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常规检验两种标本类型及静脉血不同检测时间结果比较

2018-05-16 03:04卓淑发李康生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8年14期
关键词:检测时间检测值末梢

卓淑发 李康生

血常规检验是通过观察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数量与形态变化来判断疾病的一种检测方法,其是临床医生诊断疾病最为常用检查手段之一[1]。近些年来,随着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在临床广泛应用,血液标本检测结果准确性得以明显提升,但由于血液标本采集部位临床还未形成统一意见[2],因此,为探讨静脉与末梢血液标本对血常规各项指标检测值影响,本文选取行血液常规检查健康体检人员147例,由同一名护士分别对其进行静脉血与未梢血血液标本采集,将血液标本常规检测与重复检测结果相比较,现汇报如下:

1 基本资料与检验方法

1.1 基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选取2017年7—12月行身体健康体检人员147例,其中:男81例,女66例;年龄在19~82岁,平均年龄为(37.9±10.6)岁。入选标准:知情、自愿参加本次实验且无对EDTA-K2过敏史的人员,排除皮肤病患者,肝脏疾病患者,严重血液病患者(轻度贫血患者未排除)。

1.2 检验方法

体检人员取坐位,在采集静脉血液标本时,取前臂肘窝正中静脉,扎上压脉带,消毒行静脉穿刺后,解开压脉带,将血液缓缓抽至真空EDTA-K2抗凝管内达2 ml,用无菌干棉球按压穿刺部位,轻轻将抗凝管混匀,以预防凝固。采集末梢血液标本时,取左手无名指,皮肤消毒后,采用一次性无菌刺血针行皮肤穿刺,深度以2 mm为宜,用干棉球将第一滴血擦去,对穿刺部位轻加压取末梢血达40 μl。采血完成后,用无菌干棉球按压穿刺部位。血液标本注入含有稀释液120 μl的试管内,轻轻将其混匀,以预防凝固。

采用迈瑞BC-5800型全自动五分类血液细胞分析仪对即刻、≤3小时、≥6小时血液标本行血常规检测。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统计软件SPSS19.0,对所得数据进行配对资料t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静脉血与未梢血行即刻实验血常规各项检测结果比较

静脉血与未梢血血液标本行即刻实验时,血常规各项(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红细胞比容,平均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等检测值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静脉血液标本不同检测时间血常规各项检测值比较

静脉血血液标本行重复实验,当检测时间与采集标本时间≤3小时,血常规各项检测值与即刻检测指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当检测时间与采集标本时间≥6小时,血常规各项检测值与即刻检测指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在对健康人员进行体检中,血常规检测是其基本体检项目之一,根据血常规相关指标检测与分析,可及时发现相关疾病早期迹象,如:感染,过敏,贫血、白血病等。若血常规检测指标水平值不能真实反映出机体正常情况,其不仅可误导医师做出错误诊断,而且也会延误患者早期治疗与干预,常会给患者带来较严重精神与经济负担[3-7]。

目前,临床多采用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对血液标本行血常规检测,其不仅避免了人为因素对检测结果影响,而且也提高了检验结果精确性与工作效率。但经临床实践总结:静脉血与末梢血在血常规检测结果方面存在着较显著性差异,原因为[8-10]:静脉血液标本直接来源于静脉,其与机体循环血液基本相符,减少了血管外因素对血液成分影响,故检测指标较符合机体正常水平。而末梢血液标本取自左手无名指腹部,在行末梢血液标本采集时需反复挤压手指,可使血小板大量聚集于伤口处,从而使白细胞计数出现的假性增高[11-12],而血小板计数出现了假性降低。另外,在挤压手指取血时,血液标本中会混有细胞内液、组织液等成分,其对血液起到了稀释作用,因此,红细胞计数、红细胞比容、血红蛋白检测值降低,而平均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出现增高现象[11-15]。这一结果提示:在给予体检人员或患者行血常规检查时,最好采集静脉血做为血液标本,以提高检测指标准确性。

表1 静脉血与未梢血行即刻实验血常规各项检测结果比较

表2 静脉血液标本不同检测时间血常规各项检测值比较

表3 静脉血液标本不同检测时间血常规各项检测值比较

在行血液分析时,血液标本存放时间也可对检测结果产生影响,本次研究将其作为一项内容进行探讨。从本次研究结果可看出,检测时间与采集标本时间间隔低于3小时,血常规检测值与即刻检测值无明显性差异,当检测时间与采集标本时间间隔超过6小时,则除了血红蛋白检测值外,血常规各项检测值与即刻检测值间均存在着较显著性差异。分析导致显著性差异的原因,主要是血常规样品放置时间过久,血浆成分改变,致使血浆渗透压随之发生改变,红细胞体积胀大,导致平均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增大;白细胞和红细胞破裂,导致白细胞计数结果降低,红细胞计数结果降低,红细胞比容降低;放置时间过久,血小板发生聚集,血常规仪器无法进行准确计数,导致血小板计数结果降低[16]。这一结果提示:当血液标本放置时间低于3小时,可将其进行血常规检测;当血液标本放置时间超过3小时后,即应弃之,重新采集标本进行血常规检测,以保证检测结果准确与有效。

参考文献

[1]刘烨.末梢血与静脉血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差异性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15(92):24,26.

[2]鞠琳.浅谈用末梢血与静脉血进行血常规检验的临床价值[J].当代医药论丛,2015,13(13):48-49.

[3]何新民.末梢血与静脉血采血方法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比较[J].当代医学,2016,22(12):43-44.

[4]贺世畅.用静脉血与末梢血进行血常规检验的准确性对比[J].当代医药论丛,2015,13(21):37-38.

[5]邓林平.血常规检测中静脉血和末梢血的结果分析[J].医学信息,2015,28(51):226-227.

[6]夏惠萍.血液涂片联合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价值 [J].医疗装备,2017,30(1):42-43.

[7]占玲兰.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与血涂片细胞形态学在血常规检验中的联合应用价值评估[J].医学信息,2017,30(15):184-185.

[8]魏艳雪.在血常规检验中应用血涂片检查的作用分析[J].大家健康(上旬版),2017,11(3):27-28.

[9]张晓玲,钟文,龚启斌,等.血涂片分析在血常规检验中的重要性探讨 [J].基层医学论坛,2017,21(2):193-194.

[10]李娜.探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与血涂片细胞形态学在血常规检验中的联合应用[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7,8(7):98-99.

[11]钟凯,钟伟红.血常规检验中血涂片分析的应用意义探究[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7,24(10):148-149.

[12]何昭霞,李灵,陈杰,等.不同采血方法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比较 [J].河北医学,2012,18(10):1504-1506.

[13]张彩华,王开蓉.不同采血法对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影响[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4,35(1):107-108.

[14]张慧敏.末梢血和静脉血的血常规检测结果分析[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4(11):28-29.

[15]赵茜.末梢血与静脉血的血常规检验结果比较[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6,37(20):2936-2937.

[16]王磊.静脉血放置时间对血常规测定的影响及纠正方法[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12):28-29.

猜你喜欢
检测时间检测值末梢
抗人T细胞兔免疫球蛋白对降钙素原的影响
探究GLP-1受体激动剂对肥胖、超重2型糖尿病患者代谢指标的影响效果
对两种细菌鉴定法在血液检验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
新型溶血素与传统溶血素在临床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研究
《2018年全国省级兽医系统实验室检测能力比对结果分析》图版
ABL90血气分析仪在急诊科的应用研究
向区域创新体系“末梢”发力
不同检测时长对粉煤灰砌块放射性检测结果的影响
延伸从严治党的“末梢”
静脉采血和末梢采血对血小板计数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