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类大学生消费行为的现状及对策

2018-05-14 11:49于博瀛
知识文库 2018年1期
关键词:艺术类消费行为受访者

于博瀛

前言:目前社会上出现的“裸贷”、“双11”疯狂购等现象折射出大学生群体中严重的消费问题,如何帮助大学生养成良好的消费行为,是高校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本文以艺术类大学生消费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问卷分析其消费行为现状,找出其中的问题及其原因,引导艺术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促进全面、健康地发展。

艺术类大学生其消费行为具有鲜明的特殊性和代表性,如消费超前化、消费小众化、消费巨额化等等,笔者通过一段时间对艺术类大学生消费行为的观察了解,深切的感受到近年来艺术类大学生群体在消费理念和消费方式方面呈现出很多新特点、新变化,并结合相关研究结果,对艺术类大学生的消费行为进行调研。限于财力、物力等客观因素制约,本次研究抽样选取了哈尔滨市的400名在校艺术类大学生开展调查,因此可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旨在通过此次研究,为高校加强艺术类大学生校消费行为的教育引导提供理论依据和思路,以培养其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一、艺术类大学生消费的基本现状

本次调研重点从艺术类大学生自身的消费观念、消费方式、消费偏好等方面入手,在哈尔滨市内的四所省属高校内,采取随机发放调查问卷的形式收集、调查大学生的消费现状。累计发放问卷 400 份,有效回收 385份,有效问卷率为 96.25%。通过调查,我们统计出了消费的基本概况、消费行为、影响因素等方面的初步数据,并借鉴相关研究资料,对大学生消费的来源、结构、方式进行了如下分析:

(一)消费来源。在全部受访者中,73.5%的消费来源是父母给予;23.8%的受访者是通过从事与专业相关的辅导,来增加消费来源;3.5%的受访者依靠學校,如国家的各类奖学金和助学金来增加消费来源;1.2%的受访者的经济来源于其他。从结果来看,父母给予经济支持占消费来源的绝对比重,而艺术类大学生从事与专业相关的辅导来源明显高于普通大学生。

(二)消费结构。本次调研借鉴马克思关于消费资料的三类分析方法即生存、享受和发展,将大学生消费分为生存消费、享受消费、发展消费和交际消费。经调查发现,艺术类大学生的生存消费占月消费总额的45.5%;月享受消费为占月总消费额的27.4%;月发展消费占总消费额的6.7%;在交际消费方面,艺术类大学生请客名目繁多,而且请客的排场越来越大占20.4%。由此可以,艺术类大学生月享受费用与交际费用总和大于基本生存消费。

(三)消费方式。随着互联网经济的快速发展,大学生的消费方式随之发生了改变,由传统的消费方式,转变为网络消费,在所有受访者中,90%以上学生手机存有淘宝、京东、唯品会等消费类APP,95%以上的学生手机存有百度外卖、大众点评、饿了吗等快餐外卖类APP,每月网购消费的比例占总生活费的60%以上。

二、艺术类大学生消费行为存在的主要问题

调查表明,艺术类大学生的消费总体表现不同于普通大学生,但究其本质原因基本相同:

(一)缺乏理财意识,缺少消费计划。根据调查显示,69.08% 的受访者没有消费计划;32.50% 的受访者实际消费与消费计划存在着较大出入;60.48% 的受访者很少或者从来不做消费记录;30.25% 的受访者只做大笔开销记录。由此可见,消费具有随意性和冲动性,加之随着电子支付的日益普及,造成了大学生觉得做消费计划没有什么用处,普遍缺乏理财意识。

(二)盲目超前消费,追求攀比享受。大学生群体在消费过程中,为满足自身消费欲望,很少考虑自身的消费能力与经济状况,并逐渐养成了盲目超前消费、透支消费的习惯。部分大学生为满足物质享受,以及受虚荣心、攀比心等因素影响,采取透支信用卡甚至民间借贷的方法进行非理性消费,最后因不具备偿还能力,任由债台高筑。另一方面,当前大学校园内攀比、炫富现象日益严重,很多大学生在吃、穿、用等方面大肆消费,以购买高档服饰、电脑、手机等方式来满足虚荣心,部分大学生往往忽视父母、家庭的经济承受能力,大量索要生活费用购买奢侈品以满足自身享受、攀比欲望,因此,部分电脑、服饰、手机类奢侈品的价格动辄高达六、七千元,在一般社会群体中销量并不占很大比重,反而在实际经济能力有限的大学生群体中很有市场。

