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一洋 周雨阳
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产业互联网存在“重产业、轻技术、弱生态”等诸多发展问题,因此借鉴美国等发达国家的产业互联网先进经验可能确有必要。
国内外产业互联网现状概要
互联网商业模式演进史
产业互联网作为以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方式重塑现代制造和科技创新的融合业态,以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智能硬件在产业环节的加速应用为途径,以互联网金融和产业第三方平台为杠杆,以网络化、智能化方式整合生产制造、科技创新、交易贸易、仓储物流资源,通过与传统产业融合创新为产业升级注入新活力。对于国内企业来说,产业互联网还是一个近几年才兴起的新概念。但实际上,产业互联网在海外许多国家都早已有了相当规模的发展。
早在2014年3月,AT&T、Cisco、GE、IBM和Intel宣布成立产业互联网联盟(IIC),旨在改进物理与数字世界的融合,更好地接入大数据,实现关键产业领域的更新升级。并且在国际著名独角兽公司行列中,涌现出了WeWork、Palantir、Saleforce等产业互联网领域的明星公司。
发达国家如此重视产业互联网,其根本原因在于成本降低和效率提升,其对于经济的影响可能比消费互联网更为巨大深远。美国GE公司就做过预测,产业互联网将提高能效和资产效率及运营效率。以飞机、电力、石油、铁路和医疗五大领域为例,如果产业互联网能提高效率1%的话,那2011~2025年就能节约2700亿美元。如果产业互联网能使美国生产率提高1%~1.5%,未来20年美国人的平均收入将比当前提高25%~40%。
而中国经济正处于升级换挡的关键时期,继续从资源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升级。在产能过剩的经济大背景下,如何降低生产经营成本,提升生产经营效率,是每个企业在经济冬天中必须思考的命题。而产业互联网的使命就是用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新技术解决这一问题,中国产业互联网的春天即将到来。在一片蓝海的产业互联网浪潮中,最重要的就是寻找方向,美国产业互联网明星公司的成长经历和成功关键也许可以提供不少借鉴。
WeWork:抓住潮流,瞄准痛点
众所周知,中国房地产行业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大变局。国家对住宅的调控政策越来越紧,很多房地产公司将重心向商业地产倾斜。其中,又由于实体商业面临电商的巨大冲击,而办公空间相对来说是企业客户的刚需,因此很多商业地产都将办公室作为最重要的经营方向。而WeWork就是为企业客户提供办公空间方面的高手,其具备以下几大杀手锏:
一是技术高手。无论在中国还是美国,房地产行业给人的一般印象都是低技术含量,毫无创新基因。然而作为一家以互联网为基础的面向企业客户的房地产服务企业,WeWork十分擅长利用其数据和技术优势,通过优化办公室设计来提高企业客户员工的工作效率,这是其他房地产公司难以做到的。例如WeWork利用建筑信息建模(BIM)——对建筑物扫描并以3D形式显示,以便更好地了解项目所需的时间和成本。同时,通过机器学习的方法来让效率最大化。WeWork的研究人员创建了一个神经网络,来对未来会议室的使用情况进行预测。在对神经网络系统的测试中,程序要比WeWork的人类设计师准确度提高40%。
二是客户多元。虽然WeWork起初吸引的大多是初创科技公司,但现在WeWork的客户群体日益多样化。文件显示,截至今年3月1日,WeWork在二十二个国家有234个办公空间,共计25.1万个工位,为22万会员提供服务。来自金融、法律和商业咨询行业的客户占到了21%,来自软件开发行业的客户占到了15%,来自广告与公关、艺术与媒体以及科技服务行业的客户分别占据了 10% 左右。上述这几个行业的公司占到了客户群体的59%。
三是瞄准需求。由于房地产价格居高不下,给各国企业都造成了巨大的成本压力,全球各地的公司正在寻找方法来降低其办公面积以削减成本,可以说,帮助企业客户降低办公成本是刚性需求。特别是在美国,由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授权的一项规定将于2019年生效,这项规定要求,上市公司要把房地产租赁责任作为其账目负债。这很可能会使那些拥有大量租赁办公空间的公司的杠杆率比现在高出很多,从而更加会促使企业想办法削减其办公面积。
而WeWork的建筑设计团队就十分擅长在员工不会感到拥挤的情况下,最大化地利用空间和基础设施。根据《大西洋月刊》的报道,从成本节约的角度来看,WeWork估计可以为企业客户节省25%至50%的相关运营费用。正是因为精准地抢先瞄准了市场痛点,WeWork 的收入在過去一年里的增长超过100%。并在去年,从软银中筹集到了44亿美元资金。其最近一次估值大幅增长至惊人的200亿美元,约为公司2017年收入的20倍,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全球“独角兽”企业,将其他竞争对手远远的甩在了身后。
对于国内不少企业来说,它们在技术把握上已有一定的基础,但是在找准市场痛点上仍缺乏一定的敏锐性。在国内产业互联网这个蓝海中,率先瞄准市场痛点,对企业来说是一个能够先发制人的绝佳机会。同时,这也是一个企业能够在未来不断发展的关键,抓住市场痛点,才能抓住客户。
Palantir:技术为王
抓住市场痛点是从市场角度来看产业互联网的相关企业,那若从产业互联网的本质来看,科技的重要性则更是不言而喻。互联网科技在当今更新速度如此之快,谁能掌握更先进的技术,谁就率先掌握了更多的主动权。
