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锦曜
[摘要] 目的 分析氨氯地平联合缬沙坦治疗老年原发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临床观察。 方法 于2014年4月—2017年5月将40例老年原发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8例以氨氯地平治疗,观察组22例用氨氯地平联合缬沙坦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降压总有效率95.4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22%(P<0.05),观察组血压达标率81.8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0.00%(P<0.05)。治疗后两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空腹胰岛素水平均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1.11%、9.09%,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氨氯地平联合缬沙坦治疗老年原发高血压合并糖尿病降压效果理想,可有效调节血糖水平及胰岛素水平,且用药安全,值得推广。
[关键词] 老年原发高血压;糖尿病;氨氯地平;缬沙坦
[中图分类号] R54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7)12(a)-0093-02
高血压是临床常见且多发的心血管疾病,是造成中风、心脏病、血管瘤、肾衰竭等众多疾病的危险因素。统计[1]显示,老年人群中高血压发生率约为49.8%,且因老年人机体抵抗力差、免疫功能差,因此更易合并糖尿病。老年原发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关键环节是胰岛素抵抗,且胰岛素抵抗和患者预后之间关联密切。研究提出[2],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以联合用药为佳,且应注意联合应用药物的协同作用,尽可能减少药物不良反应,促使代谢综合征有效改善,对靶器官加以有效保护。氨氯地平、缬沙坦为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常用治疗药物,为探讨这两种药物联合应用的临床价值,笔者于2014年4月—2017年5月选取40例老年原发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以随机分组方式展开探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所收治的40例老年原发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均根据中华医学会所制原发高血压、糖尿病诊断标准明确诊断,将合并心肝肾功能严重异常、依从性差不能配合治疗者全部排除。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签知情同意书后,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8例,其中男11例,女7例,年龄59~71岁,平均(65.48±2.36)岁;平均收缩压(169.47±12.35)mmHg,平均舒张压(107.63±11.08)mmHg;观察组22例,其中男13例,女9例,年龄57~70岁,平均(65.52±2.41)岁;平均收缩压(169.39±12.24)mmHg,平均舒张压(107.70±11.12)mmHg;两组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对比。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氨氯地平5.0 mg,口服,1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缬沙坦(国药准字H2010 3521)80.0 mg,口服,1次/d。两组均连续用药2个月。
1.3 观察指标
①对两组患者降压效果展开评估[3],显效:经治疗患者头晕、乏力、心悸等症状完全消失,舒张压降低10 mmHg及以上且恢复为正常范围,或舒张压降低20 mmHg及以上;有效:舒张压降低不足10 mmHg且为正常范围,或舒张压下降10~19 mmHg,同时收缩压降低至少30 mmHg;无效:不符合上述标准。以显效、有效为总有效。②记录治疗前后两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空腹胰岛素水平等。③观察治疗期间不良反应。④统计治疗后两组血压达标率(舒张压低于90 mmHg,收缩压低于140 mmHg)。
1.4 统计方法
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用(x±s)表示,以t检验对比;计数资料用[n(%)]表示,以χ2检验对比。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降压效果比较
两组降压治疗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治疗前后相关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空腹胰岛素水平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三项指标均明显改善,且观察组的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 两组治疗后血压达标率
两组患者治疗后血压达标情况为:对照组9例(50.00%),观察组18例(81.82%),两组血压达标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 不良反应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高血压是临床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在所有慢性病中发病人数占据首位,目前该病已成为全世界范围内共同关注的严重卫生问题。现阶段,原发性高血压已经成为对老年人身心健康与生活质量有严重威胁的常见疾病,其发病因素主要包括遗传因素、精神緊张、吸烟、膳食影响、肥胖、过量饮酒等。
糖尿病同样是心血管疾病独立危险因素,可严重危害老年人的机体健康。老年原发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更易发生心脑血管并发症,常见并发症为视网膜病变、肾脏疾病、脑卒中等,甚至可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因此对该类患者需要有效控制其血压水平,合理控制血糖,延缓疾病进展,防止患者发生更严重的后果[4]。
氨氯地平为目前常用降压药物,是一种长效二氢吡啶型钙通道阻滞剂,可安全、平稳的发挥降压效果,患者在24 h内只需用药1次,即可对血压予以有效控制。氨氯地平对高血压的作用机制为:该药物促使患者全身血管在一定程度上舒张,促进血管平滑肌舒张,对外周动脉血管加以扩张,增强血管选择性,促使冠脉内血流量增多,进而发挥下调血压的效果。在临床中应用氨氯地平时,这一药物不会在发挥降压效果的同时导致反射性心率增快,故而可对心肌缺血症状予以有效保护,且能保护血管内皮,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氨氯地平这一钙通道阻滞剂的药效持久,降压期间不易引发大范围的血压波动,因此应用期间可避免晨峰、夜晚高血压现象,患者耐受度较高;另外,氨氯地平能够有效调节肾小管上皮细胞,促使肾滤过功能改善。
缬沙坦属于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在血液中具有较长半衰期,因此药物浓度可在长时间内得到维持,这不仅能促使降压效果进一步增强,同时还不会影响到胰岛素的分泌。缬沙坦可促使血管扩张,同时可对醛固酮分泌发挥抑制作用,促使心室重塑情况得到改善,降压作用理想。同时,缬沙坦可对受体AT1与AT2予以刺激并发挥抑制作用,具有很强的特异性,在其降压过程中,该药物不会对其他离子通道或者其他激素受體发挥作用,因此不会影响P物质形成、缓激肽降解等过程,也不会对患者心率造成影响,对于老年患者而言更为合适。在老年原发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治疗中,将氨氯地平与缬沙坦联合起来应用,两种药物可协同发挥作用。其中缬沙坦可对氨氯地平促使血管扩张所致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激活过程加以缓解,还可减轻氨氯地平所致组织水肿。两种药物联合应用,可促使更多患者血压达标。
该研究通过分析两组患者的降压效果及治疗后血压达标情况,发现观察组降压总有效率、血压达标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可见氨氯地平联合缬沙坦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降压效果,促使患者血压尽可能恢复到正常水平。比较两组血糖指标,可知治疗后两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空腹胰岛素水平均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可见联合用药对患者血糖及胰岛素分泌有调节作用,有助于缓解患者糖尿病病情。另外,对照组、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1.11%、9.09%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联合用药不会导致用药风险增加,且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略低于对照组,目前尚不能判定这是否因该研究样本量较小,以致两组患者无法拉开差距所致,后期可加大样本量,对药物不良反应深入分析。
综上所述,氨氯地平联合缬沙坦治疗老年原发高血压合并糖尿病降压效果理想,可有效调节血糖水平及胰岛素水平,且用药安全,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陈锋,刘慧君,付红燕.非洛地平缓释片联合ACEI/ARB治疗老年糖尿病合并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观察[J].老年医学与保健,2015,21(6):395-398.
[2] 王云,秦明照,王雯,等.老年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血压变异性的临床观察[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5,17(7):697-700.
[3] 于文娟,赵蓓,钟海珍,等.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慢性肾病患者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7,19(9):948-951.
[4] 张潇怡,问文敏,张添甜,等.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15,44(9):803-805.
(收稿日期:2017-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