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典例为载体提高二轮政治复习的实效性

2018-05-14 20:44陈小汀
教学月刊中学版·政治教学 2018年1期
关键词:典例实效性

陈小汀

摘 要:如何更好组织二轮政治复习是当前高三政治教师十分关心的问题。我们尝试以典例为载体组织复习,即通过典例解读达到巩固基础、构建知识体系、模仿答题思路的做法,对提高二轮复习的效果比较明显。

关键词:典例;二轮政治复习;实效性

浙江省从2014级学生开始实行新的高考制度,学考和选考同卷,每届学生选考科目有两次考试机会,以成绩最好次计入高考总分,作为高校录取的依据。由于部分学生对第一次考试成绩不是很满意,势必要参加第二次考試,组织二轮复习成为必然。然而,从教师角度看,在一轮复习中为了赶进度,许多知识在复习过程中存在“夹生饭”现象,二轮复习又有疲惫感。从学生角度看,由于知识的似曾相识,提不起复习的热情。如何有效开展二轮复习,成为大家普遍关心的一个热门话题。以典例为载体去组织复习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

所谓典例,主要是指已经考过的高考题、各地典型的模拟试题。以典例为载体的复习,就是教师在对各类试题进行分类加工的基础上,通过典例让学生达到巩固基础、构建知识体系、掌握解题方法,从而提高复习的实效性,达到二轮复习的目标。下面结合浙江省近几年的学考选考典型试题,谈谈我们的具体做法。

一、以典固基

学科基础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其中识记是基础的基础。如何巩固基础知识,各位教师有不同的妙招。许多教师用背书这一方法让学生掌握考点,更有甚者是默写考点,有没有效果?不容否认效果是有的,但是出现了什么现象呢?记得快也忘得快。原因是孤立地、死板地去记忆一个个零散的知识点,没有理解。那么,如何在理解的基础上使学生巩固基础呢?有效的方法是用不同的典例去解决学生中存在的各种各样的问题。

(一)以典助记

用典例帮助记忆。如判断题“非公有制经济在支撑经济增长、促进创新、扩大就业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考查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中的非公经济的作用;“生物的反应形式是人类意识产生的前提”考查意识的起源;又如主观题“‘我所描述的女排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哪些内涵?”“美国两党制的主要表现是什么?”这些高考题有判断题,也有主观题,都是书本上原封不动的知识。学生从这些典例中能够深刻地体会到基础知识尤其是记忆的重要性。

(二)以典建联

以典例建立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在揭示知识内在联系的基础上掌握基础知识。如判断题“小明爸爸的公司‘采用机器换人后,生产效率提高,但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不变”考查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量的关系;“如果纸币的供应量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就会引起物价上涨”考查纸币供应量与通货膨胀的关系。大量的判断题、选择题尤其是主观题需要阐述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教师抓住这些关系举一反三,可以使学生认识到靠简单的记忆是不够的,还需要建立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三)以典促思

通过典例,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思维发展。典例反映生活中大量社会现象,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它要求通过推理得出结论,或者通过结论探究原因,有利于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也有利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综合应用,提高思维品质。如《经济生活》中的表格题,浙江省几乎每次考试都有一题,而且有惊人的相似之处(见表1)。

通过阅读图表指导学生掌握阅读图表的方法,再加上适当的训练,只要理解正确,推理得当,做对的概率是相当高的。

二、以典织网

通过典例指导学生去自主构建知识网络,是提高复习实效性的重要方法之一。考点是零散的,不可能把知识与知识的内在联系揭示出来。通过典例分析,让学生对基本的考点有一个比较深入的理解,有些考点是深度挖掘,有些考点是横向联系,有些考点是归纳,有些考点是演绎。在对典例的分析中,教师要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去编织自己的知识网络。

(一)微观的网络构建

我们把以课或框为单位建立网络称为微观的网络,从深度上挖掘知识的内在联系,不追求体系的完整,重在知识的落实与厘清知识的边界。如《经济生活》第一课“神奇的货币”,以货币为核心来构建,因为与货币有关的知识是近几年浙江省的必考题(见表2)。

那么,如何构建以货币为核心的知识体系呢?(见图1)

在这一知识体系中基本概念、基本观点一目了然,6个考点全部在其中,通过回忆考点后教师写出关键词,然后让学生来讲这些知识有什么联系。在此基础上教师列出问题进行检验。如:商品是货币还是货币是商品?什么是货币?(从货币的产生看、从货币的本质看、从货币的基本职能看、从货币与价值的关系看)一般等价物与等价物有什么区别与联系?纸币、货币、电子货币共同点与区别是什么?商品流通就是商品交换吗?如何理解外汇汇率变化规律及对经济的影响?这样,在网络的构建中完成对货币理论的复习,有一定的综合性,不拘泥于教学顺序,不拘泥于面面俱到,不拘泥于细枝末节,重在逻辑关系的构建。

(二)中观的知识构建

中观知识的构建一般是以单元为单位,突出主干知识和重点知识,注重知识的横向联系,注重归纳和演绎的思维方法,尤其在哲学复习中。因为哲学教材正文部分的编写基本上采用演绎法,遵循的是从抽象到具体的逻辑程序,而探究的材料和设问基本遵循从具体到抽象的逻辑程序。这种转换学生很不适应,突出表现在学生不能很好地概括材料中的问题指向,造成泛泛而谈的空洞的理论说教,而不是生动的理论阐述。

