宰艳红
摘要:叶圣陶是我国现代出版史上少有的从编中学年级小报起步最终成为出版界领军人物的大出版家。新中国成立前,叶圣陶是商务印书馆台拄、开明书店的灵魂;新中国成立后,他担任出版总署副署长、教育部副部长等重要职务。出版领域的青年编辑,应该汲取和学习老一代出版家的出版经验和风范,学习他们的担当精神,强化精品意识和工匠精神,努力成为学者型编辑;成为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者和践行者,努力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
关键词:叶圣陶 担当精神 学者型编辑 工匠精神
2016年以来,人民出版社承担了国家出版基金项目中国出版家丛书,作为编辑,笔者负责编辑了关于叶圣陶、陆费逵、舒新城等出版家的书稿,在编辑书稿过程中,我深受感动,心存敬仰,仿佛看到了出版前辈们为了出版事业呕心沥血的光辉形象,他们在风云变幻的时代里,高举文化的火炬,在以出版“安身立命”的职业当中,将服务于民族解放、思想启蒙与文化进步的崇高理想作为自己的事业,从而书写了出版人生的风采。
叶圣陶(1894-1988),从1916年4月在商务印书馆编辑出版《尚公记》,到晚年(1985)审阅《周恩来统一战线选》的注释稿,从事编辑出版工作的时间长达七十年。在这七十年里,他审阅和编辑的书稿多得难以计数,我国现代几乎所有的作家都在他主编的刊物上发表过作品。他是文学研究会的主要发起人之一,主编“文学研究会”丛书、“小说月报”丛书、“文学周报”丛书、“现代作家文丛”等丛书,不仅发表了巴金、沈从文、丁玲、戴望舒、施蛰存、端木蕻良、秦牧等一大批作家的处女作或成名作,还出版了朱光潜的《文艺心理学》、钱钟书的《谈艺录》、李健吾翻译的《莫里哀戏剧集》以及《闻一多全集》《朱自清文集》等一批名家的著作和译作,还为古籍的规划整理出版工作呕心沥血,如《十三经索引》《开明版二十五史》《二十五史补编>等,为新文学和学术的发展繁荣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叶圣陶作为出版家的出版经验及作为出版人的职业精神可以给当下的青年编辑带来很多启示与引领。作为青年编辑,可以学到以下三点:一是作为出版家的担当精神;二是努力做到“学有所专,编有所专”的学者型编辑;三是具备严谨细致的匠人精神。
一、作为出版家的担当精神
1.对国家的热爱和民族的担当
作为一个出版人,是国家文化的传播者,理应热爱我们这个国家和民族,正面宣传我们国家的文化和民族精神。叶圣陶生活的那个年代正是中华民族风雨飘摇的時候,也是中华民族日益觉醒的年代。叶先生从小就热爱乡土、热爱祖国。他那时发誓要做“一己所蕲往”的新青年,从编印高等小学国文课本起步,后编辑文学研究会丛书、 《文学周报》等,追随和传播新文化、新思想。为了使“中国的文学界能稍有一线的曙光露出,即便牺牲一切——全部的心和身——也是不顾恤的!”这就是叶圣陶当年的誓言。正是因为沈雁冰、郑振铎、叶圣陶这些大家有着如此的理想和抱负,才能团结了近百人的著名作家,使文学研究会刊物形成浩大的阵容和声势。
郑振铎用“赤子之心”来形容他和叶圣陶,彰显的主要是他俩对于文学研究会工作的热院。最值得称颂的是叶圣陶主编的《文学周报》,能密切地关注现实,引领时代潮流,始终站在时代的最前沿。如1925年“五卅惨案”发生后,《文学周报》一连四期发表的都是“五卅惨案”专号。专号中除了发表沈雁冰、朱自清、郑振铎的诗文,还发表“自由主义者”刘大白的作品。刘大白盛赞为国捐躯者,对反动势力进行了强烈的谴责和批判。《文学周报》发表刘大白的文章,可以说是一种策略,激励了知识阶层的觉醒和抗争。这些又表明了叶圣陶作为出版家对国家的热爱和民族的担当。
2.对先进文化的引领和担当
作为编辑,是文化战线的一员,要能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更好地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
叶圣陶认为:“编辑,至少也应是先驱者。”正是基于这个理念,编辑和教师一样,都是思想文化园地辛勤劳作的园丁,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因此无论是《诗》月刊的创刊,在中国新诗发展史上揭开了新的一页,还是危难之中接手《小说月报》,目的是寻找“尤见光辉的名篇”,还有他对《中学生》杂志的开拓,该杂志在促进青年思想进步,推动进步文化方面,确是起了积极的作用,这些也都体现了叶圣陶先生对先进文化的引领和担当。
