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在儿童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2018-05-15 10:46邓宪华
糖尿病新世界 2017年21期
关键词:常规护理心理护理

邓宪华

[摘要] 目的 分析心理护理在儿童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 方法 选取该院儿童糖尿病患者,收取例数和收取时间分别为80例;2014年5月—2017年6月,选择随机的方式对该院所有观察对象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每组患者各40例,比较2组血糖水平改善情况、家属心理状态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儿童糖尿病患儿空腹血糖(4.76±1.02)mmol/L;餐后2 h血糖(8.06±1.15)mmol/L,显著优于对照组各项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儿童糖尿病患儿家属心理状态评分均优于对照组,2组间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儿童糖尿病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97.50%,显著高于对照组,2组间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理护理在儿童糖尿病护理中具有重要价值,不仅能够改善患者血糖水平,同时还能缓解患者家属的不良情绪,值得研究。

[关键词] 心理护理;儿童糖尿病;常规护理

[中图分类号] R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7)11(a)-0143-02

糖尿病为临床上一种慢性疾病,可分为两大类,即Ⅰ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其中Ⅰ型糖尿病以青少年群体中较为多见;而2型糖尿病则在老年群体中较为常见。胰岛素为目前临床上治疗糖尿病的常用方法,但由于该次研究对象均为儿童,易导致其在治疗过程中依从性较差,而在此期间给予其一套有效的护理干预尤为重要[1]。因此,该文对2014年5月—2017年5月收取的儿童糖尿病患者80例进行客观的研究,并选择一项合理的护理方法,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该院儿童糖尿病患者,收取例数80,将80例患者进行分组,即观察组、对照组这2组,每组分别40例。观察组患者年龄在(8.32±1.02)岁,年龄范围上限值:11岁,下限值5岁;男女性比例各占28∶12例,病程在1~5年之间,平均病程(3.02±1.02)年。对照组患者年齡在(8.59±1.68)岁,年龄范围上限值:11岁,下限值6岁;男女性比例各占29∶11例,病程在1~6年之间,平均病程(3.52±1.07)年。将两组儿童糖尿病患者的性别、年龄等(各项临床资料)实施对比,对比结果发现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实施对比。

1.2 方法

对照组该组糖尿病患儿实施常规护理干预,主要内容包括对患者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讲解糖尿病的相关知识,并给予及基本的心理护理干预。观察组儿童糖尿病患儿采取心理护理干预,具体措施:①患者的心理护理:根据患者不同年龄特点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如对于<10岁患儿,由于其年龄较小,对疾病的知识不了解,因此不会因为疾病而产生不良情绪,反而对陌生环境及陌生人产生较多不良情绪,如焦虑、抑郁、紧张、害怕等,对疾病恢复十分不利[2-3]。因此,护理人员可主动与患儿进行接触,在交流的过程中保持亲和的语气,面带微笑,并根据患者感兴趣的话题进行交谈。此外,还可通过每晚为患者讲故事,给予患者玩具、童话故事书等,使其能够尽快熟悉陌生环境及护理人员,消除恐惧感,进而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4]。而对于年龄在10岁以上患儿,根据患者住院情绪给予其针对性心理护理,对于患者的疑惑应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儿进行解答,不可表现出不耐烦的态度,使其能够增强战胜疾病的自信,还可通过邀请病情恢复较好患儿进行现身说法,使其以乐观的心态面对疾病,消除负面情绪。②患儿家属的心理护理:由于患儿在陌生环境中情绪不稳定,易产生较多负面情绪,进而出现一系列不良行为,如抑郁、哭泣、发脾气、大喊大叫等,该种情绪不仅会使患者血糖出现上升现象,部分患儿还会出现拒绝治疗的现象,对控制血糖十分不利[5]。因此,护理人员在护理工作中不仅需安慰患儿的情绪,同时应观察患儿家属的情绪,并告知患儿家属有关糖尿病的相关知识,如发病机制、治疗方法、注意事项、预后情况等,使其对糖尿病有基本的认知,并告知其家属的不良情绪对患者的情绪可造成直接影响,由此建立患儿家属的信心,使其能够以乐观的心态面对。

1.3 观察指标

分析2组儿童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改善情况(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分析2组儿童糖尿病患儿家属心理状态评分(焦虑、抑郁)。分析2组儿童糖尿病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

1.4 统计方法

选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作为评价该次研究结果的方法,计量资料用(%)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将2组血糖水平改善情况进行对比

观察组儿童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4.76±1.02)mmol/L;餐后2 h血糖(8.06±1.15)mmol/L,显著优于对照组各项指标(P<0.05)。如表1。

2.2 比较两组患者家属心理状态评分

观察组儿童糖尿病患者家属SAS(29.68±1.02)分;SDS(30.25±1.52)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如表2。

2.3 对比2组患者家属护理满意度

观察组儿童糖尿病患者家属护理满意度97.50%,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如表3。

3 讨论

糖尿病具有病程长、难治愈等特点,给临床治疗增加了困难。儿童在糖尿病中占有一定比例,以Ⅰ型糖尿病较为多见,由于儿童存在并发症多、依从性差等现象,给临床治疗工作带来了困难[6]。而在此期间,对患者实施一项有效的护理干预尤为重要。

在该次研究中,通过对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及家属的不良情绪,促进护患关系的和谐,同时还能使其血糖水平处于稳定状态,消除不良情绪,建立战胜疾病的自信心,促进护理及治疗工作能够顺利进行[7]。在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的同时不可忽视对患者家属的护理,其原因是由于患者家属的情绪能够直接影响到幼儿,进而对护理效果造成影响,对控制血糖十分不利。

通过该次研究,观察组儿童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4.76±1.02)mmol/L;餐后2 h血糖(8.06±1.15)mmol/L,显著优于对照组各项指标(P<0.05)。观察组儿童糖尿病患者SAS(29.68±1.02)分;SDS(30.25±1.52)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儿童糖尿病患者家属护理满意度97.50%,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对儿童糖尿病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其不良情绪,同时还能有效改善患者血糖水平,值得进一步推广与探究。

[参考文献]

[1] 陆群,孙海峰,姚孝娟,等.循证护理联合临床护理路径在儿童糖尿病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4,16(6):43-46.

[2] 魏荣,柯晓燕.需要层次理论对儿童糖尿病住院舒适度及家长满意度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2):147-148.

[3] 刘春妍,崔晓晶.循证护理与临床护理路径联合应用于儿童糖尿病中的效果观察[J].吉林医学,2013,34(15):3048.

[4] 蒋哲.心理护理在儿童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伤残医学,2014,42(18):200-202.

[5] 孟艳玲,李胜兰.探讨健康教育在儿童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7,5(16):127-128.

[6] 姚慧梅,黄映嫦,刘运阳,等.循证护理模式在儿童糖尿病护理中实施的有效性评价[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10(16):199-200.

[7] 毛芳,孙斐,周正香,等.心理护理在儿童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J].医学信息,2013,85(25):212-213.

(收稿日期:2017-08-13)

猜你喜欢
常规护理心理护理
目标性心理护理应用于恶性肿瘤术后化疗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