的问题是如何正确对待这门课及其教材。思想政治课的政治性很明显,必然要求思政教师要怀着崇高的使命,努力做好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宣传教育,全身心地投入到为党为国家培养德才兼备人才的工作中去。思政课的教材内容多是带有纲领性的基本原则,微言大义的内容居多,教材中的理论也多是抽象的,对网络时代成长起来的当代大学生可能缺乏足够的吸引力。这就要求我们在新形势下,必须结合新时期学生的认知特点,不断更新教学观念,创新思政课的讲授形式和方法,要善于把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将教材的书面语言转换为教学的口头话语,将教材的理论情境转换成教学的现实情境。高校思政课教材中所阐述的理论,很多内容大学生从中学就开始接触,对他们来说似乎都是熟悉的东西,基本没有什么新鲜感,但实际上又不见得真正弄懂这些理论的实质。鉴于这样的客观实际,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设计方面能够有所创新和突破,尽量避免重复性的讲述,寻找新的切入点,精心设计课堂教学过程,提升大学思政课的吸引力。
二、不断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和科研能力,立足学生实际,讲好思政理论课,充分发挥理论育人的功能
思政课的重要任务就是讲述马克思主义理论,讲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能否将理论讲透彻,让学生喜歡听能听懂,这和思政教师的理论水平直接相关。所以思政教师就要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上下功夫,将正确理解和应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教师的看家本领。教师要做到对马克思主义真懂真信,在课堂上将马克思主义理论讲透讲好,真正达到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学生头脑的目的。教师要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认真学好思政课教材上的理论。指导大学生在课前扩展课外阅读,主动参与社会实践,思考社会现实问题,做到带着问题去听课,带着问题去讨论,这样学生才会听出思政课的趣味,会发现思政课的魅力,思政课满足了自己在理论方面的渴求和期盼,解决了思想上的疑难和困惑,在不同需求方面都有所收获,自然就会对思政课产生获得感。
当前社会上有各种各样的思潮,这些思潮对当代大学生影响很大,在他们认知水平有限、社会阅历不足的情况下,或者被其冲击得晕头转向无所适从,或者干脆囫囵吞枣不加辨析地接受。高校思政教师必须有高度的政治敏锐性和使命感,直面现实,应对这些思潮的挑战,要有信心和底气为学生答疑解惑。这就要求思政教师在给学生讲授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同时,还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深入了解和研究各种社会思潮的由来与实质,研究当前社会热点和理论难点,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紧密衔接,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学生头脑,解除学生思想困惑,让青年学生在多元化思潮面前明辨是非,能够全面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成功,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强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际效果。
思想政治理论课要上好,让学生有所收获,教师自己必须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上更要有收获。因而思政课教师必须重视科研,要提高自身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研能力。一般来讲,理论只有经过深入研究而且有了自己的见解,有了自己的心得,在课堂上才能深入浅出,讲出自信,讲得自如,学生才能喜欢听,也才能听得进去。高校思政课所涉及的理论范围广,哪一个领域的理论弄精弄透都不容易,所以对高校思政教师来说,讲好思政课,涉猎的理论范围一定要广,因而思政教师科研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要广泛了解本领域已经研究的成果,及时做好对各种马克思主义理论新成果的宣传解读工作。在此前提下还要选中自己的研究目标,精深地钻研下去,触类旁通,以科研带动教学,以厚实的研究成果提升课堂教学的水平和层次。思政教师也要引导和鼓励学生参与到教师的科研当中,指导他们自己开展科研活动。教师要对学生提出的创新观点给予支持和帮助,对取得的科研成绩要给予肯定和鼓励。学生通过参与各种科研活动,提升学习思政课的兴趣,提高自己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重视思政课情感育人的功能,以恰当的亲和力增强思想理论的可信度与感染力
