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锋
如何高效驾驭课堂是教师经常思索的问题,但实际上很多教师采用的是教学中庸之道,即课程讲授时,基本就是按大纲要求完成教学目标,至于学生掌握的如何,并没有人去关注,毫无疑问,学生的成绩不尽如人意。
作为一名中专学校的专业课教师,笔者主要教授旅游地理这门课程。众所周知,中职的学生学习基础薄弱,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都较低,很多时候的课堂教学效果都不尽如人意,笔者在几年的教学实践中,通过阅读相关书籍,询问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等多种形式,逐步认识到要想提高旅游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学生在课堂内掌握本节课的旅游地理知识和相关导游技能,并能激起学生学习旅游地理的兴趣,形成创造性思维,提高实践能力,是有一些方法可循的。笔者就提高中职旅游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做了以下尝试。
爱因斯坦曾说:“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在旅游地理课堂教学中,学生只有对学习旅游相关知识有兴趣,才能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唯有找到那些有利于提高兴趣、保证学生持久性主动学习的要素,才能积极发挥学生学习的能动效用。
(一)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教育就是生活,学校就是社会,旅游地理的相关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连,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求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例如,在学习旅游交通相关概念时,可请学生畅谈春节假期大家出门拜年或者旅游时乘坐了哪些交通工具,有没有遇到堵车晚点等情况,进而仔细思考不同旅游交通方式的优缺点;学习我国降水量的地区差异时,向学生展示各地的民居图片,进而分析江南民居和西北民居的建筑风格有何不同;学习旅游环境保护时,列举大众在旅游活动中的一些不良行为,通过图片视频的展示,让学生知道游客的不文明行为对旅游环境造成的危害,和学生一起思考,发展绿色旅游、生态旅游,我们能做些什么。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机结合,让学生真切体会学习旅游地理知识的效用所在,从而更加有兴趣进行深入细致的学习。
(二)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使学生学而不厌
在教学过程中,主要是通过触觉、视觉、听觉掌握教师传授的知识,大众认为以视觉效率最高。但事实证明单独的方式远不如合成传输的效果。心理学研究证实:正常人用眼睛获取的信息量约为84%;耳朵获取的信息量约为12%;用鼻子获取的信息量约为4%;味觉尝占1%;用手和身体接触约占2%。显然,视听融汇的信息传输是能提升有效性的。挂图、模型等传统直观教具有助于旅游地理的教学,现代化教学手段诸如投影、PPT、Flash播放器、3D模拟实景等,把学生迅速带到具体的地理场景中。还可以通过朗诵诗词,说段笑话,讲个方言、俚语或典故等扩展学生思路。尝试多种教学方法穿梭、互替,让学生在快乐自由的氛围中努力学习,让学生的学习兴趣、动机转化成行动意志,逐步加速学习主动性的养成。例如,在讲“中国自然旅游资源”一节时,光靠文字表述,是远远不够的。光谈理论,即使让学生发挥想象力,学生也会觉得干巴巴无趣,只能被动接受机械性概念,不利于学生主体性的把握、个性的展露、创新性的发挥。于是笔者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中国十大风景名胜区的绝美风景,视频播放喀斯特地貌的桂林山水,花岗岩地貌的黄山奇景,大气磅礴的黄果树瀑布,雄伟壮丽的泰山日出等,学生们无不被祖国的秀色山川倾倒、震撼,情绪高昂,学生主体参与动机得到迅速的激发。多媒体教学能让一些晦涩、难理解、干巴巴的旅游地理概念变得深入浅出、生动形象,加速缩短认知过程,使学生从“不想学”“害怕學”到“快乐学习”“自主学习”,从而提高旅游地理教学的效率。总之,创设情境多媒体教学,学生学习的兴趣大大增加,求知欲也大增,学习积极性提升,说到底,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就增强了。
例如在讲授中国各个省份的旅游资源时,笔者尝试让学生自己通过网络了解中国每一省份的省情概况,熟悉每个省份的主要旅游资源,有哪些旅游景点入选了世界遗产,哪些旅游景点是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在学生初步掌握后,再要求学生自行设计一条体现省份特色的旅游线路,然后和学生一起加以沟通改进,通过学生的动手动脑,课堂教学效果有了明显提升。
要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想问”。例如,笔者尝试在学习中国旅游客流分析一节时,先询问大家:同学们,如果现在有七天的假期,大家想去哪里旅游呢?这样的开放性问题,关乎学生的兴趣,又没有正确错误之分,学生往往乐于回答。在热闹活跃的课堂气氛中,学生的听课效率往往更高。
一堂成功的旅游地理课不仅要让学生掌握该节知识,关键是提高学生学习旅游地理的积极态度,让学生积极地融入教学活动的全阶段,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形成教与学的互动循环,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作者单位:安徽马鞍山市皖江职教中心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