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晓汀
[摘要] 目的 分析糖尿病并发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临床护理。 方法 该文所选80例糖尿病并发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均为该院2012年1月—2015年1月所收治,随机将其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均为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临床疗效。 结果 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的HAMD评分、CNS评分均显著低于护理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实验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的HAMD评分、CN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血糖控制良好例数显著多于对照组,血糖控制较差例数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为糖尿病并发脑卒中后抑郁患者提供综合护理干预,能对其神经功能和抑郁状况进行显著改善,对其血糖水平进行有效控制,促进患者疾病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糖尿病;脑卒中;抑郁;临床护理
[中图分类号] R248.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7)11(a)-0134-03
糖尿病是临床中发生率较高的一种慢性病,在我国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剧的过程中,我国糖尿病患者人数也越来越多;脑卒中则是糖尿病患者最容易发生的一种大血管并发症。卒中后抑郁是脑卒中患者发生率较高的一种并发症,患者常常表现为郁闷、忧伤、情绪低落,或者对某部分事物不感兴趣,会严重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会严重降低患者的记忆力和注意力。临床研究发现,临床护理工作会直接影响脑卒中后抑郁状态,如果未能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进行及时和有效的治疗,则会导致其神经功能缺损加重,让其行动力和认知力恢复时间延长[1]。该研究选取2012年1月—2015年1月收治4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主要分析了糖尿病并发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临床护理,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文所选80例糖尿病并发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纳入标准:满足《内科学》中有关糖尿病的相关诊断标准[2];满足《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中有关脑卒中的相关诊断标准[3],同时经MRI和颅腦CT检查证实;满足《神经病学》中有关抑郁症的相关诊断标准[4];患者神志清晰,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痴呆患者;意识障碍、理解障碍、严重失语患者。随机将80例患者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均为40例。对照组中,22例男性,18例女性;患者年龄为53~77岁,平均年龄为(68.3±2.4)岁。实验组中,23例男性,17例女性;患者年龄为54~79岁,平均年龄为(68.1±2.7)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严格遵医嘱开展各项护理操作,对患者病情变化进行严密观察等。实验组采用综合护理,具体的护理干预内容主要为。
①病情评估:护理人员在对患者的一般情况进行评估时,还应对患者的社会状况、心理状况、自理程度以及生理状况进行重点评估。如果患者存在抑郁倾向,则应在入院48 h内(护理前)和出院当天(护理后)选择抑郁量表(SDS)并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对其抑郁状态进行评估。
②糖尿病护理:选择血糖仪对患者的血糖水平进行定时检测,选择合理的方法将患者的血糖水平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并为患者建立血糖登记薄。加强用药指导,让其治疗依从性和认知水平显著提高;向患者详细讲解双胍类、磺脲类等常规降糖药物的用药目的、用量、用法以及相关注意事项;如果患者经口服降糖药物治疗和饮食控制,血糖控制效果不理想,则应及时给予胰岛素治疗。加强患者的饮食指导,饮食应该以低脂、低盐、高纤维素、高维生素和高蛋白食物为主,多进食新鲜的蔬菜和各种菌类,不能进食高胆固醇食物和动物脂肪。饮食应坚持少吃多餐的原则,定时定量。
③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在向患者介绍住院须知、医院环境时,语言应温和,态度应亲切,让患者的孤独感、不安全感以及陌生感有效消除。护理人员应和患者进行有效的交流沟通,对其注意力进行分散,对患者的内心倾诉应认真倾听,让患者的安全感有效提升,让其自信心和自尊心显著提高。如果患者存在重度抑郁,则应对其情绪波动进行密切注意;如果患者存在自杀倾向,则应告知患者家属时刻陪伴患者,和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有效的交流沟通,对其心理状态进行了解,对患者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对其错误认知进行纠正,让患者能对自身价值进行重新认识,对生活目标进行调整。
④健康宣教:临床研究发现,患者的疾病知识掌握程度会直接影响脑卒中患者的抑郁状态。所以在日常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应加强健康宣教工作,向患者详细讲解相关的疾病知识,如发病诱因、发病原因、休息活动、饮食知识、功能锻炼、睡眠障碍等知识;对患者进行指导,让其掌握康复锻炼和血糖自我监测的正确方法。