在技术方面,最有代表性的一家美国产业互联网公司就是Palantir大数据公司,其技术导向更为明晰。Palantir是一家大数据科技公司,为企业客户提供大数据分析服务,其客户包括FBI、CIA等政府机构,以及不少的金融机构。
目前Palantir有两大核心产品,Palantir Gotham和Palantir Metropolis,前者主要服务于国防安全和政府管理领域,后者主要服务于金融领域。两大产品体系下辖十多种解决方案,如反欺诈、网络安全、国防安全、内部威胁、危机应对、疾病控制、智能化决策等。两个产品线的核心技术是利用不同来源的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创造一种人脑决策和计算机智能共生的大数据分析环境及工具系统,通过人脑和大数据分析互补,提升客户的决策洞察力。
以军事国防解决方案为例。Palantir提供了一个基于本体映射的全量多模态数据融合和协同挖掘分析大数据支撑框架,可以对在地理、空间上分散的人、装备、环境、事件等进行大规模实时关联和因果分析,以指导复杂战场环境下的军事行动。这些大数据技术已经在多个场景下可以发挥作用,它的最大的客户之一也是美国政府,可以分析在一些复杂局面下人流的运动轨迹,进行数据分析和预测。同样,Palantir的可視化技术也为客户提供极好的人机交互体验。
Palantir的大数据技术处于世界顶尖水平,而这样的高科技也为它赢来了大量优质企业客户。据2017年Buzzfeed News报道称,Palantir科技公司凭借其200亿美元的估值已然跻身美国第三大的创业公司,它的估值仅次于估值400亿美元的Uber和估值240亿美元的Airbnb。Palantir公司没有设置任何销售岗位,他们专注于技术本身,对自身技术有着无比自信,他们始终相信口碑就是最好的广告,这样的技术品牌战略定位令人叹服。由此我们也可以感受到在产业互联网市场上,技术带来的强大力量。可以说,技术是每家产业互联网公司的基石。
尽管我国技术型的产业互联网公司还比较少,与Palantir这样的美国先驱还有一定差距,但是可喜的是,近年来很多新兴公司已经开始以Palantir公司为标杆,大胆开拓创新自身的技术成长路线,开创立足本土的企业级应用服务市场,例如数据科技领域的睿至大数据、AI领域的翼开科技等。
Salesforce:企业管理赋能神器
国内有一些文章在解读产业互联网的时候会将产业互联网简单地理解为服务于生产的互联网,即B2B。但实际上,通过观察海外相关优秀企业的发展,我们会发现产业互联网实际上更是在为企业管理赋能。
SaaS(Software-as-a-Service)就是产业互联网中一个明显在为企业管理赋能的行业。SaaS下属有多个细分领域,有客户关系管理(CRM)、客服管理(Help Desk)、人力资源管理(HCM)、应用性能管理(APM)等领域。
客户关系管理(CRM)即利用信息技术以及互联网技术来协调企业与顾客间在销售、营销和服务上的交互,从而提升其管理方式。客服管理平台(Help Desk)是一个统一了客户服务功能的软件平台,提供客户反馈、用户身份的自动识别、客服知识库的搭建、客户自助服务系统的对接等服务。人力资源管理(HCM)指企业在人力资源层面的管理,提供包括人才测评、招聘管理、绩效考评等服务。应用性能管理(APM)指对企业的关键业务应用进行监测、优化,提高应用的可靠性和质量,并降低IT总拥有成本。
从上述这些定义中,我们就可以明显感觉到产业互联网在为企业管理赋能上的巨大潜力。美国Salesforce就是一家在SaaS行业中为企业管理赋能的明星产业互联网公司。
早在2000年,Salesforce就研发了第一款在线提供CRM服务的应用。它按照客户需求为客户定制相应的软件和平台,在业界甚至被称为“软件终结者”,意思是用了它的软件就不需要再用其他的软件了,业界地位可见一斑。
Salesforce在 8月29日公布的最新财报显示,2019财年第二季度公司总收入32.8亿美元,同比增长27%;每股基本收益为0.40美元,每股摊薄收益为0.39美元。第二季度营运现金为4.58亿美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8%。Salesforce 预计2019财年全年营收将介于131.25亿美元到131.75亿美元之间。目前,Salesforce市值已超千亿美金。
作为一家成立近20年的企业,Salesforce的发展历史远比产业互联网企业要长的多。而Salesforce在今天仍然能保持增长的利润,超千亿美元的估值可谓是让人惊叹。这样的成功背后,是Salesforce一次次为企业管理成功赋能。
美国属于典型的知识输出国,大部分的企业都是知识型的企业。而知识型企业的销售,又是典型的项目型销售。但问题在于,这类销售在美国是最主流的群体,但在中国恰恰相反——国内这类销售太少。在美国,销售工作是相对公开透明的——有多少商机、中了多少标、实施情况如何,他们能根据这些信息相对准确地推算出今年能达到的销售额。
在中国目前的环境下,项目型销售的结果很难预测。我们所说的Siebel这类CRM,一个很重要的价值就在于预测销售的工作成果,而这样的情况大大削弱了这个价值。
其实若我们仔细考察,像上文提到的WeWork、Palantir,其实也是在某种程度上为企业管理赋能。作为国内的企业,在产业互联网发展的初始阶段,不应该仅仅把产业互联网当作B2B,而是应该把它看作是在为企业管理赋能。在这样的理念下,更多的企业才会像Salesforce一样走得更长远。
结语
本文中,笔者就抓住市场痛点,发展技术,坚持为企业管理赋能几个方面对产业互联网进行了一些分析,但仍有很多方面是本文未涵盖到的。值得强调的一点是,在研究运用海外产业互联网相关企业的经验时,需要将其与中国国情结合。产业互联网是一个全球性的趋势,我国仍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未来发展空间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