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陵海
(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区人民医院,四川 成都 611130)
真菌感染是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常见的感染问题之一,新生儿多为早产儿且体质量未达到正常婴幼儿的标准或患有先天性疾病的新生儿,呈现低体质量状态或危重状态,随着低出生体质量和危重患儿生存率的提高,念珠菌感染率也随之升高,多数患儿会出现皮肤损害或者有的会出现临床真菌脓毒症。白色念珠菌是感染真菌的主要菌属,会使新生儿出现血小板减少是最早期和唯一的症状,随着真菌感染问题的不断深入,还会出现新生儿脓毒症对新生儿的正常发育造成严重影响[1]。使用咪唑类的抗真菌药氟康唑,可以通过抑制真菌细胞色素酶P45014α-脱甲基化酶,使麦角烯醇耗竭,使真菌细胞膜的完整性及活性丧失,达到抑制真菌感染的目的,而使用小剂量,保障新生儿的用药安全,提高预防效果。
1.1 临床资料:选取我院重症监护室真菌感染的患儿24例进行不同的抗菌治疗,其中对照组12例患儿通过常规抗菌治疗,观察组12例给予小剂量氟康唑预防治疗。
1.2 方法:口服,起始剂量每日3~6 mg/kg,每日1次,疗程2~3周(症状消失仍需用药),以免复发;注射剂,每日进行注射,剂量3~6 mg/kg,可加到葡萄糖液、生理氯化钠液中滴注。
1.3 统计学意义: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观察指标中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意义。
对进行常规抗菌预防的新生儿与进行小剂量氟康唑进行预防的新生儿的血小板计数、出现败血症的概率及真菌的感染情况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新生儿用药预防的临床情况
由表1可知,对比两组新生儿的真菌感染率,可知道使用小剂量氟康唑预防重症监护室新生儿真菌感染效果较常规抗真菌效果要好,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新生儿真菌感染后出现新生儿脓毒症的概率,使用常规抗真菌预防出现新生儿脓毒症的概率16.7,而小剂量氟康唑预防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新生儿脓毒症效果好,可减少重症监护室新生儿脓毒症发生率,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的血小板计数正常标准值在(100~300)×109/L,使用抗真菌药物前重症监护室真菌感染的新生儿的血小板计数普遍低于未感染的新生儿的血小板计数,所以血小板低的新生儿感染真菌概率较高,进行真菌预防治疗后,可使血小板恢复正常值。
真菌感染包括有深部感染和浅部感染真菌疾病,深部感染为侵犯皮下组织和内脏,引起全身性感染的真菌,浅部感染是寄生于角蛋白组织的致病真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患者的疾病发生率逐年增长,深部真菌感染患者较浅部真菌感染的患者患病病情严重,有时会危及生命,所以行有效预防真菌感染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目前用于预防真菌感染小剂量氟康唑对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真菌感染有重要影响。但使用氟康唑有时会出现不良反应,有恶心、腹痛、腹泻、腹胀、瘙痒、皮疹、偶见肝功能异常、血小板减少等临床不良反应症状[2-4],所以必须控制用药剂量,有报道称用过量的氟康唑,有1例42岁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服用过量的氟康唑后,出现幻觉和兴奋性的偏执行为,患者入院治疗48 h后恢复正常。所以使用氟康唑时必须严格控制其用药剂量,特别是针对重症监护室的新生儿更需严格控制,若过量,氟康唑大部分都由尿排出,强迫利尿可增加清除率,经血液透析治疗3 h可使氟康唑的血浆浓度降低约50%,减少因氟康唑过量所产生的临床不良症状,小剂量氟康唑预防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真菌感染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 王艳丽,颜慧恒,邓文喻,等.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真菌感染的现状及耐药情况分析[J].广东医学,2014,35(23):3726-3728.
[2] 袁继红,付春花.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真菌感染情况分析[J].医药导报,2012,31(9):1213-1216.
[3] 郭少丽.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真菌感染回顾分析及防治[J].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8):4684-4685.
[4] 王锦华,王晓辉.重症监护室真菌感染特点及氟康唑预防治疗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3,51(18):158-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