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体育强化“健康教育”的“122”模式的初步探索

2018-05-15 10:47胡罡王玲
体育师友 2018年1期
关键词:健康教育体育课体育

胡罡 王玲

摘 要:体育与健康知识中很大一部分是与医学知识的交集,这在很大程度上区别于传统体育的教学。为适应课程改革对体育课新的要求,建立以健康为中心,体育锻炼和健康教育为支点的教学,重庆市凤鸣山中学开展“122”教学模式的研究,探索一条适合初中体育与健康教学的新途径。文章就此相关问题进行初步阐述。

关键词:强化健康教育;“122”教学模式;一个中心两个支点

中图分类号:G807.3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6-1487.2018.01.013

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开展健康教育?教师们在第八次课程改革中也进行了很多尝试。改革中,甚至出现了,游戏充斥整节课堂、扁担南瓜进入课堂、生产劳作、棋牌类、电子竞技等教学内容都有在课堂上出现,受到了专家们的一致质疑。从教师们错误的内容选择可以看出:教学目标、技术教学、健康教育这三个概念已成为很多一线老师的困惑。要在初中体育课中建立强化“健康教育”的教学模式,笔者认为首先还是要明确体育教学中教学目标、身体练习、健康教育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其次,总结传统体育课教学模式在“强化健康教育”上有哪些不足;最后,根据三者关系在弥补传统体育教学不足的基础上建立新的教学模式。本文就这三点展开讨论,阐述我校正在开展的初中体育强化“健康”的“122”模式的探索研究与同行们探讨。

1 体育与健康课程中教学目标、身体练习、健康教育这三者之间的关系

1.1 课程改革在体育与健康关系的大讨论中逐步清晰化了三者是“一个中心两个支点”的关系

本次课改将传统体育教学的核心概念“体质”、“三基”、“身体素质”已经转变成了“健康第一”。在改革思绪的碰撞中健康与体育的关系必然成为此次改革讨论的中心,讨论中有人认为是手段与目的的关系,如“体育为健康、技术为健康”论;有人认为是结合和相互促进的关系,如“体育与健康、体育+保健”论;也有人认为是对立的关系,也出现了“此次体育课程是健康与技术之争”的说法,甚至还出现过“淡化运动技术学习”的说法。但从大家的讨论中逐步清晰的是体育与健康教学的“中心”目标是“健康第一”;“身体练习”成为达成“中心”目标的“一个支点”,目的是通过身体练习增强体质;而“另一支点”则是健康教育(强化体育意识的知识、体育卫生知识、科学体育锻炼方法、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体育医疗保健等),其意义在于维护健康。

1.2 课标对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定义明确了三者是“一个中心两个支点”的关系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体育与健康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内容,以增进学生健康,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为主要目标的课程。”也就是说体育课程并不是简单的由传统体育改变成为健康教育加上传统体育,而是健康教育是体育课程的一部分。2011版《新课程标准》指出:体育课“必须以增进健康、培养学生意识和能力为目的”、“必须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必须学习必要的体育与健康知识与技能和方法”。由此可见,增进健康培养意识和能力的教学目标是中心,而围绕这个中心的两个支点一是身体练习,二是学习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

2 课程改革后传统体育课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2.1 以运动技术教学为教学主线的教学不利于对学生意识、能力的培养

传统的体育教学是以运动技术教学、体能训练为中心,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单纯传授技术、提高体能上,忽视对学生进行有效的体育意识、科学锻炼方法和体育综合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教学中过分强调动作的“标准”,练得多,讲得少,使得体育教学竞技化,这是存在问题的。不同的学生因先天因素掌握技能的能力是有限的,但他们对健康和锻炼的需求是一样的。传统教学中一些规则复杂和动作难度大的教材,使得一部分学生对达到体育课目标感到望尘莫及,产生了放弃练习的思想,是不符合现在体育与健康教学“健康第一”的教学目标的。

2.2 室外课教学对于理论知识的传授有着局限性

体育课多以室外课为主,虽然室外课很多老师也对学生进行了大量的健康知识,体育知识等理论知识的传授。但室外环境的各种影响、体育器材场地运动对学生的吸引加上学生对体育理论知识的认识不够,导致在室外环境讲授理论知识收效甚微。

2.3培养学生体育意识、健康行为和体育能力的问题没有引起教师的重视

由于大多数教师都是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成长的,教学中教学目标的选择多为技术的掌握、身体素质的提高,大量的注意力用于按照备课进行各种练习,然而练习的作用、练习安排怎样科学、以及离开课堂如何选择和组织练习等内容的教学被很多老师忽略了。很多基础较差的同学在课后缺乏自己安排练习的能力,也成为了许多学生体育锻炼仅仅存在于体育课和学校体育活动时间的主要原因。

