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慧
[提要] 本文选用1992~2015年中国对乌兹别克斯坦出口商品数据,分析中国对乌兹别克斯坦出口商品结构现状,并建立ARMA(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预测三大类商品出口额。结果显示:未来几年中国对乌兹别克斯坦出口商品中资源密集型产品出口额基本稳定;资本密集型产品出口额持续增加,中国对乌出口商品仍以资本密集型产品为主;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额稳定增长,在总出口额中也占很大一部分比重。
关键词:出口商品结构;ARMA模型;优化
中图分类号:F752.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8年3月27日
一、引言
中乌建交已有20多年的历史,1992年中国与乌兹别克斯坦贸易额仅为5,300万美元,2015年中国与乌兹别克斯坦的贸易额已达到35.03亿美元,仅2016年上半年中乌双边贸易额已达到18.71亿美元。长期以来,中国政府高度重视与乌兹别克斯坦的经贸关系。2015年中国与乌兹别克斯坦签署了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合作文件,将进一步深化两国经贸合作。
国内许多学者对贸易结构问题进行了研究,蔺建武、仲伟周、杨洪焦利用时间序列数据,实证了出口商品结构与资本劳动比率、R&D投入、FDI、经济开放度和汇率之间存在协整关系。汪建新从垂直专业化视角解释中国出口之谜,出口商品为高技术产品,但仍可能处于低技能的劳动密集型工序。邹雨霏建立优化评级体系,分析了中国对俄出口商品结构优化程度,提出创新传统产业保持原有优势、发展新产品培育新的竞争优势等优化产业结构的对策;刘甜甜对FDI与中国出口商品结构之间的关系进行定性和定量结合分析,提出可以借助外资来改善出口商品结构。
综合以上观点来看,大多数学者研究的是出口商品结构的决定因素,影响出口商品结构的因素,或是对如何优化出口商品结构。研究的着重点各有差异,选取的数据范围也有不同,但很少有学者是针对中国对乌兹别克斯坦的出口结构问题进行分析的。因此,本文先分析了出口商品结构现状,并建立模型预测了未来几年的出口商品结构,分析了中国对乌贸易结构切实存在的结构性问题。
二、中乌贸易现状分析
1992年中乌建交以来,中乌经贸积极发展,2002年以后两国贸易往来不断加深。本文中出口商品的结构分类是以SITC标准进行的,将中国的出口商品结构分为三大类,分别为资源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将SITC标准中第0~4类为资源密集型产品,资本密集型产品包括第5类和第7类,劳动密集型产品包括第6类和第8类。本文选用1992~2015年中国对乌兹别克斯坦出口贸易的数据均来自于UN comtrade网站。
1992~2000年间中国对乌兹别克斯坦三类产品的出口额都基本保持稳定;从2000年开始,中国对乌兹别克斯坦的出口商品数量呈恢复性增长,资源密集型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额都呈现出较快的上升趋势,2008年达到历史新高;2009年呈现下降趋势,主要是受到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但是随后又恢复上升的势态;同时可以看出中国对乌兹别克斯坦出口商品主要是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
三、实证分析
(一)模型选择。本文采用ARMA模型对1992~2015年我国对乌兹别克斯坦的出口商品时间序列进行预测分析。原序列R、K、L的ADF检验t值:0.45144、-0.577677、-0.658968,其结果都大于临界值,说明原序列是非平稳的,不能用于建立ARMA模型;由于原序列经过一阶差分后还是非平稳序列,将原序列再进行二阶差分,差分后的DDR、DDK、DDL序列的ADF检验t值分别为-5.402388、-5.904395、-5.192220,都小于显著性水平下的临界值,故平稳的二阶差分序列可以用于建立ARMA模型。
(二)模型识别和建立。确定二阶序列为平稳序列后,对平稳的序列所满足的模型形式进行识别,主要是看序列的自相关和偏自相关图。DDR序列的自相关系数是在第二期后开始衰减,第三期趋近于0,偏自相关系数在第三期后就落在虚线区域之内,在第四期后逐渐衰减,因此可以考虑对DDR序列建立ARMA(3,2)模型;DDK序列的自相关系数在第三期后落入虚线区域内,后逐渐趋近于0,偏自相关系数呈现拖尾,对此考虑建立MA(3)模型;DDL序列的自相关系数在第三期后迅速衰减,第六期后基本趋近于0,偏自相关系数在第三期后开始衰减,可以考虑对DDL序列建立ARMA(3,3)模型。实际模型还需要通过模型的拟合优度、参数显著性等要求进一步选择。
本文使用EViews7.2运用最小二乘估计法对1992~2015年三类商品的出口额进行估计。由于初步建立的模型个别参数不显著,对所建立的模型需要进一步调整,根据AIC准则、SC准则和参数显著性对比结果,将资本密集型产品调整为ARMA(3,3),结果显示参数显著,模型更为合适,将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额数据调整为ARMA(4,4)后模型更为合适。估计模型结果如下所示:
资源密集型产品出口额ARMA模型的估计式:
DDRt=357520.3-0.442755DDRt-1-0.781020DDRt-2-0.353322DDRt-3+?着t+0.542027?着t-1+0.456962?着t-2
(2.047927) (-1.262257) (-3.332965) (-1.217754)
(-1.201156) (-0.890600)
R2=0.750322 AIC=34.45688 DW=1.844238
資本密集型产品出口额ARMA模型的估计式:
DDKt=-0.013917DDKt-1-0.397466DDKt-2-0.884897DDKt-3+?着t-0.101592?着t-1-0.630615?着t-2+0.805258?着t-3
(-0.026364) (-1.114121) (-1.660659) (-0.171558)
(-1.506360) (1.840834)
R2=0.781776 AIC=39.57409 DW=2.129342
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额ARMA模型的估计式:
