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与文学的关系概述

2018-05-15 10:03相会锋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8年3期
关键词:文论文学批评现实

相会锋

摘 要: 20世纪西方文学批评理论产生了多元化、多角度、跨学科的发展态势,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理论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的一些关键概念为文学批评家们建构文学理论提供了新的导向,其中文学与意识形态关系便是批评家讨论的话题之一。本文立足于此,对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中文学与意识形态关系做一简要概述。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 文学 意识形态在20世纪西方文学批评史中,文学批评理论产生了多元化、多角度、跨学科的发展态势,以适应现代及后现代文学的多模态发展。西方社会生活的演变,特别是政治生活的变化,对西方文学批评理论的发展也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理论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的一些关键概念为文学批评家们建构文学理论提供了新的导向。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的产生是与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在社会发展及变革时期,政治中的审美意识形态取向直接影响着文学艺术,文艺批评理论也自然会受到其影响。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就是在这个历史背景下蓬勃发展起来的,并形成了庞大的理论体系。在马克思主要文学批评理论中,众批评家都在思考着马克思主义对文学的指导意义,或者是文学与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联系。其中,文学与意识形态的关系便是其中关注焦点之一。本文试图对这一关系进行一个简单的梳理。

文学与意识形态关系问题长久以来一直是文学批评界争论的焦点与讨论的难点之一,关于这一关系的争论,可谓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即便是同一时代的不同学者与评论家也难达成共识,甚至持有截然相反的观点。在西方文艺批评界,掀起了一股研究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热潮,并形成了系统的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理论;从20世纪初期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被引入中国以来,文学与意识形态关系一直是探讨焦点之一。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一关系,有必要对意识形态的概念简要做一梳理。意识形态是一个属于社会哲学范畴的概念,包含了当下社会所存在的普遍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等多方面的内容。从诞生到现在已有二百年之久的时间内,经历了数次的变迁,其内容与含义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因此,对其下一个精确的定义是十分复杂的问题。

《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将其定义为:“社会哲学或政治哲学的一种形式,其中实践的因素和理论的因素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它是一种观念体系,旨在解释世界并改造世界。”而据英国文学理论家伊格尔顿的统计,在西方学界通用的概念多达十几种,且对这一概念的解释各不相同。马克思本人曾在社会以及历史背景下考察意识形态,认为意识形态是社会物质的产物,体现着政治和阶级斗争的内涵。

西方经典马克思主义文论家卢卡契、马尔库塞、阿多诺,伊格尔顿等都对这一关系有所探讨,但对这一关系的看法却不尽相同,归纳起来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代表性的观点:

文学是一种意识形态。坚称此观点的文论家从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中汲取营养,强调文学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文艺观,认为意识形态是一种服务于特定阶级和政党利益的理论。这一观点代表人物卢卡契认为将文学看作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产物是一种庸俗马克思主义观念。他认为,文学应被视作是对现实的一种反应,这一点与意识形态的作用基本吻合。但是他又进一步强调,这种反应是能動的反应,而不是机械的、复制式的反应。

受卢卡契的影响,戈德曼也极力的强调文学具有意识形态性,他继续坚持社会意识是由社会存在决定的这一看法。在分析文学与意识形态这一关系时,他看重文学与社会集体意识的关系,也就是说,他认为文学的社会意识形态理论是受到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观念的影响,它所反应的是社会集体意识形态。他认为文学作品创作过程受到社会集体意识的影响,因此反应的应是这种社会的集体意识。作家越优秀这种倾向便越是明显,所创作出的文学作品也就越是有力。文学作品创作也集团世界观密不可分,文学反应集体性世界观。因此,他认为,所有的文学艺术家应通过文学作品而为社会阶级意识代言。

