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执政党建设思想研究

2018-05-14 13:28张荣臣
湖湘论坛 2018年1期
关键词:执政党党的建设

张荣臣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始终把党的建设当作进行伟大斗争、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一个重要法宝,他强调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毫不动摇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这些为应对中国共产党面临的各种风险挑战,始终立于不败之地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为新形势下党的建设指明了正确方向,为党团结带领人民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提供了行动指南。党的十九大重点强调了执政党建设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需要我们更认真学习和把握。

关键词:习近平;执政党;党的建设;新境界

中图分类号:A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4-3160(2018)01-0005-09

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克敌制胜的一个重要法宝,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阶段、在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征程中,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仍然是一个重大现实问题。尤其在长期执政的历史条件下,党的建设关系重大、牵动全局,直接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党的十八大后,中国共产党“继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1]69。但“打铁还需自身硬”,要带领人民实现“中国梦”首先要加强自身建设。因此,党中央紧紧围绕全面從严治党这个主线,以作风建设为突破口,以反腐倡廉为动力,始终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呈现出新的局面。2017年党召开的十九大在党章中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一道,确立为党的行动指南,而执政党建设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需我们认真学习和把握。

一、习近平执政党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

马克思主义认为,“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2],但精神精华的产生是与特定的时代背景分不开的。习近平党建思想也是时代的精神精华,是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定背景下产生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历史任务,必须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1]11。这是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对党面临形势的深刻论述。十八大之后,对这个问题,习近平同志又多次强调,体现了这个问题的重要性以及对这一问题的深刻认识,如在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就指出,全党同志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都要毫不动摇地坚持、都要与时俱进地发展,对其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都要不断丰富。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各项目标任务,要在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的条件下努力实现,对三大历史任务,即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要继续努力推进。

“必须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1]11是中国共产党对自身提醒,更是对自己的要求,在时代面前的责任意识、忧患意识和斗争精神也在这句话中彰显出来,更是习近平同志党建思想产生的时代大背景。因为,我们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在世情、国情、党情都发生了深刻变化的条件进行的,许多困难和挑战不但摆在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道路上,一些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也摆在党自身的建设面前,党内的一些情况也不容乐观,如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执政能力,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都有待提升。“四大考验”和“四大危险”更使得加强党的建设具有紧迫性,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落实问题也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我们党必须认真准备,认真研究新的历史特点,解决好这些问题和挑战,完成这些繁重、紧迫的任务。

习近平同志强调,为了有效应对世情国情党情变化、完成新的历史条件下肩负的重任,我们必然选择把全面从严治党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他从四个具体方面总结了当前党建工作面临的难题。首先,从数量上看,我们党是庞大的,想统一全党的思想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人们的思想越来越明显地随着社会的多样化发展而呈现出复杂性和多元化,这就使得统一全党思想的难度大为增加。其次,党员的监督管理方面存在严重问题。尽管党拥有严明的组织纪律规定,但是对组织、党员的监督不到位,队伍管理缺位。虽然为了加强管理、增强战斗力,把每个党员都编入一个党组织,但是一些党组软弱涣散,难以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再次,党内存在的矛盾协调处理难度不断增大。一些党内矛盾与社会矛盾错综交织起来,涉及面广、涉及的党员、干部数量巨大,有些思想问题与利益矛盾交织,使得处理的难度更大。最后,在党内政治生活中,自由主义和好人主义长期存在,政治性原则性下降。在制度落实上也不容乐观,很多制度只是摆设,执行力严重不足。

我们知道,党的事业与党的建设是属于两个不同的范畴,但二者之间是密切联系的,不但依靠对方存在而存在,又促进着对方的发展和进步。从一方面讲,党的建设的依托和载体是党的事业,没有这个依托和载体,党的建设无从谈起。党的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党的事业,为了党的事业的发展才不断加强自身建设。从另一方面讲,党的建设必须在推进党的事业的实践中进行,离开党的事业党的建设也是无从谈起。党的建设必须与党的事业的发展要求相一致,否则党的建设是无效的。我们党是执政党,处于执政地位,一个重大理论和实践课题始终摆在党面前,那就是在长期执政的历史条件下建设什么样的执政党、怎样建设执政党。在当前国际国内形势下,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同时摆在中国的发展面前,不但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安康与如何解决这一个重大理论和实践课题息息相关,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党的生死存亡也都取决这个课题的解决情况。所以,要想实现“中国梦”的伟大理想,开创事业发展的新局面,中国共产党就必须做好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的准备。

