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梓洋
[提要] 本文根据重庆实际情况和特色资源,对其工业行业的成长和现状进行分析,指出工业结构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对重庆市工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提出对策建议,以期促进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重庆;工业结构;问题;优化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8年3月28日
重庆市是西南地区和长江中上游地区的经济中心,也是中国的老工业基地之一,以及四个直辖市之一,目前已渐渐成为西部地区的大工业城市与长江上游的经济中心,并发挥着引导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产业结构是否合理影响着经济发展水平,重庆市作为一个工业城市,工业结构的合理与否对于整个产业结构都有着很大影响。研究重庆工业结构存在什么样的问题,并对如何调整与优化给出对策建议,不仅能为重庆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提供参考,促进重庆经济发展,使其更好地抓住机遇,更加有效地利用与配置资源,而且会巩固重庆在西部及长江中上游地区的经济中心地位,促使其发挥好带头作用,也会对西南地区乃至全国经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一)重庆市自然及社会资源条件对工业发展的影响。重庆市地处中国西南部,位于长江上游地区,地貌以丘陵、山地为主,总面积8.24万平方千米,是中国面积最大的直辖市。至2017年年末总户籍人口达到3,371.84万人,人口数量众多,丰富的劳动力为重庆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天然优势。截至2012年,重庆共发现矿产68种,查明资源储量的矿产有54种,各种矿产资源有利于重庆发展各种资源型产业,如采矿业,有色金属冶炼等其他矿产、金属等方面的产业。1997年正式挂牌成为直辖市以后,重庆在各方面都有了巨大发展,尤其在教育科研方面,更是加大了发展力度。2015年末,重庆市研究与实验发展(R&D)经费支出240亿元,市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共计111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共有381个,有效期内高新技术企业1,035家,有效专利9.50万件。科研和教育方面的发展进步为重庆市工业向高新化发展提供了基础和技术支持。重庆市可以说是长江上游地区唯一一个集水、陆、空三大交通资源于一体的特大城市,也是西南地区综合交通枢纽,优越的交通运输条件为重庆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好处。
(二)重庆市工业行业的成长。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重庆市的产业结构经历了各种发展带来的调整变化,其中在工业上体现得尤为明显。1949年到1957年是重庆的战后恢复时期,主要是恢复经济,巩固国防和稳定物价。在此期间实施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并迅速扩大投资,新建基本建设项目。
1956年提出了第二个五年计划,工业产值进一步增加,然而1958年“大跃进”运动形成,为了加速追赶资本主义国家,全民大炼钢铁,致使工业结构严重失衡,国民经济比例失调,也造成了资源的大量浪费。1961年国民经济开始调整,并制定了一系列相应的政策,工业结构失调有了较大改善。1966年受文化大革命的影响,经济秩序遭到破坏,工业结构再次失衡。
到了1978年中国实施改革开放,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时期,重庆的工业发展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改革开放以来,重庆的工业主要经历了老工业基地的改造,由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工业经济的所有制结构也做出了调整。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汽车、摩托车、冶金、化工等高技术产业通过精心培育初步形成规模。第三次科技革命在西方国家兴起,科技带来了新的发展动力,电子计算机和手机行业逐渐发展。1997年重庆正式成为直辖市,为重庆在西部大开发和长江中上游经济带中提升了地位和发展机遇。
近年来,重庆的工业产业一直在向高端化、高新化发展。2014年,重庆市颁布并实施了《加快培育十大新兴产业集群的意见》,这十大新兴产业包括了物联网、机器人及高端智能装备、电子核心部件、新材料、新能源及智能汽车、页岩气、MDI及化工新材料、生物医药、环保等,这些产业将会作为重庆市未来产业发展的重点目标和方向。
(三)重庆市工业结构现状。重庆是有着悠久历史的名城,凭借地区的丰富资源以及地理位置的优势逐步发展成为西南地区重要城市。重庆的工业发展极为迅速,1949年重庆一二三产业产值比重分别为70.1%、19.5%和10.4%,其中工业产值比重为18.0%,到1959年迅速上升到49.7%,10年增长了两倍多。此后重庆的工业产值GDP占比基本保持在35%~40%之间。近年来,重庆经济发展迅速,1995年地区GDP首次达到千亿元,2011年首次突破到万亿元,到2015年GDP为15,717.27亿元。
从表1可以知道,从轻重工业角度来看,2015年重庆市轻重工业总产值比重为25.8∶74.2,约等于1∶3,仍然以重工业为主,轻重工业比例不协调,而从业人员比重为31.7∶68.3,轻工业的从业人员比重更低。在出口方面,重工业的出口比重比轻工业高,轻工业为3,099,563万元,约占轻工业总产值比重的5.8%,重工业为23,563,613万元,约占重工业总产值比重的15.1%,符合重庆作为重工业城市的特征。总资产贡献率、资本保值增值率、销售利润率均是轻工业较高,资产负债率轻工业较低,这说明重庆市重工业发展存在一定问题。在工业总产值前十的行业中,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的资本保值增值率是最高的,总资产贡献率最高的是农副食品加工业,资本负债率最低的也是農副食品加工业,销售利润率最高的是汽车制造业,从业人员平均人数大体上和工业总产值呈正比关系。总体上说,工业总产值前十的行业资产负债率大都高于平均水平,总资产贡献率只有汽车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和农副食品加工业高于平均水平的14.9%,销售利润率同样高于平均水平6.8%的是这三个行业加上非金属矿物制造业,资本保值增值率高于平均水平的行业除了这三个以外还有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和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农副食品加工业的综合效益较高。(表1)
