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绍强
沙雅县地处沙漠边缘,常年多风沙天气,年平均沙尘暴日多达53天,五月的一场大风让许多棉田遭灾——塑料薄膜被风吹走,刚露头的棉苗被沙土掩埋,这位棉农为了防止塑料薄膜被风吹走,在为薄膜压上沙土。
“ 美国人肯定是害怕中国强大。”邵承祥说,在他看来,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已经严重地影响到了他的生意。
邵承祥做的是棉花贸易,“9月20号开始收棉花,当时的期货价是每吨16600元,今天(10月10日)是每吨15500元,收一吨亏1100元。”邵承祥老家在浙江温州,2004年他从江苏来到新疆从事棉花贸易,到2018年已经14年,他说最近几年的棉花生意一直在亏损,今年才开始收购棉花,价格就一直下跌,他认为这与中美贸易摩擦有很大关系。
中国作为世界第一的服装、纺织品生产、出口国,服装、纺织品关税的变化,很快就会影响到棉花的价格,然而多年来中国也是世界第一的棉花进口大国,所以中美贸易摩擦与中国棉花价格的关系其实有点复杂。
棉花打顶是夏天棉田管理最费人力的一项工作,这也是决定棉花产量最重要的一环——为了防止棉苗长得过高,使其将营养集中于棉桃,棉苗长到一定高度时必须将顶端掐掉,暑假里这位中学生跟随大人一起给棉花打顶,每天的报酬为100元。
对于61岁的艾买提·买克木提来说,中美贸易摩擦之类的话题几乎就是天方夜谭,他关心的主要还是棉花的收购价格,因为这关系到他家辛苦一年种棉花的收成。艾买提是新疆沙雅县的棉农,他家所在的盖孜库木乡英博斯坦村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这里的土地全是盐碱含量很高的沙土,很适合种植棉花。英博斯坦村185户682人,全村2万亩土地有1.9万亩种植棉花,平均每户种植100多亩。艾买提家是村里种棉最多的,今年种棉花200亩。
沙雅县位于塔里木盆地北部,北有天山屏障,南受塔克拉玛干沙漠影响,属大陆性暖温带沙漠边缘气候区。这里日照充足,热量充沛,降水稀少。常年平均日照达3031.2小时,其中7月份长达308.3小时,日平均9.9小时,平均气温达24.9℃;年平均降水量仅为42.8毫米,年均蒸发量高达2006.7毫米,蒸发量是降水量的46.88倍。由于地处沙漠边缘,常年多风沙天气,且风速快、风力大,沙漠频繁侵入农田,沙尘暴、风沙和大黑风等灾害经常发生,年平均沙尘暴日多达53天。
《沙雅县志》载,棉花在当地种植历史可上溯至汉魏之世,但产量一直很低,种植面积亦小,所产棉花仅供当地民众土纺土织自用。1960年以后棉花种植面积才有所发展,开始形成商品外运。1990年代初沙雅县的棉花种植面积达到21万亩,成为全国优质棉种植基地,到2017年沙雅的棉花种植面积已经达到187.9万亩,当年收购籽棉达59.57万吨,成为新疆乃至全国最大的棉花种植生产县,棉花也成为沙雅农民的主要收入來源。
在沙漠边缘种棉花春天怕风沙怕雨多,夏天怕冰雹,还怕虫害,2018年气温低,蚜虫特别多,黄蚜虫爬在叶子背面,还特别难治,农技推广人员到棉田推广新型农药。
棉铃虫幼虫为害棉花的蕾、花铃,一条幼虫一生可为害蕾铃20个左右,并且具有转移为害的习性,被蛀棉铃易烂、脱落或成为僵瓣,因此对棉花产量影响很大。
