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峰 朱正炎 刘晓娟
(北京市顺义区医院,北京101300)
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是指因心脏功能和(或)结构发生改变,导致患者心室充盈、射血能力受损,从而引起的一种心脏循环障碍症候群,根据发病速度的快慢,心衰可分急性及慢性两种[1]。慢性心衰的发生与冠心病、高血压、瓣膜病等因素有关,且当慢性心衰发展至一定阶段时,患者易出现心律失常,严重影响其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2]。对于慢性心衰合并心律失常的治疗,在纠正心衰的基础上需要对合并症进行综合治疗。本研究对我院慢性心衰合并心律失常患者采用胺碘酮进行治疗,旨在观察此治疗方法对患者心功能的影响,并对安全性进行评价。
所纳入82例临床受试者均来自于2016年4月至2017年3月本院确诊为慢性心衰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纳入标准:符合《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14)》以及《2016年欧洲急慢性心力衰诊治指南》中相应诊断标准[3-4];均经心电图检查确诊。排除标准:对本研究涉及药物过敏者;孕妇和哺乳期妇女;甲状腺功能异常者;肝、肾功能不全者。按照简单随机化法,将受试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41)和对照组(n=41)。观察组男 22例,女 19例;年龄 53~76岁,平均年龄(63.25±7.31)岁;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Ⅲ级32例,Ⅳ级9例;病程4~35 个月,平均病程(18.75±1.56)个月;伴疾病类型:冠心病7例、肺心病6例、风湿性心脏病11例。对照组:男21例,女20例;年龄54~77岁,平均年龄(64.24±7.57)岁;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Ⅲ级31例,Ⅳ级10例;病程3~36个月,平均病程(18.42±1.48)个月;伴疾病类型:冠心病 8例、肺心病7例、风湿性心脏病1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受试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并自愿加入治疗。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后进行。
所有受试者接受治疗前均进行血、尿常规、电解质、肝肾功能、甲状腺功能、心电图、心脏彩超等常规检查。对照组给予抗心衰常规药物治疗,包括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利尿剂等,并行24h动态心电图监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盐酸胺碘酮片剂口服(生产厂家:赛诺菲杭州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 H19993254,规格:0.2g/片),①第一周:0.2g/次,tid,②第二周:0.2g/次,bid,③第三、四周:0.2g/次,qd;较严重心律失常患者先给予注射用盐酸胺碘酮(生产厂家:赛诺菲杭州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130036,规格 3mL:0.15g)75~150mg 稀释于 5%葡萄糖注射液 20mL 中,缓慢静脉注射(5~10min)1~2次,继而以1mg/min静脉持续泵入,维持6h后改为0.5mg/min,治疗 2~3d;后改为盐酸胺碘酮片剂口服(生产厂家:赛诺菲杭州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9993254,规格:0.2g/片),①第一周:0.2g/次,tid;②第二周:0.2g/次,bid;③第三、四周:0.2g/次,qd。两组受试者均接受连续4周的用药治疗。
观察两组受试者治疗前后心率、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及心电图QT离散度(QTc)变化情况,并对治疗后患者心功能、心律改善情况及治疗期间用药安全性做出评价。参照NYHA对心功能改善情况进行评价[5]:①心功能转变为Ⅰ级,且改善级数≥1级,临床症状基本消失为显效;②心功能转变为Ⅰ级,或改善1级,临床症状部分改善为有效;③心功能级数及临床症状均未改善为无效。治疗4周后,根据受试者心电图检查结果对心律改善情况进行评价[6]:①频发室性期前收缩数减少率(P)≥70%,成对室性期前收缩数量减少率(C)≥80%,短阵室性心动过速减少率(D)≥90%为显效;②50%≤P<70%,50%≤C<80%,50%≥D<90%为有效;③P<50%,C<50%,D<50%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本研究所得数据选用SPSS21.0进行统计学分析,QTc、血压、心率等计量资料均符合正态分布,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进行比较;计数资料采用%表示,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 值取双侧 0.05。
观察组治疗后心功能及心律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80.49%vs 65.85%,87.81%vs 75.6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后心功能及心律情况比较[n(%)]
治疗后,两组患者心率、血压及QTc均得到明显改善,且观察组各项指标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tSBP=2.26、tDBP=3.36、t心率=2.11、tQTc=2.2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观察组受试者治疗期间发生心动过缓1例、局部静脉炎1例;对照组发生局部静脉炎1例,心动过缓1例,恶心、呕吐1例。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与对照组比较(4.88%vs 7.3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6,P=0.55)。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率、血压及QTc变化情况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率、血压及QTc变化情况比较(±s)
?
心衰患者发生心律失常可能与心肌细胞结构重构及神经激素的作用有关,临床上采用治疗慢性心衰的药物也是诱发心律失常的因素之一[7]。慢性心衰并发心律失常会对患者的体循环造成一定影响,可导致患者死亡率升高,因此需要选用疗效好且副作用低的药物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胺碘酮为临床上应用广泛的抗心律失常性药物,可通过抑制患者心肌细胞膜处的钾通道,使K+外流减少,延长动作电位时程及有效不应期,从而发挥抗心律失常的作用[8]。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血压、心率及QTc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本研究结果与冯卫涛[9]等人研究所得结论一致,提示胺碘酮可明显改善患者心功能及心律失常情况,且安全性高,不会对患者心率、血压等造成不良影响。这可能由于胺碘酮通过阻滞患者细胞膜上的K+通道、Ca2+通道,抑制β肾上腺素受体的活性,从而使患者心率降低;同时,胺碘酮具有改善患者循环血液流动,使心排血量增加的作用,且负性肌力作用较小,从而达到改善患者心功能的目的[10]。
综上所述,胺碘酮治疗慢性心衰合并心律失常疗效显著,能明显改善患者心功能,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医师参考。
参考文献
[1] 杨贵芳,彭文,赵琴,等.心力衰竭免疫学机制及治疗的研究进展[J].中国循环杂志,2015,30(2):193-195.
[2] 黎励文,李明敏.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进展[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6,18(07):673-675.
[3]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14[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4,42(2):98-122.
[4] Mahmood SS,WangTJ.The epidemiologyofcongestive heart failure:the FraminghamHeartStudyperspective[J].Global Heart,2013,8(1):77.
[5] 陈德俊,林悦涛.胺碘酮用于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效果[J].中国医药科学,2015,5(20):28-30.
[6] 李金会.胺碘酮治疗老年慢性心衰合并心律失常的效果[J].甘肃医药,2016,35(1):29-31.
[7] 廖晓星,李恒杰.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药物治疗[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4,34(11):1057-1059.
[8] 邢作英,王永霞,朱明军.慢性心力衰竭流行病学研究现状及其病因[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2,26(10):937-938.
[9] 冯卫涛,李薇,栾荣华.胺碘酮治疗老年慢性心衰合并心律失常效果观察[J].解放军医药杂志,2016,28(2):82-84.
[10] 李晓英,马成.胺碘酮与艾司洛尔治疗ICU80岁以上并发室上性心动过速危重病人的比较分析[J].实用老年医学,2017,31(4):435-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