二、习近平执政党建设思想的主要内容

党的十八大以来,为了完成好历史赋予的重任,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勇于实践、善于创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始终毫不动摇地坚持、在新的实践中不断推进和发展,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也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的推进而不断深化,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和新的实践基础上,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逐步形成,有力地指导着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指导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这些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体现了党中央在治国理政方面的理论创新,在许多领域都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也为我们进一步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指明了方向。

(一) 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毫不动摇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党肩负的任务是不同的。当下,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团结带领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党需要完成重任。为了完成这个任务,不但要把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搞好,还要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这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前提,是形势的发展需要,更是人民的期待。所以全党必须团结一致,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为实现历史的重任打下坚实的基础。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这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的要求。为了确保改革取得成功,不但要始终坚持党的核心领导地位,还要确保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作用能够充分发挥。为了确保改革取得成功,还必须有效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执政党建设的方方面面都务必要有序推进。

2013年11月,就《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习近平同志向全会作说明。指出,党的十八大之后,中央即着手考虑十八届三中全会的议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这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目标。深化重要领域改革不但需要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还需把握时机,不但要将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破除,还要坚决破除体制机制弊端。为了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要加快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的构建。2017年7月26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 “学习习近平同志重要讲话精神,迎接党的十九大”专题研讨班上,习近平同志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我国发展站到了新的历史起点上。这意味着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中华民族实现了历史性跨越。意味着社会主义在中国不断开拓新状态、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还表明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为解决人类问题提供新的方法和路径。只有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才能更好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伟大斗争,中华民族的伟大梦想才可以实现,伟大事业才能顺利推进。

(二)坚定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

把党员的理想信念建设放在十分突出的位置,是共产党人历来所强调的。“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3],理想信念对于共产党人的极端重要性被习近平同志用这个贴切的比喻形象地表达了出来,同时也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理想信念问题的深刻认识。习近平同志强调,在党的建设中,要把思想道德建设放在十分突出的位置,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只有理想信念坚定了才能在实践中真正为党的事业而奋斗,还强调要坚守共产党人精神家园,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

坚定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最主要的当然是靠党员个人高度的自觉,但也离不开接受党组织的培养、教育、管理和监督。2015年12月在中央召开的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同志指出,“党性教育是共产党人修身养性的必修课”[4]。当前,我们要打造“铁一般信仰、铁一般信念、铁一般纪律、铁一般担当的干部队伍”[4],更要抓好对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的党性教育。我们要把党性教育当作共产党人的“心学”,贯彻落实到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中去。加强党性修养,强化党性意识,要求共产党员必须自觉地在实践中进行自我修养和刻苦学习,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前进,把党性锻炼党员政治生命全过程中须臾不可放松的政治任务。而我们每一个党员同志都应该有这样的观念:在组织上入党,只是人生理想的一个驿站,而不是终点;在思想上完全入党,是不懈追求和艰辛跋涉的终生目标,而加强党性修养,严格自律,重视自我改造,自我完善,正是思想上完全入党的必由之路。

(三)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

民主集中制是党的根本组织原则和组织制度,是我们党最巨大的组织优势。民主集中制不但强调民主基础上的集中,这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同时还强调集中指导下的民主,民主集中制是二者相结合的制度。2013年6月,习近平同志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强调指出,解决党内自身问题有很多种方法,严肃的党内生活是重要途径。为了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必须健全和认真落实民主集中制的各项具体制度,各级领导干部、尤其是主要领导干部在党内政治生活中要带头遵守和执行民主集中制,全体党员都要按照民主集中制办事,决不能违反民主集中制。要严明党的组织纪律和政治纪律,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决不能在关键问题上与中央精神相违背。全体党员都要自觉维护中央权威,维护党的团结统一。这就表明,严肃党内生活,重要的是要健全和认真落实民主集中制。广大共产党员要充分認识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的重大意义,增强党的组织观念,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的基本举措,深刻理解民主集中制的基本要求,增强贯彻民主集中制的能力。

