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 雨,李 琳,李真真,王 丹,谢望楚,牛明月,贾德贤△
(1.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北京 100029; 2. 北京中医药大学人文学院,北京 100029)
高晓山《中药药性论》中指出:“药性理论是中药理论的核心。[1]”顾名思义,中药的药性理论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药物的临床功效,所以在翻译过程中,如果丢掉了药性理论就丢掉了中药功效的核心,不能有效地指导临床用药。因此,中药功效术语翻译的准确与否,直接影响到受众在中药方面的正确使用。目前对于中药功效术语的翻译一直存在一词多译和多词一译的情况,不论哪种情况均存在简单依据词典进行表观翻译之嫌。英文翻译虽大同小异,但同没有依据、异没有凭证,更没有药性特点的表达,致使千药一面,很难在英文表述中看到不同药物的功效差异。如淫羊藿和巴戟天均有补肾阳之功效,但是很多英文书籍只是简单翻译成 “tonifying the kidney yang”,这显然不能够充分解释其中文功效“补肾壮阳”或“补肾助阳”的内涵,引起英文阅读者的疑惑和误解。本文以“补肾助阳”功效术语为例,结合相关药物药性特点进行术语内涵的挖掘,再根据其内涵给出相应的具有药性特点的个性化翻译,探索基于药性理论的中药功效术语英文翻译。
在中药学教材中,很多药物具有“补肾助阳”或“补火助阳”等类似作用,但它们各自药性不同,作用特点不同,因此临床主治病证亦不同。如何在英语翻译中将药性特点融合其中进行表达,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挑战。《中药学》七版教材中,涉及“补肾助阳”功效术语的药物共4味,分别为巴戟天、肉苁蓉、锁阳和桑螵蛸,故首先进行“补肾助阳”相关中文内涵的挖掘。
补肾为中医术语,在《中医大辞典》[2]中解释为:“补法之一,分补肾阴,补肾阳。”助阳为中医术语,在《中医大辞典》解释为:“助阳”即“补阳”,为补法之一,是治疗阳虚证的方法。肾为阳气之本,故补阳多指补肾阳。结合上述释义,补肾助阳可以按照互文结构将其转换为“补助肾阳”去理解。
1.2.1 巴戟天 辛、甘、微温,归肾、肝经,功效补肾助阳、祛风除湿。本品补肾助阳、甘润不燥,主治肾阳不足、阳痿遗精、宫冷不孕、月经不调、少腹冷痛、风湿痹痛、筋骨萎软等[3]。《本草经解》云:“巴戟天气微温,味辛甘无毒。气味俱升,阳也。[4]”《本草新编》云:“巴戟天,味甘温,无毒……壮阳道。用附子,肉桂,以温命门,未免过于太热,何如用巴戟天之甘温,补其火,而又不烁其水而为妙也。[5]”现代研究证明,巴戟天低聚糖具有明显的补肾壮阳[6]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7]。
综上所述,巴戟天的补肾助阳之功效、药性特点为甘温为主,气味俱升,阳也。但其质地甘润补其火,而又不烁其水,表明巴戟天可直接补益肾阳,壮阳程度较强,但因质地甘润,其壮阳之功不燥烈。
1.2.2 肉苁蓉 甘、咸、温,归肾、大肠经,功效补肾助阳、益精血、润肠通便,主治肾阳不足、精血亏虚、阳痿不孕、腰膝酸软、筋骨无力、肠燥便秘等[3]。《本草乘雅半偈》云:“柔红美满,膏释脂凝,肉之体也……用强体阴之精,以益阳生之。[8]”《本草经解》云:“肉苁蓉气温,味甘无毒,色黑而润。气味俱浊,降多于升,阴也。填精益髓,又名黑司令。[4]”《神农本草经百种录》云:“此以形质为治也,苁蓉像人之阴,而滋润黏腻,故能治前阴诸疾,而补精气。如地黄色质像血,则补血也。[9]”现代研究表明,雄性小鼠服用肉苁蓉水煎液2~3周后,小鼠精子数量、活动率明显增多,精子运行速度增快[10],还可提高实验组大鼠性腺质量和性行为频率。日本对肉苁蓉中含有苯丙基糖苷类化合物进行研究,认为其粗提物有雄性激素样作用[11]。
综上所述,肉苁蓉补肾阳之功,药性特点为味甘温,气味俱浊,降多于升,阴也。其质地肥美濡润,能填精益髓、主治精血亏虚,其补肾助阳之功是通过补益精血、精髓而实现的。
1.2.3 锁阳 甘、温,归肝、肾、大肠经,功效补肾助阳、润肠通便,主治肾阳不足、精血亏虚、腰膝萎软、阳痿滑精、肠燥便秘等[3]。《本草求真》云:“本与苁蓉,同为一类。则知其性虽温,知其体仍润……益知其性属阴类,即有云可补阳,亦不过云其阴补而阳自兴之意。[12]”《本草新编》云:“盖锁阳非苁蓉可比,苁蓉,乃马精所化,故功效能神;锁阳,非马精所化之物,虽能补阴兴阳,而功效甚薄,故神农薄而不取。[5]”锁阳有促进动物性成熟的作用,可显著增加幼年雄性大鼠的血浆睾酮含量[11]。
综上所述,锁阳药性、功效、主治病证基本与肉苁蓉相同,但其益精髓、补肾助阳之功稍逊一筹。
1.2.4 桑螵蛸 甘、咸、平,归肝、肾经,功效补肾助阳、固精缩尿,主治遗精滑精、遗尿尿频、小便白浊、肾虚阳痿等[3]。本品甘能补益,咸以入肾,性收敛。《神农本草经疏》云:“桑螵蛸,桑树上螳螂子也。禀秋金之阴气,兼得桑木之津液。气厚,味薄,阴也。[13]”《神农本草经读》云:“又具水性,能使肾子作强得其用。[14]”
综上所述,桑螵蛸有补肾阳之功,药性特点为味甘平,其气厚,壮阳之性强,味薄,其燥性较烈,阳动之性较强,故桑螵蛸补肾壮阳之功强但较燥烈。
本文选用目前国际上常用且相对权威的中医药术语标准,业内较为认可且有影响力的中医英文辞典及辞书,以及4本中药学英文教材作为英译语料来源及研究对象,进行“补肾助阳”英文翻译的分析研究,相关翻译列表如下。
表1 “补肾助阳”不同翻译版本汇总