2.4考评方法仍局限于对技术学习和体能的考评

考核评分方法有严重的局限性和片面性。在体育考评中重视对学生技术掌握的评价、对体能的评价,健康教育教学基本上停留在简单的健康宣传层次上。考评的指导使得多数学生对体育与健康知识性的东西重视不够,体育健身实践中的知识缺乏,是导致体育课缺乏课后生命力的原因之一。

3 强化“健康”的“122”模式的探索

基于以上的认识,我校于2015年开始着手建立适合强化“健康”的“122”教学模式。并于2016年展开逐步探索,建立了由体育教师、语文教师以及公立医院一线医生组成课题组,申请课题全面开展教学研究。希望通过“122”模式建立真正意义上形成以健康为“中心”以身体练习技能学习为增强体质的“一个支点”,以健康教育为维护健康的“另一个支点”的教学。

3.1 “122”模式的概述

“(122)”的教学模式是:按照国家要求初中体育课时每周正课为4节,1节课外活动课总共5节课重新整合。通过每周开展1节室内理论课讲解体育相关健康医學知识和健身理论相关联知识;2节户外实践课进行健身知识的运用,培养学生体育自学能力和基础体育项目技术教学的实践;2节课程辅导课学生学习体育专项运动技术(现开有体育游戏、乒乓球、篮球、田径、羽毛球等项目)。每名同学在室内课和实践课都按照行政班教学,2节连堂课程辅导学生选定项目教学点进行走班学习。(每个项目教学点每一学期开展2个专项教学内容,如乒羽教学班本期就是乒乓球羽毛球教学)

3.2 模式结构详解

3.2.1 定期进行一节室内课理论知识教学、评价与反馈

体育课的教学方式没有“优劣”之分,仅有功能的差异。不同内容有着适合它条件方式的不同教学。我们根据不同的授课内容选择了相对固定的教学方式与方法。我们固定每周一节室内理论课,讲解体育与健康医学知识和健身理论以及与体育组织运动相关联知识。首先,这样的固定的理论课能让学生更好的认识到理论知识的重要性,并消除了室外教学的环境影响。在室内提供的相对安静的环境更容易静下心来理解、记忆体育与健康的一些理论性知识;其次,室内环境能充分使用书籍、网络资料、微课、视频等多种教学载体,使很多抽象性、或者微观的理论用直观的形式表现出来;再次,多种载体的使用在学生知识容量的扩大效率上提高很多,同时也对学生课后体育知识自我获得性能力的培养提供示范;最后,教师还能对体育与健康知识进行定期的考核与评价,这是获取教学反馈信息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引导学生重视室内课体育知识学习的重要手段。

3.2.2 两节户外实践课的开展加强了实践环节的教育功能

我们每周安排2节实践课是为室内课学习的理论运用到实践中提供条件。2节实践课放弃以运动技术为教学主线,改以体育能力和健身体验为主线开展,课程单元如:组织球类比赛单元、耐力发展单元、速度发展单元等。这种实践课是基于室内理论课的运用,同时也是以体育技术技能学习为主要手段开展的。如耐力单元课程构成为①心血管系统对健康的影响(室内)②耐久跑③足球小场地比赛④耐力训练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和练习方法简介及运动技巧(室内)⑤定向越野⑥篮球小场地比赛⑦心率脉搏测试方法及在运动中的运用⑧足球运球技术⑨篮球运球技术⑩如何根据环境自身条件选择耐力练习项目(室内)⑾耐力游戏的选用与开展。增加实践环节是目前对于培养学生综合能力运用所学理论的一种方式,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某一动作技术、组织某项活动、体验健身方法:如室内课学习了体育绘图识图,实践课可开展学习武术、技巧前滚翻、跳箱等技巧。学生从中既学会了技巧的动作也体会到体育学习需要科学性,同时也掌握了体育学习识图学习的能力。实践环节同时也用于体验各种项目的健身效果:如室内课学习了耐力与心血管系统的理论、脉搏的测量等,实践课可开展耐久跑教学、足球教学、篮球教学、定向越野等体验各种练习对耐力的效果,同时掌握耐久跑的呼吸,足篮球的运球学习,既学习了运球技术又体验了这几种运动对耐力练习的不同效果等,这样的实践会更有针对性,且及时的总结会带给学生更大的收获。

3.2.3 两节课程辅导课建立在增加一定运动负荷,提高体能和运动技能水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基础上

我们每周安排连堂两节课程辅导将初中教材细分成12个专项,通过走班学习每个学生在每学期系统学习2个项目的技术,每学期后必须更换所学项目点(类似于高中的选项教学)最终达到初中初步掌握12项目的运动技术。设计连堂课是因为连堂可将2节课的准备活动和放松活动安排为各一次,节约出时间进行教学练习,连堂课也利用学生练习的连贯性。每个项目教学点每期只教授2个项目使得学习的系统性得以加强,避免一个教学内容学生刚初步掌握就下课了,第2次课又得从头复习再继续开展教学的尴尬。全年级打乱行政教学班的走班制,与不同的同学进行学习体验和分享体育与健康,无形间对学生进行了很好的社会适应培养。走班制和2堂连堂课,是全年级有统一时间进行体育与健康的教育,也是外聘专业医生、医学教授到学校讲学以弥补体育师资在专业上的不足,提供了时间上的保证,也为健康教育中医学知识的专业性,学生的认可度提供了保证。