2016年10月,习近平同志的核心地位在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上被明确,“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也正式提出。同时强调“核心”的提出和确立是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的根本保证,是党和国家根本利益所在。与此同时,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还强调,要树立向党中央看齐的意识,无论是党组织,还是党员、尤其是高级干部都要牢固树立看齐意识。不但在中央决策部署上,还要在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上看齐,对党中央明令禁止的事情不但坚决不做,还要坚决抵制;对党中央做出的决定,不折不扣的坚决执行;对党中央提倡事情,积极的坚做出响应。对其他制度而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有着诸多的优势,其中最大的优势就是党的领导,加强党的领导的途径和方法有很多,但最关键是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这也是诸多问题中的核心问题。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是每位党员都必须加强的,只有这样我们党才会更加团结统一、坚强有力。全体党员只有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才能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高度一致,才能确保我们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我们的目标才能在党的带领下顺利实现。

(四)对作风之弊、行为之垢来一次大排查、大检修、大扫除

党的建设始终是在党完成历史任务的实践中进行,与国家的发展息息相关。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个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提出的,这个总目标不但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应有之义,更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掌握着国家政权,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靠中国共产党带领广大人民群众来完成,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也必须靠中国共产党来推进。如何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党的建设的制度体系,就是执政党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具体途径。这条路径不但解决好党的自身建设问题、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又处理好了党同国家政权关系,保障党执政地位的巩固,同时也处理好了国家法律和社会的关系,推进了依法治国的进程和社会的快速发展。习近平同志对党的建设提出的新要求,即必须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加强党的建设。实际上,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与党的建设是密切相关的、是离不开党的建设的,这两个现代化其实就是要求我们党更好地加强自身建设,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

(二)紧紧围绕全面从严治党这个主线加强党的建设

强烈的担当意识和问题导向,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抓党的建设特征。“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党的问题,这不仅是我们这一代的问题,也是下一代、再下一代的问题”,这是邓小平早在1965年就特别强调的。在革命战争年代,党的建设是围绕着革命的中心任务展开的,因为当时党是领导革命的政党。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后,党已经掌握了政权,并且长期执政,党的建设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就是如何建设一个执政党。今天,国内外环境、主客观形势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党要完成的历史使命更加迫切要求我们把党建设好。为了解决好党自身建设碰到的现实问题,习近平同志把党的建设放到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去考虑,这是对党的建设认识的进一步深化,把党的建设放到“两个100年”的奋斗目标中去谋划,更体现了对执政党建设规律的把握。

“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这是习近平同志2014年12月在江苏调研时强调的内容。此后,习近平同志强调全面从严治党问题。我们知道,在党始终坚持的优良传统中,“从严治党”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保障着其他工作的顺利开展。而全面从严治党是对十八大以来“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要求的延伸,是习近平同志对管党治党问题的全新判断,是对党的建设问题的全新把握,体现了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必然要求。在这个问题上,习近平同志还进行了深入的阐释,“核心是加强党的领导,基础在全面,关键在严,要害在治。”这一论述,不但使全面从严治党有了基本遵循,还具体指明了全面从严治党的切入点、关键点和侧重点,为全面从严治党的推进指明了方向。

(三)在把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和当代中国实际的结合中加强党的建设

从实际出发,从世情、国情和党情出发,这十八大后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思考党的建设的基点。这并不是说加强党的建设只看当代中国的实际,还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的基本原理的基础上的。不但强调中国共产党的特殊性,还坚持了一般政党建设的规律。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执政党建设理论创新的鲜明原则。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挫折。苏联解体、苏共垮台、东欧剧变,给当时的世界很大的震撼和冲击。中国的社会主义和共产党执政地位也经历了前所未有的考验,虽然经历政治风波,但中国没有重蹈覆辙,中国的社会主义反而更加巩固。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党不断加强自身建设,确立了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推进改革开放,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而分析苏联党的建设的失误,从思想混乱演变到组织混乱,不能充分考虑执政党的特点,放弃了党创建以来自身的优势,无疑是他们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不断探索执政党建设的道路,把握住执政党建设的特点,坚持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与中国党的建设实际相结合,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和思考,抓住了执政党建设的本质,构建了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理论体系。