表1显示,对于“补肾助阳”这一功效术语的翻译,肾阳翻译为 the kidney yang 并无争议,重点是“补助”这一动词的翻译存在不同版本。综上所述,目前常见的对于“补肾助阳”这一功效术语中,表达动词“补助”的英文动词可归纳整合为:assist/strengthen/invigorate/reinforce/tonify/replenish/nourish。
《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第8版)》[24],分别释义如下。
to make a feeling, an idea, etc. stronger; to make a structure or material stronger, especially by adding another material to it; to send more people or equipment in order to make an army, etc. stronger,加强,充实,使更强烈;加固,使更结实;给……加强力量(或装备),使更强大。其名词形式reinforcement有援军、增援警力(extra soldiers or police officers who are sent to a place because more are needed)的意思。通过其表达可以发现,reinforce的“补助”意思是基于“不足”这一意义上的补充和加固。
(formal) to make something full again by replacing what has been used, 补充,重新装满。例句为Allow me to replenish your glass, 让我再给您斟满。其补充的内涵是“本身不足,补充使其重新装满”。且其宾语多为具体名词如food,water等具体名词,用语场合比较正式。
to become stronger, to make somebody or something stronger, 加强,增强,巩固。例句为Her position in the party has been strengthened, 他在党内地位提高了。The new evidence will strengthen their case, 新的证据将使他们的论据更为充分。明显,strengthen在这里是加强的意思,在强的基础上使其更强。
to help somebody to do something; to help something happen more easily,帮助,促进。表达“帮助”之义时,宾语多为人,译为帮助某人,如We will do all we can to assist you, 我会尽量帮助你。表达“促进”之义时,宾语多为物,译为促进某事。如activities that will assist the decision-making process。
to make somebody feel healthy and full of energy; to make a situation, an organization, etc. efficient and successful, 使生气勃勃,使精神焕发;使蒸蒸日上,使兴旺发达。例句:They felt refreshed and invigorated after the walk, 散步之后他们感到精神焕发。所以invigorate的补助之义多指精神状态及能能量的补充。
to make a part of the body firmer, smoother, and stronger, by exercise or applying special creams, etc.(通过锻炼和涂特殊的护肤霜等)改善(身体部位)状况。其名词形式tonics译为补药、滋补品,如herbal tonics 滋补草药。所以tonify所表达补的含义是通过其他物质的补充改善身体情况,是一种比较泛泛的和概括的“补”的翻译。
to keep a person, an animal or a plant alive and healthy with food, etc,抚养、滋养、养育,其名词形式为nutrition,译为营养,滋养。形容词形式为nutritious,译为有营养的、营养丰富的。英译释义为:containing many of the substances which help the body to grow,故可进一步理解为nourish的“补”包含了提供很多营养物质去滋养身体,从而实现补益的作用。
结合英文补助英译核心词汇的释义以及这4味中药的药性、功效和主治病证,笔者对于这4味药相应的翻译建议如下。
基于巴戟天的药性分析,其壮阳程度强,但因质地甘润,其壮阳之功不燥烈。在英文词汇中,reinforce是指基于不足的增强。建议将巴戟天的“补肾助阳”功效翻译成“reinforce the kidney yang”,以突出其壮阳质润之性。
基于肉苁蓉、锁阳的药性分析,其补肾壮阳是通过补益精髓、精血实现的。在英文词汇中,nourish包含了滋养、滋补这一含义。建议将肉苁蓉、锁阳的“补肾助阳”功效翻译成“nourish the kidney yang”,以突出其填精益髓之功效。
基于桑螵蛸的药性分析,其补肾壮阳较强,但因其“气薄”,药性较为燥烈。在英文词汇中,invigorate有精神焕发、增强活力的意思。建议将桑螵蛸的“补肾助阳”功效翻译成“invigorate the kidney yang”,以突出其阳动燥烈之性。