思政课的获得感还受教师亲和力的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不仅要求教学要富有理性,更要有情感的参与,不仅要讲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真理性,同时还要带着深沉的家国情怀和明确的政治立场,联系社会实际宣传真、善、美,揭露假、丑、恶,让思政课更加鲜活和接地气,充分展示其讲授内容的真实性与感染力。思政课的亲和力,很大程度上表现为教师的亲和力。“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亲和力是以自己特有的素质,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中所产生一种亲近、和谐的力量,一种感染、凝聚的力量。”[1]通过思政课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富有情感的内在感染力,在与大学生直接的沟通、交往中引发学生的心理亲近,产生积极的情绪变化,达到情感共鸣的状态,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成为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课程。
思政课的亲和力首先表现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的亲和力。对于思政教师来说,要增强理论的可信度与感染力,与我们自身对理论的理解与讲解有直接的关系。只有思政教师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真学真懂真信真用,具有鲜明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立场和态度,课堂上用饱满的情感讲真理、说真话,用真心去讲授马克思主义理论,只要我们把理论讲透彻了,学生听明白了,才有可能让他们产生或增强对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价值认同与情感认同。在教育内容上还要做到密切联系学生的实际,了解真实的学生思想状态,在情感上达到思想的共鸣,才能满足学生的精神需要。在教学中准确把握学生的思想脉络,善于将理论与现实结合起来,有力回答大学生普遍关注的社会现实问题,做到借事说理,融会贯通,真正做到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要有亲和力,让学生对思政课有获得感。
高校思政课教育方法的亲和力还表现在教育方法应获得学生的理性认同,激发课堂共鸣。“教育方法的亲和力,来自它与教育内容的匹配程度、与教育对象的契合程度,以及教育者对它的掌握程度。”[2]教学形式和方法只有在服从服务于教育目标、正确传递教育信息、满足学生发展需要的基础上才能发挥应有作用。在思政课课堂上,教师要善于选择那些既能够满足学生情感需求又与教学内容相结合的具有时代性的教学课件、影像视频,选择那些既能增强教学效果又能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提升思政课的吸引力和时效性。
四、重视互联网的价值,善于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课堂教学活起来,增强思政课的时代感和吸引力
思政课的获得感也考验着教师如何对待新媒体时代的思政课教学。信息時代的大学生是互联网的主力军,各种形式的新媒体已成为当代大学生学习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新媒体技术改变的不仅是大学生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也改变着他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导向。当前的大学生思想更加趋于复杂,呈现出更加多变和个性化的特点。所有这些方面是高校思政课教师必须时刻关注和研究的现实问题。习近平同志曾经指出过,政治工作过不了网络关,就过不了时代关。我们必须认真研究网络时代如何上好高校思政课的问题。目前,高校思政课的教学还存在着网络教学渠道不畅的现象,一些教师对互联网的价值认识不足,对互联网对大学生影响的程度把握不够。一些教师对网络教学的认识还存在着误区,网络技术水平不高,从而导致思政课与网络技术的结合不够,使得高校思政课的时代性和吸引力不足。所以为今之计,思政课教师要及时转变教育观念,紧跟时代步伐,努力学习网络技术,熟悉网络知识、善于应用新媒体技术,使得原本枯燥抽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通过多种网络手段,变得更加趣味盎然、生动活泼,让学生能够透过这些精心包装了的理论教学,更直观、形象地领悟马克思主义的精髓与魅力,通过线上线下的教学互动、教学评价等途径,提高思政教学的实效性。
高校思想政治课是立德树人的课程,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课程,高校思政课要满足学生发展的需求和期待,这是党和国家交给思政课老师的神圣而艰巨的任务。教师要深刻认识高校思想政治课的重要意义、目标任务和责任要求,努力做好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合格领路人。不断通过课堂上高水平的授课,有效地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践的新成果,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所肩负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树立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的远大理想,积极投身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当中。
参考文献:
[1]唐兴.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的几个关键点[N].广西日报,2017-04-06.
[2]温静.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亲和力[N].中国教育报,2017-02-16.
责任编辑:景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