表3是浙江省六次考试中部分哲学试题,大多是一个素材,涉及至少两个以上的考点,一种素材可以有多种哲学解读,有的涉及的是一个单元,有的是跨单元的,因此中观的把握是必不可少的。

从表格中可以看出典例为我们分析问题找到了一种思维方法,一个具体的例子有几层意思,与学过的理论最切合的意思表达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就是我们要的答案。值得注意的是我们要看清楚问题指向,如原因、蕴含的道理、启示等。

(三)宏观的知识构建

宏观的知识体系构建更有一定难度,在复习过程中要把握模块的整体格局,在整体格局的引领下指导中观和微观的复习。任何一个考点拿出来,让学生一眼就能判断出属于哪一课、哪一单元、哪一模块。如《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2017年11月考题):运用美国两党制的相关知识,进一步说明国际社会和许多美国老百姓对美式民主深感失望的道理。其中有1分的答案很有代表性,美国两党制是美式民主的重要内容。看似简单,失分的学生很多,究其原因是没有在宏观上加以把握。再如《经济生活》按照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社会再生产的四个环节顺序复习更有实效性。用宏观引领复习,最坏至少不会在方向上失误,最好就是学生能把具体的事例归纳到整个知识框架中去把握。

三、以典仿真

用典例来训练学生的答题思路和方法,把答案做得像高考答案一样,是提高复习实效性的重要方法。无论是现在的学考和选考合卷,还是以后的分卷,都是趋向从考知识到考观点转变。因此,研究新高考的答题方式显得特别重要,我们要从高考典例中去找出共同性,理出差异性,突出指导性。

(一)以典归类,异中求同

一般情况下,我们把高考的主观题进行分类,分为原因类、意义类、措施类等。但是在具体组织答案的过程中由于第(1)小题从2分到4分不等,因此要求我们从具体的给分出发去组织答案。下面以经济生活考题为例(见表4、表5)加以说明。

(2)提出规范旅游市场秩序的合理化建议(5分) 2016.04 39 (1)根据材料,运用“影响价格的因素”的知识,指出“大路货”苹果“价低”原因(2分)

(2)结合材料,运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知识,说明苹果生产经营者如何缓解苹果“卖难”的困境(6分) ]

从上述两年的考题中,我们可以找到三个相同的地方。一是第(1)小题设问都是意义类:必要性和原因。二是第(2)小题设问都是措施类:提合理化建议和如何缓解“卖”难。三是设问的知识范围用引号,答案严格限制在考点的范围之内。

通过比较,同一届考生第二次考试与第一次考试有高度的相关性,因此,在复习过程中要用典例去引领复习,找设问相同的试题,指导学生模仿试题答案。

(1)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角度,说明民间资本加速流向新经济领域对经济结构调整的积极作用(2分)

(2)简析民间资本流向与市场调节的相互关系(6分) 2017.04 38 (1)指出A村建立旅游从业者失信“黑名单”制度对完善市场秩序的重要性(2分)

(2)结合A村旅游市场的变迁,简述生产与消费的关系(6分) ]

这两次考试也具有高度的相关性。一是第(1)小题都考意义:积极作用和重要性。二是第(2)小题都考关系:资本流向与市场关系、生产与消费的关系。三是设问知识点都没加引号,没有引号的考点往往具有模块的属性。

通过分析,同一届考生两次考试从题型上看具有相关性,因此用典例模仿答题思路和方法具有实效性。

(二)以典释异,同中求异

从原因、必要性、重要性和积极作用到哪一种手段,事实上是考意义类到考措施类的变化,从考措施到考科学性事实上是从措施类到意义类的变化而已(见表6)。

从表6可以看出,两届学生考试的设问方式有较大的变化,但这种变化是建立在大的题型分类的基础上的,因此,要在同类典例的基础上善于区分不同,做到同中求异。

(三)以典引路,指导学法

从考意义类到考措施类再到考意义类刚好是一个循环。从命题者角度考虑较好地处理了稳定性与创新性的关系,从学生角度考虑仅仅模仿高考题显然是不够的。从教师角度考虑,在归类的基础上,集中一段时间攻克某一种题型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选择。

对组织二轮复习的教师来说,研究2017年11月这次考试的设问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如表6中的第一问是送分题,也是失分题。因为有学生害怕自己答得不完整,又有时间,抱着反正多答不扣分的想法,把宏观调控的三种主要手段全写上。但是学生忽略了其中的设问是哪一种手段,也就是说只能选答一种手段才是正确的。第二问恢复了设问知识范围用引号的做法。学生除了答出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表現形式之外,很少有学生从材料中去分析供求对价格、价值与价格的变化与钢铁行业的盈亏之间的关系。其实,价值规律是怎样总结出来的,通过关系的描述和知识体系的构建都能解决这一问题。

综上所述,典例如果运用得好,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依葫芦画瓢,那效果可能适得其反。

猜你喜欢
典例实效性
基于艺术素质测评的初中生音乐课堂实效性提升对策探讨
“主讲主问主评”工作法:提升党课教育吸引力实效性
分式复习指导
利用微视频提高小学美术教学实效性的实践与研究
不等式(组)参数取值范围典例解析
精梳巧练 理性分析——提升小学数学复习课实效性的教学策略
非性染色体决定的性别关联遗传的归类与典例分析
并列连词和状语从句考点精讲精练
浅谈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实效性的研究探讨
中考连词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