5月9日,不时有风刮过,空气里充满沙尘,虽然气温已经超过25℃,但在田野上依然充满寒意,阿热孜古丽·买买提戴着手套拿了一根树枝,沿着塑料薄膜覆盖的长条田,一边走一边用树枝戳破薄膜——她在给棉花“透苗”。机器播种的棉花,本来应该在机器播种同时覆盖并打孔的薄膜孔对应出苗,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许多棉苗尽管在地里露了头,但露头的地方并没有对准机器打好的孔,屈曲在塑料薄膜之下,柔弱的棉苗根本不可能钻透薄膜,棉农只好用树枝、铁丝之类简易工具,一棵一棵地挑开薄膜让棉苗透出。这是一个需要大量人力又非常乏味的农活,棉花出苗期十来天时间,必须尽快让所有的棉苗透出,这就意味着棉农要将每一棵苗扫瞄一遍,所以每到这个时候,一般棉花种植户都是全家下田干活。
艾买提家200亩棉田,三个儿子加上儿媳妇和老伴,一家8口下地也得干好几天,近几天三个儿子志愿去塔里木河边加高防洪堤,艾买提还要放羊,三媳妇要照看不到一岁的小孩,艾买提的老伴在家里做饭,能下田的也就二媳妇阿热孜古丽和她嫂子。一个上午两人已经走过了好几亩地,中午天气热,无法在地里干活,阿热孜古丽和嫂子开三轮车回到五六里外的家中,下午四点还要继续。
种棉大户在棉花出苗期间要雇用大量人力赶时间透苗。在伊犁可卡达拉市一个农场的棉田,我们遇到20多名四川籍棉农排成一队顺着条田每人一条依次透苗,相对沙雅棉农用简陋的树枝透苗,北疆棉农的工具显得很专业——笔直的木棍前端捆扎了尖锐的铁钩,铁钩在塑料薄膜上轻轻一划棉苗就透了出来,比用树枝戳洞省劲许多。棉农透苗每天200元报酬,看似不少其实非常辛苦,且不说一天在大田里来回走下来的路程就有十多公里,就盯着反着白光的塑料膜看一天也是眼睛发蒙。
今年的天气有点反常,五月上旬沙雅下了几场雨,到了五月中旬气温比往年低了不少,气温低地温也低,棉花出苗以后生长缓慢,所以艾买提家的200亩棉田没有雇人透苗,省了一笔钱,然而六月的一场大风过后,他家100多亩棉花苗全被毁掉,“保险公司每亩赔600元。”艾买提说,据估算前期每亩投入400元左右,保险公司赔付之后似乎没有亏本,实际上这是没有计算人力成本,如果按照年底的棉花收购价算,艾买提家这100多亩田今年不仅颗粒无收,还要亏不少钱。
尽管大规模使用机械化耕作播种,地膜和滴灌普遍使用,但对于艾买提他们这些沙漠边缘的棉农来说,很大程度上还是要靠天吃饭,种植棉花经常会遇到各种自然灾害,春天播种期害怕雨水多,水多了盐碱地容易板结影响出苗;夏天雨水多了也不行,雨水多了气温低地温也低,不仅影响棉苗成长,而且棉花不能正常开花,最后必然影响产量。今年沙雅县不仅春天雨多普遍气温偏低,棉花出苗比往年晚了十多天,夏天的雨水也比往年多,棉花开花比往年晚了许多天。就在7月8日我们去的当天,沙雅下了一场据说二三十年未遇的大雨,以致于进县城的主干道上积了很深的雨水。
“二牧场一万多亩棉花遭了雹灾。”还在去二牧场博斯坦村的路上我们就听到了这样的消息。在夏天棉花花蕾期间,棉农最害怕的还是雹灾,一场冰雹过去之后,一地棉苗瞬间变为一滩烂泥,棉农真是欲哭无泪。花蕾期遭灾不像苗期还可以补种,这个时候只能改种玉米,有时候种的玉米都来不及成熟,到秋天只能收获秸秆喂羊。
艾买提家200亩棉田,三个儿子加上儿媳妇和老伴,一家8口下地也得干好几天,棉花透苗期间三个儿子志愿去了塔里木河边加高防洪堤,艾买提放羊,三媳妇在家照看不到一岁的小孩,家里来了客人,嫁出去的女儿回来帮忙做饭。
中午时分,气温已经高达40℃以上,除了远处公路上偶尔驶过的汽车声,机井上均匀运转的抽水机声显得田野里一片寂静,天气热得连虫子都懒得鸣叫。大约200多亩连成一片的大棉田里,棉苗长势正旺,绿得发黑。张东伟躺在树荫下一张挂着蚊帐的木板床上酣睡,我们到访扰醒了他,张东伟打着哈欠看了看表,起身走到机井边,从化肥堆上拉了两袋解开倒进了连着机井水泵的水箱,化肥溶解后和水一起通过管道送到每一株棉花下面,滴灌比大田漫灌省水,效率也高。張东伟说他每隔半小时加一次化肥,大田全部灌溉一次需要一天一夜,期间必须一直照看水泵并按时加化肥,所以他就睡在田边。