随着中医药翻译的发展,在对中药功效术语翻译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人注意到其英译的规范化与准确性问题。本文认为,规范性一定要建立在准确性的基础上,否则就存在舍本逐末之弊。中药之所以与西药、化学药、植物药不同,其核心主要在于中药是在系统的药性理论指导下的采收、炮制和临床应用,如果没有药性理论的指导,中药就没有了灵魂,就会变成植物药或合成药。因此,在对外传播的过程中,在中外两种语言的转换过程中,要尽量保持中医药最核心和最关键的问题。
中药功效术语中一词多意和多词一意的现象,误导翻译者走表观翻译之路,干扰了英文翻译的正确表达。如何在做到基本信、达、雅的基础上,又能有药性特点的彰显,本文体会如下。
首先在中药功效术语中文内涵的挖掘过程中,我们不能仅仅依靠教材中功效术语的字面意思去完成翻译,还需要查阅相关古籍和现代研究,综合药物的气、味、形、色、质、植物形态等与功效有关联的药性描述,有时还需要结合主治病证、临床配伍等综合分析其功效术语的隐含之义,然后作出较为恰当的药性特点判断,为英文翻译的正确选词奠定基础。
其次,我们还要对英文译文,特别是英文功效术语中动词的把握要准确。有时不能够从释义或例句中区别,还要考虑其词根词源进行挖掘,吃透其真实含义。
基于药性理论的中药功效术语个性化翻译是个任重而道远的过程,本文仅以“补肾助阳”功效术语为例做了大胆的尝试,以期抛砖引玉,共同推动中医药英译的发展与进步!
参考文献:
[1] 高晓山.中药药性论[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2:6-8.
[2] 李经纬,等.中医大辞典[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744.
[3] 高学敏.中药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443.
[4] 叶桂.本草经解[M].上海:上海卫生出版社,1958:10.
[5] 陈士铎.本草新编[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1:72.
[6] 肖凤霞,等.巴戟天补肾壮阳作用的初步研究[J]. 食品与药品, 2006,8(5): 46.
[7] 沈道修.中药巴戟天的研究[J]. 上海中医药杂志, 1985,11: 46.
[8] 卢之颐.本草乘雅半偈[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61.
[9] 徐大椿.神农本草经百种录[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56:40.
[10] 王德俊,盛树青,梁虹.肉苁蓉对小鼠睾丸和附睾形态学及组织化学的影响[J].解剖学研究,2000,22(2):101-103.
[11] 梅全喜. 现代中药药理与临床应用手册[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781-783.
[12] 黄宫绣.本草求真[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7:64.
[13] 缪希雍.神农本草经疏[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2002:619.
[14] 陈修园.神农本草经读[M].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62.
[15] WHO.WHO西太平洋地区传统医学名词术语国际标准[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8:217.
[16] 李振吉.中医基本名词术语中英对照国际标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04.
[17] 李照国.简明汉英中医词典[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17.
[18] 谢竹藩.中医药常用名词术语英译[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4:179.
[19] 方廷钰,嵇波,吴青.新汉英中医学词典[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3:396.
[20] DAN BENSKY.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Materia Medica[M]. 3rd Edition[J].by Eastland Press, Inc, 2004:775.
[21] 滕佳林.中药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542.
[22] 常章富,贾德贤.Chinese materia medica[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571-573.
[23] 唐德才.中药学[M].上海: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 2003:308.
[24] 霍恩比.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M].8版.北京:商务印书馆,2014: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