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娅芹
摘 要:怎样的区域游戏才是基于幼儿发展的游戏,怎样的环境设置和材料投放才能推动幼儿游戏水平向更高层次发展?带着这样的问题,我们深入解读《课程游戏化六大支架解读》,以公共游戏区为发力点,《观察儿童》、《发展适宜性游戏:向更高水平发展》两本书为理论依据,本着“儿童在前、教师在后”的理念,在上个学期开展了公共游戏区建设主题系列研修。
关键词:公共游戏区 建设 主题研修 历程回顾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8)03-0204-02
我园的园本研修主题一直是来源于活动中存在的实际困惑,为幼儿的一日活动服务,从而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游戏观、课程观。
1 困惑中生成研修主题
《省课程游戏化六大支架解读》中支架6规定:每个班级有6个左右的游戏区域。众所周知,我园室内空间相对较小,班级在设置区域的时候,发现动静不能较好的隔开,在角色区游戏的孩子不仅容易影响其它区域正在游戏的孩子,而且人数较多,不能很好地满足幼儿游戏需求。于是我们拓展每班门前仅有的凸出来的小地方(后面称为走廊),也设置为游戏区域,将空间最大化。在区域设置之前,老师们会走进孩子中间,与孩子互动谈话:我们班级要创设区域了,你们都喜欢玩什么?孩子们有的说小医院、有的说理发店、小吃店等,经过班级幼儿投票,最终确定在班级门前的走廊,设置哪一个角色区域,再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进行制定班级区域活动方案。经过一个主题活动的观察,以及与孩子的交流,又发现了诸多问题及困惑:
1.1 游戏空间小
每班门前只能设置一个区域,游戏主题单一,需要不停的根据幼儿游戏需求,完善或更换游戏主题,给教师带来较大的工作量。
1.2 游戏材料不够丰富,满足不了幼儿游戏需求
利用集体大教研的时间,对于存在的问题与困惑展开研讨与交流。研讨中,有的老师说:要不断跟随主题的需要及幼儿游戏的需求,及时更新或添加游戏材料;也有的老师提出,如果同一个楼层班级与班级门口走廊混龄玩,不知道可不可以……從教师的碰撞中,最后大家达成共识,将走廊作为公共游戏区,同一个楼层班级与班级门口走廊混龄玩,如大1班的幼儿可以自由选择到大班任意一个班级门口的区域进行游戏,达到资源最大化,又能促进幼儿在游戏中和别的班级幼儿之间的人际交往、语言表达等能力的发展,同时也体现出课程游戏化提出的自由、自主、创造、愉悦。
2 实践中突破研修困惑
2.1 班班混龄
班班混龄之后,经过近一个月的观察,发现孩子虽然自由自主了,但当他们反复玩过所有的公共区域之后,就开始出现一些追逐打闹的现象,材料满地都是,使得游戏目标不能达成,游戏水平停滞不前。为了让教师能主动发现问题,从而想出解决方法,变“要我做”为“我要做”,开展小组观摩研讨活动,带领教师走进幼儿游戏现场。有的老师说孩子在游戏中会乱跑,要加强游戏中的安全教育;有的老师说要加强幼儿的规则意识;在与教师的对话中,我们还听到了孩子与老师的对话,知道了孩子为什么会出现追逐打闹的原因:因为材料太少了。有的老师紧跟其后说:有些低结构材料,老师可以自己做,但有些材料投放,经常让家长带,家长会有发牢骚的,时间一长,再请他们配合班级工作,就不愿意了。
针对材料少、家长配合方面的问题,在每两周一次的大教研活动中,把问题抛给教师,教师按级部分组,结合幼儿年龄特点,集集体智慧,从两大块入手,以大字报的形式呈现,最后每组一名教师进行阐述。中班在材料中,提出添加一些低结构的材料(如照相馆可以在旁边开一个冲洗加工厂,将拍过的照片画下来,推动游戏向前发展)、加强区与区之间的联动(美工区做的蛋糕、做的藕、包的饺子等,可以拿到美工坊卖。)等;小班在家长配合方面,提出可以将家长带来的材料,投放在区域的哪里,幼儿在游戏中是怎样运用家长带来的材料,获得了哪方面的成长,通过图片或视频的形式,发送到班级qq群,让家长发现带来的材料给孩子的游戏带来哪些好处,从而支持和配合幼儿园的活动等。大班在材料中提出,如果将公共区材料集中摆放在一处,形成公共资源区,游戏中需要什么材料,就选择什么材料,可以最大化发挥材料的通用性,碗和筷子可以是美食坊的餐具,也可以是表演区的乐器,从而满足幼儿对游戏材料的需求。就这样,公共资源库在一周后建好了。