种植棉花非常耗水,据塔里木大学朱黎黎统计研究,沙雅县所在的阿克苏地区棉花从播种到生产,每亩最大灌溉用水量为1155.78立方米,每亩最小灌溉用水量为450立方米,平均每亩地灌溉用水量为904.61立方米。
沙雅县地处塔里木河上游,境内还有渭干河流过,但相对土地面积来说水资源非常紧缺。塔里木河年平均径流量43.7亿立方米,但由于河床较低,引水困难,沙雅县只能利用水量2.76亿立方米;渭干河年平均径流量21.9亿立方米,平均年配水给沙雅县6.67亿立方米。沙雅县种植棉花主要利用河渠引水灌溉,也有部分棉田抽取地下水进行灌溉。自2012年以来,沙雅县采取集中连片、整村推进的方式推广以滴灌为主的田间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同时在滴灌项目区大力开展渠道防渗工程建设,通过防渗、滴灌相结合,大幅提高供水保证率和水的利用率。目前,沙雅县防渗渠道达1346公里,棉花滴灌面积已达84万亩。
沙雅的地下水资源虽然很丰富,但矿化度很高,并不适宜灌溉。大量抽取地下水也带来一定不良后果,新疆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地质勘察研究所李涛等人研究发现:由于部分农业开采水井成井质量较差,大量抽水形成降落漏斗,导致上层水质较差的微咸水下渗造成下层水矿化度加大。还有研究者研究发现,沙雅县境内已出现土壤次生盐渍化扩大等问题。
52岁的张东伟老家在河南南阳,来新疆已经12年,他原本有200多亩地,原先种了三年打瓜(取籽为主的西瓜变种),赔了三年,后来改种棉花,辛苦一年下来也赚不了几个钱,干脆将地卖了,老婆孩子回老家,他留下来打工,现在是给一个老板管理500亩棉田,每年从春天到冬天干十个月,净赚5万元钱,虽然从播种到收采一直盯着也累,但省心,不用担心自己赔钱进去。“种棉花担惊受怕的,一年就收一季,一季收不上一年就完了。”张东伟说,“春天怕风沙怕雨多,夏天怕冰雹,还怕虫害,今年气温低,蚜虫特别多,气温30℃以上蚜虫就少。黄蚜虫爬在叶子背面,还特别难治,要打两三次药才能治住。还有红蜘蛛和棉铃虫,棉铃虫一生能吃五六十个棉铃,危害挺大,这些都需要花钱费力防治。”
棉花打顶是夏天棉田管理最费人力的一项工作,这也是决定棉花产量最重要的一环——为了防止棉苗长得过高,使其将营养集中于棉桃,棉苗长到一定高度时必须将顶端掐掉,每一株都要掐!张东伟说以前打顶都是按天算工钱,现在是按小时算,“打顶雇人很不容易,每小时20元还没人愿意干。”在海楼镇的一块大田里,我们遇见了几个跟随父母一起给棉花打顶的中小学生,他们利用暑假帮家里赚钱,小孩干活没有大人快,每天工钱100元。
2018年沙雅棉花种植面积达185万亩,是新疆乃至全国最大棉花种植生产县,棉花成为沙雅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
13岁的六年级学生阿依佐合热·阿合尼亚孜手拿一把铲刀蹲在棉苗间,左手揽草右手使铲,熟练地将田间的杂草铲掉,鼻尖上、发际满是汗珠;另一边10岁的弟弟阿卜杜拉·阿合尼亚孜扛一把坎土曼锄草,坎土曼有点大也有点重,显然这个四年级的小学生干这个活有点吃力,他东张西望干的有点漫不经心,姐姐很快就将他抛了老远,更远处则是他们的母亲阿依古丽·吐尼亚孜,她锄杂草的速度比俩孩子快了很多。和海楼镇棉田里打顶每天赚100元的学生不一样,阿合尼亚孜姐弟俩是没有钱赚的,他们的父母是天玉种业种子田的合同农工,固定负责一个地块,夫妻俩每天的工资是固定的,一块种子田他们从种到收要负责到底,锄草打顶是他们这个季节的主要工作,两人忙不过来就让放暑假的女儿和儿子来帮忙,从早上8点到中午12点,他们和父母一样在棉田里干了四个小时。
