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燕 巩维佳 刘洋
[摘要] 目的 探究健康教育干预措施对社区糖尿病管理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2015年1—6月在该社区建立慢性病健康档案的110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所选患者均符合我国相关糖尿病诊断标准。依据护理方式差异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实验组接受常规护理和健康教育干预,对照组仅接受常规护理,分析两组护理前后的心理状况、血糖水平及自我管理能力,健康教育干预周期为3个月。 结果 通过相应护理干预之后,两组患者的心理状况均得到显著改善,其中实验组患者的抑郁和焦虑等不良心理情绪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水平和餐后2 h血糖水平均明显下降,其中实验组的血糖水平下降值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通过相关护理干预后,实验组患者的各项自我管理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 结论 给予社区糖尿病患者相关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增强自我管理能力,同时还可促进血糖水平的降低,值得在社区慢性病护理工作中推广使用。
[关键词] 糖尿病;健康教育;自我管理;血糖水平;心理状况
[中图分类号] R58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7)12(a)-0143-02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主要特征为血糖水平升高,是当前社会的一种高发病和常见病,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糖尿病呈高发趋势[1]。当前,我国糖尿病患者多达9 000万,该病已成为继心脑血管、肿瘤疾病以后的第3大严重危及人类身心健康的慢性病[2]。在社区糖尿病健康教育工作中,持续的技能培養、疾病管理知识和医疗支持均同样重要,良好的健康教育护理干预不仅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生活状态,还能增强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这有助于早期预防、发现糖尿病并发症,有效控制血糖水平,进而增强患者接受治疗的依从性,但是糖尿病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并未得到普及。鉴于此,该组研究调查分析了该社区2015年1—6月健康教育护理干预措施对糖尿病患者110例的影响状况,所得结果较为理想,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在该社区建立慢性病健康档案的110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且均符合我国相关糖尿病诊断标准。依据护理方式差异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实验组男22例,女33例;年龄29~77岁,平均年龄(59.6±4.3)岁;病程1~18年,平均病程(11.1±2.8)年。对照组男21例,女34例;年龄28~79岁,平均年龄(58.8±4.6)岁;病程1~17年,平均病程(11.4±2.4)年。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和病程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备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主要包括发放糖尿病健康知识手册、用药指导、定期监测血糖等。实验组在对照组的护理基础上再接受健康教育干预,具体流程如下:①心理干预 密切注意糖尿病患者的不良心理情绪,及时给予心理疏导,用安慰性、鼓励性的话语减轻其心理负担;定期组织糖尿病患者参与有关专题讲座,通过经验交流,增强其接受治疗的依从性和自信心。②行为干预 告诉糖尿病患者健康生活的重要性,规避对血糖产生消极影响的行为,适度加强锻炼,增强治疗效果。③饮食干预 告知患者应选择低脂、低盐、清淡、易消化、高蛋白、高纤维素食物,避免刺激性饮食;注射胰岛素时间或者服用降压药的时间应与进餐时间相配合。④药物干预 告诉患者及家属合理用药的重要意义,嘱咐他们按时服药,引导家属督促患者正确用药[3]。
1.3 临床疗效评定指标
①检测血糖:社区护理干预前后,抽取所选患者的空腹静脉血和餐后2 h静脉血,检测空腹血糖水平和餐后2 h血糖水平。②评定心理状况:运用SDS、SAS评分表统计分析糖尿病患者的抑郁和焦虑情况,SDS 评分≥41表明存在抑郁情绪,<41表明情绪正常;SAS评分≥40表明存在焦虑情绪,<40表明情绪正常。③评定自我管理能力:健康教育前后。对患者的各项自我管理能力进行评分,主要调查内容为血糖仪自测技术、一般糖尿病知识以及识别和处理糖尿病并发症能力,分数越高表明患者掌握程度越好[4]。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4.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用(x±s)表示计量资料,资料间的比较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护理干预前后两组病患的血糖水平
通过健康教育干预后,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水平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健康教育干预以后实验组患者的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t=18.214)。见表1。
2.2 比较护理干预前后两组病患的心理状况
健康教育干预以后,实验组患者的SAS评分及SDS评分均显著降低,且健康教育前后的评分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实验组患者接受健康教育后的SAS评分和SDS评分都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1,t=15.315)。见表2。
2.3 比较护理前后两组病患的自我管理能力
通过健康教育后,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一般糖尿病知识、血糖仪自测技术、和识别、处理糖尿病并发症等自我管理能力均得到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健康教育干预后,实验组患者的各项自我管理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08,t=16.216)。
3 讨论
糖尿病是一种非传染性的慢性疾病,糖尿病患者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治疗或者有效护理,则极易发生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脑病等并发症。糖尿病病程较长,临床治疗过程容易受到各类因素影响,无法获得最佳疗效[5]。当前,尚未出现可完全治愈糖尿病的有效药物和有效治疗方案,但是可以借助多种辅助手段,合理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为了更好地巩固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需要给予患者健康教育干预护理,以此配合临床治疗,从而提高患者接受临床治疗的依从性,优化病情康复进程。
诸多研究显示,多数糖尿病病患因生活、用药等习惯不规范,致使其血糖无法得到有效控制,甚至恶化[6-7]。此外,社区糖尿病患者的文化程度、职业均不相同,多数患者不了解糖尿病相关知识,进而影响其接受药物治疗的依从性,例如患者擅自停药或减少药物剂量,这不仅会降低疗效,还会加重糖尿病病情。健康教育护理干预模式以改变糖尿病患者的认知方向,通过正确的健康指导来督促患者认识健康行为,在用药、饮食和生活方面规范自身行为,进而实现配合药物治疗。其中心理护理干预能改善患者的抑郁、焦虑等不良心理情绪,帮助他们建立战胜疾病的自信心;用药干预指导能使患者理解准确用药的重要性,做到按时、按医嘱服药;行为干预可引导患者减少影响血糖升高的行为,通过体育锻炼增强免疫力;饮食干预能督促患者健康饮食,避免因饮食不健康引发的刺激现象。因而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在社区老年糖尿病人群中具有重要价值。
该组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健康教育护理干预,细致化的心理护理和用药指导能增强患者对糖尿病健康知识的准确认知,改善其不良心理情绪,提高自我管理能力。此外,从健康教育的护理干预状况来看,实验组患者的空腹血糖水平和餐后2 h血糖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这也提醒我们准确运用健康教育护理干预,能有效规范糖尿病患者的日常用药习惯,以提高药物治疗效果。
综上,在常规用药指导基础上,再给予患者健康教育护理干预,能有效增强患者用药依从性,值得在临床护理中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张迪,秦玲. 健康教育对城市某社区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影响的研究[J]. 中华全科医学,2016,14(8):1356-1358.
[2] 孔丽仪,何桂英,黄丽婵. 浅析社区开展糖尿病健康教育活动对老年患者的影響[J]. 中国实用医药,2016,11(36):190-192.
[3] 戴国强,戴家强. 微信健康教育平台对社区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影响分析[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7,31(4):49-51.
[4] 张玉玲. 社区健康教育管理模式对社区糖尿病患者病情的影响观察[J]. 中国社区医师,2017,33(5):136,138.
[5] 陈菊香. “糖友”俱乐部式健康教育管理对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 现代医院,2013,13(12):154-156.
[6] 夏丽,李玲. 个体化健康教育管理对社区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及遵医行为的影响[J]. 中国医药科学,2017,7(16):245-247.
[7] 黎淑馨,庞健,马月红,等.健康教育对社区高血压及糖尿病患者管理效果的观察[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4,23(1):106.
(收稿日期:2017-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