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卫 吴小妹 容梅
摘 要:调查报告采取分层抽样的方法,对广州市三个不同发展阶段行政区的小学进行了课后体育锻炼状况调查,试图通过调查为教育行政部门了解小学生课后体育锻炼的现状提供帮助。
关键词:小学生;体质;课后体育锻炼
中图分类号:G807.0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6-1487.2018.01.026
1调研对象及方法
1.1调研对象
本调研采用社会学分层抽样的方法,根据GDP总额和社会文化发展水平确定了老城区、发达城区、发展城区三个抽样层,抽取了较能代表三个抽样层特征的老城区越秀区、发达区天河区、发展区番禺区为调研对象,每个区随机抽10所小学为调研对象。
1.2 调研方法
1.2.1问卷调查法
分别设计了体育老师小学生体育锻炼状况调查问卷和家长小学生体育锻炼状况调查问卷,实发2000份,回收1717份,其中回收体育老师264人、家长1453份,回收率85.8%。
1.2.2 现场调研法
调研就小学生体育锻炼相关问题进行了现场调研,随后到广州市教育局、北京市朝阳区教育局、江西省宜春市教育局等相关单位进行了现场调研。
1.2.3 数据统计分析法
对回收的问卷运用数据统计分析法进行处理和分析。
2 广州市小学生体质的现状
2.1 小学生体质健康的重要性
小学生时期(7岁—13岁)所在的青春前期是人体生长发育的最重要阶段,是性成熟期前内分泌系统开始发生显著变化的敏感阶段,身体各系统和器官在激素的作用下,身体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各系统和器官正由量变的不断积累渐进促成了青春期身体的飞跃。这期间身体各系统和器官的可塑性强,身体各系统对运动和营养干预的敏感性高,是身体发育的第二个关键期。这个关键期科学的体育锻炼将为他们成年的身体健康水平和运动能力奠定雄厚的基础,同时也是养成终生锻炼习惯的关键阶段。
2.2 广州市小学生体质变化的趋势
对2000年和2014年两次国家体质调查数据的分析可发现,能有效反映广州市小学生体质状况的运动素质呈整体下降趋势,主要表现在:身体形态相关的3项主要指标(身高、体重和胸围)的基本数据,与2000年国家体质调查相比增长幅度较大,指标向好明显;小学男生和女生的肥胖检出率分别为17.45%和9.17%,增加幅度较大,BMI指数下降明显;速度和爆发力指标呈整体下滑的趋势;女生力量指标下滑严重;男、女生耐力指标远低于2000年水平;柔韧性素质指标女生明显回升,男性下降明显。
2.3 2016年广州市小学生体质的状况
根据2016年广州市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数据,小学生体质状况呈整体下降趋势;优秀率只有2.6%,良好率17%,不及格率达16.2%;总体肺活量不及格率为20.5%,重度近视率49.8%、男、女生肥胖患病率分别为17.12%和9.11%;男、女生速度、爆发力、耐力指标下滑严重;女生力量指标下滑严重。
3 调查结果与分析
3.1 广州市青少年体质下降的主要原因
本调查对广州市三个不同发展阶段的区264名体育老师教学管理人员、1453名家长共1717人进行了抽样问卷调查[1],经数理统计分析出广州市小学生体质下降相关的几个主要因素:
3.1.1 50.38%的家长和62.8%的老师认为运动时间不足是小学生体质下降的主要因素。
3.1.2 15.9%的家长认为不科学饮食习惯,摄取高脂肪高蛋白等能量过多,营养不足是影响小学生体质的重要因素。
3.1.3 13.21%的家长认为现代智能生活方式(电子游戏、手机、电脑、现代交通工具)是小学生体质下降的因素之一,这与徐焰等学者[2]的研究结论是一致的。
3.1.4 11.77%的家长认为作业多,睡眠减少是影响小学生体质下降的因素之一。
3.1.5 64.02%的老師认为锻炼技术落后,需要更新小学生锻炼技术,这与徐焰等学者的研究[2]结论是一致的。
3.2 小学生每周体育锻炼时间
3.2.1 从调查分析可以知道:体育老师认为每周锻炼时间5小时以上的占49.62%,认为每周锻炼达3小时以上的达76.19%;认为小学生体育活动不足的体育老师达49.24%,勉强够的20.83%,认为足够的为26.14%。
3.2.2 从调查分析可以知道:家长认为每周锻炼时间五小时以上的占44.39%,认为每周锻炼达3小时以上的达75.09%;认为小学生体育活动不足的家长达37.03%,勉强够的27.6%,认为足够的为27.25%。。
3.2.3 统计分析发现,广州市小学生每周体育锻炼时间分布呈哑铃状,锻炼施加为5小时和2小时的学校较多,每周3、4小时的较少。无论家长还是体育老师的问卷,均反映出有近50%的小学生每周体育锻炼时间达到教育部规定的5小时,但也有近25%的体育老师和家长的数据反映出部分学校小学生每周锻炼时间才2小时。