综上所述,重庆市目前仍然处于工业化的中期,三次产业以第二产业为主,在一二三产业的发展中,工业还存在较大问题。在工业行业中,重庆又以重工业为主,尤其在制造业发展较好,特别是汽车制造业和通信、电子设备制造业和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这种偏向于重工业又尤其是制造业的工业行业结构,存在很多不平衡和不合理的地方,而且缺乏技术和创新能力,对于目前重庆行业的高新化和高端化发展不利,因此需要进一步改善,重点发展新兴产业。
重庆市在民国时期就开始发展工业,建国以后更是建立起了较为完整的工业门类,成为我国的综合型老工业基地之一,在全国的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改革开放以来重庆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由于各种原因,重庆产业结构还存在各种问题,经济关系还没有完全理顺,没有真正实现工业生产质的改变。
(一)缺少规模以上大型企业。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单位数来看,重庆的规模以上工业数量较少,2015年为6,608个,在全国31个省市中居第十五位,排名第一位的江苏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个数为48,488个,差距十分明显。2015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工业销售产值重庆位列十八,仅占全国产值比重的1.9%,占比较大的江苏省、山东省和广东省都在10%以上。从工业增加值来看,2015年重庆工业增加值为5,557.52亿元,全国排名较为靠后,在第二十位,占全国比重2.02%。从结构上看,2015年工业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为35.36%,全国平均水平為34.32%,仅仅多了1个百分点,工业化程度不够高。
(二)传统产业比重大,新兴产业发展不足。重庆目前已经形成了包括电子信息、汽车、装备、化工、材料、能源、消费品等“6+1”支柱产业,并且颁布实施了培育十大新兴产业集群的战略,但是重庆的轻重工业比例不协调,重工业比重过高,轻工业发展不足。而工业转型较为成功的美国芝加哥,行业占比最大不高于15%,10个以上占比超过3%的行业。重庆工业结构中只有9个行业超过3%,且汽车、电子、消费品、装备行业均超过15%,这样的行业结构是不太合理的,还需要进一步调整。由于历史原因和一些客观因素,尽管重庆加大科研投入,发展了高新技术开发区和研发实验室,但是这些高新技术还是主要集中在传统产业,如电子设备制造、汽车产业、石油化工等。2015年工业总产值达到了21,400.0亿元,其中汽车制造业、电子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的总产值达到12,194.16亿元,高新技术企业产值达7,300亿元,而高新技术制造业总产值为4,028.40亿元。这么高的比例说明高新技术主要集中在传统产业,新兴产业发展不足,从长远看依赖传统产业也不利于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三)科技水平低,创新能力弱。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重庆市也在科研方面有很大投入,但是与同样是直辖市的京、津、沪相比重庆的科技水平仍然发展不足。以上海为例,2016年上海6个重点行业工业分别为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汽车制造业、石油化工及精细化工制造业、精品钢材制造业、成套设备制造业和生物医药制造业。上海的工业发展已经摆脱了劳动密集型的粗放型工业生产,迈入了精、细、高的深加工技术密集和资本密集型生产阶段,重庆的总体工业水平还停留在过渡阶段。技术开发人才方面比较,从数量上讲,京、津、沪地区也明显多于重庆,新产品开发程度上同样重庆处于落后地位。
(一)调整工业结构,大力发展新兴产业。由于煤炭、矿产等一些资源的不可再生性,重庆的工业结构急需改变,一些传统产业需要逐步淘汰,发展新兴工业显得尤为重要,改造衰退的传统工业,扶持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推动主导产业向高端化发展势在必行。重庆今后应围绕十大战略产业,大力发展一批市场潜力大、带动能力强的新兴产业,重点发展汽车产业、机电一体化机械、电子信息产业、医药化工、新型材料、仪表仪器、建材工业等。
(二)发展低碳经济,建立循环型工业体系。如今世界经济的发展都提出了如低碳、节能、保护环境等口号,发达国家也率先发展了循环经济。重庆市可以借鉴发达国家在这方面的经验,例如美国的循环消费模式,德国的双元回收系统及包装废弃物回收模式等,加强对再制造领域的探索。建立循环型工业体系,就要打造低碳产业,择优发展资源加工业,坚持保护环境,节约资源,提高准入门槛,制定行业碳排放标准,严格控制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的排放量,杜绝高污染、高耗能企业的建立和发展,有利于保护地球生态,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增加科研投入,加强技术创新能力。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越来越强,各国各地区的经济发展都与世界经济息息相关,各个企业面临的竞争更加激烈。在这种大环境下,工业发展不能局限在曾经的基础和老旧的技术与模式之中,必须不断追求产品创新和升级,调整企业的发展方向和定位,才能避免在竞争中淘汰。因此,重庆应该在其老工业基地的基础之上,加强科技投入,不断提高创新能力、开发新产品、学习新技术,工业的发展不能局限在低层次基础制造上,要推进深加工、高科技含量,走出有重庆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主要参考文献:
[1]梁铄.重庆市产业结构与工业结构竞争力分析[D].重庆大学,2000.
[2]毛琳,吴江.重庆市工业发展现状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4.
[3]李伟.重庆市产业结构调整及优化对策研究[J].商,2016(4).
[4]李录青.重庆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问题研究[J].生态经济(学术版),2011(1).
[5]孟昕.重庆市新型工业化的产业结构优化研究[D].重庆大学,2005.
[6]刘永举.重庆市承接产业转移对产业结构优化的影响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