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把《文化生活》课上得更有文化味

2018-05-14 20:44洪东
教学月刊中学版·政治教学 2018年1期
关键词:文化生活

洪东

摘 要:高中思想政治在《文化生活》的学习中存在着重知识传授、轻文化养成的倾向。教师在教学《文化生活》时,应通过增加课堂文化气息,减少应试教育做法,提升师生文化素质,让这门课程充满文化味,使学生既习得知识,又提升文化素养。

关键词:文化生活;文化味;增文化气息;减应试教育;提文化素养

高中思想政治《文化生活》中所讲的文化,指的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显然,这里谈的文化与等同于文明的“大文化”不同。如何把《文化生活》这门课上得与众不同,更有文化味,我们可以从“增”“减”“提”三个方面努力。

一、增:课堂文化气息

1.充分挖掘教材文化内核。作为专门讲授文化基本知识的一个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模块,教材包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核,需要我们教师充分理解编者的意图,深入挖掘教材的内涵和外延,创造性使用教学素材,主动开发更丰富的教学资源。例如,在教学第一单元第二课“感受文化影响”这一框时,在完成探究活动六“你能补充一两个定居海外的华裔在生活方式和习俗方面仍然表现出我们民族文化影响的事例吗”过程中,我们就要充分理解编者提供上述事例及题图的目的,一是借以印证课文所述文化影响在“交往方式、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中深远持久的具体表现;二是以此为参照,启动学生思维,引导他们在集中探究我们民族文化习俗深远持久的影响力的同时,感悟中华文化的强大生命力。

2.打造良好课堂教学文化。文化既然体现于物质、意识、行为等多方面,那么在教学中,我们也应该从多角度入手来打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文化。在物质文化上,我们要坚持文化的美学取向,在教室的色调、布置、教学用品选择等方面都要符合整体教学文化的要求。在意识上,我们要坚持文化的价值取向,班训、标语、班规、条幅等宣传用语的内容,都应体现文化的方向,务必做到用正确、向上、有时代性的文化来引领课堂教学。在行为文化上,我们要坚持文化的正确标准,师生在教室里的言谈举止,站立坐走都生动体现着文化在一个人行为上的外化,在课堂上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需要教师引导,师生共同坚守、相互促进。有个事例一直印象深刻,某高中的一个班级将教室的四壁、横梁贴满了标语和口号,到处是五颜六色的题图,走进教室满目的花花绿绿,就像走进了寺庙一样,让人很不舒服,不能给人优秀文化的感染,成为一次失败的教学文化打造。

3.引导学生研习优秀文化。优秀文化不会像空中的风一样自然地吹进人的大脑,需要我们认真研习才能获得。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去研习优秀文化,一是要让学生明确为什么要研习优秀文化,增强研习优秀文化的自觉性;二是要引导学生总结研习优秀文化的方法,每个人的学习方法都不尽相同,教师要引导学生总结出一套适合自身的研习方法;三是要督导学生研习优秀文化,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化内容繁多、体系庞杂,教师要督导学生选取一个合适的切口,长期坚持作深入研习。如教学“永远高扬爱国主义旗帜”这一框,教材呈现了“古代伟大爱国诗人——屈原”,结合屈原所处时代、事迹、作品、影响,教师作简要介绍,并联系河北卫视“中华好诗词”栏目曾播出过能将《离骚》倒背如流的山东大姐宋桂艳的故事宣讲屈原的伟大精神力量;布置学生下课后查阅《离骚》全文,选取对自己最有影响的词句进行小组交流,引导有兴趣的同学对屈原或《离骚》开展深入研习。

二、减:应试教育做法

1.减单纯知识传授。《文化生活》模块和高中思想政治课其他模块一样,有严密的知识体系构架,从单元到课、框、目,都有明确的知识主旨,例如第4课第1框“传统文化的继承”,就从“传统文化面面观”“传统文化在今天”“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三目来进行知识演绎,包含了文化对人的影响的来源,文化对人的影响的表现,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等知识点。如果我们不在教学中淡化纯知识的传授,那么这堂有关传统文化的课就会上成没有文化味的文化知识课。

