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春阳
(辽宁省丹东市第一医院,辽宁 丹东 118000)
癌性疼痛为肿瘤患者常见症状之一,是造成肿瘤患者痛苦的重要原因。相关研究数据显示[1],肿瘤晚期患者中约80%左右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疼痛,其中一半患者疼痛剧烈,对其健康造成极大威胁。自从“三阶梯止痛”方案的实施,多数晚期癌痛患者均可控制疼痛,因此临床用药选择上,药物治疗效果及费用作为主要参考依据。本研究主要对4种阿片类镇痛药用于癌性疼痛治疗的药物经济学情况分析,旨在为选择疗效好价格低的药物治疗方案提供参考,报道如下。
1.1 基础资料: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7月我院接收的癌性疼痛患者200例,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稳定性疼痛,主要包括肝癌、胰腺癌、肺癌、骨转移癌等患者,预计生存期均>3个月,所有患者无明显呼吸抑制或呼吸相关疾病,肝肾功能及血常规均基本正常,无本研究药物过敏史,均签订知情同意书。A组患者男32例,女18例,年龄为40~72岁,平均(59.32±3.13)岁;B组患者男34例,女16例,年龄为42~73岁,平均(59.37±3.11)岁;C组患者男31例,女19例,年龄为40~72岁,平均(59.32±3.13)岁;D组患者男30例,女20例,年龄为44~71岁,平均(59.41±3.07)岁。对比四组患者基础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A组:盐酸吗啡缓释片,30毫克/次,q12h;B组硫酸吗啡缓释片,30毫克/次,q12h;C组盐酸羟考酮控释片,30毫克/次,q12h;D组芬太尼透皮贴剂外用,4.2毫克/次,q72h。四组患者治疗期间若存在爆发性疼痛可给予硫酸吗啡即释片治疗,用药1个月后对其疗效进行评定。
1.3 临床疗效判定。临床疗效:借助疼痛评估指标对患者治疗情况进行评定,将疼痛划分为0~10级,其中0表示无痛,1~3表示轻度疼痛,4~6表示中度疼痛,7~9表示重度疼痛,10表示极度疼痛。疼痛消失为完全缓解;疼痛减轻超过3/4表示明显缓解;疼痛缓解超过1/2表示中度缓解,疼痛缓解1/4表示轻度缓解;无明显缓解为未缓解。有效率=(中度缓解+明显缓解+完全缓解)/总例数×100%。
1.4 成本计算:成本包括药物治疗花费费用,包括药物价格、检查治疗费用、床位护理费以及消耗时间费用等。为确保本研究可比性,将检查费、床位费、护理费、时间消耗费等不具有可比性内容去除。成本计算概念为,从接受治疗开展至治疗30d内所用药物费用(治疗药物及不良反应控制药物、药物注射器等)。
1.5 统计学方法:本研究借助率“%”描述临床疗效及成本效果比等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当P<0.05时表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以上研究采用统计学分析软件SPSS20.0进行处理。
2.1 四组患者临床疗效分析:A组患者疼痛缓解有效率为90.00%(45/50)、B组疼痛缓解有效率为92.00%(46/50)、C组疼痛缓解有效率为94.00%(47/50)、D组疼痛缓解有效率为94.00%(47/50)。对比四组患者疼痛缓解有效率无明显差异(P>0.05)。
2.2 四组患者用药治疗成本分析:A组患者成本效果比为14.21,B组为14.87,C组为16.03,D组为21.44。四组治疗成本相比A组成本效果最好,其次为B、C、D组(P<0.05),见表1。
癌性疼痛主要是指疼痛部位修复或自行调节期间产生的信息经神经中枢系统传输后产生的感觉,是癌症晚期患者病痛的主要原因,癌性疼痛已经发展为全球化健康问题,值得关注[2]。有研究指出[3],癌性疼痛患者通过应用镇痛药物可缓解疼痛效果较好,但是多数癌症患者在接受治疗缓解疼痛的同时还要考虑长期用药带来的经济压力,因此选择药物时不仅要考虑效果还要考虑经济负担能力。成本效果分析开展的主要目的为寻找某种药物在达到一定治疗效果的同时花费成本最低的治疗方案,在成本与治疗效果间寻找平衡点[4]。成本效果比(C/E)可将二者进行有机结合,主要采用单位效果内花费费用进行成本表达,比值越小表示成本效果越好[5]。
表1 四组患者成本效果分析
本研究结果显示,4种阿片类镇痛药在癌性疼痛治疗中疼痛缓解有效率相比无明显差异。其中A组患者应用盐酸吗啡缓释片治疗的成本效果比显著低于其他用药治疗组别。提示,4种药物均可作为癌性疼痛治疗药物应用,其中盐酸吗啡缓释片治疗成本效果最好,值得临床推广。
综上所述,癌性疼痛治疗中选择盐酸吗啡缓释片治疗效果较好且花费费用较低,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李湘辉,李翠兵,周晓峰,等.四种阿片类镇痛药用于癌性疼痛治疗的药物经济学评价[J].现代肿瘤医学,2013,21(1):169-171.
[2] 刘文萍,刘绪林.三种阿片类强效镇痛药治疗癌性疼痛的药物经济学评价[C].2016:386,389.
[3] 袁毫,乔炳礼.癌性疼痛患者使用阿片类镇痛药所致药物性便秘的中医治疗效果分析[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5,21(9):1287-1289.
[4] 房文通,戴惠珍,陶琳,等.疼痛规范化治疗开展后南京地区非静脉阿片类镇痛药应用分析[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6,22(8):632-634.
[5] 曹文婕.穴位按摩配合通便汤预防阿片类镇痛药治疗后便秘43例[J].浙江中医杂志,2016,51(9):6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