⑤康复训练:对于脑卒中患者来讲,应在其神经功能缺损未持续发展、生命体征保持稳定后48 h开展康复训练,如关节被动活动、体位转移、肩关节保护、头部体位、正确翻身、良肢位摆放等。越早开展康复护理,越能有效恢复其功能,让患者的消极情绪有效消除或降低。医护人员应和患者及其家属一起,为患者制定科学的康复计划,应用辅助工具让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显著提高,在开展康复训练时应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从粗到细,由易到难,让患者的自我价值和自信心显著提高。
⑥社会和家庭支持:护理人员应加强和患者家属的交流沟通,对社会和家庭的支持力量进行积极调动。加强患者家属的健康宣教工作,让患者家属的耐心和信心提高,告知患者家属应多支持和关心患者,通过指导让患者家属掌握康复训练的正确方法,让患者感受到家庭和亲情的温暖。
1.3 临床观察指标
①选择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来对患者的抑郁程度进行评估:患者分值<8分则表示无抑郁;患者分值≥8分则表示轻度抑郁;患者分值≥17分则表示中度抑郁;患者分值≥24分则表示重度抑郁[5]。②选择加拿大神经功能评分量表(CNS)来评估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患者分值越高则表示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越严重[6]。③对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进行观察,具体分为较差、一般、良好。
1.4 统计方法
选择SPSS 17.0统计学软件来分析和统计该研究相关数据,计数资料用例表示选择χ2检验,计量资料用(x±s)表示,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护理前后的HAMD评分、CNS评分观察
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的HAMD评分、CNS评分均显著低于护理干预前(P<0.05),而且实验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的HAMD评分、CN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
2.2 血糖控制情况观察
实验组的血糖控制良好例数显著多于对照组,血糖控制较差例数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情况如表2。
3 讨论
糖尿病是临床中发生率较高的一种内分泌代谢性疾病,患者临床表现主要为消瘦、多食、多饮、烦渴、多尿等,如果患者病情严重则可能出现酮症酸中毒、神经或血管等急慢性并发症。糖尿病患者常常存在动脉硬化,血小板聚集能力和血液粘稠度上升,导致其血液表现为高凝状态,让微循环障碍加重,进而引起脑卒中。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讲,急性脑卒中不但是发生率较高的一种合并症,同时也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一个主要原因。对于脑卒中患者来讲,不但存在失语、偏瘫等功能障碍,而且还常常存在一定程度的情感障碍。
该研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的HAMD评分、CN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护理干预后实验组的总抑郁人数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血糖控制良好例数显著多于对照组,血糖控制较差例数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研究结果表明,为患者创造温馨的住院环境,为其提供生活方面和精神方面的支持,能让其心理负担有效减轻,进而来对其抑郁症状进行改善。加强患者的糖尿病护理,能对其血糖水平进行有效控制,进而来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患者疾病康复。积极引导患者,体贴和关心患者,并满足患者的合理需求,加强社会和家庭支持,能对患者的抑郁症状进行显著改善。加强患者的康复训练,对其自我效能感进行激发,让患者潜能显著提高,正确面对自身问题,进而坚持进行康复训练,促进患者疾病康复。除此之外还应加强患者及其家属的健康宣教工作,对高血压、脑卒中疾病的可逆性危险因子进行预防,并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加强药物知识宣教,让其服药依从性显著提高。患者家属心理方面、社会方面、身体方面的压力也比较大,不但会对其生化造成影响,同时也会对患者康复造成影响。所以应加强患者家属的技能指导、知识指导和精神支持,让患者及其家属的自信心显著提高,最终来对患者的抑郁症状进行显著改善。
总之,为糖尿病并发脑卒中后抑郁患者提供综合护理干预,能对其神经功能和抑郁状况进行显著改善,对其血糖水平进行有效控制,促进患者疾病康復,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张春慧,朱庆华,张振香,等.心理护理在老年脑卒中后抑郁康复中的作用[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1):2648-2649.
[2] 何锦坚,雷慧.中医情志护理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5):122-123.
[3] 赵爱花.互动式护理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康复的影响[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6,19(9):133-134.
[4] 吴燕,季琴花,沈玉妹,等.脑卒中后抑郁的相关因素及护理研究进展[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2,18(18):2230-2232.
[5] 黄小帅,邹建,杨美芳,等.正念减压疗法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焦虑抑郁水平的影响[J].护理学报,2017,24(7):62-64.
[6] 钟燕萍.早期康复护理对改善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 28(30):34-35.
(收稿日期:2017-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