3.3 广州市小学生下午课后主要活动状况
通过调查分析可以知道:
3.3.1 小学生下午课后没有固定安排的占63.66%。
3.3.2 请托管机构照顾的23.47%,大部分托管机构帮助管理孩子做作业,相当部分的小学生托管机构没有任何相关资质及工商管理部门的行政许可。
3.3.3 参加兴趣班的占12.87%,其中参加体育活动兴趣班的只有8.63%。
3.3.4 从调查分析可以知道:小学生课外每周体育锻炼时间在30—50分钟的占61.8%、50-70分钟的24.16%,这意味着两时段共85.96%的小学生平均每天只有8-10分钟课外体育活动,运动量严重不足;能做到每天课外30分钟的小学生仅占3.99%。
3.4 家长对参加下午课后(3点到5点)体育锻炼的态度
从调查分析可以知道:
3.4.1 愿意積极参加下午课后体育活动的占63.93%。
3.4.2 根据师资和运动项目再定占26.98%,看其他同学是否参与占3.72%,也就是条件合适就参加的占30.7%。
3.4.3 不参加的只有5.37%。
3.4.4 条件合适就参与下午课后体育锻炼的高达94.63%。
3.5 小学生参加课后体育锻炼的意向分布
3.5.1 从分析可以知道:体育老师高度重视小学生的体质健康及体能水平的发展,将希望与机构合作的小学生课后体育锻炼项目选择的第一位给了体能锻炼,占总体育老师调研人数的60.61%,足球排第二位,占总体育老师调研人数的17.42%。
3.5.2 从分析可以知道:小学生课后体育锻炼选择篮球、足球、羽毛球三大运动项目的占44.32%,接近半数,唯一意外的是学生家长选择最多的体能锻炼占21.68%,说明家长已开始重视小学生的体质与身体能力的发展了。
3.6 影响小学生课后体育锻炼的主要原因
从对表8的分析可以知道:影响小学生课后体育锻炼最大的影响因素(29.55%)是小学生运动的安全问题;老师人手不足是影响孩子参加课后体育锻炼的第二大影响因素(26.89%);运动设施不足(12.5%)和孩子不爱运动(6.82%)是影响课后体育运动的其他因素。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1.1 对问卷结果的分析发现:平均47%的体育老师和家长认为小学生每周体育锻炼时间能达到教育部规定的在校每周5小时的锻炼时间;平均25%的体育老师和家长认为小学生在校每周体育锻炼时间只有2小时;说明相当部分的小学生每周运动时间严重不足。
4.1.2 对问卷结果的分析发现:抽样的学校都能按照广州市教育局规定的教学标准实施小学生体育课程,达不到小学生每周5小时锻炼时间的学校,主要是学校课间和课后没有采取有效措施实施小学生体育锻炼;老城区和发达城区学校课间和课后体育锻炼实施效果较好,学生达到每周5小时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较高。
4.1.3 大部分家长对参加课后体育锻炼持积极的态度,表示愿意参加由学校组织的课后3点-5点的体育锻炼,并表现出对体能锻炼的较高支持度和认可度。
4.1.4 大部分小学体育老师认为,影响小学生课后3点-5点的体育锻炼的排前三位的主要因素是师资不足、学生安全和设施不足问题。
4.2 建议
4.2.1 小学生课后3点-5点是弥补小学生体育锻炼时间不足的重要时段,学校应该根据自身师资及场地条件积极开展课后的小学生体育锻炼。
4.2.2 师资问题可以通过与高校或社会培训机构的合作来解决,不但能有效提高孩子身体素质,还能促进学校体育科学化水平的提升。
4.2.3 场地问题可以采用班级轮换的方式,合理安排每个班在一周参加二次的课后体育锻炼,轮空期间可以穿插其他的科技、艺术等活动。
参考文献:
[1] 民革广州市委会科教文卫体委重点调研课题. 关于开展小学生课后身体素质与创新素质教育的建议. 2017.
[2] 徐焰等.广东省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调查[J]. 体育学刊,2015(07):96-99.
[3] 马思远. 我国中小学生体质下降及其社会成因研究[D]. 北京体育大学,2012.
[4] 刘国宁,王声湧,荆春霞,池桂波,董晓梅,陈青山,傅传喜. 广州市某重点小学学生营养状况调查[J]. 中国学校卫生,2007(07):637-638.
[5] 叶伟国. 深圳市某小学学生营养状况和肥胖情况调查与分析[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0(01):59-60.
[6] 林生茂,张冬生,林潜,林强. 揭阳市小学生现时营养状况调查分析[J]. 疾病监测与控制,2009(06):326-327.
[7] 李义丹. 人的科学发展观理念下的中小学素质教育探析[D].天津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