马克思主义文论家伊格尔顿对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论的研究、对现代西方各种文学理论的深入精辟分析与批判,以及对后现代主义文学中的各种文学与文化现象进行的深入研究给人印象深刻。意识形态理论是其理论著作中比较重要的一个范畴。深受理论家雷蒙·威廉斯的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观念的影响,伊格尔顿“十分关注文学与其他社会和文化实践的关联”。他认为,文学文本的对象并不是生活,而是思想,即意识形态;呈现于文本之前的并非客观自在的生活本质,而是已经被特定的意识形态构建出来的,被意识形态加以意义化了的生活本质。他认为,文学批评就是要在作品中认识和阐释意识形态的再生产结构;意识形态体现着某一特定的社会团体或阶级的观念和信仰。他坚信文学在内容及形式方面都具有意识形态性和强烈的政治色彩,认为其关乎世界的意识形态,会随着社会意识形态的变化而产生内容和形式上的变化。在他看来文学的形式和内容都是对时代意识形态的反映。同时文学作品的创作也是在意识形态的制约下完成的。伊格尔顿主张文学可以是上层建筑,但绝不是被动的反映阶级意识,它具有改变社会的作用,从而能够更好地指导人们生活。此外,伊格尔顿还对文学批评的价值判断属性进行过阐述,认为,文学文本的解读,只有置于特定的意识形态所支配的某种接受和批评的常规性框架之中才是可以理解的,文学作品的解读需要借助作品在意识形态和审美形式上的结合。伊格尔顿对文学与文学批评系列问题的回答旨在表明,文学与文学批评是一种社会实践,文学批评应切实地关注现实的社会问题在文学和文化中的投影。除以上列举文论家之外,巴赫金和哈贝马斯在某种程度上也认为文学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

还有一部分学者认为,文学和意识形态之间存在着一定距离。甚至有些文论家,如马尔库塞和阿尔都塞等,认为文学不能等同于意识形态,而是对其加工改造。代表人为马尔库塞反对马克思主义阶级论,反对文学等同意识形态论。在它看来,艺术不是对现实世界的反映,艺术要想超越现实的目标就要与现实世界保持距离并最终高于现实。因此,在他看来,文学不是对经济基础的反映而是超然,文学超越了意识形态的束缚,是反意识形态的。阿尔都塞认为文学与意识形态虽有联系,但不将文学当作意识形态。他强调,艺术不等于意识形态但又离不开意识形态,它与意识形态之间有着特殊的关系;文学艺术活动是一种意识形态的生产,艺术可以让人以某种察觉到的方式审视意识形态。他还认为,意识形态并不能反映真实的社会现实,因其受到某一阶级的掌控好,真正的文学不能等同于意识形态。阿尔都塞强调文学只有脱离意识形态的樊笼,以更加接近现实的姿态窥视现实才能对其能有真正的把握。两位文伦家都认为,文学运用一些特殊的技巧加工改造意识形态,并把它限制在一定范围内,从而摆脱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控制。

除以上观点之外,还有一类文论家认为文学具有意识形态和审美的二重性。他们坚称文学的特殊意识形态性,指出文学是一种批判社会现实的意识形态,承担着批评社会现实功能和拯救人性异化的理想,另一方面则指的是反文学,实现艺术真正的审美本质,艺术要实现审美性的艺术就不需要脱离意识形态的操纵。

由此可见,众文论家对二者关系的论说辨析可谓众说纷纭。但总的来说,对于各种观点我们不管主观上承认不承认,文学总是从作者个人立场出发,站在一定阶级和政党立场上并代表该阶级该政党的社会意识形态。因此我们对作品所表现或者所包含的社会意识形态价值做出判断具有一定的社会现实意义。

西方马克思主义与文学批评理论的结合衍生出众多文学批评观念,而文学与意识形态关系的讨论只是其中之一。在磅礴复杂的体系中,各文论家往往用他们各自所理解的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来研究分析文学理论的基本问题。由于个人理解的不同,他们的观点也有很多不一致之处。这个理论体系也不断同其他文学理论流派结合,从而产生更加鲜活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 朱立元.当代西方文艺理论[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2] 辛艳丽.审美、意识形态与文学之关系——兼对文学本质的思考[D].黑龙江大学,2012.

[3] 杨守森.新编西方文论教程[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4] 马新国.西方文论史[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5] 王天保.“伊格尔顿的文学意识形态论.”[J].外国文学研究, 2(2004):8-14.

[6] 赵一凡,张中载,李德恩.西方文论关键词[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

猜你喜欢
文论文学批评现实
“文学批评的理论化与历史化”笔谈
英国文学批评的历史轨迹探索
想象一部另类文学批评史
漫画:现实背后(上)
漫画:现实背后(下)
20世纪中国古代文论的地位、意义及创造性转化
20世纪中国古代文论的地位、意义及创造性转化
Poet, Poems and the art of Poetry in Samuel Taylor Coleridge’s Biographia Literaria
7 Sci—Fi Hacks That Are Now a Reality 当黑客技术照进现实
中西比较诗学研究的“民族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