在阿合尼亚孜姐弟锄草的棉田不远处,56岁的黄德伟一手拿着铅笔一手托着带表格的夹子,一边在棉田里穿行观察,一边在表格上记录。黄德伟是沙雅县种子管理站合作的天玉种业公司的育种技术人员,他从5月1日开始,每天在75亩种子田里穿行,观察记录其中的3089株种子棉苗的生长情况。从出苗到采收5个多月里,每一株棉苗几乎每天都要观察记录一遍。黄德伟家在湖北荆州,1985年毕业于湖北农学院,在湖北做了大半辈子种子培育工作,国家实行棉花西移战略之后,湖北棉花种植面积减少,棉花育种工作也大多停滞,黄德伟说自己“喜欢看棉花,哪天不干觉得少了个什么。”于是2014年他应聘到了新疆,继续做他喜欢的棉花育种工作,“育种工作很辛苦,也可能一辈子也搞不出来什么成果,但搞育种的天天在地里,身体好。”黄德伟说现在连农学院毕业的学生都不愿意做育种工作,都考公务员去了。
10月初,黄德伟的种子棉收采完毕,10月下旬他要带着3089个种子中选出的1100个品种到海南播种,公司在那里有60亩种子田。“育种工作就是这样循环的工作,没有开始也没有结束,根本没有休息停留的时间,这边地里的棉花还没有收完,海南那边马上就要去播种。”黄德伟说他一年也就春节过年才能回家一趟。
“我们现在育种主要考虑品质、产量、抗性,”黄德伟说,“我们国家现在棉花产量高,但品质跟外国还有距离,品种很多很杂乱。国家要求棉花品质,但优质没有优价,优质棉产量相对低,所以农民就没有种植积极性。收购棉花时基本不怎么注重品质,绒长等好多指标都不测,棉农只要产量高,不管品质。所以我们国家的棉花基本全是中低档的,优质棉全靠进口。”这其实也是整个中国棉花生产面临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为了提高棉花品质,国家实行差异化补贴,2017年沙雅县的陆地籽棉每公斤补贴0.63元,长绒棉每公斤补贴0.82元;2018年新疆在沙雅等6个县试点按棉花质量对棉农进行补贴,要求棉花的纤维长度、强度、成熟度都要达到一定标准,阿克苏地区纤维检验所副所长李景昌说:“以前要求多种棉花,现在要变成多种好棉花。预计今年沙雅县符合质量补贴标准的棉花种植面积占全县棉花种植总面积的1~2%。”这对提高棉花的质量将产生一定影响,但是“收购的地方没有检测条件,检测的时间太长,交棉时很难做到。”黄德伟说,短时间内还是存在一些问题,10月10日,来自600多公里外墨玉县乌尔其乡平安村的阿卜杜·麦麦提和麦麦提·托尔迪夫妇一起在张伟东看管的那块棉田里采摘棉花,他们不到2岁的儿子坐在不远处的田埂上自己玩,夫妻俩一上午已经采摘了两大包将近200公斤,按每公斤2元价格算,夫妻俩上午的收入将近400元。在这块200多亩棉田里,采棉的16人全来自平安村,他们已经来沙雅县十多天,手快的一天采摘200多公斤,手慢的150公斤上下,一天收入300多元到400多元之间,一个采棉季下来每人可收入1万元左右。
就在不远处的另一块棉田里,有20多个来自河南漯河市的采棉工,他们的平均年龄比墨玉的采棉工大了一轮,大多是50多岁以上的老人,采摘棉花的速度比那边的青壮劳力慢了许多,每人每天采摘五六十到一百来公斤,最多的也就120公斤左右。
不少年轻采棉工举家而来采摘棉花,由于没人照看,这位采棉工将孩子带到了地头。摄影:张宏强
尽管从2012年开始机器采棉花在北疆得到迅速推广,近年已经达到80%,一些县市机采率甚至接近100%。每到秋季百万采棉工进疆的场景已经消失,但南疆大部分地区机采率依然很低,在沙雅县的棉田里随处可见成群的采棉工。由于人力成本上涨,机采棉已经越来越多地显示出优势,采棉机1天可以采100亩地的棉花,1台能代替400个采棉工。机采棉每公斤收益高出人工采棉0.9元左右,每亩地的收入要高出三四百元。