3.2.4 同样是2课时的课辅和实践课在教学目标上有着巨大区别

课辅区别于实践课的地方主要是:实践课教学目标主要放在体育与健康知识的运用和能力的培养,通过中低负荷的身体练习,使学生体验体育健身的效果掌握健身的方法,维护学生健康;课程辅导课是技术的系统学习,通过适宜中高负荷的身体练习,提高体能和运动技能水平,增强学生体质。

3.2.5 评价建立在“一个中心两个支点”基础之上

我校“122”模式采用的考评成绩=体育与健康知识考试20%+学习态度10%(教师对其考勤和参与度记录)+技能考试30%+体育组织计划等能力考试30%+进步幅度10%。在体育课程评价中,改变传统体育以运动技术的技评和达标考核体育成绩的办法。 在“一个中心两个支点”的结论引领下,依据新课标采用多样体育与健康学习评价,建立新的体育考试制度。对学生评价树立身、心、群三维综合评价观,建立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体育考试。改变单纯测量身体素质与运动能力作为衡量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原则。在身体练习技术学习方面,采用对技评加健身效果评价结合,在健康教育方面,把理论考试与实践体育能力结合起来考核。有效的把教学目标中关于体育与健康的健康、能力、身体练习、以及健康教育效果进行综合的评价。

4 实践中注意的问题

4.1 健康教育在此是狭义的健康教育,是与体育健康有关联的健康教育,是指学习掌握一定的解剖生理知识、卫生知识、心理知识、体育运动知识、营养知识、保健知识,使学生建立健康的运动知识,形成健康的运动行为增强体质的过程。

4.2 室内课教材内容的选择和安排应注意与体育密切相关的健康教育知识,使体育教学内容与健康接轨,而不是健康教育课或生理卫生课的教学知识。在教材选择上要有系统性,充分考虑对学生体育意识、能力的培养,考虑到室内教学所能延绅的实践课教学内容。

4.3 明确体育与健康课的性质,牢固树立体育课程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的,以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学习内容。不是以知识传授和智力游戏为主要手段,所有教学内容应该是围绕体育与健康开展。 在实践课中要体现健康行为的促进,内容应符合以下条件:第一,有健康教育知识支撑;第二,符合体育课堂的教学组织;第三,有利于学生进行体育技能的学习和理解;第四,能适用于班级开展整体教学。

4.4 在实践课教学中,教师应对传统的以技术教学为主线进行突破,将教学重点不完全放在学生是否能达到技术标准,而是要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适度简化技术性较强的体育项目,降低难度,使多数学生能自主参与到体育锻炼中来,形成锻炼的意识。

4.5 重视培养体育与健康融合教育相适应的师资,提高教师素质,拓展教授知识领域。课程标准更重视学生要掌握健康知识,更多专业健康教育知识需要体育教师掌握,来培养学生健康意识和形成健康行为。对体育教师进行健康知识、医学相关知识以及相关操作的培训和继续教育以适应体育与健康教学。培训可通过对教师进修、短期培训和在职脱产等形式来取得健康教育的知识和技能。

4.6 可采用常规课与专题讲座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4.7 课程辅导需要更多的体育教师参与,建议小型学校在课辅安排上可采用分批次开展,如3-5班为一个课程辅导时间,每个课程时间错开,也可在每个项目教学点增加项目教学数量,以完成初中体育与健康技术教学的完整性。

参考文献:

[1] 李晓珍. 初中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课教学之我见[J]. 吉林教育,2010 (10):77.

[2] 吴爱军,刘成兵. 室内课体育与健康知识选编与实施策略[J]. 体育教学,2017,37(02):28-29.

[3] 吴克營. 初中体育教师必须牢牢把握体育课改的正确方向[J]. 考试周刊,2009 (34):24.

[4] 毛振明. 对第八次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改革(前一阶段)的回顾与认识[J]. 中国学校体育,2009 (08):20-23.

[5] 郝艳龙. 传统体育教学与健康体育教学的对比研究[J]. 改革与开放,2009 (10):175.

[6] 马玉虎. 谈初中体育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J]. 才智,2014 (23):146.

猜你喜欢
健康教育体育课体育
可有可无体育课?不!必须有!
体育课上的“意外”
讨厌的理由
授权理论在使用无创呼吸机COPD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健康教育在烧伤护理中的应用
糖尿病足的预防及护理方法初步研究
我们的“体育梦”
老师,我喜欢你,这是爱吗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