2.2 公共资源库
第一阶段,我们只投放了游戏材料,通过我们的观察,发现孩子对美发店、小医院、小舞台、修理厂、小吃店、干洗店几个游戏非常感兴趣,于是,我们利用团队的力量,制作游戏主题牌。在孩子确定玩什么游戏之后,会由孩子自己选择相应的游戏牌悬挂在区域中,作为场地布置的一部分。
第二阶段,游戏前孩子们自主制定小组游戏计划,游戏角色的分工(部分到公共资源库取材料、部分摆放适合游戏用的场地)。孩子们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情境性的游戏。为了丰富幼儿的游戏经验,不仅请家长带孩子到实体店去感受、了解,还结合支架5中的人力资源,开展爸爸妈妈大讲堂活动,请与公共游戏区域相应的医生、理发师、厨师等职业的家长走进幼儿园,运用情境法展示工作流程,还回应了孩子提出的在游戏过程中遇到的困惑。此举不但进一步激发了幼儿游戏兴趣,满足了幼儿游戏时的需求,同时也为幼儿积累了一定的游戏经验。
第三阶段,发现材料摆放非常混乱、幼儿整理材料不知怎么
取放?利用小组教研时间,组内进行研讨,将材料分类进筐的基础上,结合幼儿年龄特点,制作图文并茂的标记,贴在筐上和相应的柜子上。由于整个走廊较长,孩子刚开始取、收材料,我们采用教师和班级值日生进行管理。周一由中1或大1的配班老师、加上各班的值日生,共同引导孩子正确取放材料;周二则由中2或大2的配班老师、加上各班的值日生等,依次下去,直到星期五。经过一段时间,孩子材料摆放整齐了、能正确取放游戏材料,游戏更有规则感!
第四阶段,发现公共资源库的材料仍不能满足幼儿游戏的需求,过程中再去取时,已经没有了。于是利用小组教研进行讨论,老师们提出我园之前改造的小超市,如加入到公共游戏区,既可以让幼儿参与到游戏中,又可以满足他们游戏过程中自主取材料的需求,还融入了买卖游戏,游戏套着游戏,实现了孩子与材料、游戏与材料互动的同时,也更好地满足了幼儿游戏需求。
3 碰撞中收获研修成果
回顾公共游戏区建设的历程,让我们看到幼儿在这个过程中的变化:他们已是活动的主人,能结合自己的已有经验进行游戏,自由自主的选择游戏内容,游戏中更加自信了、活泼了……教师们在研讨的思维碰撞中,学会如何观察儿童;材料如何投放更具有层次性;如何顺应支持幼儿发展等。
园本研修活动不需追求高大上,而是真正成为教师解决困惑、提升自我的主阵地。本学期公共游戏区建设将根据过程中出现的不同问题,采取适宜的教研形式(如集体大教研、级部小教研、小组观摩研讨等),进行逐步跟进。我们知道,只有一步一个脚印去扎实研修,才可以推进幼儿游戏向更高水平发展,从而也能逐步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我们也相信,沿着这条路坚定地走下去,定会有所得、有所获。
参考文献:
[1] 张晖.幼儿园课程游戏化项目“六个支架”的解读[Z].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幼教与特教研究所.
[2] Carole Sharman,Wendy Cross,Diana Vennis,单敏月,王晓平译.观察儿童实践操作指南(第三级),原著:幼儿园教师必读丛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8.
[3] (美)盖伊·格朗兰德/著,严冷/译.发展适宜性游戏:引导幼儿向更高水平发展,西方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丛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