沙雅县农技推广站干部秦勇介绍,沙雅县2103年首次引进了5台采棉机,开始推广机器采棉花,但一直到2016年全县机采棉不到10万亩,2017年机采棉花种植面积虽然达到了18万亩,但仍然只占总面积的10%左右。2018年沙雅全县种植棉花185万亩,其中100万亩按照机采方式播种,但由于全县仅有65台采棉机,预计能够机采67万亩左右。
要实现大部分机采還有许多限制。秦勇说:“首先是有地块的限制,目前沙雅县棉农大多还是小家小户的种植,全县20万左右农民基本户户种棉,小地块的种植方式不能适应大型机械化生产。其次是机械化的种植方式农民还没有掌握。”要实现机械化,首先必须土地集约化,将小块的分散农田集中,然后进行平整,以方便大型机械的作业。
近年来,沙雅县通过土地流转,提高土地集约化和机械化程度。据《新疆日报》2017年11月24日报道:“近年来,沙雅县不断加快土地流转步伐,目前已经有20余万亩土地实现流转,通过土地流转,有效增加了农民收入,推进农村土地规模化经营。”
另据报道,2018年7月6日沙雅利华现代农业有限公司与沙雅县人民政府签订了《土地流转框架协议》,该公司“将在沙雅高效节水项目区内投资不少于9亿元,流转土地面积不低于50万亩,打造规模化、机械化、高效节水、现代化优质棉种植示范区。”沙雅县海楼镇科克布运村村民人均耕地1.5亩,耕地以小块为主,大型机械无法高效作业,2017年村里鼓励全村280户村民将自家小块土地以每亩600元的价格承包给本村土地承包大户,土地集中后,经过大型整地机械平整好的近300亩耕地成为大条田。海楼镇副镇长黄建兵说,过去大水漫灌使农业生产用水紧张,而土地平整成大条田后,节水滴灌技术推广将更加方便,水资源利用将更加合理。海楼镇计划在三年内,将全镇8万余亩小块耕地全部改造为大条田。
无疑,土地流转后改造成大条田,将极大地方便机械化耕作,但是土地流转之后还有诸多问题有待观察。其中一些生态问题也不容忽视,库克托克村刘生运告诉我们:“原来的小地块田埂高,风吹不开,去年整成大条田以后,田平了,没有田埂遮挡,今年的棉花在苗期被风吹死了许多。”
艾買提家200亩棉花到秋天只收获了80多亩,10月11日已经采摘完50多亩,收获棉花7000多公斤,每公斤以7.1元的价格出售。艾买提在放羊,老伴在家做饭,二儿媳妇阿热孜古丽·买买提和丈夫亚森·艾买提在地里和雇佣的十几个采棉工,正在加紧收采剩下的30多亩。
邵承祥说:“北疆用机器比南疆早十多天已经完成了采摘,大多数棉农在跌价以前已经交易,南疆手工采摘棉花周期长,棉价已经跌得不像样子了。”有机构统计分析认为,预计2018年新疆棉花产量比上年增加50万吨,美国的棉花产量也预计比上年增加,因此造成了棉价一路下行。11月初,沙雅县棉花的收购价格已经跌到每公斤6.5元,不到一个月时间,每公斤跌了0.6元,这到底是不是受中美贸易摩擦的影响?邵承祥说自己也说不清。
随着机器采棉的普及,东部百万人进新疆采摘棉花的景象不再,但仍有不少小块棉田需要人工采摘,这位来自墨玉县的妇女和丈夫一起在沙雅县海楼镇采棉。
采棉工一般一天可采摘棉花150~200公斤上下,一天的收入300多元到400多元之间,一个采棉季每人可收入1万元左右,但才几天他们的手已经粗糙不堪。
采棉机开进大田宣告一年的采棉季开始。从2012年开始机器采棉花在北疆得到迅速推广,近年已经达到80%,一些县市机采率甚至接近100%。2018年沙雅全县种植棉花185万亩,其中100万亩按照机采方式播种,但由于全县仅有65台采棉机,预计能够机采67万亩左右。摄影:王来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