当下我们生活在和平的年代,对于国家和民族,作为青年编辑也更应该用自己的热隋和赤诚去担当文化责任。在浩如烟海的文化潮流中用编辑的责任和眼光去引领读者接受先进的文化,而不是去迎合市场。“文化的前途有很大一部分是系于编辑人身上的,正如同文化的前途系于作者身上一样。”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道路,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我们现在正迈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作为文化战线的青年编辑,更应该大有所为,用双肩扛起担当和使命,增强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如何能讲好中国故事,重拾我们的文化自信,这也是需要我们去不断地学习和实践,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先进文化来引领我们这个时代的文化,这也是我们当下年轻编辑应该着重去担当的。
二、努力做好学者型编辑
学者型编辑是指既精通编辑业务又学有专长的编辑。叶圣陶先生是集文学家、教育家、编辑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于一身的大家,他写的小说《倪焕之》,被认为是我国现代长篇小说走向成熟的标志。他还对我国学术和文化史有宽阔的整体性的史学视野,对文学的古今关系、传统与现代的关系,有全局的眼光和贯通性的思考。1923年前后的叶圣陶,在商务印书馆是作为“学者”来派用场的。在国文部编纂中学国文教科书《国语》和“学生国学丛书”,所编纂和汇集的都是我国历代的重要著作,经史子集均有。虽说只有中学学历,但自学成才,古文根基极深。除了日常的编辑工作之外,叶圣陶署名选注的有《荀子》《礼记》《苏辛词》《传习录》及《史记》,他继承了无证不信的乾嘉学风,广泛汲取新的知识和理念,提出学术研究要有“客观的态度”和“融通的性习”。
青年编辑如果想有所作为还是要求自己立志做学者型编辑。学者型编辑就是要求编辑要有广博的知识面和专门精深的学科领域强项。广博的知识面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编辑得是个杂家,遇到生僻的专业术语和新的名词得善于学习勤于积累,才能在审稿和编辑书稿时得心应手。
学者型编辑要求青年编辑具有钻研精神。一是编辑要钻研编辑业务,能策划好稿、会改稿,文字能力强;二是编辑要能通晓某一领域的专门知识。在一门专业领域去钻研去发现最新的学科发展趋势和动向,才能跟学者对话与交流,挖掘有价值的选题,逐渐形成自己的出版特色,出版更多真正有价值的图书。
三、严谨细致的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概言之,是指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追求更完美的精神理念。工匠们喜欢不断雕琢自己的产品,不断改善自己的工艺,享受着产品在双手中升华的过程。工匠精神的目标是打造本行业最优质的产品,其他同行无法匹敌的卓越产品。概括起来,工匠精神就是追求卓越的创造精神、精益求精的品质精神、用户至上的服务精神。那么,作為编辑,在打造社会精神产品——书籍的时候,更应该遵守行业的工匠精神,严把书稿的政治关、文字关、印刷质量关。让我们的书籍不仅有思想价值而且装帧精美,给读者以美的享受。
“我事必尽为之.以将去而敷衍了事,又所未敢也。”叶圣陶对教学及编辑工作都是以此信条要求自己的。因此,严谨细致的工匠精神、敬业精神也伴随了他的编辑生涯。宋云彬多次说到叶圣陶“那一丝不苟的作风,给开明同人做出了好的榜样”,徐盈说“叶圣陶是开明书店的奠基者”,萧乾说“叶圣陶是‘开明书店的灵魂。
在编稿中感触最深的是叶圣陶先生每天记日记,内容是记录自己编辑了哪些书,编辑的过程,接触的人和事。这点值得做编辑的我们认真借鉴。编辑每一部书稿要多做记录,记录文稿中遇到的生词、不懂的专业术语;记录编辑过程中与作者的有意义的交往;记录编辑过程中三审的意见和心得体会;记录新书出版后的成功和教训遗憾;记录出版发行过程中的宣传推广活动。这些记录是必要且珍贵的,在寸积铢累、积微成著的过程中,认真践行了工匠精神,编辑的经验也就逐渐丰富起来。
参考文献:
1.中国编辑学会.培养编辑名家打造出版精品:中国编辑学会第16届年会获奖论文(2015)[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2.格罗斯.编辑人的世界[M].齐若兰,译.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2000.
3.蒋勋.看不见的竞争力[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1.
4.商金林.中国出版家叶圣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