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改革方案诌议

2018-05-14 15:01訾荣军
考试与评价 2018年10期
关键词:高考改革

訾荣军

【摘 要】2014 年国务院颁布了 《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拉开了新高考改革的序幕。这是自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最大规模、最大范围、全方位、立体式的高考招生制度改革。2014年上海、浙江率先进行了试点,已走过了一个完整的周期。2017年又迎来了第二批试点省份——北京、天津、山东、海南高考改革,2018年第三批又将有包括江西、河南、四川、湖北、广东等在内的17个省份迎来新高考改革。也就是说取消文理分科、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高考改革,已经逐渐成为全国各地未来高考改革的方向。

【关键词】高考 改革 邹议

首先高中选科不仅仅是抛弃不喜欢的科目,选择喜欢的科目,学生所选的科目是志愿填报时的大学专业的选择、未来的职业方向的选择,甚至人生的方向选择。

新高考改革后,选科多在高一下学期或高二上学期进行,因此,学生进入高中,就要做好走一步看三步的准备,一定要提前认识职业生涯规划,提前对大学、专业做一些了解,这样才能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早做规划,学生和家长都明白,但是真正规划起来,就会出现各种问题。一般来说,初、高中阶段的孩子,人生观、价值观和择业观等各方面还不是很成熟,现在以为的爱好,过不久可能就放弃了,选择和放弃才能真正体现孩子成长,而且孩子对于大学专业都未接触和深入了解。为此上海、浙江两地都在积极探索为学生开展生涯规划。比如很多高中开展各种形式的生涯规划指导,或组织学生听讲座,或开设选修课等。提出要构建大、中、小、幼衔接的生涯教育内容体系,分学段实施,并将其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重要举措。

但是由于师资力量的不平衡、地区发展的不平衡,必然带来教育的不平衡,贫困地区的教师对职业发展规划就不甚了解,如何准确指导学生?这样仓促对学生进行职业规划难免会有不到位,或者有偏差,指导学生有了偏差可能就会毁掉孩子,这不是一个小事情。

其次新高考改革给教学带来的最大变化就是选课走班。从中学教育来讲,要适应考试科目“3+6选3或7选3”改革,学校必须打破过去相对固定的行政班,并且要提供更多的课程和学习空间供学生选择。但是这种选择也意味着特色化、多樣化办学之路将成为高中教育的必然选择。浙江、上海属于我国教育基础条件比较好的地方,如果把范围扩大到其他省份,尤其是教育差距比较大的地区,选课走班的压力会很大,甚至无法实施。

在现有的教育条件下,要全面满足学生的选择性,学校存在很大的困难,特别是欠发达省份和薄弱学校,基础设施和师资保障首当其冲。因为选课走班,选课人数多、学科分类多、选择组合多,会多出成倍的教学班,需要成倍的师资和基础设施资源,而且教室、教具、多媒体等基础设施需要在短时间内扩充升级,在教室设计布局上、数量上要尽快满足符合选课走班学习的条件,这对多数普通高中都是不小的挑战,恐怕有相当部分的学校很难做到,势必给社会不稳定、给学生带来不公平。再者高中的学科教学也会出现了结构性失衡。表现为一些科目很受学生喜欢,以至于固有的师资难以满足需求,而另一些科目则被学生“冷落”,学科教师出现了结构性过剩。最典型的就是物理。有浙江的学生反映,他们学校有的物理老师都转教“通用技术”了,教师的培养需要一个过程,老师、学生和家长对新高考的认识也需要一个过程,不能一蹴而就,为了改革而改革。

第三多种选择性也给学校、家长和学生带来了新的烦恼,增加了学生负担。从过去简单的“2选1”到“7选3”或“6选3”,给学生增加的选择是几十种,如“7选3”组合共35种,一般学校能做到20多种,“6选3”组合共20种,一般学校能做到10多种。对学生来说这么多选择,令不少年轻且缺乏生活阅历的学生难以做出成熟的、准确的判断和选择。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提前,给备考的学生和家长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第四按照浙江的改革方案,学生可以从七门选考科目中选择三门进行选考,上海则是六门科目中选择三门。这意味着将出现35或20种组合形式。而招生中,不同大学的不同专业根据自身的学科特色对考生选考科目提出不同的要求,志愿填报也因此变得多元化。比如在去年公布的方案中,复旦大学历史学类专业要求选考科目为历史、政治、地理,即学生有一门科目选考,就可以报考该院校该专业。对于物理专业,考生普遍反映难学、老师反映难教,关键是难考高分。出于趋利避害,考生大多倾向于不选物理。而高校为了避免漏掉或者说最大可能招到优秀生源,通常在专业要求上对选考科目的设置是逻辑“或”的关系,比如“物理或生物或化学”,而非逻辑“加”的关系,如“物理+生物+化学”等。最后的结果是大多数学生不愿意考物理。然而物理科目无论从人类认识自然界还是从发展科技抑或从理工科的人才培养尤其是高精尖人才培养角度,都是一门必不可少的基础学科,不能也不应被“冷落”。

另外,新高考实行的综合素质评价目前还在探索中,在高校录取环节的参考性有多大也值得商榷。综合素质评价目前尚缺相应的规范和标准,从招生实践来看,学生所填的信息记录,参考价值还比较有限。在基础工作不到位、不真实、不客观的、不科学的前提下,会让综合素质评价成为高考选拔依据的鸡肋,不能作为评价依据,甚至在不规范的条件下会滋生腐败。

因此新高考改革无疑是一个正确方向,但还有一些问题,为了响应国家号召,为了培养更多更优秀的人才,确保新高考顺利推进,应该优先保障高中的师资、硬件要求,加强对学校管理者以及学生和家长加强教育,多方位探索如何把改革推下去的路子,优化方案,稳步推进,不妨让新高考改革方案再飞一会儿!

参考文献

[1]金晓明.高考改革:从形式公平走向实质公平——推进新一轮高考改革的思考与建议[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4(04):430-434.

[2]陈佳邑. 专家解读新高考改革方案[N].中国教师报,2014-12-24(003).

猜你喜欢
高考改革
THE XIAOGANG EXPERIMENT
高考物理新动向——逆向分析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透过高考把握《生活中的圆周运动》 教学
改革创新
改革创新(二)
算错分,英“高考”推迟放榜
“改革”就是涨价吗?