2.从题海中走出来。高考固然重要,却只是人生中的一次重要选择,与丰富的人生相比,高考就显得那么的微不足道;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已经认识到高中教学不仅只有高考,还有“诗和远方”。随着高考招生制度改革的推进,学生选择大学的途径也越来越多,学生成才的道路是越来越广,学生接受高中教育只是人生经历中的一部分,这一段经历没有必要每天都是沉浸在题海之中,应该去更多地追求自身修养的提高、文化的提升、视野的拓展、情操的养成。2013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程开甲院士,在中學时代就广泛阅读了伽利略、牛顿、爱因斯坦、巴斯德、居里夫人、詹天佑等名人传记,为后来从事科学研究打下了基础。

3.去单一教学方式。高中《文化生活》知识教学容量大,能力提升要求高,价值观念变化快;囿于教学时间,在教学中师生们往往注重了知识的习得和能力的提升,常常忽视了文化的积淀和观念的养成。如何解决这一矛盾?利用现代科技,引入现代丰富的教学手段是有效途径。现代教育科技可以轻松地将我们想利用的人类成果瞬间变成现实的课程资源,变革单一的教学方式,增强课堂的容量,扩展教学的广度和深度,让学生高效地习得知识,提升能力。丰富的教学手段可让学生从文字、声音、影像等多渠道获得文化浸润,增强文化修养提升的效果。

三、提:师生文化素养

1.提升教师文化修养。同一门课程,不同的教师总会上出不同的效果。能不能将《文化生活》课品出文化味来,关键在组织教学的教师的文化功底如何。作为组织《文化生活》课教学的政治教师,提升自身文化修养是题中之义。提升文化修养,可以用十五字概括,即“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对政治教师来说,提高文化修养最重要的是要博学,除了专业知识以外,还需要深入学习美学知识、中外通史、部分专史(如政治思想史、文学史、建筑史、宗教史、美术史等)、科技知识、地理知识、人文知识等学科知识。

2.培养学生文化修为。古人云:“不闻大论则志不鸿,不听至言则心不固。”学生正处在学习的黄金时期,有精力、有时间,只要教师引领得当,督导得法,学生在高中阶段的文化修为可以得到质的飞跃。培养学生良好的文化修为,重要的是读书,要引导学生善于利用成块状或碎片化的时间广泛阅读,合理进行信息收集与处理,高效进行知识储备、内化与重构。学生通过有效的学习,对事物将会有新认识、新观念,从而掌握解决问题的新手段、新方法,走出既得自我的小天地,通向豁达和谐的大世界。

3.合力践行文化自觉。提升师生文化素养的目的是实现文化自觉。首先,在课堂上要引导文化自觉。如在教学第三单元第七课“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时,教材出现了“欢腾的中华世纪坛”这幅图片,教师可以让学生课前先查找中华世纪坛的相关知识,以及中华世纪坛赋、序全文;课堂上,让学生诵读《中华世纪坛赋》“朗朗乾坤,堂堂中华。高龄五千岁,繁衍百亿人。铁肩挑五岳,巨手开三峡……”其次,在课后要关注文化自觉。与其他知识的学习有显著的差异,《文化生活》既包括文化知识的学习,又包括文化素养的提升,还包括文化行为的践行。因此,课堂学习只是文化知识学习的起点,课后还包括了大量文化知识的研习,在学习中提升文化素养,以及伴随素养提升的文化行为实践,一切都需要教师关注,适时纠偏,逐渐在学生内心养成文化自觉。

猜你喜欢
文化生活
高中《文化生活》课融入中国梦与文化自信教学内容探析
谈苏南城镇的文化生活状态
《文化生活》“综合探究”课的教学现状与存在问题
新形势下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所存问题探究
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丰富村民日常文化生活
加强基层文化建设满足群众文化生活需求
以《文化生活》为依托开发校本课程的研究
将上林地方习俗融入文化生活教学的必要性探究
如何充分利用文化载体、丰富职工文化生活
立足于高中政治《文化生活》从教材文本变化看核心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