一是要高举旗帜,继承和创新马克思主义党的建设理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是一个大国,决不能在根本性问题上出现颠覆性错误,一旦出现就无法挽回、无法弥补”,习近平同志所说的错误其实指的是旗帜问题、是关于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问题,就是在强调在这个问题上中国不能在根本性、方向性上犯错误。因此,绝不能生搬硬套西方思想理论和制度模式,在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问题上,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排除一切干扰、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在改革中,牢牢把住领导权和主动权,不为各种错误观点所左右,该改的坚决改,不能改的坚决守住。

二是不断创新,把党建实践升华为党建理论,开辟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理论的新境界。在一定程度上讲,虽然我们党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取得了革命的成功、开展了社会主义建设,继续推进着改革开放。但是历史地看,相对成熟和定型的执政党建设制度体系并没有形成,这是共产党人亟需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因此,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必须牢牢把握,紧迫感和责任感要空前的增强。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稳步推进党的五大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在党的建设中尤其是要形成科学有效的权力制约和协调机制,确保执政为民落到实处;党政部门及内设机构权力和职能要科学配置,各级党政主要领导干部职责权限要科学规范。在决策问题上,要提高决策水平、完善决策机制。党的坚强领导核心的地位要始终保持,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能力一定要增强,有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关于党的建设理论,习近平同志从党的建设面临的挑战出发,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阐明了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现实紧迫性,实现了党的建设理论上的创新。关于党的领导地位,习近平同志要求全体党员都要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始终坚持伟大事业的领导核心的地位,强调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关于党的思想建设,他强调马克思主义是共产党人的“真经”,党性教育是共产党员的“心学”,把思想建党要摆在党的建设的首要位置,加强党的建设首先是要解决好思想问题。关于组织建设,他提出了二十字好干部标准,始終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具有“铁一般信仰、铁一般信念、铁一般纪律、铁一般担当”[4]。在干部选拔上,在关于党的作风建设上,在关于反腐倡廉建设上,在关于制度建设上,习近平同志都一一重点强调,作出了相关的规定。

三是从人民的需要出发,从党的建设的问题出发,让理论更加符合实际。在党的理论建设的问题上,我们党是十分注重的,不仅开拓了研究空间,还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尤其是在改革开放后,同世界其他执政或未执政的政党相比,党的理论建设更是具有明显的优势。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党在执政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多较为现实的问题,尤其是面对苏共的垮台对我们党也有很深的影响,于是就更加深入进行党的建设的理论研究,使得我们党在这个问题上具有前沿和前瞻性。当下,对党的建设的研究不能仅停留在理论层面,重要的是要进一步的开拓,在制度建设和制度创新上努力,在落实上下功夫。在党的建设研究中,不能只是学理化式的满足于创造一些概念,也不能将理论与实践剥离。进行理论拓展和创新都要针对复杂的事实而开展,更多地从问题出发,让理论更加符合实际情况。也就是说,在党的建设研究中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来探讨问题,为问题的解决提供方案。否则,仅仅满足于把党的建设停留在理论状态,就背离了研究问题的初衷。因此,党建研究要在和实践“结合”与“转化”上下功夫,让理论更加符合实际。

在党的十九大上,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党一定要有新气象新作为。打铁必须自身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伟大斗争、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毫不动摇把黨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为了有效应对面临的问题与挑战、战胜“考验”与“危险”,习近平同志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的实际,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党的建设的理论,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新境界,为党团结人民群众实现历史重任提供了行动指南。学习领会习近平总同志执政党建设思想,就是要切实增强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坚定性自觉性,不断提升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始终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积极回应人民群众的要去和呼声,不断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20.

[3]习近平.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精神之“钙”[J].党史纵横,2014(2).

[4]习近平.坚持党校姓党根本工作原则 切实做好新形势下党校工作[N].人民日报,2015-12-14(01).

[5]习近平.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10-09(01).

猜你喜欢
执政党党的建设
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执政党”意识
柬执政党赢得议会全部席位
浅析列宁政治遗嘱中的“党的建设”
改革举措落实难的表现及其化解
论习近平关于党的组织建设思想的创新
把“两学一做”落实在思想上和行动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