(三)注重物质享乐,缺乏精神消费。当前,大学生在学习、就业方面压力普遍高于以往,加之受社会经济发展加快、消费观念教育缺失、媒体和社会不良风气等因素的影响,促使大学生群体形成了“只追求感官刺激,忽略精神需求”这种不合理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相比在吃美味、穿名牌、玩高档方面的大量花销,大学生群体在购买参考资料、书报、参加培训等方面的消费则少之又少,大量本应投入在提升素质、拓宽视野方面的资金,被大学生用于盲目享受消费,可见,当前大学生追求时尚消费和物质享受,其精神领域消费严重匮乏。

三、艺术类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

本次调研通过对艺术类大学生消费行为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将影响其消费行为的各类影响整理为四大类,即自身、家庭、学校和社会四个方面的影响,这四大类影响相互作用决定大学生的消费行为。

(一)自身因素的影响。艺术类大学生求学过程中经常脱离于群体,养成其孤僻、自我等特性,而心理发展特征和发展规律影响着他们的消费行为。随着抽象思维能力、感知能力的提升,使其更容易接受新事物,特别是小众事物,而年轻冲动的普遍性,加之受到消费主义价值观的影响,使艺术类大学生在消费中产生炫耀消费、攀比消费等现象,享乐主义倾向严重。

(二)家庭因素的影响。艺术类大学生家庭经济情况普遍较好,有些甚至是艺术世家,受父母及家庭的消费观念、消费方式、消费习惯影响严重,使他们的日常消费行为收到潜移默化的影响。独立生活之后,他们的消费行为也会明显带有家庭的消费烙印。

(三)学校教育因素的影响。艺术类学生学习专业技能的过程中,明显存在着“师徒”关系,而这种一对一的教学模式,其花费势必高于普通大学生。而部分艺术类文化学校在突击式教育中,受到了办学功利化的影响,只重视专业技能的集训,缺少合理的消费引导教育;只重视建设发展,忽略了对其日常行为规范的引导、管理和约束。

(四)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艺术类大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还没有完全形成,极易被社会中不良的消费观念和消费环境所影响。而社会上奢侈之风、攀比浪费之风、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现象影响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在这个环境之下,其消费行为极易出现问题。

四、艺术类大学生构建健康消费行为的相关建议

(一)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家庭消费具有遗传性,艺术类大学生的消费行为与家庭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其在大学期间的消费方式和消费习惯都带有原来家庭消费的特点。因此,在家庭里从小就要注重对大学生的个人理财教育,培养大学生正确的理财观和消费观,培养良好的消费行為习惯。

(二)运用高校教育开展消费行为引导。高等教育既要培养大学生成为高技能、高素质的社会有用之才,也要培养具有理性、文明消费行的为大学生。因此,要注重培养大学生的财商,使其掌握正确认识和运用金钱及金钱规律的能力,形成正确的消费观,养成理智消费的习惯,懂得运用经济学投入与产出的基本原理,注意投资的效益,将投资用于学习和提高技能等方面,以取得效益的最大化。

(三)营造良好校园消费环境。大学生活依存于社会大环境,其消费行为不可避免的会受到校内外消费环境的影响。而校园良好的周边环境,是形成良好消费行为的重要因素。因此,在校园消费环境中,应最大限度的净化高消费、超前消费、攀比消费等不良的社会消费风气,通过加强舆论引导、宣传正面典型等方式,倡导合理消费、适度消费和科学消费,为大学生营造良好健康的消费环境。

五、结束语

大学生的消费行为与其消费观念和消费心理密切相关。而对大学生消费行为的教育、引导则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环节,不仅关乎大学生人生观、世界观及价值观的形成,更影响着大学生步入社会之后的综合素质与发展前景。

综上所述,大学生加强自身素质建设,树立合理、健康的消费观,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根本;家庭的教育和培养则是矫正大学生不良消费行为的关键;校园环境和社会环境对大学生消费行为的教育和引导则是重要补充。只有将大学生消费行为的潜在和表象因素充分考量、多方努力、对症下药,才能科学、有效的使当代大学生群体形成合理、健康的消费行为。

本文系黑龙江省艺术学科规划项目,青年专项,立项编号:2017C021,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17KSD196)。

(作者单位:哈尔滨音乐学院)

猜你喜欢
艺术类消费行为受访者
认识亚健康
“民生清单”承载幸福期待
2020年艺术类招生采用我省统考(联考)成绩的院校名单(部分)
高中生日常消费行为和消费观念调查研究
山西省年普通高校艺术类专业考试安排
2019年艺术类招生采用我省统考(联考)成绩的院校名单
2018年艺术类招生采用我省统考(联考)成绩的院校名单
中国文化对消费行为的影响
中国文化对消费行为的影响
中国农村居民消费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