DDLt=-0.17080658+0.044684DDLt-1-0.555735DDLt-2-0.789221DDLt-3+0.005107DDLt-4+?着t+0.606937?着t-1-0.379913?着t-2+0.084714?着t-3-0.644198?着t-4
(-0.671682) (0.031417) (-0.793090) (-0.416485)
(0.002321) (-0.434997) (0.471818) (-0.034127) (0.335891)
为了检验所建立模型的准确程度,还需要检验残差是否为平稳的白噪声序列,对模型的残差序列进行单位根检验。资源密集型产品残差序列的自相关和偏自相关系数均在二倍的标准差范围之内,这表明残差序列为白噪声序列,所建立模型基本准确。同理,资本密集型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所建模型也基本准确。
(三)模型的检验及预测
1、模型检验。为了检验模型是否具有良好的预测效果,对2014年和2015年三大类商品的出口额进行预测,将预测的数据与实际数据进行比较,预测值的MPE(平均相对误差)值若在0.1的范围内,说明预测精度很高。预测结果显示,资源密集型产品预测值的MPE值为0.09418,资本密集型产品预测值的MPE值为0.125736,劳动密集型产品预测值的MPE值为0.032201,可以看出资源密集型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模型的预测精度都在0.1的范围之内,资本密集型产品的预测精度稍微偏高,但是基本满足预测精度要求,说明本文所建立的模型基本准确,可以用于短期预测。
2、预测。运用所建立模型,对2016~2018年中国对乌兹别克斯坦的三类出口商品额进行短期预测,预测结果显示,2016~2018年资源密集型产品的出口额基本保持稳定,资本密集型产品的出口额保持增长趋势,2016年达到1,223,629,740美元,2017年达到1,466,518,944美元,2018年达到1,861,900,477美元,其所占总出口额的比重基本在60%以上,可以看出,未来几年我国对乌兹别克斯坦出口商品主要以资本密集型产品为主;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额将不断增长。2016年达到557,285,847美元,2017年达到687,802,703美元,2018年达到1,120,916,621美元,其占比也持续增加。
四、结论及对策建议
(一)结论。本文运用eviews7.2建立ARMA模型,预测了2016~2018年三大类出口商品额,综合出口商品的结构现状和预测结果,得到以下结论:
1、中国对乌兹别克斯坦出口商品中,资源密集型产品的出口额基本稳定,在未来几年,随着出口总量的不断扩大,其所占总出口额的比重也将持续下降。
2、资本密集型产品的出口额一直处于增长的势态,资本密集型产品的出口额所占出口额比重一直较大,且从预测结果可以看出,未来几年仍以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为主。但是,资本密集型产品出口额仍有增长空间,我国仍需推动出口产业升级,提升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增强产品国际竞争力。
3、我国对乌兹别克斯坦的出口商品中,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额也占很大一部分,而且预测结果可以看出,未来几年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额增速很快,比重也在不断增加。
(二)对策建议。从预测结果可以看出,总体上中国对乌兹别克斯坦出口商品总额一直处于增长趋势,从出口商品结构来看,资本密集型产品在出口商品中占比最多,但是出口商品中劳动密集型产品仍占很大一部分比重。贸易中仍然存在结构调整缓慢,制成品出口比重不高等问题。优化出口产品结构,应该从我国实际情况出发,促进产业结构高级化,加大高技术含量产品出口,从而增强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在国际竞争中保持优势。对此提出以下建议:
1、出口结构是产业结构的表象,要从优化产业结构入手调整出口结构。产业结构升级,既要实现产业从低附加值行业向高附加值行业的整体转变,又要实现产业内由低技能工序向高技能工序的升级。
2、重点调整出口商品结构,减少资源密集型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促进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产品出口,要鼓励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品的出口。改变现有的加工贸易占比过重的格局,加工贸易在短期内能增加就业岗位、增加税收,但是技术收益有限,在长期不利于技术创新。
3、应调整进口商品结构,增加进口商品数量,进口增长是出口扩张的重要保证。进口可以缓解国内资源、技术“瓶颈”,同时带来外来竞争力,促进国内产业的转型升级。
4、改善传统的粗放式经营方式,建立自己品牌和产品声誉,提高品牌意识,同时应参照国际标准,以应对日益趋严的产品标准,增强国际竞争力。
5、积极推进贸易自由化,加强中乌经贸合作,秉持着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继续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实现发展战略相互对接、优势互补,从而促进共同繁荣。
主要参考文献:
[1]E.Heckscher.The Effects of Foreign Trade on the Distribution of Income[J].Ekonomisk Tidskrift,1919(21).
[2]John Romalis.Factor Proportions and the Structure of Commodity Trade[J].Chicago GSB,2003(8).
[3]藺建武,仲伟周,杨洪焦.我国出口商品结构变动决定因素的理论研究与计量检验[J].经济问题探索,2011(5).
[4]汪建新.“中国出口商品结构之谜”——一个垂直专业化解释视角[J].国际贸易问题,20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