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小艳 徐小鸿 付 杰
中风属于较为严重的急性脑血管疾病,引发原因主要是脑部血管破裂或者血管发生堵塞,造成血液无法正常流入大脑组织当中,从而损伤脑部组织,具有较高的致残、致死率[1]。中风后遗症不仅带给患者痛苦,还带给家庭严重的经济负担。本研究通过对中风后遗症患者实施针灸配合康复训练,探讨其对患者的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具体内容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宜春市中医院2015年1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中风患者96例,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48例。观察组中男28例,女20例;年龄43~71岁,平均年龄(56.47±8.53)岁。对照组中男30例,女18例;年龄42~74岁,平均年龄(57.26±8.75)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实施常规西医治疗联合康复训练:将0.4 g小牛血清去蛋白(国药准字H20000202)加入250 mL生理盐水,静脉滴注,每天1次;将40 mg单唾液酸神经节苷酯(国药准字H20046213)加入250 mL生理盐水静脉滴注,每天1次;口服维生素E(国药准字H34021172),每次100 mg,维生素B1(国药准字H14021291),每次10 mg,均每天3次;口服阿司匹林(国药准字H10960305),每次75 mg,每天1次。康复训练。①日常行为训练:指导患者由卧到站,再到走,训练患者的平衡力与耐力,逐步进行。②语言功能训练:由呼吸开始,逐渐过渡到唇舌、发音,训练患者的语言、认知、理解能力。③肢体训练:主要针对患者的上肢,下肢各关节进行训练,可通过伸屈、按据,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用百分比表示,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患者的NIHSS评分明显较对照组低,Barthel评分明显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摩等方式进行,再训练患者的肌肉耐力以及协调能力。每天1次,每次30~60 min,连续两个疗程,一个疗程20 d。
1.2.2 观察组 观察组患者实施针灸联合康复训练,具体方法如下:①针灸治疗:首先需取穴,主穴为内关、极泉、尺泽、委中、三阴交、足三里,并结合患者具体情况辨证取穴,如肝阳暴亢加太冲、太溪镇肝潜阳;风痰阻络加丰隆、合谷;痰热腑实加曲池、内庭、丰隆清热化痰;气虚血瘀加气海、血海益气活血;阴虚风动加太溪、风池滋阴潜阳;上肢不遂加肩髎、手三里、合谷;下肢不遂加环跳、阳陵泉、阴陵泉、风市等。根据不同穴位的要求进行针灸,待患者得气之后,再留针30 min,每次行针需持续15 min,每天1次,1个疗程为2周,两个疗程之间需间隔3 d,连续针灸6个疗程。②康复训练同对照组。
1.3 观察指标 ①神经功能判定: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判定,主要从患者语言、意识、视野、面部活动、上下肢活动等方面评估,分数越高,表明神经功能受损程度越大[4]。②日常生活能力根据Barthel评分系统判定,总分值100分,分数越高,表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越强[3]。
1.4 统计学方法 利用SPSS 20.0软件处理数
表1 两组NIHSS及Barthel评分对比(±s,分)
表1 两组NIHSS及Barthel评分对比(±s,分)
组别 n NIHSS评分 Barthel评分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48 22.06±4.3713.18±4.03 42.36±18.2476.32±15.41对照组 48 21.84±4.5216.49±4.25 42.59±19.0465.13±17.52 t 0.242 3.915 0.060 3.323 P >0.05 <0.05 > 0.05 < 0.05
中风又被称作卒中,该疾病使患者的脑组织、脑细胞形成不可逆的伤害,中医认为其发病与阴阳失调、运化无力、气血逆乱相关。中风后遗症通常是指发生缺血性或出血性中风后,所表现出来的不同程度症状,包括偏瘫、语言不利、口眼歪斜、关节功能障碍等,在中医中属于“偏枯”“薄厥”等范畴。患者由于气虚血瘀、脉络淤阻,导致血行不畅、经络不通,使患者出现血不养筋、气不行血的现象,导致患者肢体无法运动自如[2~3]。
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均明显优于对照组,表明针灸配合康复训练对中风后遗症患者的影响显著。针灸在中风后遗症的治疗中具有独特优势,临床应用较为广泛,通过辨证取穴对患者实施针灸治疗,以化瘀活血、通络舒经为根本,主要通过扩张血管,改善脑部循环,可有效改善患者语言不利、口眼歪斜等症状。还可通过对上下肢针灸,促进血液循环,以此刺激大脑皮质层重塑肢体运动中枢,从而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而康复训练主要是对患者的关节灵活性、肌肉肌张力进行训练,可对患肢肌肉进行训练,防止肌肉发生萎缩。肢体训练包括上肢进行抬高、平举、上举等,逐渐增加难度,可有效提高肩肘部位的灵活性;下肢进行抬高、受力下蹲等,逐渐增加难度,可有效提高下肢的受力程度,进一步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4~5]。
综上所述,针灸配合康复训练对中风后遗症患者具有显著影响,可有效恢复患者的神经功能,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李洪亮,薛智慧,陈果,等.针刺配合康复疗法治疗中风后痉挛的系统评价[J].上海针灸杂志,2016,35(5):612~617.
[2] 代静.中西医结合治疗气虚血瘀型脑中风后遗症康复的临床观[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7,15(12):1511~1513.
[3] 黄奏琴,裴建,王伟明,等.针药结合康复疗法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26(5):464~466,470.
[4] 杨爱平.针刺联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偏瘫后遗症的临床研究[J].针灸临床杂志,2016,32(11):26~29.
[5] 鲁海,白玮婧,马会靖,等.针刺配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不同类型共济失调下肢功能障碍临床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7,36(4):374~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